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烟台高级研修班”培训体会

白色铃兰

<h3> 招远市罗峰学校 李娜</h3><h3> 11月23日、24日,“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烟台高级研修班”培训会议在龙口市召开,作为招远市的学员代表参加本次会议,我倍感荣幸,受益匪浅。</h3><h3>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光要会工作,更要多学习、肯钻研。这是我在参加完培训会议后,最真切的感受。在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各位领导和专家带领我们走近了课题研究,触摸了论文写作。让我们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科学的洗礼,给我们的思想注入了钻研的活力。下面,我将结合本次培训学习,和各位同仁分享几点自己的感受。</h3> <h3>  一、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h3><h3> 题海茫茫,教育无疆。面对教科研这片浩瀚的大海,我们究竟该做什么?该写什么?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h3><h3>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刊》编审马宪平老师认为:课题研究要始终扎根于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力求用数据和实证来发现问题,从实践中来;论文写作则需要用高阶的能力和独特的思维执着于一个问题,反复论证,以解决问题,到实践中去。因此,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是紧紧围绕教学实践的。</h3><h3> 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人民教育》杂志总编傅国亮老师则为我们进一步揭开了写作的面纱:写作的要义是“写什么”,而不是“怎么写”。这就需要傅老所说的“三识”——学识、见识和胆识,才能对“写什么”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精准的选择。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四新”即新思想、新角度、新故事、新语言,这样的文章才有价值。</h3><h3> 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扎根教学实践,选准研究对象,才是课题研究应该迈出的第一步。</h3> <h3>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h3><h3> 如何能将研究成果正确地表达出来呢?这就需要拿出我们的利器:提炼能力和表述能力,即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 </h3><h3> 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车言勇老师通过《研究成果的提炼与表述》的专题报告,明确指出:根据研究成果的不同,论文需要采用不同的提炼策略,进而才能选择不同的提炼方式和提炼方法。车所通过综合各地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科研论文五步、四式、三法的提炼方式。</h3><h3> 接着,海阳市亚沙城小学王金德副校长以《如何撰写学科德育课例》为例,详细讲解了科研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包括课例题目的拟定、执教心语的撰写、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精彩片段的呈现和课后反思的总结,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赋予了课例写作以更加清晰的指引。</h3><h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用理性的分析,掌握科学的方法,坚持严谨的态度,致力精准的表述,好文章,便会应运而生了。<br></h3> <h3>  三、欲做文,先做人</h3><h3> 24日上午,北京教育学院的李春山教授为我们做了《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研究》的专题讲座。李教授结合具体课题实例,对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包括正确理解课题的涵义,何为研究目的、方法,以及校(园)本研究等各个方面,尤其突出了师德的重要地位和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理有据,详尽全面,博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h3><h3> 教授告诉我们,到达龙口后得知学员中有两位来自幼儿园的老师,于是李老便立刻在已经备好的讲义中现加了有关幼儿园的相关内容。如此德行,令人敬佩。</h3><h3> 欲做文,先做人。李教授虽已年逾古稀,白发苍苍,但他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员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h3> <h3>  讲座后,烟台市教科院管锡基院长做了总结陈述,号召全体老师向李春山教授学习,学习他的专业精神,更要学习他的德行和做人,主要包括三方面:1.关切中显严谨;2.幽默中透底蕴;3.思辨时明主旨。最后,管院长一再强调:论文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一语中的,醍醐灌顶。</h3> <h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教育之灯才会因热情而点燃,科研之舟才会因拼搏而前行。漫漫科研路,让我们迎着阳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