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font color="#39b54a">独行快,众行远。一群志同道合的语文人为了共同的语文梦想,以语文的名义,抱团前行,走在语文教研的路上!</font></h3> <h3> 郭静,金城二中语文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撰写了多篇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设计、完成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沁园春雪》、《陈涉世家》、《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我的叔叔于勒》等课受到了学生的喜欢与好评。<br></h3> <h3><b>编者按:</b>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发展障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兴趣,也可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微课应用于文言文教学,郭静老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h3> <h3> <b>助力文言,无‘’微‘’不至</b></h3><h3> 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我遇见“微课”,我的文言文课堂就有了神奇的色彩。</h3><h3><b>初见“倾心”</b></h3><h3> 初次与微课相遇,是学校一个同事参加微课比赛,在陕西省人人通平台上要求学习,评论微课。打开她的微课,播放的是一个微型知识点,幽默的话语、动听的语言,再配上课件的适时播放,一个简单又有趣的微型课堂产生了。由最初的感到神奇、惊讶到反思,微课还真是一个教学“神器”。我“一见倾心”,心想那教学中再难突破的点借助这个‘神器’也许会事半功倍。于是萌发学习制作微课的想法,先是因为之前的学校从未有过这方面锻炼,又担心同事笑话,就先自己买书开始琢磨,理论有了,实践中还是“困难重重”,老是卡壳。我心里的“阿Q精神安慰神经”又动了----这些新鲜玩意都是年轻人的专利我学不会,怕遭人嘲笑。</h3><h3> <b>稍懂“痴心”</b></h3><h3> 坚持自学几天后,一直是‘‘丑媳妇不敢见公婆‘’,直到学校要求我们每人都要上交一件微课作品,我被“逼上梁山”,无奈之下向我的“80后、90后同事”请教微课的学习,分四关完成---先寻找有价值的知识点,接着是制作PPT,然后下载安装录屏软件开始录制,最后是生成播放文件,发布微课。</h3><h3> 我纠结,矛盾,最终选择先闯文言翻译这个难关,试着进行‘’文言文翻译"这个微课制作,准备后面制作好之后,用这样方式送给同学们文言文课堂的"见面礼‘’;接着制作PPT也闯的还算顺利;第三关录制过程中,时而是有噪音,时而声音不清晰,时而播放不顺畅......问题层出不穷,旁边看的同事都开始抱怨“机器不通人性”。我自己却觉得每一次的问题都是一个新的生成,都可以让我学到“本领”,因为我好像离初级的“微课合格设计师”越来越近,我内心体验到一种莫名的兴奋,中午都不舍得吃饭,一遍又一遍,每录一次,我都觉得自己比前一次的感觉进了一个梯度。</h3><h3> 终于闯关顺利,第一个微课作品《文言文翻译通关秘籍》诞生了,我像是看到了一个“新生命”的降临,爱意浮上心头,我一遍一遍播放,不厌其烦。周末回家我们班的语文QQ课堂论坛,我的微课“处女作”和学生见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论坛里学生和我这个“大侠”无话不谈,谈收获,提修改方案等,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神奇的种子--“痴心”的种子。</h3><h3> 从那天起,微课已经成了我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方式,我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微课高手遍布网络;我更知道,教学的路本来就是一条崎岖的路,我们需要的是一潭源源不断的活水,虽有艰难与迷茫,但我知道:当我遇见“微课”的那一刻开始,当我用一种全新的方式突破学生课堂的难点时,我就知道,这份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让我度过“职业倦怠期”的开始,是一切更美好的开始,也希望从这篇《助力文言,无‘’微‘’不至》开始,时时遇见属于我们课堂的教学‘‘神器’’,能够让我们这些怀揣语文梦想的战友们,感受到无“微”不至的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