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18天游之五 <h3> 中午饭后,我们从波斯托伊纳去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路上下起了雨,斜风轻吹,水雾濛泷。</h3> <h3> 斯洛文尼亚与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相邻,国土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二百万。</h3><h3> 公元6世纪末斯拉夫人迁居于此地。公元7世纪,斯洛文尼亚隶属于萨莫封建王国。公元8世纪,斯洛文尼亚被法兰克王国统治。公元869-874曾在潘诺平原建立斯洛文尼亚独立国家。从此就战乱不停,数易其主。周边的强国像走马灯一样轮流占领、统治、分裂这里。匈牙利人、奥地利人、意大利人、德国人、法国人、土耳其人都统治过这里。1918年联合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为南斯拉夫王国。</h3><h3> 1941年德意法西斯侵入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很快便被肢解成十个不同的区域,由八个不同的占领当局管辖。德国接管了斯洛文尼亚北部的2/3和塞尔维亚的大部分,包括贝尔格莱德;意大利得到了斯洛文尼亚余下的1/3和波斯尼亚的一小部分、黑山的全部、达尔马提亚的沿海地区、科索沃的一部分以及阿尔巴尼亚人聚居的桑贾克地区;中部是独立的克罗地亚傀儡王国;保加利亚得到了马其顿的大部分,其他的部分划归意大利的附庸国大阿尔巴尼亚;匈牙利获得了巴奇卡、巴兰尼亚;而多瑙河以东的巴纳特地区则由当地德裔居民自治。</h3><h3> 希特勒打算把斯洛文尼亚划分入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的领土,斯洛文尼亚几乎被瓜分。</h3><h3> </h3> <h3> 在南斯拉夫国家危难之际,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号召各族人民起来抵抗,并组织成立游击队抗击法西斯侵略。 1945年5月,南斯拉夫游击队解放了南斯拉夫全境,被解放的斯洛文尼亚成为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1963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并享有独立的权利。 </h3><h3> </h3> <h3> 斯洛文尼亚位于欧洲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南麓,是个山国,领土的70%是山区和丘陵,约有一半的国土面积被森林覆盖,绿化率在欧洲各国仅次于芬兰和瑞典。</h3><h3> 斯洛文尼亚林木繁茂,空气清新,海水明澈,被誉为“中欧的绿宝石”,也被称为“阿尔卑斯山上阳光明媚的国家”。</h3> <h3> 1991年经历了和南斯拉夫军队10天的短暂战争后,斯洛文尼亚最终独立,成为主权独立的斯洛文尼亚共和国。</h3><h3> 斯洛文尼亚是高度发达国家,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之一。人均GDP近年已超过2万多美元,生活水平处于欧盟的中上游,大致与意大利差不多。现在是欧盟成员国,并加入了欧元区和欧洲申根区。</h3><h3> 如今的斯洛文尼亚贫富差距悬殊,现在还有一半人怀念铁托时代人人有工做,有房住的生活,他们仍然在追问:“我们为什么是斯洛文尼亚人?”这个问题。而那些"脑子灵活,发了财"的人则更喜欢现在的制度。</h3><h3><br></h3> <h3> 在斯洛文尼亚人口的民族结构中,斯洛文尼亚族占居绝大多数(87.84%),其余为少数民族。</h3><h3> 斯洛文尼亚人于公元8世纪开始皈依基督教,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奥地利当局不允许居民信奉除天主教以外的其他宗教,因此在斯洛文尼亚的绝大多数居民都信奉天主教。