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以、约,见识流淌奶和蜜之地和西亚沙漠风光(上)

浅吟低唱

<h5>2018年11月9日,与三位好友结伴参团开启以色列、约旦的10日入旅程。</h5><h5>多年来就很关注以色列,这片"流着奶与蜜“的土地是犹太、基督、伊斯兰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圣城耶路撒冷闻名于世,俯拾即是的文明古迹以及死海等神奇景观,都是我很想亲眼见识的;而约旦是西亚古老国度,也很想撩开其神秘面纱一探究竟。</h5><h5>从上海浦东机场乘海航班机经约11小时飞行,当地时间清晨七时许飞抵位于地中海西岸的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当步入机场大厅时,一夜飞行疲惫顿消,回想刚才在空中透过舷窗,见波云诡谲红褐色天际,有种置身仙境的梦幻感。而此时却已回到阳光明媚的真实大地上。</h5> <h5>机场整洁,秩序井然,米色的整体主色调的装饰体现了犹太人特有的文化底蕴。过境手续、安检都很顺利,踏上以色列国土的最初一刻的感觉真好,一片祥和预示着此趟旅程会圆满快乐。<br>下面是好友卿飘飘提供的地图,用线条标注了我们这趟以、约游览的旅程:<br>特拉维夫 — 海法 — 拿撒勒 — 提比里亚 — (过境至约旦)杰拉什古城 — 安曼 — 佩特拉 — 亚喀巴 — 瓦地伦 — 死海 — (过境回到以色列)伯利恒 — 耶路撒冷 — 特拉维夫</h5><h3><br></h3> <h5>迎接我们的以色列女导游,约摸三十多岁。她即带领我们乘车直奔以色列的第三大城市海法古城,开启一天的行程。<br>车行途中,女导游操着不很流利的中文自我介绍名叫莪拉,于1990年当她7、8岁时随家人从俄罗斯移民来到以色列。难怪她有一张非常俄罗斯的漂亮娃娃脸。她说她的犹太人身份承自她的犹太人母亲。奇怪,难道犹太人是母系社会?后查资料才知,根据以色列《回归法》,界定犹太人的身份是按母系相传为标准,凡是母亲是犹太人的,其子女都会被以色列承认为犹太人,有权移民以色列。我猜想这可能是因为母子(女)关系好认定,而父子(女)关系较麻烦,要经DNA鉴定吧。莪拉还说她大学是学亚洲社会学的,之后到中国留学1年半,其间学会中文,这么短时间里学会中文口语真不简单!她说自己曾在军队服役三年,是在军事情报部门工作。服兵役是以色列犹太公民无论男女都应尽的义务。莪拉还说她无任何宗教信仰,是非宗教人士。这令我有点意外,须知,以色列是一个以犹太教为主多种宗教共存的国家,非宗教人士仅占极少数。尽管如此,她导游的所有旅游行程皆充满宗教色彩。这其实是以色列旅游一大特色,以色列充分挖掘它的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而圣经故事巡礼、宗教朝拜则是其旅游业的招牌菜。</h5><h3><br></h3> <h5>莪拉展示了一张以色列地图和一串历史编年挂图,用来向我们简要介绍以色列历史地理和社会人文等概况。她说:以色列是个即年轻又古老的国家。说它很年轻,是因为现代以色列国建立于1948年,至今不过七十年;但犹太民族又有着长达三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就曾建立过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后几经朝代更替历史变迁,犹太人最终被迫离开故土流散世界各地,至今仍有约千万犹太人散居以美国为主的世界各国。以色列国土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800多万人口,地处欧洲、亚洲、非洲接合之处:东接约旦,东北部与叙利亚为邻,南连红海亚喀巴湾,西南部与埃及为邻,西濒地中海,北与黎巴嫩接壤。