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第一二零师战斗路线之三南下路(十一)

冯红生

<h3>  (十一)中路铺 花石镇 盐田村</h3><h3>战车继续南下……</h3><h3> 1949年9月30日,衡宝战役开始了。</h3><h3> <b>《步兵第一二O师师史》(战争时期)节录:</b><u>1949年9月10日,“四野”各部队结束休整,左右两路大军向敌两侧开始大迂回运动。9月30日,作为中路的我四十、四十一、四十五军,向衡宝地区实施正面突击。第一二0师为军第一梯队,30日17时由淦田渡湘江,10月1日进至中路铺、谭家湾。</u></h3><h3> 从淦田到中路铺“路难行”,因为中间隔着大山、群山。也叫不准是什么山,大概从衡山延续下来的山。这山是南北走向的,我们的老前辈们是从东向西行,横着翻过去。图上测量,淦田至中路铺直线距离23千米,先过湘江再翻山就到了。但是,我们要绕一大圈,我们又遇到“九岭”了。</h3><h3> 这就是湖南的山,就是我们前辈走过的南下路。</h3><h3> 跑了60千米,“绕到了”湘潭市湘潭县中路铺镇。</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路铺镇人民政府</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政务服务中心</h3> <h3>  当年,部队通过中路铺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拍照镇政府楼时,看到五星红旗,心情挺激动的。</h3><h3> <b>《步兵第一二O师师史》(战争时期)节录:</b><u>10月2日,师进至花石西南,与白崇禧正面之敌三0四师接触。3日拂晓,师前卫三五九团向敌发起进攻,歼敌1个连,余敌向盐田桥方向逃窜,我随即跟踪追击。</u></h3><h3> 中路铺到花石镇又要翻山。还是南北走向的山,却要由东向西“横着过的山”。“翻山还是绕行”?老乡说,过山有路,柏油路,但是很少有人走。为什么没人走?老乡说那边冇生意。</h3><h3> 上山前看见“齐白石森林公园”,挺高兴,以为到了风景区。其实就是一个“完全的自然森林”。据此地不远是“白石乡”,再向深山里走十余千米就是齐白石故居。“齐白石森林公园”为纪念齐白石而命名。</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齐白石森林公园</h3> <h3>  上路后,开始感觉挺好的,绿树成荫,空气新鲜。开始爬山了,感觉有点不对了。坡度加大、弯道增多,树木竹林愈加茂密,道路也有些窄了。总之,越走越有点“瘆了”。问老伴害怕吗?老伴颤悠悠说,怕突然串出几个“土匪”劫道。老伴问我怕吗?我说怕,怕万一有山体滑坡过不去,路窄又不好掉头。怕对面来车错车时掉沟里,这沟太深了。</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狗头寨”,看到这个牌子,无形中又增加了几分“恐惧感”。</h3> <h3>  万幸,从上山到下山,绕来绕去的,既没有见到人也没有看到车,我们成了“独车闯山”了。到了山下一算“50多公里走了一个半小时”,平均时速不到20公里。弯多路窄,无奈。我猜:古时,这条路可能是一条很窄的“狩猎小路”,后来让陈友谅的农民军和土匪的人和马踩出来了,成了山间土路,建国后,又修建了县道。1949年,咱们师的前辈们可能就是从这条路翻山到的花石镇。这么一想,还挺骄傲的。一身冷汗,值了。</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山到花石镇人民政府</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规划 很有看头</h3> <h3>  花石镇办事员姑娘请示镇长,不批准盖章。我要去找镇长,当面陈述。姑娘拦住我说,在开会,镇长讲话呢。无奈,我们找到附近的“花石镇农业保险领导小组”盖了章。只要有“花石”两个字就好。毕竟,三五九团在此歼敌一个连呢!来一趟不易,总要有一个交代,留下纪念。</h3><h3> 下一站“盐田村、招宝山”。</h3><h3> 自入湘始,遇到的“麻烦”不仅仅是“山障”,还有一个问题“语言障碍”。打听路时,碰到50岁以上的老乡,甭问,互相听不懂。我们感到挺奇怪的,老乡说方言,咱们听不懂可以理解。