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之旅—小河墓地

光明(窦卫兵)

<h3>  2018年11月中旬,我有幸赴罗布泊沙漠腹地,探秘小河墓地。车队一行五辆车,均为专业改装的越野车。包括两辆牧马人,一辆陆地巡洋舰,一辆普拉多和一辆坦途(担任后勤补给车)。</h3> <h3>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小河墓地形成于距今3500-4000年前,是远古先民中西交融的历史见证。</h3> <h3>  1934年夏天,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考察新疆罗布泊地区时,在向导奥尔德克的引领下抵达这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葬。小河原本无名,小河之名系贝格曼所起,小河墓地也因此命名。</h3> <h3>  小河墓地距离国道218最近处直线距离约六十公里。从国道218出发,要经过灌木区、高沙区和低沙区才能到达小河墓地。</h3> <h3>  虽然小河墓地距离国道不远,却极难到达。因为这里几乎没有路迹可循。即使曾经去过的越野老手记录了地图轨迹,再次前去也困难重重。一场大的风沙就可能使沙丘移动,车辙难寻或者被沙丘挡住前路。</h3> <h3>  新形成的沙丘比较松软,极易陷车。第一天在高沙区车队陷车近二十次,当天仅仅前进了二十公里。</h3> <h3>  高沙区有着连绵起伏的沙丘,阳光投射后形成优美的沙漠风光。</h3> <h3>  沙漠中遍布一道道的沙梁,轴距略长的越野车极易担车。</h3> <h3>  一旦出现陷车,车辆救援也很费时费力。</h3> <h3>  没有风沙覆盖的硬质地面多处可见螺类的壳,可见多年以前罗布泊是一个巨型的湖泊。</h3> <h3>  冬季的罗布泊见不到任何绿色植物。稀疏可见的是干枯的胡杨和红柳。</h3> <h3>  难得看到一颗高大的胡杨树,却已干枯。</h3> <h3>  进了低沙区,车辆行驶相对容易一些。专业改装的越野车可以适当撒个野啦。</h3> <h3>  低沙区有部分风沙没有覆盖的地方,露出了硬质盐碱地壳。</h3> <h3>  接近小河墓地了,植物越发稀少。而沙漠也呈现两种颜色,红色的粗砂和黄色的细沙。</h3> <h3>  远远望去,小河墓地基座已被厚厚的黄沙湮没,只剩下高高的木桩暗示着一个个生命的埋葬之地。</h3> <h3>  因为沙漠中条件艰苦,补给困难,以前设立的文物保护站也无人驻守。</h3> <h3>  小河墓地的外观是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着多棱形、圆形、桨形的胡杨木柱。这些木柱大约有140多根,高出地表2~4米,直径多为20厘米以上,多棱柱从6棱体到20棱,尤以9棱居多。</h3> <h3></h3><h3> 墓葬头部的立柱形状根据死者的性别而不同,男性死者棺木前部的立柱是桨形的,大小差别很大;女性死者棺木前部的立柱基本是呈多棱形、上粗下细,高度一般在1.3~1.5米左右。卵圆形立柱象征男根,桨形立柱象征女阴,这种指向毫无例外。</h3> <h3>  两根胡杨树干被加工成一对比人体稍长一些的"括号"形,这是棺木的侧板,"括号"两头对接在一起,将挡板楔入棺板两端的凹槽中固定,没有棺底,棺盖是10多块宽度依棺木弧形而截取的小挡板。因为暴露于地表,这具棺木的盖板已不知所踪,遗骸亦不完整,但棺木两侧的侧板仍较为完整。</h3> <h3>  沧海桑田,漫漫黄沙掩盖了历史遗迹,却掩盖不了远古文明的光辉。神秘的小河墓地,仍有许多不解之谜有待后人探索。</h3> <h3>  在此感谢新疆山野龙途旅行社在行程中提供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使得拍摄顺利完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