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1月17日初冬,贵阳新光子校1973届24位同学,加上二位同学的家属,从全国各地启程,欢聚在温暖如春的美丽厦门。我们的班长赵致琢同学就职厦门大学,他在厦门工作了二十多年,此次同学聚会经过他的精心安排,从游玩景点到住宿餐食,都提前安排妥当,让我们无忧无虑地开心度过八天相聚时光。厦门之旅终生难忘,感谢赵班长。 在此也要感谢几位毕业后几十年来未曾重逢的同学,为了相见,克服困难前来参加同学会。谢谢大家!</h3><h3></h3><h3>我们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从上海内迁贵阳三线建设的第二代,因三线建设结缘。我们的友情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真正的发小加同学。这里的同学情谊与众不同,不仅从小学到初中,有的一直到高中毕业。我们同在工厂的生活区一起成长,一起玩耍,一起做功课。同学的父母,兄弟姊妹,家中的老人很多也都相互认识,知根知底。而且,许多人后来又一起上山下乡,同住在一家老乡的家中,或一起在知青点共同劳动和生活,再一起被招工进企业奋斗了几十年。 时过境迁,也有不少同学因各种原因离开了贵阳,散布到全国各地。我们不仅是下乡插队的队友和同车间的工友、同事,有的还成了一家人或亲戚。我们相逢、相识、相伴了半个多世纪,如今都已年过花甲。今天,大家从四面八方相聚在鹭岛,非常难得。虽然,天气已入冬季,但每个人心潮澎湃,热情洋溢,共同分享着相聚的激动时刻。照片为证,我们的友谊长存!</h3> <h3>我们到厦门,赵班长安排我们住望海宾馆。第一顿晚餐安排在望海宾馆内设的当地饮食名店九龙塘食府。同学从各地集合厦门已很晚了,但大家仍是聊不完的话,述不尽的情,饿着肚子也要拍照留影。</h3> <h3>为我们再次相见干杯!为我们以后常相聚干杯!为多年未谋面的同学干杯!</h3> <h3>强君良同学,毕业下乡工作后,就与同学失去联系近四十年,感谢网络找到了他。这次同学会为见同学一面,从浙江长兴大清早乘火车赶来,感谢同学会有你参与。</h3> <h3>第二天上午,赵班长带领同学参观厦门大学。没有读过大学的我们在厦门大学南大门留个影,在陈嘉庚老先生铜像前拍个照,感受一下大学生活。</h3> <h3>厦门大学操场上也留下了我们的足迹。<br></h3> <h3>胡金莲老公袁勤刚,我们同学会一个都不缺的完整集体照片是他按下的快门。谢谢袁大哥!</h3> <h3>我们在嘉庚楼前合个影。其楼顶像一个官帽,俗称"博士楼"。<br></h3> <h3>同学漫步在离厦门大学不远的沙滩上。我们成长在贵州,见到沙滩、大海异常兴奋。</h3> <h3>胡里山炮台<br></h3> <h3>第二天的中餐是在厦门大学校内食堂就的餐,赵班长让我们体验一把真正的大学生生活,过把瘾。</h3> <h3>厦门大学有一芙蓉隧道是中国最文艺的隧道,往里面走去,隧道两边都是满满的涂鸦,应该都是厦大学生的作品吧,在国内比较少会有这块让学生任意发挥的地方。我们同学们都为这些作品停下脚步,拍照留念。</h3> <h3>赵班长带领同学逛大街小巷。没想到教授对各种商品价格性能了如指掌。同学们对海产品情有独钟。</h3> <h3>‘’二把刀‘’是厦门地标性建筑,号称“中国第一双子塔”的世茂海峡大厦。同学们纷纷在双子塔的观景台和白色蛟龙般演武大桥前拍照。背景是著名的鼓浪屿,本次厦门行的最后两天,我们将集体上岛, 不是去喝"上岛咖啡",而是住下,融入世界文化遗产地,成为鼓浪屿的临时"居民"。</h3> <h3>我们童心未泯,像小时候肩搭肩,面向大海,讲述我们的故事。王树珍你笑成这样,是收到大红包了?王素卿你真的很饿吗?(在“二把刀"前拍完照,去“渔铺”吃晚餐尚早,赵班长担心大家饿了,买了7个新疆馕给大伙垫垫肚子。没想到,馕太好吃了,一下子吃掉6个,还有人嚷嚷着回家时要带几个回去)。</h3> <h3>第二天晚餐赵班长安排在大排档“渔铺”。</h3> <h3>第三天,我们包车去永定土楼,路经五缘大桥,我们下车拍照。正逢大雁南飞,天刮着大风,大雁人字队型被风吹乱,大雁顽强重组队型,阵势壮观震撼!</h3> <h3>永定土楼王----承启楼。承启楼据说是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古韵气息。</h3> <h3>第四天,游厦门万石山植物园。从万石山可以鸟瞰厦门最高建筑楼“二把刀"和全景的厦门大学。</h3> <h3>植物园尼姑庵门口,与尼姑石像一起合十念佛,阿弥陀佛……</h3> <h3>已到冬季,植物园内鲜花盛开,树木葱郁,也只有温暖如春的厦门才有的景观。</h3> <h3>第四天的晚餐赵班长安排在“堂宴 老厦门私房菜”,是央视首家联盟餐饮店。生意很好,要提前一天预约,而且第二天要提前到店,要不预约就会被别人顶了。</h3> <h3>第五天上午,游火山岩地质公园。