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德育,实践智慧——记下城区品德骨干教师参加经济技术开发区品德基地学校调研活动

雯1

<h3>  11月27日下午,下城区部分品德骨干教师参加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第一小学品德教学研究基地调研活动。</h3> <h3>  下沙一小董夫奏致欢迎辞,欢迎省区品德教研员以及其他与会老师领导的到来。董校长介绍了下沙一小概况,作为下沙最早的一所小学,创业再创业既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精神,也是学校的文化。</h3><h3> 接着,学校的魏青利校长汇报了学校的研究成果《四微·四步:基于区域资源的德育方式的创新与实践》,四微是指微游戏、微辩论、微探究、微服务。四步是指学中探、学中论、做中思、学后展。魏校长从实施背景及意义,操作定义,研究目的与内容四大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h3><h3> 随后,下沙一小高蒙爱老师做了题为《转型·聚焦:品德校本研训的“一小”视角》的教研组工作介绍。学校教研组从教师需求和实效提升两方面明确研训目标内容。老师们聚焦整合实施,“五步式”推进研训过程,即构建课程整合框架,集体备课,形成范本,课堂展示,观课议课,发现问题,反思修改,形成精品课例留存。同时,老师们关注学习方式,探索“四步式”学习模式,即学前探,学中论,做中思,研后展。</h3><h3><br></h3> <h3> 下沙一小李亚老师带来课堂展示《我们有精神》第二课时。《我们有精神》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皆在让学生知道有精神能使身体好,面貌好,了解保持每天有精神的方法和技巧,乐于展示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并愿意天天支持。</h3><h3> 李老师首先直接导入课题并提出课堂学习要求:在课堂上要比一比看看谁精神,还要颁发有精神章,创设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教材中两位小朋友的坐姿对比图和行走样子对比图,通过观察比较——辨析交流——现场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逐步深入了解有精神对身体健康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意义。接着晒一晒学生日常活动动中有精神的照片,比比谁的精神劲儿足等活动,引发学生对展示自己精神面貌的期待。开展了“型秀小舞台”,秀一秀自己的精神劲儿。学生们有个人展示的,小组展示的,也有全班集体展示的。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让学生对“有精神”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自我认同感,从而促进“乐于展示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这一目标的达成,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内在精神”的理解。然后,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每天的坚持有精神的小故事,引发同伴共鸣。最后,设计了践行表,让学生找找自己还需要努力的一个方面,并在接下去的一周内坚持做到天天有精神,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认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h3><h3> </h3> <h3>  第二节课则由张文君老师执教《家乡新变化》。《家乡新变化》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意在让学生了解家乡新变化,感受家乡的发展。主动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感到自豪。在了解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h3><h3> 张老师先是通过对这个单元前几课的回顾自然引入到家乡的主题。再从学生熟悉的金沙湖出发,出示了金沙湖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照片,让学生看一看这些照片,聊一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比一比这几组照片,谈谈自己的感受。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金沙湖的变化,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让学生从城市面貌,生活条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四方面交流家乡各种各样的变化,并开展小组合作制作剪贴报。然后借助视频《魅力下沙》和歌颂家乡的儿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自豪与热爱之情。最后,布置了课后延伸作业,让学生用心发现家乡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为家乡的发展提建议,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责任感。</h3><h3><br></h3><h3><br></h3> <h3>  两节课后,教研员何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何老师从教师活动的精准度以及学生学习的精彩度两大方面肯定了两节课。她指出李老师和张老师能精准把握教材,精准选择课程资源,在上课展开过程中有目标,能精准引导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多样,课前调查实践,课堂现场实践,学生收获大,增量明显。同时何老师也提出了建议,希望两位老师在评价方面可以再精准一些。</h3> <h3>  整个下午,我区的品德骨干教师全程参与,认真学习,大家一边听课一边交流讨论课堂的内容,还将精彩的内容上传到微信群中供区内其他教师学习研讨。活动中,我区品德团队教师记录教案、搜集课件、照片拍摄等,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每一次的外出学习,大家都格外珍惜,我们在一次次的听课和交流中获得品德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地前行在成长之路上!</h3>

学生

家乡

下沙

精神

品德

课堂

展示

老师

学习

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