其国土的67%是沙漠,有两大沙漠:内盖夫沙漠(The Negev Desert) 、犹大沙漠(Judan Desert),三大城市分别为: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海法。当然这三个城市在规模上与中国城市相比只能算很小的城市;以色列有三个海,即地中海、死海(其实是以色列与约旦交界的内陆盐湖)、红海(在以最南端,拥有很短的海岸线);以色列还有一个湖叫加利利湖(淡水湖),等等。</h5> <h5>从特拉维夫前往海法是沿着地中海东岸北行,一路上透过车窗见沿途的地貌多黄土沙丘地,少有水面和植被树林,不时掠过的一片片大棚农地,不知栽培着啥作物。据我所知,以色列国土贫瘠资源匮乏,但以色列人以聪明才智和勤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得安宁富足,还在教育、高科技、农业等诸多领域名列世界前列并对外出口高科技和农副等各类产品。</h5><h5>车行约1小时,抵达海法。海法城区人口不足三十万,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这里和诣共生,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这里和睦相处。海法有“美丽的海岸线”之意,是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最繁忙的客运港口,也是最大的货运港口之一。</h5> <h5>我们到此专为参观巴哈伊教大同圣殿花园。不巧当天正赶上以色列的安息日(周六)闭园,仅能在半山坡的平台上俯视园景。这座花园依山而建,背靠有“上帝之山”盛名的卡梅尔山麓,迎面是地中海繁忙的现代海港,园中以金色穹顶的圣殿为中心,形成19级对称阶梯式花园,自山脚至山顶绵延千米,花园中草木葱葱,鸟语花香,洋溢着浓郁的波斯风情。此园名列世界文化遗产。<br>这回才知道,以色列的作息周期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工作日为:周日、周一至周四这五天,周五、周六休息。这种安排是根据犹太教(以色列的国教)。犹太教的安息日(即圣经中上帝创世的第七天休息日)是从每个周五的太阳落山开始,到次日的同一时刻截止。在安息日这一天,犹太人不允许做任何工作,专心致志休息、学习经文。周六也就是安息日的上午,犹太教徒们通常就到自己所属的犹太教会堂里去做礼拜。</h5> <h5>离开海法车行约40分钟抵达一座叫拿撒勒的小城,传说这座小城是耶稣基督的故乡。如今主要居住着阿拉伯人,其中一部分是穆斯林,一部分是基督徒。小城坐落在高居于海拔1100米的斜坡上,四周峰峦起伏、景色绮丽。然而我们入城的街道却显得拥堵,各种建筑错落杂乱,临街有许多小杂货店水果摊,感觉像来到一个大集镇。<br>小城中最受瞩目的建筑无疑是那座尖顶圆柱建筑 — 天使报喜堂,是当今基督教世界最重要的礼拜堂之一。我们就是来参观这座教堂。</h5> <h5>一进教堂院落,见内墙壁上镶嵌着世界各国的教会捐献的圣母像,展现了世界各国文化特色赋予的圣母形象。</h5> <h5>赫然见到了一尊中国式的圣母像,是中国古典仙女模样,怀抱一子。据说是由中国台湾赠送的。</h5> <h5>天使报喜堂正面的山形墙,墙上有天使、玛利亚及四福音书作者的雕像,教堂顶部造型恰似一朵倒扣的百合花,寓意着童贞女玛利亚的圣洁。</h5><h5>传说耶稣的父母玛利亚和木匠约瑟夫当年住在拿撒勒,有一天晚上,天使托梦告诉玛利亚她将因圣灵怀孕,所生的是救世主 ,当时玛利亚还是个童贞女,因此未婚夫约瑟夫怀疑她不贞,后经天使的协调才消解了误会结为夫妻,约瑟夫成为耶稣名义上的父亲 。</h5><p class="ql-block"><br></p> <h5>教堂内肃穆古朴,保留着天使报喜岩洞(正前方的小拱门内),传说是圣母玛利亚生活过的地方。