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雨中凭吊李白墓</h1><h3> 雨一直在下,淅淅沥沥不停,屋檐挂着一缕缕银线随风摇荡,沾湿了青丝,吹淋到脸上带了初冬的寒意。戊戌岁末小雪前,来到诗城马鞍山专程拜谒诗仙李白的遗迹。</h3> <h3> 李白的出生地是有争议的,目前较公认是郭沫若考证的唐碎叶城(今塔吉克斯坦境内),但李白去世地无争议,就在马鞍山的当涂县。上午冒着立冬后第一场雨,参观了采石矶、太白楼、太白祠,李白衣冠冢,下午随友人驱车40公里来当涂青山李白墓园。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漾楫怕鸡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李白《姑孰溪》) 当涂又名姑孰,李白对当涂有着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对青山,诗人更是流连不已。他生多次来当涂,留下诗文约四十余篇。一行四人撑着雨伞进入墓园,迎面牌坊上书“诗仙圣境”,启功先生题字。若大墓园也只有我们四人游览,左侧广场有中秋诗会字样,马鞍山一年一度的李白诗歌节就在开幕。据说已连办30年。抬首东望,一座青山横亘眼前,这座山注定名垂中华诗史,两代诗坛巨星留下遗足名篇。一生仰慕南齐诗人谢朓的李白,曾七次来当涂,无数次登临青山,寻访谢公遗迹,谢朓曾赞誉青山为山水都并在山上建有宅院,院前有谢朓凿井,后称谢公井,青山故此又名谢公山。</h3> <h3> 早在开元十三年,李白沿江东下,初次路过当涂,就写下了著名的七绝《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山是东、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又名博望山,在当涂县城西南15公里的长江东岸;西梁山又名梁山,在芜湖和县城南30公里的长江西岸。两山夹江对峙而立,宛如天设的门户,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两山均不高,海拨80多米,但经过诗人的妙笔,描绘出了雄奇阔远的天门山。两年以后,即开元十五年,李白溯舟西上洞庭,又一次途经当途,夜泊采石(采石矶又名牛渚矶,上午刚游览),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只能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谢将军即谢尚,谢眺从兄,枫叶纷落,秋色妻凉,与作者的悲伤感情悄交织在一起,极平淡的词句产生出强烈的感染力!</h3> <h3> 循着路在墓园行走,一边给九岁的小儿讲解李白故事传说,一幅大型浮雕前,小儿也要学画中诗仙样子,乘舟临风,昂首望远,让众人会然一笑。浏览完太白碑林,来到一块坐地石碑处,上刻四个地名,是有关李白一生最重要的四个地方:江油、安陆、任城、当涂,除了诗仙出生地争议地之一的江油,后三个地方我至今都拜谒了。李白号青莲居士,青莲即四川江油的青莲乡,一生思念故乡,却从不回故乡;一生踌躇却不得志,颠沛漂泊。倘若诗人呆在故乡,或官运享通,意得志满,后世反极不可能读到诗仙浪漫、瑰丽的伟大诗篇。中国诗词的高峰在大唐,大唐诗词的高峰就在李白。谪仙人“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行踪遍至半个中国,每至一处,他都会题诗作词,纵情歌咏,留下了多少讴歌壮丽山河的诗篇名作。他的诗,飘逸豪放,震天动地,撼人心肺!国人对九州壮丽山河的了解,就是从小从李白等诗坛巨匠留下的瑰丽诗篇开始的。山河也因这些诗篇而增姿添彩,引后人寻古探幽。</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大鹏一日展翅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白诗句,一位酒酣则纵笔的,豪情至狂放青莲居士,诗坛谪仙人!墓园里就有一尊诗人举杯邀月的塑像。有道是李白之前无李白,李白之后更无李白!雨下大了些,虽有雨具,众人衣衫皆微湿,就让诗意也被淋湿!翻过一拱桥,园已游近遍,尚未见李白墓地,仔细看游览指示牌,终于在墓园东北角寻到,墓前还正有人放了几瓶酒,妻子嗔言:你怎么不也带瓶酒来?看来吾对诗仙敬意诚意尚欠,吾儿第一个上前合掌拜谒。后皆随友人绕墓一圈。<br></h3></font></h3> <h3> 李白最后一次来当涂是上元二年(761年)深秋,李白来到当涂投靠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李阳冰热情接待了李白,并把他安置在龙山脚下,龙山在当涂城南六公里因山势蜿蜒曲折,高低起伏如龙,所以叫龙山。宝应元年九月九日李白登龙山作《九月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帽落,舞爱月留人”。第二天,再次登上龙山,又作《九月十日即事》:“昨天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日、十日李白两次登上龙山饮酒,菊花两次遭采摘,所以说菊花“太苦”。李白由菊花想到自己遭谗言离京、流放夜郎的两次不幸。语虽平淡,含意却颇为深远。</h3><h3> 这一年(762年)冬天,李白病重。11月,这位伟大的诗人写下最后一首《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推分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梁公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兮谁为出涕。”在悲愤潦倒中与世长辞了,终年62岁。《临终歌》实际上是李白自已一生的总结、无异于一篇自撰的墓志名。李白历来以大鹏自比,但这位诗国的大鹏,毕生没能施展自己非凡的抱负,因而这首绝笔诗中蕴含者深沉的悲愤,无限的妻凉。然而他相信后世是会有知音的,自己毕生所经营的事业是不朽的,正如杜甫在《梦李白》中所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h3><h3> 李白死后,原葬在龙山东麓。五十余年(817年)后,李白的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按李白生前“悦谢家青山”的遗愿将李白墓迁至与龙山相对的大青山。范传正为新墓撰文,“谢家山兮李公墓,异代诗流同此路。”青山绵延数十里,林壑幽深,风景秀美,李白葬迁于此,与他崇拜的谢眺为邻。李白虽然久离人间,但他的光辉诗篇永远彪炳诗史,照亮后世,成这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如杜鹤《经谢公青山吊李翰林)诗云:“何谓先生死、先生道日新,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h3> <h3> 出了墓园,询问工作人员怎未见范传正撰文的墓志铭,了解知现墓志铭石碑在墓前祠内四壁,因光线较暗,被我们忽略了。这又是一段新历史,自墓建成到清光绪四年(1878年),太白墓共修葺了12次。1938年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轰炸,太白祠焚塌,祠后李白墓基被毁,范传正所撰刻的墓志铭石碑也难幸免,墓地杂草丛生,成为一片废墟。自1979年,当地政府拨款将李白墓、太白祠及其它遗迹重新修葺一新。塑了诗人晚年塑像,四壁镶嵌了十余通碑刻。其中有按范传正撰文的墓志铭拓片新刻的石碑。因时间另有安排,憾未重返祠内瞻仰这些碑刻。</h3> <h5>作者简介:苏重,原名李中伟,笔名苏重(chong)、苏千里、号得一堂主人。毕业于重庆大学,幼即敏于历史、自然、文学等人文艺术,中学始自学书法,广猎音乐,舞蹈等。现徐州作家协会会员,徐州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大学徐州校友会会长,供职徐州一家上市企业。虽学理工,尤好文艺,大学时在《重庆日报》发表处女作品,在《彭城晚报》、《都市晨报》等报刊表数十篇作品。在新浪博客、美篇、简书等网络平台发近30万字作品。“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是“心中有一团火要燃烧”。</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