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自驾游

陈七公

<h3>  2015年7月底,我们两口和老同学根喜两口、建明五个人一起,开着我的白色标致4008SUV,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自驾游。沿着连霍高速一路向西,青海湖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我和小喜换着开,走得早跑得快,在离西宁很近的乐都用过晚餐住下休息了。乐都是青海省海东市政府所在地,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湟水中游南侧,距西宁95公里,距兰州115公里。有藏、羌、土、汉、回等15个民族,汉族占大多数。</h3> <h3>  游览的第一站是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寺院依山势建筑,由众多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等组成,布局严谨,建筑巍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是青海省佛学院的最高学府,现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经院),藏语分别称为参尼、居巴、丁科、曼巴札仓。</h3> <h3>  精美绝伦的酥油花、色泽绚丽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立体堆绣并称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其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背景和高超精湛的工匠技艺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前来。</h3><h3> 酥油花“绝”在其巧夺天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酥油花灯会都在塔尔寺举行。</h3> <h3></h3><h3> 具有浓厚藏式风格的塔尔寺壁画以佛经故事和密宗经典为主,神秘而富有生命力。</h3><h3> </h3> <h3>  塔尔寺的壁画数量庞大,且有多个种类。从制作手法和表现类型上看可分三种:第一种是布幔画,一般装订在墙壁上,此类壁画被称为"间堂壁画",在塔尔寺最多;第二种是壁面画,即在经过处理的白色墙壁上直接描绘的壁画;第三种是在墙面上镶嵌木板,经刨光处理,用胶和石膏打底,再描绘画面。</h3> <h3>  立体堆绣生动别致,技艺早已失传,现在多是平面堆绣。在塔尔寺大经堂正中陈列的一整套“十八罗汉图”是目前仅存的十八幅立体堆绣作品,罗汉形象塑造惟妙惟肖,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文物。</h3> <h3>  哈哈,小学时就是同学,从小到大的朋友!</h3> <h3>  塔尔寺一年中有四次祈愿大法会,而晒大佛仪式只在四月法会和六月法会时举行,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弥勒及宗喀巴。通过晒佛让众生瞻仰佛像,沐浴佛恩。塔尔寺有新旧几幅巨大的堆绣佛像,每次只晒一种,在寺院山坡上展晒。</h3> <h3>  酥油花是一种用酥油(黄油)塑形像物的特殊技艺,为"塔尔寺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之一。酥油花最早产生于西藏本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h3> <h3>  塔尔寺外小憩,牦牛酸奶一碗,酸甜可口,味道不错。</h3> <h3>  第二站到达贵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东北侧的黄河边,距离西宁市区的车程大约70公里,是西宁周边游的不错选项。贵德国家地质公园以多彩的丹霞地貌而闻名,这里的岩石丹霞艳丽,形状多样,非常壮观。</h3> <h3>  第三站去贵德“天下黄河贵德清”处的黄河河道。路过贵德千姿湖湿地公园,位于黄河上游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刚过湟中县,就看到一大片生长着芦苇的湿地,在其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作用下,形成了美丽壮观的溶蚀地貌和丹霞地貌,山、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亮丽的自然景观。黄河水在这里清澈见底,这里是千姿湖。在贵德这样常年干旱少雨、溶蚀地貌和丹霞地貌交融的地方,一片宽广的湿地实在是不可多得。</h3> <h3>  来到贵德的路上,好多旅游大巴上都写着“天下黄河贵德清”,我们来到贵德黄河清大桥,桥边矗立着“天下黄河贵德清”的大幅标牌,下到黄河河道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黄河水。大桥两侧碧波荡漾,河水清澈见底,黄河彩石令人爱不释手。今天亲眼见到清澈的黄河,终于信了“天下黄河贵德清”!在这里应该是“跳入黄河洗的清”,贵德真以黄河之清而闻名。</h3><h3><br></h3> <h3>  如果说兰州混浊的黄河是母亲,那么贵德清澈无比的黄河就是少女。</h3> <h3>  去日月山的路上,这一片是藏民的天然牧场,景色迷人,气候宜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h3><h3> 远离尘世的喧嚣,和大自然亲近,人的心灵在这里得到休憩、净化,使浮躁的心平静、沉稳下来。</h3> <h3>  牦牛过马路了,我们等着吧。</h3> <h3>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县西部,属祁连山脉,古时为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等地的要冲。唐朝时文成公主经日月山赴吐蕃和亲形成的唐蕃古道,则一直是宋元各代甘青地区通往川藏一带的必经之路, 日月山唐代称赤岭。</h3> <h3>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驻驿于此,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帝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生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又想到联姻通好的重任,毅然将日月宝镜甩下赤岭。