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北京钟鼓楼位于南北中轴线最北端,鼓楼在前钟楼在后,相距百米。在周围灰色的平房衬托下显得雄伟、巍峨。是</h3><h3>元、明、清都城的报时中心。</h3><h3>钟鼓楼始建于元代。后经历了数次雷击、大火,直至1984年大修,87年对外开放,至9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钟楼广场也是随时代变化呈现不同面貌和功能,我记得好象七几年時这里是早市菜市场,听更老的人说原來还是说评书的地方。但现在他是一个方磚漫地的广场,可以停靠各种车辆</h3> <h3>钟楼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璃瓦,绿琉璃互剪边,是一座全磚石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築。整个建築结构强调了共鸣、扩音的功能,这种设计在中国钟鼓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h3><h3><br></h3> <h3>姚记炒肝店生意红火,饭点上总那么多人。墙上镜框上挂的字幅上写的:要想吃炒肝鼓楼一拐弯。吃炒肝还要从娃娃抓起才对。我儿子小时侯就是他爹爹带着他上后门桥吃炒肝、包子,现在还保畄了这一美好传统,每到古楼必上这里吃,而且拿起包子沾着炒肝吃,显示出老北京气势。</h3> <h3>钟楼小广场前开了很多特色小店,和便民商店</h3> <h3>这是一家民族特色小店,红配绿气势张揚</h3> <h3>陕西的泥面具和小动物很好看</h3> <h3>临街的房子开始开墙打洞开小商店,方便了游客活跃了气氛</h3> <h3>生活在北京几十年,对他熟视无暏,原来走近看还是很震憾的</h3><h3><br></h3><h3><br></h3> <h3>今天要参观一下钟楼,这是2006年3月的一天</h3> <h3>钟楼的進口</h3> <h3>钟楼的台阶上</h3> <h3>钟楼的楼梯通道很高很陡,一共七十五级台阶。墙上点了一溜儿的灯,我想如果不开灯的话一定会很黑</h3><h3><br></h3><h3><br></h3> <h3>二层楼的报时铜钟建于明永乐年间,悬挂在八角木框架上,通高7.02米,钟身高5.5米,下口径3.4米,钟壁厚12一24.5厘米,重达63吨,是我国现存铸造最早、重量最重的古钟,堪称“古钟之王”</h3> <h3>各种角度欣赏古钟和木框架,还是很震撼</h3> <h3>站在楼上欣赏风景的外国人很开心</h3> <h3>中国人也很开心</h3> <h3>四周围全是低矮的灰色平房视野开阔,百姓过着柴米油盐的曰子保留了古都原有的风貌,只是冬天树叶落了显得色彩单调些,这就是古都特有的灰色</h3> <h3>下了钟楼回家的路口上仍能看到他的身影,愿这和谐的景色永远不要改变,不要改变</h3> <h3>胡同游的车辆仍穿梭在胡同里,只是服装和原來不同</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