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隆昌上千知青修“沱灌”50周年

黄老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去年四川夏旱、秋旱、冬旱连续三个季度的大旱,要不是沱灌工程,我们现在20万隆昌城市人口现在连水都弄不到吃,现隆昌广袤的农田正等待石盘滩的水来才能插秧。</p><p class="ql-block">提起隆昌沱灌工程,又称为沱江石盘滩提水灌溉工程,其规模之大,建设历时之久,动员人力、物力、财力之广,耗资耗材之巨,地跨内江市东兴、隆昌两区县,成为新中国“红旗渠”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位居全国第二、四川省第一的水轮泵提灌工程,成为隆昌县的生命基础工程,是隆昌人民和隆昌水利工程建设者用汗水和热血铸就的隆昌水利史的一座不朽丰碑。一期石盘滩水利工程自1972年8月正式开工以来,每个生产队都有筹工筹劳的任务,当年我们作为知青很单纯,因为修沱灌每天有3毛(普工)至4毛(技工)钱的生活补贴,它完全够1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了,而当时隆昌的工资水平也就二三十元/月,73年初我们好些知青因没拖家带口的负担加上还不用自己做饭,就充那每天3毛钱的补贴,就毅然投名投身于沱江石盘滩沱灌枢纽工程的建设,我们都是先从连队的抬工、石工干起,经历了拦河大坝围堰合拢的喜悦,后随着工程的进展,陆续调入指挥部施工组,我本人就先后在连队、施工组船闸班、电工班等工作生活了整整4年才因上学而离开。</p> <p class="ql-block">5年前发表的原文《一群老沱灌人40年后重返石盘滩》经整理修改现重新发表,以纪念隆昌沱灌开工51周年,我们知青大上人时参加修沱灌的水利大军50周年。</p><p class="ql-block"> 那是2018年11月23日上午9点,我们一群老沱灌人相约分乘两辆私家车,准备重访已经离开几十年的内江石盘滩电站。</p> <h3>由于雾大高速路已关闭,我们改从321国道经双凤、牛棚子从凉水井沿乡村小公路到达目的地。</h3> <h3>由于雾大走得慢,大约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来到了以前经常光顾的黄棚凹(原黄家团的住地),但现早已大变样旧貌换新颜了。</h3> <h3>大家决定下车来走走,看还能否找到过去标志性的痕迹。</h3> <p class="ql-block">最后大家在凹口拍照留下了自己的靓影</p> <h3>10点20分,我们冒着大雾来到了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石盘滩水电站。</h3> <h3>大家赶快在电站前拍照留影</h3> <h3>然后继续向江边的大坝方向走去</h3> <h3>这里属于沱灌管辖区,江边的道路绿化还不错。</h3> <h3>大家都说先看看我们曾经肩挑背扛运送石料筑起的大坝再说。</h3><h3><br></h3> <p class="ql-block">由于有雾,还看不太很清楚,但轮廓已出来了,远处是拦河大坝,中间是船闸,正前方是水电站引流河渠。</p> <h3>转过来就到了惜日的招待所,不过现在变成了楼房。</h3> <h3>这是招待所的正门,现在的职工食堂就在底楼的左侧。</h3> <h3>从管理所退休的袁雅清给大家说上面就是职工宿舍。</h3> <h3>职工宿舍</h3> <h3>这个石头砌成的二层楼房还是老样子,它就是当年楼峰连的住地</h3><h3><br></h3> <h3>大家就在这老建筑前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老袁联系当班的小胡作为向导,带着我们前去参观经过全面技术改选的现代化水电站。</p> <h3>电站大门的左面是宣传拦</h3> <h3>一进电站的大门其右面就是电站的升压变电站,水电站发出的电经升压后直接并入国家电网。</h3> <h3>前面的建筑楼上是电站的全自动主控室</h3> <h3>楼下的2楼就是5台大型水轮发电机组</h3> <h3>电站建筑的最底层就安装了5台大型水轮机组(动力源)</h3> <h3>宜宾产的发电机组</h3> <h3>每台发电机组旁都有好些仪器仪表机柜,这些都由顶楼主控室的微机控制。</h3> <h3>参观完电站马上就要接着参观与之相隔一条公路的提灌站</h3> <h3>这幢建筑就是提灌站</h3> <h3>提灌站经过全面的技术改造后,已看不到大型高扬程抽水机的提水管通(已在地下隐藏起来)</h3> <h3>这些都是经过现化的技术改选的提灌站的介绍。</h3> <h3>参观完提灌站,我们回到了管理所办公楼前</h3> <h3>小胡专门为我们打开了办公楼前的景观喷泉</h3> <h3>管理处的绿化搞得很有特色</h3> <h3>这是食堂外面的凉亭,已是中午时间了,还有两三个职工端着工作歺在凉亭中享用。