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王 为 民</h3><h3> 我和尤拉的故事,年头久远啊,让我慢慢拉拉这个呱。</h3><h3> 1950年8月有一天,万民街街中央异常喧哗, 有两帮小孩子,正弩张箭拔, 为争夺街老大的较量, 一触即发。 街东帮帮主通背秦大定,是个12岁的小嗑巴,带领一帮十岁娃, 挥舞着木棒,高喊杀杀杀!街西帮帮主叫玻璃球, 是13岁的练家子,带领一帮黄口小娃娃, 手拿木刀木枪,比比划划。 8岁的我也在队伍中, 也拿着木棍,舞舞扎扎。 邻居女孩刘小丫,拽着我的衣襟,嘴里瞎哇哇。形势危急 ,正千钧一发,“住手!” “都停下!”突然跑来两个人,一声怒喊, 威震两帮兵娃娃。 一个是金发碧眼, 苏联小孩叫尤拉, 另一个是他搬来的救兵,高大威猛的派出所警察林汉达。林警察威恩并施连哄带吓,</h3><h3>唬得两帮兵娃娃,羞愧难当,唰唰唰唰, 泪水顺脸下。一时间, 怒消气散。双方握手言和,各自回家。 小老毛子好尤拉,一路护送,一边 絮絮叨叨地说着中国话,“大家都是好兄弟, 以后谁也别再争什么街老大!”</h3><h3>尤拉在危急时刻 找警察,化解了两帮小孩打群架。我打心眼里佩服这黄毛蓝眼的小尤拉。</h3> <h3> ( 二 ) </h3><h3> 我的故事发生在万民街西段,日本房里住着十多户中国人家。街南是一幢三层的俄式楼,连接的一排房屋是平厦。日本人投降后,苏联人就在这里下榻。 以后, 我家由山县通搬到了万民街,在63号安下了家。 和苏联人成了邻居,见面时,双方经常搭个话。</h3><h3> 1950年后快入冬的一天,妈妈又要烙煎饼,老规定, 让我磨面糊没二话。父亲在 院子里炉灶点上火,妈妈支上鏊子, 就等开干了。</h3><h3> 我边推磨盘,边往磨眼添苞面糊,动作熟练很带架。抬眼看见对面楼,一苏联小哥笑着</h3><h3>露出两排牙,大拇指点呀点,好像把我夸。</h3><h3>我朝他招招手, 不一会儿,他就跑着到我家。</h3><h3> “交个朋友吧,我的名字叫尤拉!” 哎呀呀!这黄毛会说中国话!“我叫来运,今年8岁了!”“尤拉你多大?”“我10岁”,“那你就是我哥了!”</h3><h3> 尤拉高兴地替我推起了磨,我只管往磨眼里把米糊加。石磨转了一圈又一圈,两盆面糊一点没剩下。 妈妈烙好一张大煎饼, 卷上大葱送尤拉。他吃的津津有味,脸上笑得好像开了花。</h3><h3> “哈拉少,哈拉少!”他伸出大拇指,说煎饼好吃真绝啦。妈妈叠好新烙的十张煎饼,让尤拉带回家,“让你的父母尝尝, 中国的煎饼是不是不比列巴差”!</h3> <h3> ( 三 )</h3><h3> 尤拉的爸爸是个专家工程师,在船渠(现在的造船厂)干活,工作很繁忙,他妈妈在苏联子弟小学教中文,据说业务能力相当强。她让尤拉送来白列巴,还有两盒大方糖。从此两家成了好邻居, 相互走动常来也常往。我和尤拉成了好朋友, 在小伙伴面前很展扬。尤拉教我们踢足球,万民街上摆赛场。盘带过人一顶三,起脚射门数他强。 寒冬降临下大雪,万民街变成了滑雪场。自制滑板很简陋,</h3><h3>木钎杵地向前趟。你追我赶心欢喜, 玩得淋漓又酣畅!我教尤拉滚铁圈,沿街跑几个来回,心情那叫一个爽!我还教尤拉打野卯,你投我躲,斗智斗勇,输赢都无妨!</h3><h3> 苏联人的俱乐部,设在连排的平顶房。尤拉不但带我健身打乒乓,隔三差五还去把歌唱。唱片很多, 都是俄语的,流行当下很时尚。《红梅花儿开》,还有《喀秋莎》, 我都学会了啍唱,曲调优美很爽朗。但现在,我 只会唱汉语的, 俄语早忘光。每月一次联欢会,苏联职工和家属都到场。俄罗斯民族服装真是棒, 搁在现代那叫靓!妈达姆身穿布拉吉,色彩艳丽胴体香。乐手拉起巴扬子, 欢快的音乐响全场。全体跳起了集体舞, 地板跺得震天响! 乐观豪爽,抒情奔放,我情不自禁地跺脚拍手, 呼喊:棒!棒!棒!</h3> <h3> ( 四 )</h3><h3> 尤拉带我看过电影好多部,有两部刻骨铭心牵肚肠。一部是传奇人物《夏伯阳》,苏联名将,威镇国际四面八方。还有一部片名叫《丹娘》, 二战女英雄,事迹不朽,万古流芳!她的本名叫卓雅,英雄丹娘,是她心中的偶像。她16岁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军上战场。与敌周旋打游击,不幸被俘在敌后方。严刑拷打不屈服,纳粹恶魔逞凶狂。她被绑上绞刑架,英勇就义慨而慷!“苏联英雄”政府授,芳华绝代美名扬!刘小丫影院呜咽哭,说她会学习卓娅要坚强!我和尤拉紧握拳, 英雄情愫猛增长。原版电影受教育,尤拉翻译说端详。</h3> <h3> 岁月匆匆走进1953年, 我已是十周岁的小儿郎。滨城五月春烂漫,街巷弥漫槐花香。尤拉他家奉调要回国,命令如山没商量。尤拉和我说此事,心情忧郁很惆怅。我心头一紧, 不由两眼泪汪汪。时间还有两三天,我俩相互诉衷肠。 相识相交三、四年,异国兄弟情谊长。“ 尤拉你离开大连回国去,我会年年月月把你想!”“来运你的音容笑貌我会牢牢记,咱们的友谊万年长!”</h3><h3> 嘎斯汽车拉家具,尤拉一家向我们把手扬。 “再见了中国大连,再见了我的第二故乡”!再见尤拉!再见来运!我俩不停呼喊着,泪水涟涟湿衣裳!</h3><h3> 尘封65年的一段情, 写出来请群友共分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