</h5> <h5>我们正巧赶上了在管风琴奏响的圣歌乐曲声中进行的一场圣礼仪式。</h5> <h5>不少虔诚教徒在高处跪着观看。</h5> <h5>这位修女对正举行的仪式进行录像。<br>每每在教堂里见到教徒们一脸的归宿感和对信仰的虔诚之态,总感到有信仰是一种福气。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入真正的信仰。</h5> <h5>这是教堂中见到的一幅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子的马赛克图像。</h5> <h5>教堂的第二层是圣约瑟堂(圣母玛利亚的丈夫命名),这里应是作弥撒的场所。</h5> <h5>教堂正面黑漆大门上有圣经故事的浮雕。</h5> <h5>教堂外的圣玛利亚等待着与游人合影。</h5> <h5>拿撒勒街头小景,很阿拉伯风味有木有?</h5> <h5>来到加利利湖区,游览湖区周围的几座著名教堂。据圣经说,耶稣长大后来到加利利湖,在这里找到了十二个门徒,并在此传道。加利利湖素有耶稣“第二故乡”之称,是当年耶稣传道的主要场所,很多有关耶稣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br>先到了五饼二鱼堂。</h5> <h5>“五饼二鱼”是来自圣经的故事,说的是一次有五千多人听耶稣讲道,傍晚到吃饭点,只得到一孩童贡献的五个大麦饼和两条鱼,这么少量的食物怎么够分配给众人呢?但经由主耶稣的祝福,使五个饼和两条鱼激增,分发给五千人都吃饱还有剩余。这一圣经故事给予的启示:尽管人们常觉得自己的贡献微薄,但只要尽力地使用出来,不论是才干、时间或钱财,都会有神助力倍增起来。</h5> <h5>五饼二鱼教堂朴实无华,教堂的地板上,镶嵌着许多当地的水鸟、花草等图案,造型别致,栩栩如生。</h5> <h5>祭坛下边那块石头,相传就是五饼二鱼神迹发生的地点。</h5> <h5>祭坛前边地板上有”五饼二鱼“的马赛克图案。这是上世纪考古发掘的。仔细看,怎么筐中仅有四块饼子?原来还有一块在旁边耶稣神像的手上。</h5> <h3>教堂外一处岩石上也刻着五饼二鱼图,这筐里倒是盛了五块饼。</h3> <h5>当天中午在加利利湖边一餐厅享用了“彼得烤鱼”餐。这“彼得鱼”也出自圣经故事。多种说法之一是:当年渔夫彼得跟随耶稣之后受到上天的祝福,每当他出湖打渔都会满载而归,于是他打的鱼就以他的名字命名。<br>我们每人都分得一份“彼得烤鱼”(油炸鲫鱼也称罗非鱼),味道一般,倒是大麦饼很好吃,还有其它菜肴。我纳闷的是怎么每条鱼都一样大小,难道都是经标准化“选秀”出来的?导游坚称这些都是加利利湖中的野生鱼。这家餐厅特别优待地送给我们一些耶枣及每人一小杯阿拉伯黒咖啡,我怕晚上失眠就没敢喝。</h5><h3><br></h3> <h5>在距五饼二鱼堂不远处是彼得首席堂。彼得是耶稣收留的第一个门徒,后来被天主教会追认为第一任教皇,所以称之为“首席”。这里也是耶稣复活后显现神迹的地方。</h5> <h5>教堂内祭台前的那块岩石,被称为“基督之桌”。据说,复活后的耶稣在这里向门徒显现,并为他们预备早餐,並颁予彼得”“你喂养我的羊”的使命,实际上意味着把人间的权利交给了彼得。</h5> <h5>这尊雕塑讲述的也是这个故事,耶稣复活三天后站在岩石上对彼得连说了三遍:“你喂养我的羊。”(图片下载自网络)</h5> <h5>彼得首席堂紧靠加利利湖边,景色美极,游客们到此都会到湖边伺弄湖水,摆拍各种姿态的照片。</h5> <h5>一旁的棚子里,信众们正端坐聆听牧师布道。</h5> <h5>大树下这群悠闲的人们令我十分好奇,他们肤色黝黑,装束上更像非洲族裔。以色列犹太移民来自欧美亚非等世界各地,二千年来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已与当地融合、混血,这些世界各地来的犹太人在长相、文化、语言、生活习性等方面都不一样,他们便形成不同的族群社区。