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然博物馆

立新

<h3>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座集收藏、陈列、旅游休闲等为一体并涵盖科学、文化、历史的自然科普类博物馆。2016年6月始建,2018年10月试运行,总建筑面积48759平方米。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动植物标本、多彩的矿石、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还有模拟浩瀚的星空、广袤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浩渺的河湖、雄浑的荒漠等等。人们走进自然博物馆仿佛经历一次时空的穿梭旅行,使人们见识了内蒙古地大物博和悠久历史。</h3><h3> 自然博物馆通过科技手段和视觉特效使得环境模拟和实物的融合度100%让观众获得充分代入,完全沉浸式体验,个人移动终端与二维码、AR、VR技术的结合来则能够更好的满足探索和增强背景资料的延展,让文物动了起来,让文物拥有了生命!</h3> <h3>自然博物馆馆内设置五大主题展厅:壮美内蒙古、远古内蒙古、富饶内蒙古、绿色内蒙古、恐龙的故乡;面积21795平方米,涵盖了农、林、牧、渔、动植物、古生物、地质矿产、能源化工、绿色产业等13个领域。</h3> <h3>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内联八省、外接俄蒙,国境线长4200干米,全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干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内蒙古自然风光壮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大山脉、大沙漠,向世人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内蒙古资源禀赋优越,森林面积、草原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居首; 43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三位,其中18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稀士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农业和畜牧业产品丰富,品质优良;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是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内蒙古是祖国北疆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度实现“双提高”,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减少”。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截至目前,已建立了182个自然保护区、43个国家森林公园、49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世界地质公园、9个国家地质公园。</h3><h3> 内蒙古高原是北方游牧文化的摇篮。几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一带一路”建设让草原丝绸之路重放异彩,成为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h3> <h3>内蒙古森林面积3.73亿亩,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1%以上,森林蓄积量13.45亿立方米,从东到西分布着大兴安岭、燕山山地、阴山山地、贺兰山山地等天然林区,以及长期林业生态建设后形成的人工林区。茫茫林海,不仅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还承担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存续民族文化及 休闲旅游等多项功能。</h3> <h3>模拟森林</h3> <h3>内蒙古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一半,绵延1000多干米,跨越了温带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及干旱区三个气候区。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绿色的生态屏障,也是游牧民族世代生息的家园。</h3> <h3>模拟草原</h3> <h3>看到了什么?</h3> <h3>驻足拍照</h3> <h3>内蒙古地区水系纵横,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干米以上的河流有4087条,水面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428个。湿地面积约6万</h3><h3>平方千米,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居全国第三位。内蒙古的河流按流域划分为黑龙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内流区诸河流域五大流域。黑龙江流域包括额尔古纳水系、松花江水系(嫩江)、黑龙江水系;辽河流域包括辽河水系、辽东湾西部沿渤海诸河系;海河流域包括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水系和永定河水系;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干流湟水至无定河区间水系和无定河水系,内流区诸河流域包括内蒙古高原内流区水系和河西走廊一阿拉善内流区水系。内蒙古主要湖泊有呼伦湖、达里诺尔、居延海、岱海和乌梁素海。</h3> <h3>模拟湿地</h3> <h3>内蒙古荒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属亚非荒漠区的最东端,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4,占我国荒漠面积的15%,荒漠类型复杂多样。沙漠是荒漠的重要类型,中国9大沙漠中有5大沙漠位于内蒙古荒漠区。这里地质历史悠久,经历了新近纪以来气候旱化的环境演变,虽然动植物种类相对贫乏,但却留下了许多古老残遗类群,是我国8个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h3> <h3>模拟沙漠</h3> <h3>内蒙古之“壮”,“壮”在草原的辽阔、高原的坦荡、森林的广袤、水域的浩渺、荒漠的雄浑;内蒙古之“美”,“美”在大兴安岭晨曦中的原始森林,锡林郭勒云影下的成群牛羊,乌梁素海上徜徉的水鸟,巴丹吉林暮色里的金色沙丘。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大荒漠,共同演绎着自然与生命的奇迹。</h3> <h3>地球起源于距今约46亿年前,在历经了8亿年的演变后,逐渐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人类发现的有确切生命证据的化石存在于距今约35亿年的地层中。从此地球开始了漫长的生命演化。