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8.29日跟随陕西时光旅游摄影团,南北疆万里行从西安出发,历时40天,踏上了我的行摄之途。</h3> <h3>9.15日顶着满天繁星从巴音布鲁克出发,行驶于218国道。目的地伊利的那拉提草原。巴音布鲁克~艾肯大板~巩乃斯峡谷~伊利河谷~那拉提。历时两天。</h3> <h3>晨曦中218国道沿路风景。</h3> <h3>沿218国道行走在南天山北麓,白皑皑的雪笼罩大地。</h3> <h3>道路逐渐拔高,我们已经来到海拔3050米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艾肯达板,这里地势险要,多风多雪。道路旁高大的绿色铁丝网格,是所谓的”雪障“,用来防雪的。据说在六、七十年代修建这条通往南疆的国防公路时,因为冬天风雪太大,一旦刮风下雪,这条公路就会被大雪覆盖,在山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防止大雪掩埋道路,甚至曾与美国合作研究雪害的防治。最终,一个很简便的办法就是在路边用柳条编织起了绵延十几公里的防雪网,进而到现在发展成为钢绞护网。但即使是这样,艾肯达坂在冬春季节也经常会有大雪封路的情况出现!</h3> <h3>这里是天山稳定积雪深度与积雪日数最多的地区之一。一般年份积雪深度在120公分,稳定积雪天数达180天。公路雪害严重,被司机们视为“鬼门关”。</h3> <h3>翻过艾肯达坂,一路下坡!汽车在曲折蜿蜒的道路上行驶,道路右侧为峭壁,左侧悬崖下则为草原和山岭。我们已经来到巩乃斯峡谷。</h3> <h3>行驶之间,远山的山脊间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林木,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山云杉!林木后面是连绵的雪山。</h3> <h3>秋天的巩乃斯大峡谷已经被黄绿色的毛绒绒地地毯覆盖,美丽洁静的乡村,恬静悠闲的牛马,绿油油的溪谷。</h3> <h3>走在伊利河谷。</h3> <h3>新疆最美的地方在伊犁,伊犁最美的地方在新源,新源最美的地方在那拉提草原。中午十二点左右我们来到那拉提。</h3> <h3>那拉提草原在新疆伊犁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镇东部,距新源县城约70公里,面积1800平方公里,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世界著名的牧场,并成为新疆十大风景区之一,国家5A景区。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世代哈萨克人与优美的草原风光融合,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h3> <h3>午饭后我们进入景区之一的盘龙古道,那拉提景区分空中草原,河谷草原,盘龙古道。</h3> <h3>谷内,峡谷幽深、奇花异草,野生动物种多、步步皆景穿越盘龙谷道,这里有伊犁河谷十六个民族的风俗特色,还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山丛莽大河谷,是伊犁河谷生态多样性的“生态长廊”。</h3> <h3>河谷、山峰、深峡、森林交相辉映。那拉提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载畜量很高,历史上的那拉提草原有“鹿苑”之称。</h3> <h3>因冬季漫长,每到8月开始,哈萨克族人就要开始储备牲畜所需的冬草,家家户户上山割自家牧场的牧草,成为那拉提草原上除了美景外的另一道人文景观。</h3> <h3>在草原的一个山坡上,亲眼目睹了哈萨克族人用机戒化代替人工传统割草的情景,这台机器负责把割好的草通过机器摆放整齐,捆好打包出来。你看地里整齐的放着打包好的草垛,速度之快,叹为观止。</h3> <h3>割草机</h3> <h3>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族人,他们的家是流动的,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按一年四季分为冬窝子、春窝子、夏窝子、秋窝子,除了冬天,他们几乎三个季节都把家安在草原上。他们临时在草原上搭起的帐篷,与内蒙古的蒙古包相似,却又有不同,他们的称之为毡房。毡房是春夏秋从一个栖息地搬到另一个栖息地的简易活动房。哈萨克人的起居,就在这个方寸之间的毡房内。</h3> <h3>音乐响起,马儿和小姑娘一起随着旋律舞动。</h3> <h3>马背上的小小少年,天生具有驾驭马的能力。</h3> <h3>在这里你可以走进哈萨克牧民家的毡房,体验他们的生活,品尝他们制作的奶疙瘩,烤肉,与他们聊天。优美的草原风光与当地哈萨克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是很好的旅游休闲地。</h3> <h3>下午4点多坐上区间车来到了那拉提著名景区~空中草原。那拉提空中草原的确有天上草原的感觉,上山的盘山路险峻狭窄,绕来绕去来到垭口,突然间视野开阔,迎面遇到大爷骑着马,小伙子赶着羊群,在雪山草原陪衬下,好一派立体草原风光。</h3> <h3>车又行驶了大约半小时,到了空中草原观景点。下了车步行一段,远远望去,就看到终年白雪的喀班巴依山主峰,山下是奔腾呼啸的巩乃斯河,山中是溪涧交错,云杉耸立,碧草茵茵的“空中草原”——恰普河夏季牧场。</h3> <h3>一望无垠的草原上撒落着珍珠般雪白的毡房,草原南侧有终年白雪皑皑的雪峰相伴,绿草、雪峰相映成辉,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h3> <h3>那拉提草原的精粹在于它是一个集草原、森林、河谷、山岭为一体的立体草原。</h3> <h3>从西汉起,哈萨克族人就在这里以游牧为主繁衍生息,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是全国哈萨克族人口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并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中国之最。</h3> <h3>遥想北朝乐府《敕勒川》里所描写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情景,好像是专门为空中草原所写。</h3> <h3>与瑞士山地齐名的那拉提草原,又名巩乃斯草原,突厥语意为“白阳坡”,面积710多万公顷。按植被类型可分为高寒草场、草甸草原、低湿地草甸草场、沼泽草场等七大类草场。</h3> <h3>时间过得真快,暮归的牛儿提醒我们也该乘最后一班车离开了……。</h3> <h3>离那拉提镇不远种植了很大一片花海,9.16日太阳没出来就赶到那里。</h3> <h3>6-9月是那拉提草高花旺的季节,红黄蓝紫五颜六色的野花将草原点缀得绚丽多姿,极为美丽。</h3> <h3>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日,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想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夕阳如血,人们不由的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h3> <h3>太阳光一点点的温暖着雪山,直到普照草原,温暖着马儿和我们。虽然从我们一下车倍感寒冷刺骨,但大家拍照的热情丝毫不减,依然顶着寒风于花海,草原中,寻找着晨光中美景……</h3> <h3>花海,雪山,草原,马儿都已收入相机里,正准备上车,忽然一大群羊和赶羊的哈萨克族大妈闯入我的镜头,怎能放过这样的场景……</h3> <h3>哈萨克族大妈不知走了多远,草甸上休息的她正好入我镜头。</h3><h3><br></h3> <h3>那拉提,是东起吐鲁番,经托克逊、阿拉沟、巴伦台、巴音布鲁克、那拉提、巩乃斯、伊犁、西至中亚的丝绸之路中线“天山道”上的一个重要山口(今称那拉提达坂)。</h3> <h3>草原是那拉提的灵魂,河流是那拉提的血脉,山川是那拉提的脊梁,树木是那拉提的臂膀。这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在诉说着这里的壮美与曾经的沧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