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情缘

夏天波涛

<h3></h3><h3></h3><h1> 我叫肖峰,湖北宜昌市人。我是一名记者,现在是中国地质大学新闻学教授。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记者工作使我认识了大千世界,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社会变迁。我发现,随着社会转型的巨大变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乡亲之间、邻里之间、同学之间的乡情亲情友情,越来越淡薄了,利益交换、趋利避害、趋炎附势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多地影响和破坏着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危害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幸福家庭。 然而,人间自有真情在。我就釆访过一个特殊家庭: 宜昌市总工会退休干部彭学古和她的老伴吕祥文,都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们本来只有一儿一女,可是他们却用父母的慈爱和真诚,使父母双亡的五个孤儿看到了重新生活下去的曙光,帮助他们成家立业,组成了如今春节大团年时,拥有9个姓氏20多口人的特殊的家庭。这样摧人泪下的真情故事,我釆访和看到了许多,深深感到凡是经历过战争、经历过十年动乱和浩劫的人,都特别珍惜乡情,珍惜友情,珍惜亲情,珍惜和平,珍惜幸福。这样感人的中国故事,在当下社会转型的滚滚红尘中,便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和珍惜吧! 作为一名记者和老师,我有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幸福家庭出把力,积极传播正能量,讲好具有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中国故事。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延续了一个多世纪,两家四代人情缘绵长的故事是我们肖、李两家近一个世纪的深厚情缘。<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然而,我们肖、李却有以同乡纽带,以乡谊结交,以心心相印,以风雨同舟共济,薪火相续了几代人的世交百年亲情。赞美世交一家亲,正是对英雄侠义、兄弟情义和人间正义的推崇与呼唤,对乡情、人情、亲情、友情的认定与褒扬,在当下何其珍贵!</span></h1><h3></h3><h3></h3> <h1>江水滔滔,青山绿绿。</h1><h1>百年世交,家人亲情。</h1><h1>根深叶茂,薪火相续。</h1><h1>歌以咏志,书以传记。</h1> <h1>今天,我要讲述的这个“世纪情缘”的故事共分三个篇章。</h1><h1>第一篇“患难与共”,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至1949年,肖、李两家的友谊始于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h1> <h1>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是我的爷爷萧立荣(1894-1963)。追溯历史,两家人的友情始于我们的爷爷辈。</h1><h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们的祖籍都是湖北黄岗人,</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的父亲肖身材生前主修了一部《萧氏家谱新编》。据他考证,萧氏家族的祖籍是湖北黄州府黄岗县潘塘集萧老上湾人。清末民初,一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随从叔父,肩挑土布,从黄州来到当时已经成为过载码头的宜昌落藉,这就是始袓萧伦润。顺时应势,由挑夫而弹花,由弹花而做棉花生意,在宜昌扎下根来,而且根深叶茂。据不完全统计,其后代繁衍至今,己有233人(含外甥)。</span></h1> <h1>我眉目和善的奶奶<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汪家桂(1892―1972)的照片。</span></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奶奶在宜昌孕育十胎,存活三男三女,三兄弟肖身柏、肖身桐、肖身材;三姐妹肖身英、肖身玉、肖身翠。