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1月27日上午,下城区部分品德骨干教师参加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正小学品德教学研究基地调研活动。</h3> <h3> 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陈锋校长致欢迎辞,欢迎开发区领导,省区品德教研员以及其他与会老师领导的到来。陈校长介绍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知行德育,实践智慧”的德育课程体系,强调了培养学生实践智慧的重要性,更指出只有教师自己积累并拥有教育实践智慧,才能培养真正有实践智慧的学生。</h3><h3> 随后,学正小学方增强校长从设计缘由,设计目标,实施思考,实施内容,实施过程及评价五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学正少年礼”的德育课程。学校根据学生作为自然人与社会人的需求设计了校园成长礼、家庭生活礼和社会交往礼三个序列的礼仪内容,努力使学生成为“手上有礼节、眼里有自己、心中有他人”的立己敬人的小公民。</h3><h3> 接着,学正小学的徐丽琴老师介绍了学校的教研组工作。教研组老师聚焦整合研究,实现知行合一。老师们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品德课程为主轴,整合相关德育课程和活动,制定目标,将品德实践活动和每月的德育转向活动进行有机整合,推行一月一主题,一个主题四个一的活动:一堂课,一次实践活动,一次展示,一次评价。品德学科教研组积极变革学习方式,建立“四步三环”思辨式课堂学习模式。同时,做好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素养提升。老师们根据学校校情,制定评价方案,丰富评价形式,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除此之外,老师们优化评价内容,从学生学习态度、活动参与程度、活动过程中情感的愉悦、学习结果等多维度评价,使得评价更有针对性。</h3> <h3> 学正小学余慧琼老师课堂展示《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一课时。《我爱家乡山和水》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旨在让学生发现家乡美,体验家乡美,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情感。</h3><h3> 余老师由介绍自己所在小区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居住的小区,以此为出发点,自然引导学生知道家乡就是家所在的地方。通过聊天、互相介绍的方式,激发学生共鸣,将“家乡”这个概念化抽象为具体。接着,学生四人小组分享交流自己课前寻访、搜集到的关于下沙美好的地方的资料。通过照片、歌曲、童谣、舞蹈、日记等形式展现家乡的美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视频欣赏下沙美景,诵读儿歌,烘托“爱”的氛围,激发学生内心归属感,产生自豪、热爱家乡的感情。让学生课后再去了解家乡山水的故事。</h3> <h3> 第二节课《欢迎到我们学校来》第一课时由学正小学刘林娟老师执教。《欢迎到我们学校来》是浙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这课课文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学会看学校的平面图,用简单的图例贴、画出学校的平面图。能有条理地的介绍学校,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和热爱之情,激发作为学校小主人的自豪感。</h3><h3> 刘老师以谈话导入,借助照片视频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校园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校园的亲近感。接着,让学生当小导游,揭示课题——欢迎到我们学校来。让学生想想让客人老师们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校园的好办法,引出设计校园平面图。接着,刘老师利用微课指导学生学习看平面图的方法,并了解平面图所包含的信息,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设计完成学校的平面图。最后刘老师让学生们真实地展开小导游活动,带着听课老师实地参观学正小学,听课老师纷纷为小导游贴上点赞贴纸。</h3> <h3> 两节课后,浙江省品德教研员邬冬星老师进行点评和专家引领。邬老师指出知行合一是圆形的行进路线,可以从情感、实践、知识多角度的切入。课堂不一定要先学知识,也可以先去实践,去调查,这就使得品德课堂更加开放。要改变课堂学习方式,强调体验:模拟体验,情感同理,实践体验……邬老师肯定了两节课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体验,优化学习方式,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同时,她特别强调实践课程中调查表的设计十分重要,需要精心设计调查表。第一节课课前调查的家乡山水的内容可以更丰富些,第二节课画学校设计图时要落实对方位的指导,小导游实地带领听课老师参观校园后要有反馈评价。 </h3><h3> 邬老师的引领让我们对课程建设,对品德学科研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我们要更关注自身,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实践与体验。</h3> <h3> 整个上午,我区的品德骨干教师全程参与,认真学习,大家一边听课一边交流讨论课堂的内容,还将精彩的内容上传到微信群中供区内其他教师学习研讨。活动中,我区品德团队教师记录教案、搜集课件、照片拍摄等,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每一次的外出学习,大家都格外珍惜,我们在一次次的听课和交流中获得品德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地前行在成长之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