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第一二零师战斗路线之三 南下路(八)长寿 九岭

冯红生

<h3> 战车继续南下……</h3><h3> 从湖北通城进入江西修水,一路大山。由修水进入湖南平江,大山仍然连绵不断。秋收起义选择这一带地域,真是“佳地”。</h3><h3> 我的目标是:在群山中走向“长寿镇”。</h3><h3> <b>《步兵第一二0师师史》(战争时期)节录:</b><u>1949年7月10日,第一二O师主力经大萍、长寿街以西,切断长寿街与平江之敌联系。三五八团经龙门厂绕长寿街以南,切断敌人向浏阳之退路。12日5时,三五八团一营以奔袭动作,迅速包围了长寿街,经5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个营,俘敌300余人,缴获重机枪2挺,轻机枪10挺。12日7时至18时,三五九团三营于长寿街东南歼敌145人,缴获各种枪支48支。白崇禧部在我南下各路大军的接连打击下,为保存实力,避免与我主力作战,随即全线撤退。</u></h3><h3> 离开江西,我们从东北方向进抵湖南岳阳平江长寿镇。先开车在镇里转一圈,重点看看镇中心的一条小河,可能是汨罗江上游支流。</h3><h3> 主要想弄明白,这条小河是否可以行船或有什么供人行动便利的“暗道”。因为358团已经全歼守敌300人,为何359团又在镇东南歼敌145人?是否是镇内“逃跑”的?如果敌人在镇东南原来就驻守一个加强连,为什么358团没发现?在358团打响后,这个连完全可以从外向里打,与镇里守敌夹击358团,但是没有夹击。</h3><h3> 现地观察,河道不具备短时间转移一个连的条件,特别是在激战中,跑出几个人可能,跑出去数十人甚至百十人不可能。</h3><h3> 再看看镇东南,现在是一所小学校。向南约1千米有一座村庄,再延伸约1千米就是群山。当地老乡告诉我“这一片没有残破的堑壕”。也就是说,当年的镇东南之敌“不是守敌”。</h3><h3> 我的结论是:长寿镇守敌与镇东南之敌不是一个建制单位,无隶属关系。镇东南的敌人,是第一二0师或第一一九师从东北方向一路“赶过来”的溃逃之敌。所以,晨5时三五八团围攻镇内守敌时,镇东南之敌没有反应,更没有与镇内守敌对三五八团“夹击”,此敌在观望或准备继续南逃。师指及时发现该敌,令三五九团从东南方向,可能沿着山底包抄过来,围歼该敌。</h3><h3> 对不对呢?只有亲历者才能说清楚。自己认为答案还算“客观”,便开车前往长寿镇政府,盖章去。</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长寿镇人民政府</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区、老区、景区、文化积淀厚 红色基因强 好地方</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办事员小姑娘非常喜欢这面旗,盖章后便和老伴合影留念。</h3> <h3> 继续南下,去九岭。</h3><h3> <b>《步兵第一二O师师史》(战争时期)节录:</b>……<u>为穷追逃敌,第四十军分三路展开追击:一一八师由茅萍经湖田沿老虎坳向东门市、永和市、醴陵前进;一一九师经桃树港、白沙岭、大萍、赤溪渡,在嘉义、献钟以北渡汨罗江,经杨林街、思村、相公市向浏阳前进,第三五六团为军预备队,随“军指”行动;第一二O师奉命由长寿街沿九岭,经达所、官渡向古港追击前进。7月13日,到达九岭山下。</u></h3><h3><u> 九岭山,位于鄂湘赣交界,山高2,000多米,长达30余公里,陡坡40多度,山势峥嵘陡峭,两侧悬崖峭壁,岭上只有一条宽不足1.5米的羊肠小道。道路七折八弯,凹凸不平,灌木丛生,攀登艰难。如遇凸崖横道,稍一不慎跌入深谷,就会粉身碎骨。白崇禧部凭借天险,分兵把守,节节抵抗,更增加了我翻越九岭山的难度。</u></h3><h3><u> 时值酷暑,烈日当空,赤地千里。战士们每人负重达20公斤以上,汗流浃背,口渴难当。携带的饮水喝光了,只能吸吮草叶上的晨露,喝斗笠和岩隙的滴水。饿了,只能吃几口生米,边咀嚼边爬山。有的战士渴晕了,竟然用尿润喉。过险坡时,骡马枪炮分队必须御下枪炮弹药,人背肩扛,相互搬运通过,一天行军只能走十几公里。“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两千多年前唐代诗人岑参所描绘的征战情景又一次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战史中再现。第一二0师的行军情景,其艰难、顽强、威武、雄浑的气势,堪与150年前俄国元帅苏沃洛夫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相媲美!