</h3><h3> 斯洛文尼亚实行政教分离,允许自由组织宗教团体,主张信仰自由和宗教多元化,提倡宽容和尊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价值,尊重相互之间的差异。</h3> <h3>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国旗是左上角带有斯洛文尼亚国徽的白、兰、红三色旗。</h3><h3> 斯洛文尼亚人由于长期受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并被划分成几个省,因此一直没有自己的国旗或自己民族的旗帜。1848年3月,卡尔尼奥拉省的斯洛文尼亚族代表团带着三色旗来到维也纳,这是当时斯洛文尼亚族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用来作为争取斯洛文尼亚民族统一而斗争的象征,代表团要求把三色旗作为新的斯洛文尼亚的民族旗帜,在获得维也纳当局应允后,所有斯洛文尼亚人举行了规模庞大的庆祝活动。</h3><h3> 在南斯拉夫王国期间,由于1929年宪法的禁止,斯洛文尼亚人没能公开使用自己的民族旗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色旗中间增加了红五星,并在整个前南斯拉夫联邦期间作为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国旗一直保持未变。</h3><h3> 1991年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后,通过了新宪法并确定了现在的国旗图案。</h3> <h3> 斯洛文尼亚国徽是一枚镶有红边的蓝色盾徽,盾面为蓝色,中心图案是昂然屹立的白色山峰特里格拉夫山,是国内最高峰,终年积雪, 巍峨挺拔,雄伟壮观,历史上早已成为斯洛文尼亚国家的象征;每逢盛大的民族节日,斯洛文尼亚人总要登上白雪皑皑的特里格拉夫山顶,升起白、蓝、红三色旗,以示庆祝。</h3><h3> 山峰下两道蓝色波状条纹代表两条主要河--流萨瓦河和德拉瓦河。蓝色的天幕上,3颗象征独立、自由和光荣的黄色六角星熠熠发光,照耀着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锦绣前程。</h3> <h3> 从波斯托伊纳到首都卢布尔雅那只有60公里左右,一个多小时就到了。</h3> <h3> 卢布尔雅那是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位于西北部萨瓦河上游,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多浓雾。面积902平方公里,人口27 .86万人(2007年统计)。</h3><h3> 卢布尔雅那建城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在此修建木屋,称“艾摩那”,后来艾摩那被阿提拉率领的匈族洗劫并摧毁。直至公元六世纪,斯拉夫民族的一支迁徙到这里定居,成为斯洛文尼亚人。</h3><h3> 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1144年和1146年。这个居民点于1220年获得城市自治权。1335年归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直到1918年。这一时期,卢布尔雅那是卡尼奥拉公国的首府。1461年,卢布尔雅那成为教区中心。在中世纪晚期,卢布尔雅那发展成为斯洛文尼亚的文化中心。</h3><h3> 其间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被拿破仑战争短暂打断,从1809年到1813年,卢布尔雅那成为法国伊利里亚省的省会。从1816年到1849年,卢布尔雅那是伊利里亚王国的首府,奥地利帝国的行政单位之一。