生物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物种单一逐步向多样性演化的漫长的进化过程。</h3><h3> 在内蒙古118.3 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从太古宙到新生代,悠悠35亿年的地质历程,地壳经历褶皱造山,断隆下陷,海进海退,剥蚀侵蚀,多幕轮回,铸就了地质构造复杂,自然景观恢宏,矿产资源丰富的今日内蒙古,演绎了一幕幕引人注目,沧桑巨变的地质历史。如今,这些远古神奇的生物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地球、了解生命的大门,正等着你去推开,去感受真正的生命之旅。</h3> <h3>模拟火山喷发</h3> <h3>通过深度挖掘文物背景及其意义,化为唯美的视觉感,使得二维数据可视化和多维化!</h3> <h3>我从哪里来?</h3> <h3>从非洲走向世界</h3> <h3>生命由最初的单一细胞原核细胞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化发展,最终形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生物景观。地球生命经历了35亿年的漫长历史演变,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不过转瞬即逝,那些远古的生命,距离我们那么遥远,然而随着人类对地质环境以及古生物化石的科学研究,远古生物的神秘的面纱逐渐在我们面前揭开,让我们得以了解和探索这一神奇的世界。如今,人类对于古生物的研究只能算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类去探索和发现,你准备好了吗?</h3> <h3>富饶内蒙古</h3> <h3>内蒙古矿产资源富集,目前,世界上已查明的172多种矿产中,内蒙古已发现矿产种类145种。占全国发现矿种的84. 30%。这里矿产资源分布地域广泛,遍及全区各盟市。中西部富集铜、铅锌、铁、稀土、晶质石墨等矿产,中南部地区富集金矿,东部地区富集银、铅锌、铜、锡、稀有稀散金属元素等矿产。除了煤炭,内蒙古多种矿产资源居全国第一,个别居世界前列。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世界稀土总量的76%。内蒙古中部大营地区发现了国内最大规模的砂岩型铀矿床。内蒙古阿拉善盟查汗木胡鲁石墨矿创造了全国的大鳞片石墨找矿奇迹。</h3> <h3>内蒙古地域辽阔,地处世界三大成矿域中的古亚洲成矿域和环太平洋成矿域,跨越华北地台与天山一内蒙~兴安地槽褶皱区两个大的大地构造单元,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条件形成的矿产资源,具有矿产种类多、分布地域广、重要矿产优势明显等特点,已形成能源、有色金属、稀土等矿业开发支柱产业,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动力。</h3> <h3>矿物是地壳岩石圈的基础物质组分,是地球演化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下不同元素组合形成的化合物。宏观上看:矿物组成的各种岩石、矿石又组合形成形形色色的地层和千姿百态的名山大川为人类生存提供基础条件。微观上:它美丽的晶形,漂亮的颜色,同样荡 人心魄,清人耳目。</h3> <h3>大漠奇石</h3> <h3>在祖国版图的北方大地一遥远的塞外内蒙古自治区,她留给世人的印象唯独不止大漠戈壁,茫茫草海。神奇的位置造就它独特而又丰泽的自然与矿产资源,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它曾是远古生命栖息地与避难所;更是跻身于今天科技创新潮头的生力军,成为资源型向集约型发展的城市典范。我们时刻不忘大自然对草原人民的恩赐,美好的回馈就是要爱护绿色草原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愿让大地资源恒久永存、泽被后世。</h3> <h3>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千百年来,内蒙古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丰饶的内蒙古大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也是生态文明的发祥沃土。这里有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有先辈们伟大的创造,更有我们无比珍爱的绿水青山,美好家园。</h3><h3> 进入新时代,内蒙古开启了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新征程。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 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荒漠化治理、湿地保护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筑牢了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h3> <h3>数字博物馆的打造让博物馆成为自媒体!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平台化,寓教于乐!</h3> <h3>沙漠绿化</h3> <h3>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恐龙已超过1000多种,中国已经发现的恐龙有200多种,内蒙古发现的恐龙已有36种。内蒙古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恐龙蛋的地方:也是发现最古老带羽毛恐龙的地方,同时又拥有丰富的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还保存着世界罕见的风沙埋藏状态的恐龙化石。因此,内蒙古被誉为“恐龙的故乡”</h3> <h3>远古的足迹</h3> <h3>距今2.5亿年前,地球进入中生代。内蒙古地区广袤的大地上河湖遍布,气候湿润,植物茂盛。2.3亿年前恐龙出现,2亿年前的早侏罗世来到内蒙古并逐渐占居了统治地位。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留下了大量的化石和遗迹,讲述着远古的故事。</h3> <h3>内蒙古地大物博,中生代陆相地层遍布全区,各地出土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其中,二连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恐龙蛋的地方;巴彦淖尔的巴音满都呼也很早就进入了科学家的视线。内蒙古发现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恐龙,不愧为恐龙大地的称号。</h3> <h3>结束了博物馆内的参观,我又被馆外矿石园所吸引。多姿多彩的矿石与自然相融,别有一番感觉。阳光下,喷泉现出一道彩虹,令人心醉…</h3> <h3>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每周二到周日开放,周一闭馆,每天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凭本人身份证领票(下午四点停止领票),免费参观。</h3> <p>注:介绍性文字摘自博物馆官网以及馆内导语。</p><p>拍摄、编辑:立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