排行顺序是肖身英、肖身柏、肖身玉、肖身桐、肖身材、肖身翠。肖家的男子一辈子在宜昌这块土地上谋食。肖家的女儿却勇敢得狠,巾帼不让须眉,二姐肖身玉先闯重庆,后在北京落户。大姐肖身英、小妺肖身翠顺江而下,在武汉安居乐业。</h1> <h1>李家爷爷和奶奶:<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李盛华叔叔的父亲李子山(1893—1997年)、母亲李俊芳(1914—1984年)的照片。</span></h1><h1>李盛华的父亲李子山(1893农历6月17日—1997年9月5日,享年高寿104岁),祖籍湖北省黄岗地区麻城人,上世纪三十年代逃难到宜昌,在女子学校挑水打钟。女校长见李子山勤劳正直,并有求知欲望,性格钢强好学,肯勤奋努力。就将其养女李峻芳(1914农历6月5日—1984年6月10日),许配给他。</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李家落籍宜昌后,从太爷爷李子山、太奶奶李峻芳到郭鸣的孙子,已经是五代人了。爷爷李子山、奶奶李峻芳加上6个子女,包括媳妇、女婿孙子、重孙等共计65人。”</h1> <h1>丝丝棉花,续了几代情缘。</h1> <h1>这位英俊潇洒年轻人是李盛华叔叔当年的留影,他是我爸爸一辈子的挚交。</h1><h1>(摄于1949年8月,穿宜昌军分区军人服装的照片。)</h1><h1>李盛华,男,宜昌市人。1933年3月生人。1949年8月,考入宜昌军分区革命干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解放军兴山、秭归支前司令部做支前工作,直到恩施全部解放。1950年初,在秭归县杨岭区参加清匪反霸、减租退压工作。1950年底,任秭归县第五区小区副组长,后任区文教助理员。1953年2月,任秭归县文教科副科长(无正科长,负责全面工作)。1957年任秭归县文化馆馆长,后在秭归县供销社、秭归县科委任职。1972年在湖北省科委西陵峡岩崩滑坡调查处负责行政工作,1987年任副处级调研员。1993年离休(享受副县级待遇。2004年4月23日湖北省科委西陵峡岩崩滑坡调查处并入三峡大学后,属三峡大学离休干部)。</h1> <h1>几十年的风雨人生,如今,李叔叔也是耄耋之年了,可仍是身板硬朗,神清气爽,瞧,他手机里还保存着我爷爷的肖像。</h1> <h1>躲避抓壮丁的故事:</h1><h1>李盛华叔叔说,我们俩家关系很好,还有几件事情可以说明,1948 年,我们俩家对门,驻扎了国民党青年救国军。我那年15 岁,喜欢唱京剧,有时就到他们那儿唱唱,和他们当官的混熟了。那年大热天,保长抓壮丁,叫三抓一,五抓二,六抓三。保长就抽丁抓了肖家弹棉花的老二肖身桐。肖五爹急了,叫我和肖身材一起去找救国军当官的帮帮忙。我们去了,回来,我告诉五爹:“那当官的说了,这事摆平得要十块大洋。”五爹面有难色地说:“你再找他求求情,能不能少点?”我又去找那当官的,好说歹说,终于成交谈成了八元大洋。最后,我爹拿出了两元,肖五爹拿了六元,凑成了八块大洋,偷偷地塞给了那个当官的。当官的得了四元大洋,分给另俩军官一人俩大洋。那俩军官找保长放人。保长不肯放人。那当官的烦了,拔出手枪,吧地一拍,一脚搁在板凳上,吹胡子瞪眼地对他吼:“肖身桐是在给我们部队弹棉花!延误军务,你担的起这个责吗?!”保长怏了,只好放人。肖身材那时还小,不够当兵的年龄。我爹又赶紧叫肖五爹把肖身柏、肖身桐送到河对岸藏起来,使肖家兄弟躲过了上战场当炮灰去送死的这一劫。所以呀,我们两家也算是有生死之交的情义!&nbsp;</h1> <h1>我的爸爸肖身材与李盛华叔叔的合影。</h1><h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情同手足好兄弟</span></h1><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青年时代的肖身材、李盛华,朝气蓬勃,阳光帅气十足</span></h1><h1>李盛华叔叔对大家说:“我出生1933年,比肖身材小两岁。俩人都爱读书,用功学习,有共同的志趣和爱好。在学校读书时,我们俩人的成绩不相上下,争笫五名、苐六名。但是俩人在一起玩,从来不生忌妒,平时总喜欢互相关注互相切磋,比学赶帮,共同进步,兄弟俩感情很好。”</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李盛华对大家说:“谈到理想和报负,我们俩人青少年都阅读过进步书籍,对国民党的贪腐和旧社会的黑暗深恶疼绝,对劳苦大众的贫穷深表同情。有一次,谈到俩人长大后干什么时,肖身材说:“我要当个大官,解救人民,让天下老百姓都不再受剥削受压迫,过上好日子!”1949年,我考入宜昌地区第一期行政干部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秭归工作。我们俩人虽然一个在地区、一个在宜昌市里,但是几十年来,我们来往密切,家人相处的也很亲密。</span></h1> <h1>李盛华叔叔早已从三峡大学离休,谈起父辈两家人相互帮忙,同舟共济,结交为挚友,相处一家人的情景,他就很激动。