1821年奥、俄、普、法、英等国在此举行"神圣同盟"成员国会议。19世纪 卢布尔雅那是斯洛文尼亚民族运动的中心。1919年起归属南斯拉夫王国。二战期间先后被意大利和德国占领,1945年5月被南斯拉夫游击队解放。因为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示出来的英雄主义。1955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授予卢布尔雅那"英雄城市"的称号。</h3><h3> 卢布尔雅那Ljubljana这个英文稍显拗口的名字,在斯洛文尼亚语中是“be loved“受人爱戴”的意思,有人把它称作“一个被爱的城市”,好象更浪漫一些。</h3><h3> </h3> <h3> 卢布尔雅那最漂亮的景色都在卢布尔雅尼察河两岸,著名景点沿着卢布尔雅尼察河展开,主要是三座桥。</h3> <h3> 河边房屋之间的狭窄通道,卵石铺就的小径很有特色。</h3> <h3> 河边花园里的雕塑。</h3> <h3> 河边花园里的雕塑。</h3> <h3> 第一座桥是屠夫桥。</h3><h3> 屠夫桥建于2010年,它把中央市场的拱廊与派特克沃河堤连接了起来。</h3><h3> 春天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导游说屠夫桥是因为桥中间的这个雕像像屠夫,所以才名为屠夫桥。我觉得这个解释一定是不对的,因为这个雕像拖着一条大尾巴,必然是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直到我看到了桥头的另一对雕塑,这三尊雕像其实是一组,我才确定这尊雕像是圣经里变化成蛇诱惑亚当夏娃的魔鬼撒旦。</h3><h3> 这次来我又认真仔细地观察了这尊雕像,确定我的看法是绝对正确无误的。</h3> <h3> 这是屠夫桥头的一对雕像。</h3><h3> 春天来时我就已经确定它们是亚当和夏娃。</h3><h3> 圣经记载:上帝在创造出亚当和夏娃后,就把他们安置在天上的乐园伊甸园里自由自在地生活。</h3><h3> 上帝对他们说:除了园子中央一棵树上的果子不能吃,园子里的果子都可以吃。亚当和夏娃遵守上帝的旨意,始终没有吃这棵树上的果子。可是魔鬼撒旦知道了这件事情,他要破坏上帝的意志,就变成蛇去诱惑夏娃吃这棵树上的果子。夏娃经不住蛇的引诱,吃了树上的果子,又去让亚当也吃了这果子,结果两个人违背了上帝的旨意,犯下了原始的罪孽,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并且受到了惩罚:男人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劳作才能生存,女人必须要经受生育的痛苦,蛇则被惩罚用肚子走路。</h3> <h3> 15世纪,意大利画家马萨乔创作了名画《逐出乐园》,描绘了这个故事。</h3><h3> 在马萨乔笔下,亚当夏娃是身强力壮、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他们为自己偷吃禁果而获罪捶胸顿足、悔恨不已,对他们的生身之地美丽的伊甸园充满留恋。</h3><h3> 画中亚当夏娃羞愧难当,用双手捂住双眼,遮掩身体,脚步踉跄地走出伊甸园,天上持剑的天使米格尔正在驱赶依依不舍的亚当和夏娃离开。</h3><h3> 如果我们仔细欣赏和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屠夫桥上的亚当夏娃的雕像完全是马萨乔画作的翻版。既然这样,桥上长尾巴的那个傢伙,就确定是撒旦无疑了。</h3><h3> 那么,这座桥为什么被命名为屠夫桥?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座桥正对着中央市场的一座肉铺,所以叫作屠夫桥。我觉得这种说法更靠谱一些。.</h3> <h3> 屠夫桥上斯洛文尼亚著名雕塑家雅克·布莱德精心打造的雕塑,是这座桥上最独特的装饰。</h3><h3> 这几个蛤蟆、乌龟和鳄鱼的怪异形象,难道是为了配搭撒旦的丑陋吗?