几千万前火山爆发形成的多姿多彩熔岩地貌景观,与海水融为一体,吸引同学们的眼球,纷纷拍照留影,玩的不亦乐乎。</h3> <h3>游看赵家堡。赵家堡是宋朝皇族的一支,为逃避追杀,远走他乡,隐姓埋名,流落到此居住,建成的一个城堡型村落。</h3> <h3>第五天下午,游览集美学村。集美村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倾资创建的。集美是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这里的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h3> <h3>游览鳌园。陈嘉庚先生的墓地安葬在此并紧挨着厦门解放烈士纪念碑旁。</h3> <h3>厦门第五天的晚餐,赵班长安排在“湖畔自助餐厅"。我们钟爱的海鲜食物琳琅满目,来厦门前就想好,到了厦门一定要饱食海鲜,如愿以偿了。</h3> <h3>第六天,上鼓浪屿,我们要在鼓浪屿住上二宿。</h3><h3>美丽的鼓浪屿,海上花园,我们来了。</h3> <h3>走在鼓浪屿的海滩上,真是惬意,心旷神怡!<br></h3> <h3>到鼓浪屿的第一天中餐品尝了著名的小吃老字号店,林记鱼丸,班长让大家品尝鲨鱼丸。什么,鲨鱼丸?想想都恐怖。别害怕,它其实是把鲨鱼肉搅碎后,加入一系列配料按传统的秘制配方制作的,非常好吃,已经流传了百年。每个上岛旅游的人,都会设法尝一尝。墨鱼丸的胆固醇低一些,也做得很Q,咬上去鱼丸富有弹性,点赞。汤的味道鲜美,一碗鱼丸下肚,挺耐饥饿的。</h3> <h3>鼓浪屿是中国新晋世界文化遗产地,岛上除了极少的几辆应急公共服务车,没有自行车和汽车,一切都靠两条腿走路。蔚蓝色的大海和天空包裹下的鼓浪屿,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东西方各种风格的古建筑依山傍海,错落有致,掩映在高大的树木下,花园里,使之形成一个世界建筑微型博览城,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一个交汇点。看,碧蓝的天空中,连云朵都是彩色的。远处的日光岩,明天一早,我们将要征服你,一起去看日出。</h3> <h3>第七天,清晨五点起床爬上日光岩,看日出。<br></h3> <h3>面对着日光岩,日落的景色也非常迷人。<br></h3> <h3>鼓浪屿留下了我们的影子,留下了我们的足迹,留下了我们的笑声,也分享了我们的快乐!</h3> <h3>第七天适逢陈微茵同学生日。晚餐我们开了生动的生日派对。祝陈微茵生日快乐!</h3><h3>陈微茵的爱人也是同学,祝二位幸福永远,白头携老!</h3> <h3>旅程快要结束了,明天同学就要各奔东西了,晚上我们举行了告别仪式,同学们各种不舍,聚也难,别也难。我们唱起“难忘今宵“,我们挥泪难舍难分。</h3> <h3>第八天返程。我们要回家了,再见鼓浪屿,再见厦门。</h3><h3>鼓浪屿虽然与你相识只有二天,还没来得及看完你的容颜,但你的美貌已让我们依依不舍,我们魂牵梦绕时还会来见你美丽的鼓浪屿。</h3> <h3>贵阳的同学返程是晚上8点多的航班,徐秀娟同学回北京是下午5点的飞机,吃了中餐后,去机场时间还早,大家相互告个别,聊聊往事,没想到聊得忘记了时间,徐秀娟同学为此延误了航班,最后改签航班延时到家。</h3> <h3>花絮(一)</h3><h3>从豆蔻到花甲,从少女到老妇,我们一直像姊妹亲密无间。我们是闺蜜、是朋友、是同学、是邻居、是同事、有的还是姑嫂,阿拉关系与别的同学关系勿一样……</h3> <h3>花絮(二)</h3><h3>高兴地跳起了舞。</h3> <h3>花絮(三)</h3><h3>赵月英、王素卿没有参与圆型土楼电子拍照,二位拿着相纸,对着镜头,嚷嚷的说,我们也拍进去了。</h3> <h3>花絮(四)</h3><h3>从火山岩地质公园出来,忙里愉闲,射上一箭。</h3> <h3>花絮(五)</h3><h3>陈毅博,你低头在思考什么,忧国忧民?</h3> <h3>花絮(六)</h3><h3>坦特尼克号起航了。</h3> <h3>花絮(七)</h3><h3>王树珍,你手上拿错东西了。</h3> <h3>花絮(八)</h3><h3>同学+闺蜜+哥们</h3> <h3>花絮(九)</h3><h3>加工资,加工资……</h3><h3>快看闹事的来了!</h3> <h3>花絮(十)</h3><h3>跳忠字舞。</h3> <h3>欢乐的时光无法永留,依恋的身影终将远去,为了珍藏这美好的时光,留下难忘的记忆,制作了这美篇。美篇见证了我们八天厦门游的欢乐日子,美篇承载着我们浓浓的同窗友情和情缘。感谢许爱琴、赵月英、王树珍给我们留下高质量的照片,感谢许爱琴、赵月英的选图、编图、排图,让我们永久保留美好的记忆。同学们多保重,来年再相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