85 岁的李叔叔耳朵已经不太灵敏,但思路仍然很清晰,记忆力强,谈吐敏捷,他说:“肖身材的父亲萧立荣这一辈共有五房,四房萧立富和五房萧立荣是双胞胎。我叫肖身材的四伯萧立富为四爹,叫肖身材的父亲萧立荣为五爹。砌板壁屋时,俩家共用柱子,立的柱子是我家的,肖家的屋梁放在我家的柱子上。两家之间,只隔了一面墙的板壁,这面墙的板壁,也是我家的。萧五爹对我爹说:‘我们还是写个手续吧,证明砌屋的柱子和隔墙的板壁,都是你家的,免得以后扯皮。’我爹手一摆,说:‘算了,算了,不写了,我也晓得你不是一个混帐人。’两家的柱子、板壁共同用,还不写证明,这不说明我们俩家之间的互相信任吗!”​</h1><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谈起父辈两家人做弹棉花生意时,相互帮忙相互接济的情景,李老说:“肖家有三个儿子:老大肖身柏、老二肖身桐、老三肖身材。肖家做弹棉花生意的是萧五爹和老二肖身桐,全家人节衣缩食,供肖身材一个人上学读书。俗话说,同行相嫉。可是,我们李家和肖家却是同行相亲,从来都不互相拆台。相反,我们还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我们两家棉花不够用时互相借,资金周转不开时,也是互相借用,从来都没有红过脸。谁家里如果磨了点懒豆花、炒黄豆、酸盐菜,或者有点新鲜菜,都互相端点送点对方。两家人尊老爱幼,相濡以沬。两家兄弟姐妹们之间,衣服裤子鞋子都是互相接济着穿,亲热的就是一家人!”</span></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1>我的爸爸肖身材,<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宜昌市人。1931年生人。1951年,考入宜昌市第三期行政干部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市公安局工作。1958年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峡江报》、《峡江日报》、巜动态》内刊、《宜昌动态》报和部队“支左”的《红色战报》等记者、编辑。曾以调干生送入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新闻专修科学习深造。上世紀七十年代调入市交通局工作,曾任副科长。1982年开始,任宜昌市交通局史志办公室主任和交通史志主编。1992年退休后,在身患肺癌疗治的情况下,拚力完成了主编《宜昌市交通志》的任务。肖身材还著有《萧氏家谱新编》。2007年10月2日病逝,享年76岁。</span></h1> <h1>英俊潇洒的李叔叔与美丽娴静的郭阿姨。</h1><h1>李盛华和郭凤英的结婚照(摄于1953年)</h1><h1>李叔叔的二女儿郭鸣说:”爸爸参加革命早,年轻时长得帅,又有文化,能说会道,前途无量,成为许多漂亮女孩仰慕的偶像。1950年,有一次中学生演戏《刘胡兰》,时任秭归县土改干事的爸爸看到演刘胡兰妹妹的女孩在剧终后,因太投入仍然忍不住哭泣,一问,是秭归县绅士千金、进步学生郭凤英。爸爸一眼钟情,于1953年,俩人喜结良缘”。</h1><h1>郭鸣还讲到:“1957年,妈妈在宜昌医专毕业差一年时,由于生我只能退学。1959年,妈妈到宜昌八一纲厂工作。后来,她调到宜昌市床单厂为床单花色配色的工作,直到1990年退休。父母感情很好,对我们子女、孙女很疼爱。今年是我父母结婚65周年,我们都感到高兴!”</h1> <h1>照片人物介绍:左边第一排是郭鸣大姑李顺英的双胞胎儿子、二姑李玉华的儿子、奶奶李俊芳。左边第二排第一是二姑李玉华、大姑李顺英、大姑父抱着女儿、</h1> <h1>中间的老者是李家祖父李子山、左边是其大女儿李顺英、右边是其二女儿李玉华、第二排左起第一位是李顺英女儿、第二位李顺英儿子、第三位李顺英丈夫、第四位是其二儿子李荣华、第五位李玉华女儿<br></h1> <h1>四女儿李新民一家。</h1> <h1>我妈妈王莲生年轻时的照片</h1><h1>年轻时的王莲生,风华正茂,青春洋溢着美好</h1><h1>郭鸣说:阿姨这张照片很美,洋溢着青春的风华</h1><h1>1949 年8 月13 日,妈妈从宜昌市第一期行政干部学校毕业,时年19 岁,参加革命工作。1950 年至1985 年,在宜昌市妇联、胜利公社、轻化幼儿园、绒布厂、纺织局等单位工作。现为建立新中国前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h1> <h1>中间的老人,是李家奶奶,后排左起第一人是他们家大女儿李顺英,后排中间是二女儿李玉华。</h1> <h1>李盛华叔叔的大妹,李顺英,女,1934年生人,宜昌市人,1951年5月,15岁的李顺英响应国家的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豪情壮志凌云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独立一师一团后勤处做医务工作,是卫生员,从此,李家人享受到了军属与优待,直到1979年李顺英从部队转业,在宜昌市汽车运输公司工会,任女工主任。