</h3> <h3> 据说自从屠夫桥对行人开放以来,就开始有情侣将象征爱情的挂锁锁在大桥的栏杆上,大概还是因为这里有亚当夏娃的缘故。</h3><h3> 随着时间的累积,爱情锁的数目越来越多,也成为这座大桥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座桥也随之被人们称为情人桥。</h3><h3> 如今斯洛文尼亚的情侣纷纷慕名前来,两个相爱的人一起把爱情锁锁在桥栏杆上,然后把钥匙扔进河里,希望两人的爱情成为永恒。</h3><h3> 据说因为栏杆上的锁越来越多,压坏了栏杆,被市政府更换过,不知道那些爱情锁得到了怎么样的处理?也不知道锁的主人们的爱情如何了?</h3> <h3> 河边的市场回廊。</h3> <h3> 河边路上的邮筒。</h3> <h3> 河边房屋上的装饰画。</h3> <h3> 河边房屋上的装饰画。</h3> <h3> 第二座桥是龙桥。</h3> <h3> 龙桥的两端有4尊长着大翅膀,有着长尾巴的翼龙雕像。</h3><h3> </h3><h3> </h3> <h3> 龙在西方基督教文化里通常以邪恶的形象出现,是恶魔的代名词。</h3><h3> 龙通常描述为有马的头、美洲狮的身体、蝙蝠的翅膀、带倒钩毒刺的尾巴、四条巨大爪子的腿、尖牙背棘、会喷火或毒血的可怕怪兽,拥有摧毁一切的魔法力量。</h3> <h3> 在卢布尔雅那,龙却成了城市的保护神。</h3><h3> 据说只要过客摸一摸龙尾巴,即使离开这座城市后它依然会保佑你平安,而且将会使你想再回来。</h3><h3> 传说每当处女经过时,龙的尾巴便会摇晃。我觉得这个传说很好玩,龙会讨好处女,难道说这些龙也有处女情结?</h3><h3> 还有一种传说,说龙在斯洛文尼亚是丈母娘的别称。我猜不透是代表疼爱还是威势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大概斯洛文尼亚和中国,在文化上,确实有些相通吧!</h3><h3> </h3> <h3> 卢布尔雅那到处都有龙的影子,桥梁、建筑、雕塑、纪念品……甚至井盖儿。最重要的是,卢布尔雅那城的旗帜上也绘着龙!龙的形象被设计得非常完美。</h3><h3> </h3> <h3> 甚至有点乖巧,大有跟我们中华龙媲美之势。</h3> <h3> 据说因为龙曾经帮助卢布尔雅那人成功地抵御了外敌的入侵,后来被卢布尔雅那人视为图腾和吉祥物。</h3> <h3> 关于卢布尔雅那的龙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希腊神话英雄伊阿宋,偷了埃厄特斯国王的金羊毛后,一路逃跑到卢布尔雅尼察河边,遇到一个怪兽,伊阿宋杀死了怪兽,然后成为卢布尔雅那的第一个居民。传说中被英雄砍杀的怪兽,就是蹲在龙桥两边桥头上的翼龙。</h3> <h3> 从这个传说看,这里的保护神应该是伊阿宋才对,可是这里的人们相信就是在龙的守护下,卢布尔雅那才那么宁静,而当年的屠龙英雄反而被淡忘了。</h3><h3> 也许因为伊阿宋后来抛弃了帮助他取得金羊毛的妻子美狄亚和两个亲生儿子,成为负心汉的缘故,卢布尔雅那人就用龙代替了他作了卢布尔雅那的保护神了吧?</h3> <h3> 从龙桥下来路过农贸市场,这里的蔬菜很新鲜。</h3> <h3> 漂亮干静的卢布尔雅那也不能避免涂鸦的蹂躏。</h3> <h3> 太阳出来,卢布尔雅尼察河边红黄蓝绿,秋色烂漫。</h3> <h3> 河边建筑物上的浮雕,好像又是美杜莎。</h3><h3> 可怜的姑娘!长得漂亮也成了罪,而且被人到处雕塑,一点隐私权都没有。</h3> <h3> 卢布尔雅那的巴洛克老城里,卵石镶嵌的古旧街道发出脚步的回响,牵引着我们走进卢布尔雅那的过去。</h3> <h3> 小院里的水仙女雕塑。</h3> <h3> 小院里的海神雕塑。</h3> <h3> 在河边远眺卢布尔雅尼察河上的第三座桥——三重桥。</h3> <h3> 粉红色的圣方济会报喜教堂的倒影异常美丽。</h3> <h3> 秋风吹过,满地落叶。</h3> <h3> 河边的卢布尔雅那中央集市回廊。</h3> <h3> 对岸的红叶构成一堵红红的叶墙,衬着河边餐桌上的各色美酒,带给人梦幻般的感觉,可惜是白天。这要是黄昏,伴着烛光,该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h3> <h3> 第三座桥就是三重桥。