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近日济南发生一起人伦惨剧,一名24岁的大学生和母亲激烈争吵后将母亲捅死,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这名大学生在济南上大学,母亲在附近租了房子陪读,并在附近的超市打工。</h3><h3> 从简单的信息不难推断:这位母亲很爱儿子,不然不会在儿子上大学后还去陪读。母子间的矛盾很深而且给双方的伤害很深,否则不会走到如此悲惨的地步。</h3><h3> 在我们身边,类似的母子关系比比皆是,只不过程度没有这么深,后果没有这么严重。哲哥身边就不乏这类例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打着爱孩子的幌子,实际是爱自己</font></h3><h3> 我表姐很爱她儿子,从小就宠得没办法,对儿子管得特别细,夸儿子聪明,结果后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进入初中后,儿子开始叛逆,母子关系极度紧张,最严重时,表姐出手打儿子,结果身强体壮的儿子反抗,无奈之下她将儿子的衣服拿过来,歇斯底里地用剪刀剪烂,后来儿子离家出走,与社会上的小混混走到了一起,差点走上邪路。</h3><h3> 无独有偶,我还有一位女同学,儿子都上大学了,还追着管,她说不管不行,因为儿子从小一直在她的管理下生活,吃穿休息娱乐,每件事情都在她的严密控制之下。儿子一上大学,没有人管了,结果好多门课挂科,急得这位女同学没办法。</h3><h3> 这两个例子里,都有很爱儿子的妈妈,还有妈妈对儿子的控制事无巨细。看似伟大的母爱,实际透露出自私,因为这两位母亲都是以儿子为生活中心的人,他们并不是真正爱儿子,而是在爱自己。</h3><h3> 她们希望儿子听话,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懂事听话,表现优秀,为自己争光。她们把孩子当成了下金蛋的鸡,她们逼迫儿子不断地下金蛋,却从来没有问过到下金蛋的鸡,他健康吗?他快乐吗?他想过什么样的日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母亲成长的过程</font></h3><h3> 从人格发展的路径来看,一个孩子的成长,要逐渐与母体脱离,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自我。</h3><h3> 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人间,是多么的无助,我们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可是我们除了嘴巴能哭能吃,再也做不了什么。为了获得力量,我们幻想自己与母亲是一体的,这种一体感是安全感的基础。</h3><h3> 慢慢长大,我们沐浴在母亲赞赏、夸耀和肯定的目光下,逐渐获得了自尊。这时候,我们就要开始与母体脱离了。刚开始只要母亲一离开我们就哭,后来慢慢习惯了母亲离开半小时一小时,甚至还习惯了其他人的照顾。这就是成长的过程。</h3><h3> 当孩子不断向外脱离时,母亲应该给予他合理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得以成长。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母亲成长的过程。有些母亲延缓或者对抗这个过程,她就会阻碍孩子完整人格的形成。</h3><h3> 上文中,我表姐和同学都是以儿子为生活中心的人,他们完全把儿子塑造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错失了孩子某些人格面向的成长。这将会影响儿子今后的事业发展和情感生活。更极端的,就会酿成济南这对母子的悲剧。</h3><h3> 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被爱者的幸福。就像龙应台在散文《目送》中所言,“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h3><h3> 希望济南大学生捅死母亲的悲剧不再重演,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意识到,一切对孩子不放手的爱,注定悲惨!爱孩子,就应该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自我成长,去追寻他自己的幸福人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