</h3> <h3>老袁提前在食堂为我们订了一桌丰盛的中歺(AA制)</h3> <h3>犬家举杯感谢小胡非常热心的带着我们前去石盘滩电站的主要厂房和工作间参观和耐心的为我们讲解,为我们大家身体健康干杯!</h3> <h3>下午,几个麻将爱好者在管理处话动室展开了麻将大战。</h3> <h3>其余几个不打麻将的人下午到管理处周边散步</h3> <h3>我和罗世德专门沿着提灌站的后山,顺着巨大的提水管道往山上爬,由于管远旁边太多杂草已无路,我和罗世德两人只能踩着提水管道往上坚难的攀登,由于路不好走,他们几位就没上来。</h3> <h3>这些提水管道都是当年我们看着专门到此支援的水电二局映秀湾工程队的技术人员安装的。</h3> <p class="ql-block">我俩小心翼翼的往上攀登了十多分钟才到达了峰顶的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我和罗世德准备又偷偷的翻越两道已锁(为了安全不准上船闸大坝)了的铁钎子门,去与船闸大坝亲密提触,回味我们当年曾在其上工作的点点滴滴。</p> <h3>右前方是船闸,左前方是引水渠的挡水墙,左转弯后这些引流过来的红水就会流到水电站之水轮机组。</h3> <h3>我们踏上了引流渠的长桥</h3> <h3>来到了船闸</h3> <h3>近距离的的观查和拍摄了大坝。</h3> <h3>船闸之闸门上拍照</h3> <h3>想当初,我在船闸组工作时,最初,每天有船只过闸时,我们曾4人用手摇卷扬机,手动放水和推拉开启闸门,非常费时费力,后来我们亲自技术改造用上了电动机和行程开关,采取了半自动控制开启船闸闸门,减轻了劳动强度和提高了效率;这船闸又是一个天然的高台跳水宝地,夏天工余时间,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天天都在此表演飞燕式高台跳水,巴适</h3><h3>惨了。</h3> <h3>船闸下游的远处还有人在钓鱼。</h3> <h3>大坝下游远方右转弯之处有个回水坨,云峰连就在回水坨的在岸,73年刚上沱灌时就在云峰连抬工班石工班干重体力,工余时间经常和伍晓峰在那回水沱游泳。</h3> <h3>从船闸下闸门处看电站</h3> <h3>站在船闸远眺江对岸大坝旁下游的护坝挡土墙</h3> <h3>离开船闸大坝之后,我们又往上游方向散步,上游的远方看见的便是双河口,以前大坝上游一里多路的水文站也拆除了。</h3> <h3>江边的钓鱼人</h3> <h3>岸边的茂盛的楠竹林</h3> <h3>江心的野鸭</h3> <h3>一群老沱灌人40多年后重访石盘滩的18分钟高清视频,点视频右下角的最大化图标可全屏欢看。</h3> <p class="ql-block">下午5点20在职工食堂吃过晚歺后大家乘车从椑木进高速路回隆,结束了今天石盘滩的回访。</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3年4月10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修沱灌上石盘滩50周年的纪念,现整理后重发此文</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隆昌市充分保护沱灌工程,发挥沱灌工程的作用,为78万隆昌人造福,为隆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p><p class="ql-block">历时27年建沱灌</p><p class="ql-block">隆昌地属浅丘,田多土少,主产水稻,所处地形高于周围邻县。然而,隆昌自古以来冬干、春旱严重,连连干旱。境内无大江河流经过,多年平均降雨量偏低,地下水蕴藏量不丰富,水资源贫乏。</p><p class="ql-block">“干旱、缺水严重影响隆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制约着隆昌发展。”隆昌市沱灌工程管理处代理处长潘用彬介绍,当时的隆昌县革委会计划从离隆昌最近的沱江引水,补充隆昌水源,解决隆昌水资源贫乏。</p><p class="ql-block">1972年8月,隆昌沱灌工程破土动工,经过一二三期工程建设,共历时27年,共投资6243.46万元(国家投资3472万元)最终建设完成。</p><p class="ql-block">隆昌沱灌工程经过三期建设后,又经过了一期、二期、三期改造,逐步发展为以灌溉为主,兼水利发电,同时抗御严重干旱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其发挥多方面的效益,具有广阔的经济开发前景和广泛的社会意义。</p><p class="ql-block">沱灌工程造福了隆昌人民,不仅改变了隆昌自古以来的农业干旱缺水面貌,还是隆昌城市饮用水和一二三产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其建设成果和产生的效益更是为隆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