在美丽秋色的簇拥中身姿婀娜。</h3> <h3> 三重桥由三座桥梁组成。中间的主桥是修建于1842年的石桥,两座副桥由斯洛文尼亚富有传奇色彩的建筑师约热·普雷奇尼克于1929至1932年间巧妙的增添在主桥两侧,用于行人通行。</h3> <h3> 由于桥面和地面取平,行走时完全感觉不到桥的存在。</h3><h3> 现在,三重桥已经成为卢布尔雅那非常独特的标志性建筑之一。</h3> <h3> 三重桥在约热·普雷奇尼克规划的城市十字中轴线上占有重要位置,两条中轴线一条横线沿着卢布尔雅那河分布,另一条竖线一头连接蒂沃利公园和普雷舍伦广场,一头连接城堡山和城市广场。</h3> <h3> 河岸右侧,桥身紧连仿古造型鲜花商店,直接通向卢布尔雅那中央集市回廊。</h3> <h3> 今天是星期天,仿古集市回廊上,跳蚤市场开市,人们纷纷出卖自家多余的东西。</h3> <h3> 走过三重桥,迎面看见的就是城堡山和山上的城堡。山下就是市政厅和城市广场。</h3> <h3> 在城市广场遥看卢布尔雅那城堡。</h3><h3> </h3> <h3> 卢布尔雅那城堡所在的地方是已知的世界上第一个规模可观的防御工事,坐落在城堡山的山顶上,最早建于伊利里亚人和凯尔特人时期。在罗马时期,这里也是一个要塞据点。</h3><h3> 据1112-1125年的史料记载,在9世纪,这里建造了一个中世纪城堡,是地方统治者斯潘赫姆家族的住宅,他们在卢布尔雅那铸造自己的钱币。</h3><h3> 1335年,城堡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财产,也成为卡尼奥拉省的中心。15世纪下半叶,哈布斯堡王朝的腓特烈三世公爵在这里新建了一个更大的圆形城堡。腓特烈三世在后来也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h3><h3> 这座城堡还曾经是克恩顿州奥地利公爵的所在地。</h3><h3> 公元15 世纪,哈布斯皇室为抵御土耳其人的进攻,对城堡进行了重建。16和17世纪城堡增加了哥特式的教堂及绘画。当前城堡的所有其他主要建筑都是建于16和17世纪。在1814年,城堡开始用作护卫要塞。19世纪初至1945年,城堡被用作监狱。 </h3><h3> 去城堡可以步行、开车或者是坐缆车上去,卢布尔雅那城堡被一个美丽的森林所环绕,可以通过伸向城堡的一条小路穿越整个森林。</h3><h3> 据说站在城堡的观光塔楼上可以俯瞰卢布尔雅那全景,夜景尤其美丽,每年都会在城堡内举办多种展览和音乐会、夏日狂欢节以及圣诞新年焰火等。</h3><h3> 可惜我们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远观不能近瞧,实为憾事。</h3> <h3> 城堡山下就是城市广场,广场旁的市政厅建成于1718年,为文艺复兴式建筑。</h3> <h3> 市政厅门前悬挂着欧盟、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的旗帜。</h3> <h3> 广场上方尖碑的底座是建于1751年的巴洛克式卡尼鄂拉喷泉,仿照罗马那瓦纳广场的四河喷泉而建。</h3><h3> 三组雕像模仿四河喷泉中海神的雕像,分别代表流经斯洛文尼亚的三条河流萨瓦河、克尔卡河和卢布尔雅尼察河。</h3> <h3> 广场右侧是成立于1919年的卢布尔雅那大学,也是欧洲名校。</h3><h3> 大学貌似没有校园,楼房门就是校门。周围有几栋楼房就是校区了。</h3> <h3> 大学门前是两位前校长的雕像。</h3> <h3> 门前通道两边有一些雕像,应该是这个学校的有名人物。</h3> <h3> 能够到这里,也是幸事。</h3><h3> 在卢布尔雅那大学留影纪念。</h3> <h3> 路边小书店的橱窗。</h3> <h3> 三重桥的另一端就是这个城市的中心——普雷舍伦广场。</h3><h3> 2007年市政府决定三重桥不再行车,普雷舍伦广场和三重桥全部为步行街区。</h3> <h3> 广场是圆形的,以石砖铺成,显得温馨而雅致。</h3> <h3> 普雷舍伦广场以斯洛文尼亚著名诗人弗兰采 · 普雷舍伦的名字命名,广场中心是普雷舍伦的青铜雕像。