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丨不够完美,就只配当垃圾

执事君的日常

<h3>不是每一份原始手稿都有留下来的意义,但是每一份手稿在创作之初都有意图。手稿、草图、小样等,是设计师、艺术家、作家常做的事,行百步者半九十,除了最后成功留存下来的作品,每一次创作的背后,都有大量的手稿被废弃。</h3><br><h3>Frank日前在我家扔了几张手稿在垃圾桶,虽然他已经明确表示自己不要了,但我看着那虽不完美,却仍有些意趣的手稿,经不住好奇心,还是分别拍了照片做了电子留存,并与之探讨当时的创作意图,试图保留住这几张“垃圾作品”最后一丝生机。</h3><br><h3><strong><strong>手稿1:</strong></strong><strong><strong>电线杆上的电表箱</strong>&nbsp;</strong></h3><h3><strong>写生于北京石景山</strong><strong>模式口大街</strong></h3><br><h3><strong>Frank:</strong>我当时是这么想的,目前我要画画,应该注重素材积累,多分析并记忆结构。这附近也没什么吸引我的东西,可入画的除了建筑就是树木,建筑结构也很普通,不能起到结构积累的作用,于是,我就找了一个平时观察比较少,觉得日后可以应用的电箱结构,开始找构图,并用我比较容易控制好的炭笔画下了这张画。</h3><h3></h3> <h3>现在这张画之所以被我扔掉,一是因为画纸从本子上散落,二是因为画面太脏了,三是因为画的不尽我意,觉得手法不够熟练,也没有表现的足够好,所以就当是练习了,我觉得练习的东西,就没有留着的必要。</h3><br><h3><strong><strong>手稿2:</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一棵孤单的树</strong>&nbsp;</strong></h3><h3><strong>写生于北京石景山</strong><strong>模式口大街</strong></h3><br><h3><strong>Frank:</strong>这幅也是在模式口那画的,因为当时你们都在画画,我内心非常不想画,但面对着你们都在画画的这种情形,受你们的影响,我觉得自己还是再画一张吧,想随便找一个东西,抬头第一眼就看到了这颗树,于是就随便画一画。</h3> <h3>现在看来,这个就不能算画儿了,线条没能表现出来应有的虚实关系,画的也不认真,就觉得当时是随便对付了两笔,没有拿出最大的能力去画它,功底也没能体现出来,现在觉得这个东西虽然能稍微看出一点形,但表现上既简单又无趣,还特别无聊,所以不想留。</h3><br><h3><strong><strong>手稿3:</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一个乱入的环卫工人</strong>&nbsp;</strong></h3><h3><strong>写生于北京石景山</strong><strong>模式口大街</strong></h3><br><h3><strong>Frank:</strong>其实我当时是在画那把锹跟那把扫帚,你可以看得出,那把锹跟扫帚,我画的还是挺精致的,因为我用了一些时间。结果画着画着那个老头儿就过来了,他是个环卫工人,那个车是他的车,过来后他就站在那儿说:“要不你画画我”,我本来是没想画,旁边又有一个他的同事,说:“你画一下他吧,他站在那,不动”。</h3><h3></h3> <h3>看着那老大爷一直在那儿站着,我就想:一直让他站着也不好,还不如快点把他画完。于是我就开始画了,可能是因为我画的挺慢的吧,画着画着他突然说快坚持不住了,我就想快点对付对付把他画完,但是最终还是只画了上半身,没认真画下半身。</h3><br><h3>当时画的时候,让他站的有点久,后来他一说站累了,我就画的有点慌张,如果能画更长时间,然后把它画好了,可能也会留下来吧,现在看当时的态度不够端正,整幅画我都不满意,没画好就扔吧。</h3><br><h3><strong><strong>手稿4:</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人物&amp;墙头</strong>&nbsp;</strong></h3><h3><strong>写生于北京石景山</strong><strong>模式口大街</strong></h3><br><h3><strong>Frank:</strong>这张草图上面画的是“时间”(人名昵称),下面画的应该是一个墙头,由于好久不画了,我要让自己先适应一下,稍微理解一下各种明暗关系,这张我特意强调了明暗交界线,弱化了画面,就是想用这种手法表现好造型。</h3><h3></h3> <span style="font-size: 17px;">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什么要扔掉?因为感觉这不是自己真正的水准,想表现的虚实关</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系,也没控制好,不愿意看这个东西,没有认真,还画的乱七八糟的,我必须要求每一张画</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都尽全力,如果没有专注全力,而是应付了,</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或者态度不够端正的话,就没有留下的必要。</span><br><br><h3><strong><strong>手稿5:</strong></strong><strong><strong>随心所欲的涂鸦&nbsp;</strong></strong></h3><h3><strong>写生于北京南锣鼓巷</strong><strong>帽儿胡同</strong></h3><br><h3><strong>Frank:</strong>这个草图上的两个人头像,是自己脑子里想的人,没有人物原型,都是瞎画的,那个栏杆是有参考的,对着河边的护栏写生,结果画到一半不想画了,就开始胡乱涂鸦,现在看这玩意,感觉哪儿哪儿都不通,只有丑,一点都不美。</h3><h3></h3> <h3>这张画你就别问了,这张画简直就不能算是画,我这张画的时候,就跟你没事瞎搞两笔差不多,如果是素材积累,我是不习惯构图的,所以这张连练习都算不上,就是画无聊了,在纸上瞎图,算是无意识的动作吧,没有表现出任何想法,所以就扔了。</h3><br><h3><strong><strong>手稿6:</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临河亭榭的护栏结构&nbsp;</strong></strong></h3><h3><strong>写生于北京南锣鼓巷</strong><strong>帽儿胡同</strong></h3><br><h3><strong>Frank:</strong>我当时画这个是想记一些结构的穿插和空间关系,现在想起当时画这幅画的情景,每一笔的结构和组合关系,还是挺有用的,脑海里还是会有印象。就是觉得画的不够多,如果画的够多的话,应该能记忆的更深刻。我觉得现在如果让我画相关的东西的话,还是能把当时记的这些结构用进新的作品里。</h3><h3></h3> <h3>不过,我觉得好不容易出去写生一次,如果态度不够端正,不是认真的在画一张画儿,过后不喜欢也就觉得没有留的必要,更不要说这个根本就不能叫画儿,不是自己用心要画的东西,所有过去的东西,也都不值得留恋。</h3><br><h3><strong>ZS:</strong>执事君特意对Frank的原始手稿做了一点处理,加了个画框,四周也留了空白,故意营造出一种看画展的感觉,以消除诸君在看的过程中对“艺术品”与“垃圾”的边界,不会因为Frank说这个东西不好,而失去自己的判断,我认为环境对做出“准确”判断是有影响的。</h3><br><h3>此外,我觉得世界上并不存在太过完美的东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或许恰恰是因为没有完美的人,如果东西太过完美,反而让人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我们渴望得到更好,因此会抛弃过去的“不美好”,但知道过去如何不好,不也是一种趋向完美之路的原动力吗?</h3><br><h3>看着这几幅被当成垃圾一样处理的“残缺手稿”,对Frank而言,或许它没有继续留下去的必要,但对我而言,却看到了人性中对“美”的追求和对“不良”的嫌弃。我在想,与其过后抛弃,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认真对待呢?因此特特记下这几幅作品的声音,留着反思,以便自己能更认真的对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h3><br><h3>北京的设计师们,用QQ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参加线下活动。<br></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h3></br></font></h3> <h3> <h3><font color="#010101"></h3></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cKGcA1yejHbimbzBI73LT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