宝镜变成了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而公主的泪水则汇成了滔滔的倒淌河。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就把赤岭改名日月山。现在,日月山脚下还建有文成公主庙。</h3> <h3> 山上气温低,在一年气温最高、酷暑难耐的几天里,如此穿衣,羡煞高温熬煎下的朋友们。</h3> <h3>  去过日月山后,晚餐和住宿都在倒淌河镇,离所谓的景点只有几百米。不提了,这里是我们这一路吃住玩最差的一个地方,太忽悠人了,也让人记忆深刻。</h3> <h3>  青海湖(景区),古代称为"西海",藏族叫"青色的湖"; 蒙古族称它为"蓝色的海洋"。</h3><h3> “马年转山,羊年转湖,猴年转森林,是佛祖留下的功课”。藏族深信不疑,这个信仰一直保留到现在。</h3><h3> 微黄色的油菜花,绿色的青稞,天上的白云,蓝色的天空和湖水,我们开车转湖,感觉仿佛是在画中游,美醉了。</h3> <h3>  青海湖的夏季,四周群山和辽阔的草原披上了绿装,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上牛羊和骢马犹如珍珠般装点着草原; 湖畔大片绿色的青稞田麦浪翻滚,油菜花泛着金色,蔚蓝色的青海湖在晴空下微微荡漾。</h3> <h3>  被称为“中国最美湖泊”的青海湖的二郎剑景区。因距离西宁151km,这里又被称为151基地,是中国鱼雷发射试验基地。</h3> <h3>  青海湖景区碧水长天、雪山飞云相融。在博大壮丽中不失俊秀温柔,磅礴大气中不失含蓄委婉,位列"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之首。碧波万顷的青海湖似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蓝天白云、高山草原间。一望无际的百里油菜花海、多姿多彩的二郎剑景区等诸多国家级、世界级的风景名胜,使青海湖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者的天堂。</h3> <h3>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其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h3> <h3>  一路沿着青海湖南岸向西行进,到了我们此行第六站的目的地——茶卡盐湖,茶卡盐湖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距西宁298公里,历史上是商贾、游客进疆入藏的必经之地。茶卡盐湖夹在祁连山支脉完颜通布山和昆仑山支脉旺尕秀山之间,湖面海拔3100米,东西长15.8公里,南北宽9.2公里,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一样大。</h3> <h3>  盐湖景区气候干旱—温凉,年平均气温4℃,7月气温19.6℃;年平均降水量210.4mm,年蒸发量20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45%-50%,常刮西北风,平均风速3m/s,为干旱大陆性气候。</h3> <h3>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盐粒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 盐湖以其生产、旅游两相宜而在国际国内旅游界和青藏高原风光游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它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被称作“青海四大景”,同时还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h3> <h3>  本来想去卓尔山风景区,可是当地交警、高速公路收费员都不知道,只好作罢。往西宁方向准备边玩边走边返回。夜宿共和县,这是一个回族自治县,民风很好,吃住都不错,在商店里打了二斤最好的青稞酒带回给没去的同学品尝。在这里我在错车时车的右前蹭在花坛上,在车右前面板上书写了几个不认识的好似伊斯兰文的文字。</h3><h3> 回西宁的路上又路过日月山,好清新的空气,一下车还觉得冷,本来还想多呆一会儿,但是开始下雨了而且越下越大,赶快走吧。</h3><h3> 咦?还真能跳的起来!</h3><h3><br></h3> <h3>  第七站——西宁的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h3> <h3>  大寺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伊斯兰建筑,正中的礼拜大殿为全寺最大的建筑物,占地1102平方米。</h3> <h3>  清真大寺整个建筑式样别致,结构分明,来时适逢礼拜日,数以万计的穆斯林汇集在此举行隆重的聚礼活动。东关清真大寺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h3> <h3>  第八站——兰州,到的晚了一些,在市里面和晚高峰的车流汇在一起了,到黄河风情园去转了一会儿,黄河在这里显出了它的本来面目,但她是当之无愧的母亲河,养育了无数两岸的华夏儿女。</h3> <h3>  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香吧!</h3> <h3>  兰州住宿较晚,当晚兰州下起了暴雨,持续两小时左右。第二天早上,水基本上退了,抓紧时间赶路往回返。在兰州到陕西眉县的山路上,雨一直在下,时大时小,有时一阵暴雨就像是从天上倒下来的一样,前面的路根本看不清,这一路最让人操心、揪心。谢天谢地,终于平安的走出了大山。到达眉县后,也出山了,雨也基本停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在西安高速出口处,阵阵冷风袭来,凉嗖嗖的,和日月山的感觉差不多,我们把凉风带回来了,西安最热的几天也躲过去了。一路平安,感谢菩萨、感谢真主、感谢你、感谢他(她)、感谢大家,也感谢我们自己。</h3><h3> 此次行程共计两千六百多公里,来回用时五天四晚,共花费5600元左右,人均1120元。</h3><h3> 下次旅行再见,约好一起去。</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