诗人上方是高举月桂树枝的女神,表示普雷舍伦是桂冠诗人。 </h3><h3> 普雷舍伦是斯洛文尼亚的杰出诗人,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他的诗歌表现了斯洛文尼亚的民族精神,在诗歌中他号召斯洛文尼亚人为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h3><h3> 从1945年南斯拉夫时期起斯洛文尼亚就把他的生日2月8日定为全国的民族文化节,并向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文化艺术工作者颁发最高的文化艺术奖“普雷舍伦奖”,1962年为此设立了专门的“普雷舍伦基金”。</h3> <h3> 广场上的建筑百货公司,巴洛克式风格。</h3> <h3> 百货公司顶上的雕像。</h3> <h3> 广场上的建筑,这是手机店,有伊斯兰风味。</h3><h3> 手机店的后面有一栋建筑,是曾经的普雷舍伦热恋的情人尤莉亚·普利米奇的家。建筑外墙上有一幅尤莉亚的浮雕像。</h3> <h3> 广场上的普雷舍伦眼神是忧郁的,他痴痴地望着远处墙上的尤莉亚,眼神一转都不转,就这样永远望着自己的爱人。</h3><h3> 他为尤莉亚创作了最著名的作品《十四行诗集》,这部作品中的许多诗句都充满了甜蜜与苦涩交织的激情。《十四行诗集》以一种顶真的修辞手法写成,即上一首诗的最后一句为下一首诗的第一句,全集十四首诗由此缠结成一个感情的"诗环",每一首诗都不能独立于另一首存在。十四首诗各自的第一句组成一首新的十四行诗,这十四句每句的第一个字母组成两个词 "Primicovi Julji",意为"致尤莉亚·普利米奇"。</h3> <h3> 尤莉亚在自己绣楼的窗户里也呆呆地望着自己的恋人。</h3><h3><br></h3><h3> 也许她在朗诵着普雷舍伦写给自己的美妙诗歌《命令》:</h3><h3><br></h3><h3> 我不敢去碰你的可爱的手,</h3><h3> 因为你对我下过命令。</h3><h3> 哦,看吧,我美丽的姑娘,</h3><h3> 我对你是多么地顺从。</h3><h3><br></h3><h3></h3><h3> 我不敢向你说爱谈情,</h3><h3> 因为你对我下过命令。</h3><h3> 看吧,我美丽的姑娘,</h3><h3> 我对你的命令多么忠诚。</h3><h3><br></h3><h3></h3><h3> 我再也不敢向你求爱,</h3><h3> 因为你对我下过命令。</h3><h3> 看吧,我美丽的姑娘,</h3><h3> 我是怎样压抑我的感情。</h3><h3><br></h3><h3></h3><h3> 当我见到你,再不敢跟随你,</h3><h3> 因为你对我下过命令。</h3><h3> 看吧,我美丽的姑娘,</h3><h3> 我对你的命令是这样服从。</h3><h3><br></h3><h3></h3><h3> 最后,你还曾命令我,</h3><h3> 再也不许我想念你。</h3><h3> 告诉你,我美丽的姑娘,</h3><h3> 这是我不能做到的。</h3><h3><br></h3><h3></h3><h3> 除非将我可怜的心换作别人的,</h3><h3> 除非等到我的心渐渐死亡——</h3><h3> 否则,你的这道命令仍是徒劳的,</h3><h3> 因为,我不能不想念你的形象!</h3><h3><br></h3> <h3> 虽然两个人倾心相爱,但最终有情人并没有能够成为眷属。因为尤莉亚的家是富商,而普雷舍伦只是个穷诗人。由于家庭的阻挠,两个相爱的人不得不分手。</h3><h3><br></h3><h3> 普雷舍伦只能以一首《临别的话》和尤莉亚道别:</h3><h3><br></h3><h3> 不要把你的眼睛避开,</h3><h3> 不要背过你美丽的脸!</h3><h3> 如果你的爱情只是义务,</h3><h3> 让我们现在就互相再见!</h3><h3> 让我们用友情的握手,</h3><h3> 确定这就是我们选好的分离时间;</h3><h3> 我不希望在这时才看到你流泪,</h3><h3> 也不希望在我的声音中听到哀怨。</h3><h3> 其实我心里并无恶感!