1957年,李顺英与部队军官连级干部黄后林结婚。</h1><h1>李顺英参加的部队,是司令员林彪领导的第四野战军,英勇善战,作风优良,她在部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锻炼。1954年夏天,当兵三年、18岁的李顺英,英姿飒爽地从广州回来宜昌探亲,她高兴地与家人在一起合影留念。</h1><h1>王莲生对大家说:我和李盛华的大妹妹李顺英,也是几十年的好朋友了。 王莲生说:“1991年,我和肖身材把家搬到了宜昌市夷陵大道旁边的市交通局宿舍,而李顺英的家也在夷陵大道对面的交运集团的宿舍,两家又成了邻居,对门处对门,加上又都离休了退休了,有了空闲,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往来就更加方便和密切了,聊天啊,唱歌啊,打牌啊,看电视啊,玩的好开心哦!”</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1958年,李顺英由部队保送,到华中师范学院读了四年书,文化知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979年从部队转业,1993年12月11日从宜昌市汽车运输公司工会女工主任干部岗位上退休。1994年1月19日,她领取了干部退休证。</h1><h1>李顺英说:“我和王莲生是一辈子的好朋友。我的哥哥李盛华和肖身材是同学和好友,我们俩家父辈又是同乡和邻居。这样,我就从1954年开始,认识了肖身材的爱人王莲生。我们俩姐妹很谈得来,志趣相投,感情很好"。那时,我们住在宜昌市交通局宿舍五楼,李顺英住在市博物馆附近,我们两家仅一街之隔,经常在一起聊天,谈家常,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相处的象亲姊妹一样。</h1><h1>散文:《<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尊敬》 &nbsp; 作者:</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肖峰</span></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秋天的阳光,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9月28日上午,我搀扶着88岁的妈妈,搭的去拜访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宜昌市汽车运输公司工会退休干部李顺英阿姨。</h1><h1>车停宜昌市夷陵大道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附近,我搀扶着妈妈下车。妈妈对我说:“李顺英84岁了,给老年人送礼物,不要送水果,水果搁几天就坏了,要买一盒牛奶送去。”我搀扶着妈妈,走了几家商店,买了一盒牛奶。然后,我们来到了交运集团的宿舍楼下。</h1><h1>拜访之前,我给李阿姨的女儿黄志敏大姐打了电话,她说她和丈夫现在邢台,她的儿子石翔照顾奶奶的生活,中午回家给奶奶做饭。李阿姨住在四楼,我先爬上楼,叫开了门,穿着红衣红裤的李阿姨见到是我,惊讶之后很高兴,赶紧艰难地一步一挪地移出来,站在楼梯口迎接。妈妈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拉着扶梯,一步一忖地爬上楼来,气喘吁吁地拉着李阿姨的手说:“我儿子中秋节从武汉回来了,我就叫他扶我到你这儿来,看看你,聊聊天。”</h1><h1>妈妈坐在沙发上,我搬了把椅子,搀扶李阿姨坐在妈妈的旁边。妈妈对她说:“我儿子是记者,走到哪里都喜欢记,你把你珍藏的宝贝都拿出来,让他记一记。”李阿姨听了,又一步一挪地走进了内室,拿出了用纸包着的一叠黑白照片、革命军人证明书和红色塑料干部退休证。</h1><h1>“我是1951年当兵,那年17岁,还在宜昌市四川中学、也就是四中的初中二年级读书啊。”李阿姨抚摸着自己穿军装的黑白照片,脸上露出自豪的神彩:“招兵的部队,就是林彪司令员领导的第四野战军呢!”</h1><h1>“当兵就是要上战场,时刻要准备流血牺牲。您当时为什么要去当兵呢?”我好奇地问。</h1><h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呀!”妈妈大声地应道,她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抗日战争的时候,国家在昆明号召征兵十万,十万部队很快开赴了缅甸战场,与日寇进行了浴血奋战,保卫了祖国的大好山河!” 