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近日我加入了"通信连战友之家",微信中见到了那么多熟悉的战友,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了连队,又来到了战友中间,激动兴奋难以言表!</h3><h3> 在军旅生涯中,我最难忘的还是在通信连,战友之情纯朴真挚。当时照相条件有限,战友们并没留下多少照片。当文书的我,将连队的一些生活以"速写日记"形式实时记录了下来,也算弥补了一点缺憾。虽然画面不多,画功拙劣,但今天翻阅却格外亲切,又显得格外珍贵,它必竟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连队的精神面貌和你我他。虽然,画面中可能没有你,但在这画面的环境中必有你的身影和脚印。</h3><h3> 我很珍惜连队这段时光,珍重战友们的感情,一直将《通信连速写日记》保留在身边。四十年后的今天,将《通信连的速写日记》献给我亲爱的战友们,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h3><h3> 画面会焕起你的回忆和联想,你将又回到了魂牵梦萦的连队。</h3><h3> 文书 刘福元</h3><h3> 2018年11月28日</h3> <h3> 在东局子营区写生。(记者刘勤修照)</h3> <h3> 这泛黄的速写本是在连队自己做的。</h3> <h3> "站好最后一班岗",是军人的责任,也是老兵们退伍前自觉的行动。</h3> <h3> 加班加点做好本职工作,也是我连的优良传统。</h3> <h3> 连队团支部又吸收了一批新团员。</h3> <h3> 发挥好特长,完成好连首长交给我的工作任务。</h3> <h3> 各排出勤务,又将靶场连队菜地翻犁了一遍。</h3> <h3> 一个不能少。逐个查阅战友们档案,没有"政历证明材料"的就发函索寄。</h3><h3>(战士档案箱是前任文书折津顺传留下来的)</h3> <h3> 战友们到杨台村支农劳动去了,我自觉下伙房帮厨了。</h3> <h3> 今天连队又组织战友们去展庄支农劳动了。</h3><h3> 东郊区展庄村和杨台村是我连队的"共建"单位。</h3> <h3> 76年大地震后,连队在楼旁的篮球场建了帐蓬营地。可见15W电台车、野营饮事车、防火水缸,严阵以待。</h3><h3> 还有,留下着您的足迹、通往厕所的笔直小路。</h3> <h3> 李指导员派我帮宣传科画展板。</h3> <h3> "两学"活动在我连掀起了高潮,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又促使我重新拾起了"速写日记"。</h3> <h3> 77年新兵下连后,连队在东郊组织了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一名女兵由于紧张,将未拉环的实弹失手投在掩体前的水沟里。卫生员张雪忠、三班长苏建设先后奋不顾身下水,经反复摸寻,捞出了手榴弹,排除了险情。当场的战友们都为他俩捏把汗。</h3><h3> 今天,我们仍为他俩不顾个人安危、冒险排险的壮举点赞!</h3><h3> [后记]打捞上的这枚手榴弹,又被投到水沟中销毁,却意外地炸出一片魚。转眼间,现场由捞弹又变成了捞魚,由紧张无声变成了爽朗笑声。</h3> <h3> 连队的下水道又堵了。一班张德岐、电台王平,不顾初春寒冷,脱去军衣,冒着熏人的臭气将地沟疏通了。他俩为集体排忧解难的出色表现,在连队点名和周讲评时受到了表扬。</h3><h3> 张德岐和王平是天津兵中很出色的好战士。</h3> <h3> "两学"活动中,饮事班也争先恐后,调剂伙食,花样不断翻新,粗粮达到了细做。战友们吃得好,吃得饱,都很满意。</h3> <h3> 77年女兵下连后,给连队带来了新气象。她们目睹架线排战士们每天训练汗流浃背,满身泥土,常将他们泡在洗漱间的衣服悄悄洗净晾晒。有时架线排训练回来很晚,她们就将晒干的衣服叠好放在战士的床头。当时,像这样的好事在我连层出不穷。</h3> <h3> 今天是我难忘的日子,我被连党支部批准光荣入党,并从今天开始接受了第一次实行的一年考察期。</h3> <h3> 训练中的架线排战友们及训练器材与装备。</h3> <h3> 万米收放线是超常规的专业训练,强度很大。战友们挥汗如雨,锻炼了意志和耐力,提高了收放线速度,创造了多项新纪录。</h3> <h3> 在班内学习的战友。</h3> <h3> 在师司令部值班室的通信员(通信连战士)。</h3> <h3> 在连队养成的速写日记习惯,至今还伴随影响着我的生活,在外地养生居住期间,偶尔还拿起画笔体会一下"速写日记”的情趣,借此,也晒上几幅分享给我的战友们。</h3> <h3>广西巴马瑶寨农舍</h3> <h3>巴马明山溪流</h3> <h3>广西红河湾农舍</h3> <h3>巴马农舍</h3> <h3>巴马弄追屯</h3> <h3>关心照顾我的巴马弄追屯苏大姐</h3> <h3> 通信连精神和战友情一直伴随着我的生活,鼓舞着我更好地去面对生活。</h3><h3> 祝战友们身体健康,来日相聚!</h3><h3> 谢谢您的分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