</h3><h3> 如果目前这一刹那不能改变</h3><h3> 我的热情所遇到的一切痛苦,</h3><h3> 而未来岂能待我更和善!</h3><h3> 那阴暗无光的道路不久就会</h3><h3> 再一次将我带到那一边缘;</h3><h3> 受到命运的无情号令,</h3><h3> 悲伤日夜在那里盘旋。</h3><h3> 到那时我将一心追求忍耐——</h3><h3> 它是我过往生活中的慰藉,</h3><h3> 它是我的旧友,又要与我重聚,</h3><h3> 它将成为我忠实不变的妻子。</h3><h3> 靠着忍耐的帮助,我将重获生命,</h3><h3> 我要把生活的重担负在肩上,</h3><h3> 直到我的心从苍白的死亡——</h3><h3> 我最后的爱人那里得到报偿。</h3><h3><br></h3> <h3> 正如他的诗中所说,他靠着忍耐的帮助,把生活的重担负在肩上,重获了生命。普雷舍伦并没有因为失恋而沉沦在痛苦中,而是继续战斗在用诗歌歌唱祖国和民族的队伍里。他的诗歌表现了时代的进步思想,贯穿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h3><h3>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独立后,普雷舍伦成了斯洛文尼亚民族独立和斯洛文尼亚民族精神的象征,他的肖像被铸在斯洛文尼亚2欧元的硬币上,他的这段诗歌——《祝酒词》的第七段被确定为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国歌:</h3><h3></h3><h3> 受上帝所保佑各国</h3><h3> 都为那光明不懈工作</h3><h3> 那时世上居所</h3><h3> 再没有战争和冲突折磨</h3><h3> 长享有自由快活</h3><h3> 没仇敌,只有好邻国</h3><h3> 长享有自由快活</h3><h3> 没仇敌,只有好邻国</h3><h3> 在边疆只有好邻国!</h3><h3> </h3><h3> “没有战争,大家都不懈工作,长享有自由快活”这是普雷舍伦对世界和平和国家兴盛的讴歌,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的美好愿望,可是只要有强盗在,有丛林规则在,这种良好愿望能实现吗?</h3><h3> 站在普雷舍伦的雕像下面,心有感慨。</h3> <h3> 也许雕像的创作者也是像我这样想的,雕像基座上“送亲人出征”和“惊涛骇浪”就是人类的宿命!</h3><h3> </h3> <h3> 那些沉浮在波涛中的美丽女孩子是人类的象征吗?</h3> <h3> 我默默地念着:</h3><h3> “ 那时世上居所</h3><h3> 再没有战争和冲突折磨</h3><h3> 长享有自由快活”的诗句, </h3><h3> 向伟大的普雷舍伦致敬!</h3> <h3> 普雷舍伦广场上的圣方济会报喜教堂,建于1660年,文艺复兴式风格,粉红色的外形在广场上很是显眼。</h3> <h3> 卢布尔雅那本来就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小的城市之一,今天赶上是星期天,店铺都不开门,街道上冷冷清清,简直是门可罗雀。</h3> <h3> 只留下餐馆门口的侍者模特还在作出恭敬的姿势迎客。</h3> <h3> 橱窗里的模特悠闲地看着外面的游客。</h3> <h3> 运动员模特自顾自地运动着。</h3> <h3> 这大约是流量卡广告。</h3> <h3> 记得3月底来卢布尔雅那时,正是新麦初绿,草芽方绽的时节。</h3> <h3> 城里的大树还是枝丫光秃,一片萧瑟。</h3> <h3> 人说是斯洛文尼亚山里有很多熊,有合法的熊掌吃,我们也买了些品尝一下。</h3> <h3> 其实每个人也只吃到两小块,感觉并不比我们的红烧肉好吃,也可能是这里的厨师厨艺差的缘故吧。</h3> <h3> 如今来到这里,只见空气纯净,天高云淡;红黄绿叶,风景如画。</h3> <h3> 我们下榻的宾馆门前的林地里,落叶铺地, 红花胜火。</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