妈妈这一说,使我想起了上初中时,我在语文课本上,读到的战地记者魏巍写的一篇通讯《最可爱的人》,上面记载了志愿军战士们热爱朝鲜人民、英勇善战、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宁愿自己在冰天雪地的战场,过一把炒面一把雪的高尚情操。那年,一个女初中生自愿去参军当女志愿军战士,这需要多么大的爱国情怀和勇气呀!</h1><h1>“旧社会,有句老话,叫做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象我们这样有文化的女知识分子,出路就是嫁给当官的,当太太呢!我二妈、三妈就是这样,嫁汉了就不出去工作了。”妈妈感慨地说。</h1><h1>“解放战争前夕,我家里住了一个国军的营长,妈叫我跟他去呢!”李阿姨笑了笑。</h1><h1>“哦,叫你去当太太呀?”</h1><h1>妈妈也笑了。</h1><h1>“哪里呀,当丫环,我才不给那个营长当丫环呢!”李阿姨把手握成拳头,扬了扬,豪气冲天地说:“妇女要自爱自尊自强,学红色娘子军,报效祖国,血染疆场当巾帼不让须眉!”</h1><h1>我问妈妈:“您的家庭出身是资本家,读初中的时候,宜昌市还没有解放,青年学生的进步思想是从哪里来的?”</h1><h1>“1945年至1947年,我在宜昌县中、也就是环远路现在的宜昌五中读初中,与张友贤(1973年宜昌二高的物理老师)是同学。你爸爸肖身材是宜昌三中的学生,和李阿姨的哥哥李盛华是同学。”妈妈手拄拐仗,娓娓道来:“宜昌县中的校长易凯思想进步,倾向革命,奉行独生主义,一辈子都没有结婚。学校中没有三青团组织,学生中都传递苏联的小说和左翼作家的诗歌戏剧。学生组织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我记得为支持全国学生掀起的反饥饿、反内战、反剥削运动,我们学生还罢课,上街游行了。第二次,还联合三中的学生也参加了。没有学校的支持,这些活动是搞不起来的。那时,我们还传唱共产党的歌呢!比如这首《山那边有个好地方》:</h1><h1>山那边有个好地方,</h1><h1>穷人富人都一样。</h1><h1>你要吃饭得做工,</h1><h1>没人给你当牛羊。</h1><h1>大堰塘满活鱼塘,</h1><h1>织新布做衣裳,</h1><h1>年年不会闹饥荒。</h1><h1>一方面,是进步电影、书籍、革命歌曲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另一方面,是旧中国的苛捐杂税对老百姓的迫害,有首讽刺歌这样唱啊:</h1><h1>往年的古怪少,</h1><h1>今年的古怪多。</h1><h1>板凳爬上墙,</h1><h1>灯草打破了锅。</h1><h1>半夜三更老虎闯进了门,</h1><h1>我问他来干什么?</h1><h1>他说,我来保护老百姓。</h1><h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还有讽刺旧社会言论不自由的歌曲,叫做巜茶馆小调》:</h1><h1>今天的天气好啊</h1><h1>哈哈一一</h1><h1>小伙计你快点来泡茶。 客倌你喝茶就喝茶,</h1><h1>祸害是说话。</h1><h1>说了国事呀,</h1><h1>小心头搬家。</h1><h1>我当时就是个进步青年。1949年8月,我报名参加宜昌市第一期行政干校。军代表问我,你谈谈对共产党的认识。我就唱了巜山那边有个好地方》,军代表一听,连声说,唱得好,唱得好,你被录取啦!那年,我18岁,这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了,是离休干部呢!比同样的退休干部,每个月多1600元的护理费。”</h1><h1>李阿姨的哥哥李盛华和我爸爸是同学,这样就认识了我妈妈,俩个人都是进步学生,参加革命都较早,有共同语言,而且都喜欢唱歌。在我的倡议下,妈妈挥动着手臂,和李阿姨齐声高唱了歌曲巜解放军进行曲》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昂的歌声,使她们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青春无悔!</h1><h1>望着俩位八十多岁的革命老人,我心里感到很激动,她们都是在十七、八岁的年龄,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共和国了。</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历经千辛万苦,备受煎熬磨难,她们以坚定的信念、豁达开朗的性格、爱岗敬业的实干作风,撑起一个家,把国家建设的日益繁荣富强。正如宜昌市人委宿舍的彭艳华姐姐所说,我们的长辈们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爱戴与尊重的!</h1><h1>中午11:30,我们告辞而别。李顺英阿姨腿疼不方便送行,她一步一挪地倚在门边,对妈妈说:“一辈子的朋友。”</h1><h1>我搀扶着妈妈慢慢下楼,走到楼梯的拐弯处,我和妈妈回头一望,见李阿姨还扶着门呢,她还在目送着我们。