</u></h3><h3><u> 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发挥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面对艰险,毫不退缩,战士们以惊人的毅力与百折不挠的精神,胜利翻越了九岭天险。</u></h3><h3><u> 三五八团为师和军的先头部队,在团长于承光、政委王宝荣的率领下,战士们抱定“打过山去,抓住敌人”的坚定决心,克服了高温缺水,前路不熟,山势险恶的空前困难,经两昼夜的行军作战,突破敌人9次阻击,歼敌223人,缴获枪械112支,迫敌步步收缩,为军、师主力翻越天险开辟了道路。</u></h3><h3> <b> 翻越九岭,三五八团首功!</b></h3><h3> 从长寿镇到九岭村约8千米。进村后,发现九岭村四面环山,是一个“大盆地”,稻子正在收割,一座座小楼映入眼帘。我的战车直抵山下,不能再走了。唯一的一条路进到山里一半时就“断了”,开车翻山到达浒是不可能的。在和村领导聊天时,我发现,问到“达浒、古港”时,他们不知道,我很惊讶。从九岭至达浒直线距离约26千米,翻过山就到了,山中小路约30多千米吧,可是他们居然不晓得,更没有去过。由此可见“九岭山难过”,不由得从心底钦佩我们的老前辈们,英雄面前没有过不去的山。</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丽的九岭村</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绝大多数人家居住这样的小楼,城里人称别墅</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委会和小学校在一个院子 安全 篮球架下是我的战车</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孩子们在上课 男孩多女孩多 都不多 诺大的村子就这几个孩子</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委会办公楼 </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务公开栏</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百姓拥护的口号</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百姓拥护的标语</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主任盖章 书记抚旗</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起:主任、老书记、新书记、冯红生</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在收割的稻田</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特产 黑山羊</h3> <h3> 绿树、小楼、稻田、黑山羊,好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要是有无人机,鸟瞰照片,一定是一幅美丽的画面。</h3><h3> 书记谭宏伟当了16年兵,曾在沈阳军区某团服役。一听说我也是沈阳军区的,特别兴奋。称我为“老伯”,我连说不敢当。又叫我“前辈”。我说“我重走前辈南下路”,四野就是前辈,咱们都是后来人。他说“那就是爷爷的路”。</h3><h3> 爷爷的路……忽然间,一首词在我心头掠过: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h3><h3> 踏着前辈的足迹,走爷爷的路!如果咱们的第三代、第四代……代代持续走下去,何虑江山变色,夙愿东流啊!</h3><h3><br></h3><h3> 我和新老书记、主任简要说了“当年部队翻越九岭,连续突破山上守敌多重阻拦,直抵达浒、古港”的故事,还讲到“九岭村老百姓积极送粮送柴,捆扎火把,出向导带路,采药帮助救治伤员”等事迹,谭宏伟非常高兴,立刻与我建立微信,让我将这些情况电子版发给他,他要建立村史馆。我走到雷州半岛时,谭宏伟还在微信催促,半月后,回到家我立即发信,将九岭战斗电子版发给他。</h3><h3> 真希望有机会再次到美丽的九岭村看看,看看书记主任,看看新建的村史馆,看看九岭到达浒的山路打通了没有……</h3><h3> 再见,九岭村。</h3><h3> 下一站:古港 望夫尖山</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