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夹江东风堰(周邦彦体 新韵)

乐山风筝(李俊兵)

<h3></h3><h3>浩浩青衣向海天,</h3><h3>一路奔腾,</h3><h3>几度蜿蜒。</h3><h3>夹江儿女倍勤劳,</h3><h3>不问征程,</h3><h3>只痛流年。</h3><h3><br></h3><h3>骚客何能凿巨岩?</h3><h3>刮肚搜肠,</h3><h3>徒有诗篇。</h3><h3>胡公引水立丰碑,</h3><h3>绿了荒州,</h3><h3>醉了乡颜。</h3><h3>(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摄影者不祥,感谢原摄影者)</h3> <h3>东风堰位于长江三级支流青衣江夹江段左岸,是夹江县境内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城市防洪、发电及城乡工业、生活供水、城市环保功能的水利工程。工程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距今已延续使用350余年。东风堰现为乐山市第二大水利工程,夹江县骨干水利工程。灌区由官方和民间共同管理,渠系配套完善,分布合理,自流灌溉。东风堰现于青衣江夹江县五里渡千佛岩水电站库区无坝引水,引水流量50m3/s。灌区覆盖夹江县境漹城、黄土、甘霖和甘江4个镇48个村,农业灌溉面积达7万余亩。</h3><h3>工程历史</h3><h3>夹江中学正门外的东风堰</h3><h3>青衣江源于四川省宝兴县夹金山,全长289公里,流域面积12928平方公里,水量丰沛,夹江段多年平均流量为515 m3/s,丰富而稳定的水量使两岸成为灌溉农业发达区域,元、明时期逐步形成众多小型渠堰如八小堰、市街堰。清康熙元年(1662)青衣江水资源短缺,时任夹江县令王世魁于青衣江竹笼筑坝、开渠,引水灌溉,并将下游的八小、市街等灌渠纳入工程体系中。堰首引水口位于毘卢寺外,因寺得名毘卢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更名为龙头堰。1930年,渠首引水口因河道下切,引水困难。时任夹江县长胡疆容将取水口由龙脑沱改到上游迎江石骨坡。1967年更名为东风堰。1975年取水口由石骨坡再次上移到迎江群星村五里渡。东风堰延用至今,已有350余年悠久历史,成为青衣江流域传统无坝引水灌溉工程的典范。<a href="https://www.meipian.cn/1pak7os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游峨眉龙洞湖有感 (新韵)</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