咱们说的普通话,他们也听不懂,为何?那电视怎么看呢?后来发现,问路要向年轻人问,特别是中小学生,语言沟通完全没有障碍。</h3><h3> 学生要上课,年轻人要打工,村子里只有老年人时,我们就用“广告”。这一招比较灵。</h3><h3><br></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广告</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盐田村</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主任从农田里跑回来,从裤兜里掏出大印,盖章。</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年轻的村主任合影 背景是招宝山</h3> <h3>  <b>《步兵第一二O师师史》(战争时期)节录:</b><u>10月4日黄昏,三五九团抵达衡阳以北盐田桥,五连的1个排控制盐田桥以南招宝山阵地。当晚,敌二二四师及一七一师一部由衡阳北上向我反扑。23时,敌以1个连的兵力企图抢占招宝山,被我击退。5日拂晓,三五九团加强了招宝山一线阵地兵力。10时许,敌第一七一师之五一一团、五一二团、第二二四师之六七二团,分路向我招宝山阵地反扑,企图夺路南逃,先后5次被我击退。</u></h3><h3><u> 招宝山战斗中,三五九团一连三排连续与敌人进行6次反复冲杀,守住了阵地,保证了主力歼敌。战后,该排被师命名为“英雄钢铁排”。六连四班连续打退数倍于我之敌的疯狂反击。在敌人从我右后侧偷袭时,四班副班长赵景新、战士姜顺兴在子弹打光、增援未到、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将准备好的8枚手榴弹一起拉响,与敌1个班(9人)同归于尽。成为我“四野”正面突击集团首战壮烈的一幕。战后,赵景新、姜顺兴被师追认为“战斗英雄”。</u></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招宝山</h3> <h3>  可惜,没有“赵景新、姜顺兴”的墓地。老乡说,当年山上打的“可大了”,打了几天,现在山上还有“战壕”呢。老乡还告诉我们,当年,村公所召集老百姓上山掩埋尸体,不论是“国军”还是解放军,都是就地掩埋。只有一个叫“刘文德”的连长,带着连队在盐田的秀甸村驻扎,在观音山打仗牺牲了。县政府在北山修建了墓碑。</h3><h3> 这件事,我上网查了一下,真找到了。刘文德是134师401团的连长,观音山战斗,全连牺牲36人,老百姓拿出36个大酒缸做棺材,下葬于鲇鱼山。后县政府在鲇鱼山修建烈士陵园,秀甸村改为“文德村”。</h3><h3> 百姓是好百姓啊!只是我们的三五九团“仗打得太急,追敌追得太快”,老百姓还来不及认识他们,没能建墓立碑。</h3><h3> 默默地看着招宝山,当年的战斗情景一幕幕出现在脑海……</h3><h3>自“衡宝战役”始,老前辈们9月30日从淦田过湘江再翻山,急行军80多华里;10月1日在中路铺又翻山急行军100多华里;10月2日在花石遇敌,边追边打,两天急行军130华里;4日在盐田招宝山持续2-3天战斗……一路上,根本没时间休息,连续战斗持续“跑路过岭”,牺牲了就地掩埋,“挂花了”带伤战斗,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和毅力呢?那一刻的心情,不仅仅是佩服,而是崇拜,发自内心的崇拜。心里沉甸甸的,是那种“延续英烈和前辈们基因的负重感……”</h3><h3> 默默地看着招宝山,却不知道先烈们埋在什么地方……</h3><h3>出发前,我就准备了白色的黄色的菊花,准备在这里为赵景新、姜顺兴等先烈敬花致哀。他们在这里“睡了”六十九年了,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看望他们。今天,我是以晚辈的身份看望他们,可是,到哪儿看他们呢?他们已经变成大山了……</h3><h3> 这座山就是“钢铁英雄排”!</h3><h3> 这座山就是“赵景新、姜顺兴”!</h3><h3> 向招宝山敬礼!</h3><h3> 向招宝山致哀!</h3><h3></h3><h3> 继续南下……</h3><h3> 下一站:洪桥官山坪</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