此外以色列人口中除主要为犹太人外,还有阿拉伯人、德鲁兹人等少数民族。</h5> <h5>在加利利湖北岸有座小山名叫八福山,山上有座教堂名叫八福堂,是一个大圆拱顶下呈八角形,并有八扇八种颜色的彩绘玻璃窗的建筑。</h5> <h5>据说八角形状象征着八种福。耶稣登山传道时,指明八种人为有福之人,即:虚心的、哀恸的、温柔的、渴求慕义的、怜恤的、清心寡欲的、使人和睦的,以及为正义而受逼迫的。其它好理解,但为何哀恸的人有福?因为他们必得安慰。</h5> <h5>八福堂是在一个静谧幽雅的大花园中,园中绿草如茵,植物繁茂,园的南边就是加利利湖畔。</h5> <h5>园中高大的棕榈树、鲜艳的三角梅及各种树木迎风摇曵。</h5> <h5>夕阳照耀下的八福堂。</h5> <h5>八福堂环绕着回廊可供全方位观园景,但我们还是贪婪地将美景收入“囊”中带回家吧。</h5> <h5>当日行程太紧,直到夜幕降临才终于抵达加利利湖码头,乘船游湖。<br>加利利湖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被称为以色列的生命源泉,它也 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一个淡水湖,低于海平面213米。加利利湖虽有地下泉水补给,但主要水源来自约旦河从北向南流过该湖。</h5> <h5>夜游加利利湖,湖面波浪不惊,四周一片昏暗,远处有若隐若现的灯火,视野不佳,这样游湖令人遗憾!然而也享受了微波荡漾、清风拂面的惬意。行船中还举行了一场升中国国旗唱中国国歌仪式,再一次感受到以色列的友好。之后还播放舞曲,邀请大家围成圆圈跳集体舞,尽享欢乐。<br>当晚登上加利利湖西岸的提比利亚住宿。</h5> <h5>第二天清晨,前往参观约旦河洗礼之地。<br>恰巧遇见一队人马唱着歌拍着掌兴高采烈地前来,像是要参加什么联谊活动,其实他们是前来领受洗仪式的。<br>相传耶稣当年就是在约旦河中接受了施洗约翰的洗礼。这里因此成为一个文化旅游景区,让世界各地的游人和基督教徒们前来观光、朝圣和领受洗礼。</h5> <h5>一进门处有两幅受洗仪式场面的彩照吸引了我的目光。</h5> <h5>约旦河源于叙利亚境内向南流经以色列,在约旦境内注入死海,全长仅360多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河流。眼前的约旦河并不像圣经故事描述的“河面宽阔流水湍急”,相反,它是更像沟渠小河,河面平静河水呈碧蓝色。但圣经中它是数次神迹发生地,赋予它神圣的力量和丰富的史诗色彩。</h5> <h5>在通往受洗处的这面石墙上,镶嵌着各国信徒献上的由本国文字撰写的《圣经》中有关耶稣受施洗约翰的洗的经文。这是用中文撰写的圣经原文。</h5> <h5>领受洗礼仪式在由牧师领诵《圣经》中开始。</h5> <h5>实施洗礼的牧师和受洗者都换上白色长袍,念诵着圣经,排着队慢慢走入约旦河。</h5> <h5>一位牧师主持受洗仪式,由两位神职人员扶着中间的领受洗者。 </h5> <h5>在两们神职人员帮助下,领受洗者向后仰倒入水中,整个身子包括脸部都被浸泡入水中,然后再将其扶起,这个过程很短促,也就一分钟左右。</h5> <h5>受洗仪式后,用圣水洗净了自己的身心,意味着从此旧“我”死去,新“我”得以重生,信徒们受洗后特别的愉悦。</h5> <h5>岸边有乐队人马在纵情欢歌,为领洗礼过程增添轻松愉悦气氛。</h5> <h5>也许是经历洗礼后一身轻松愉悦,胃口大开,来个甜筒犒劳自己。</h5> <h5>参观完洗礼过程,我们即离开前往以约边境,过境到约旦。<br>临走时回眸约旦河畔这光叶子花,在碧蓝的河水映衬下,美艳异常。</h5><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