<h3>说起拆迁,大多是喜笑颜开,盼着拆迁挣钱,生活在长青厂的人也遇到了拆迁好事,可是大家却忧愁满面。</h3> <h3>好事怎么也会愁人啊!经了解,2018年3月份长青厂生产部、指挥部就先进行了拆迁工作,承诺在附近选地建房,于2019年底交房,至目前为止,居民除了一纸拆房协议,并无其它补充协议或者变更合同。现在选址在哪?规划图谁见过?房屋结构图又在哪里等等,都还处于画饼充饥,一厢情愿之中。</h3> <h3>现在又来开始拆迁黄土坡(长青厂最大的小区),居民担心会不会又会故伎重演?长青居民这次可警醒了,因生产部和指挥部居民无处可租住,黄土坡空房全部饱和了,这里又要拆迁,这么多人一下往哪里搬迁?大家是又喜又愁啊!</h3> <h3> 长青厂生活区大门入口</h3> <h3>进入宜春市南外环路,袁州区珠泉街道长青社区内,居住着一千多户军工产业老工人,长青军工几代人居住在陈旧的寒舍职工宿舍楼里都习惯了,住在一楼的每家围个小院,屋前路边搭建起一排整齐的柴棚储存间。人们还在房屋周围空地上栽种些小葱、大蒜等蔬菜,小区马路两边栽种的樟树成林,树荫茂密。出门到处可以遇到熟人打个招呼,日子过得很悠闲。</h3> <h3>前几年,南外环路拓宽修通途径长青厂大门口,给大家带来了日常出行方便,从内心感恩政府开通了一条百姓幸福之路。特别是长青厂至一机厂路段,许多餐饮店生意做得兴隆,食客流动频繁。</h3> <h3>如今,随着宜春市的经济拓展需要,棚户区改造工程延伸到了长青厂,在这里居住的职业宿舍已纳入全部拆迁范围。拆迁补偿是件好事,大家应该高高兴兴配合,但长青厂的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每天为拆迁的事犯愁,众人议论纷纷。</h3> <h3>虽然居住在只有几十个平方的房子里,在这里已经生活近三十年,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感到很温馨。一旦被拆迁,长青厂生活区即将永不复存在,变为第二个老厂山沟沟印象。而且,当务之急大家为寻找新居分散各处,有太多的不便,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心里不是滋味,年纪大的老人体弱多病,再也经不起拆迁分居带来的思念折腾。</h3> <h3>再说,拆迁补偿大约4500多元/㎡,限面积房均价每平米3500元,而到市区买套商品房,均价最少在6000~7000多元左右,这点补偿款微不足道。对有房子的人是无所谓,但大多数长青人没有第二套房,年纪越大的人工资低,退休又早根本没有富裕的钱,其子女也只能各自维持生计现状,真是纠结。<br></h3> <h3>所以,大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就长青厂的这些实际情况考虑能否在附近重新择地,再建一个具有纪念“长青军工老人”生活新居小区。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长青军工老人不分散居住,愉悦安享晚年,在外打拼的长青二、三代子女回来宜春,也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长青“新家”感觉!</h3> <h3>其实,社会各界人士不详长青人有太多的不易,大家不难想象,长青厂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起来的第一代“三线”军工企业,于1966年建厂在江西省宜丰县黄岗乡一个叫“东坝”的山沟沟里,原称国营第二0六厂(即国营长青机械厂)。大家来自全国各地集结进山沟,是响应祖国号召,为中国的国防事业舍小家顾国家,用自己的双手战胜各种困难,不分男女老少自已动手建厂房、搬运安装各种设备。</h3> <h3>老长青人是每天听着播放嘹亮军号声上下班,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产品配件经三长(国营长青、长林、长红)总组装,望着经自已做的一门门“五七”高炮,用“解放”牌汽车从山沟军工厂运出装备到各部队,凝聚付出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内心感觉是多么的自豪。</h3> <h3>当年,军工老一辈想着能为长青后代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长青老军工人主动跑北京兵器工业部要求下放到地方,搬迁山沟沟里到外面更好地求发展。记得那年要决策的时候,却放弃了去浙江宁波沿海城市发展的渴望,服从各级政府安排,留在了江西这块红土地上创业,忆往昔长青峥嵘岁月,直至今日有太多的感慨和伤愁。</h3> <h3>1989年底,“三长”浩浩荡荡从宜丰、铜鼓大山沟沟里搬迁,长林、长红迁出在新余落户,只有长青厂唯一留在了宜春,经过三年分批次边搬迁边生产方式,战胜了很多遇到意想不到的各种实际困难,终于整体撒迁到宜春,继续扩大多元化生产模式。1998年10月1日大阅兵仪式壮观,长青厂生产的军品交付部队,并顺利通过北京天安门检阅。</h3> <h3>这些年来,随着国企改制中,长青厂也不例外,虽然置换了身份,但长青人创业吃苦耐劳的军工精神还在,生产军品加工机器仍然在转动,为国防事业献身那颗红心还嘣嘣的跳,长青人在工作之余,只想要一个安居乐业的家,彼此来放松解乏一天的劳累,以逸待劳,充沛明天的上班精力。</h3> <h3>目前,长青厂的拆迁工作,前期顺利通过了房屋丈量全部已完成,现进入补偿协议签字阶段却发生了分岐,希望有关部门多征求军工老人大多数人意见,能给予多些理解和关心,他们曾经为国防事业有过贡献的特殊群体,个别还享受国家津贴,为了这份神圣的职业不仅献了青春还献子孙,让人值得尊重的军工老一辈,从他们的言语至今不仅无怨无悔,常为国防奋斗而自豪。现老弱病残了,还要面临着拆散分离,搬迁折腾,实在让人太心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