妈妈向她挥挥手,高声喊道:“活一百岁啊,向一百岁进军!”</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2018.9.30于宜昌市金安奥元大榕树下</h1><h1>世交一家亲</h1> <h1>李顺英大姑与大姑父。</h1> <h1>李家大姑(李顺英)的双胞胎儿子。</h1><h3><br></h3> <h1>照片中人物:左起依次:李家孙子李年、李家奶奶、李家三女儿李艳华、李家大儿媳郭凤英、李家爷爷。</h1> <h1>二姑李玉华。</h1> <h1>李叔叔兄妹合影,高颜值的革命青年。</h1>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我的妈妈王莲生今年89岁是宜昌市纺织局离体干部,她思路清晰,谈吐很有条理,她对我说∶“1948年底,肖身材的父亲萧立荣把弹的棉絮全卖了,存了一些钱。谁知不久金圆券大贬值,钱不值钱了。一大家人要吃饭,穷得揭不开锅了,你爷爷急得要跳河。你婆婆的娘家是做粉条生意的,家在宜昌江南农村,还有几亩薄田,你婆婆和你爷爷盘算,如果老大一家过河去,靠勤扒苦做谋活路,总比窝在家里饿死强啊!于是,你大爹肖身柏带着一家人,就跟婆婆过河到江南落户了,也就今天的点军区联棚乡甘冲子湾村,离宜昌市城区有四五十路。”</span><br></h1><h1>我问“那肖家后来呢?”</h1><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h1>王莲生说∶“那时,你爸在大桥边农村教书。解放后,你爷爷和你二爹肖身桐参加了宜昌市政府办的手工业合作社,从此结束了单干,融入集体工作和生活。后来,他们在环城南路临街购置了一栋二层小房,你二爹一家就住在里面。你爷爷、婆婆起先都跟着女儿住。1954 年,我和你爸肖身材结婚。1956年,我们搬进了宜昌市人委宿舍六栋一楼。你爷爷、婆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都先后住在我们家,都是我和你爸为两老养老送终的。”</h1> <h1>李盛华叔叔对二女儿郭鸣说:1949年7月初,解放军来了,把宜昌包围了,守城的是国民党的60军。为了躲避战火,我妈、我、顺英到了江南的肖身桐家里,共有5个儿媳。我们在肖家住了五天,我妈带的粮食,借他们的锅灶,他们也请我们吃了几顿饭,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很不错呀!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8月,我报名参加了宜昌军分区革命干校第一期,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h1><h1><br></h1> <h1>我的爸爸妈妈与同事们在一起,那时的他们充满了青春活力。</h1>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妈妈指着这张照片,对大家说:这是我们1954 年5 月24 日的结婚照。中间是我和前夫的女孩建中。那年,肖身材22 岁,我23 岁。我是资本家的女儿,社会关系复杂,和被判刑反革命的前夫离婚后,带着孩子,我年龄又比他大一岁。当时,组织上正准备安排肖身材当区长。领导找他谈话,说你如果和王莲生结婚,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肖身材说:“入党我以后再争取,现在我还是想找老婆。”就这样,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人,后来都升了官,他几十年来都因为我的问题,却是平头百姓一个。他对我的情义,我一直铭记在心。</span></h1><h1>郭鸣说:我最喜欢这张照片,建中姐姐好可爱,叔叔阿姨幸福快乐!</h1> <h1>李叔叔绘声绘色地对大家说,肖五爹喜欢我,我那时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赌博,四不打牌——肖身材那时就抽烟了。我喜欢拉二胡,下棋,唱京戏、看书。我帮肖家解了大难,肖五爹更喜欢我了。1948 年秋天,五爹通过四爹给我介绍了一个媳妇儿,还拿了八字。那女孩是四爹的一个侄姑娘,到四爹家吃了饭。姑娘小学毕业,长的漂亮,身材苗条,和我年龄差不多。那天我放学回家,一进屋,只见堂屋桌上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上,搭了一个红布条子。我妈对我说:“你五爹给你说了个媳妇儿,你看合适不?”我一听,连忙把这红布条拉下来,连声说:“不行,不行!我才15岁呢,我现在要读书,等我18岁以后再说吧!”我父亲见我不遵命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敢于自我作主,抽出一根竹条子要打我。我一看不妙,拔腿就跑,一直跑到了镇川门。两家大人见我执意不肯,又想到挣扒苦挣培养一个读书人也不容易,也就顺我的意,不再勉强我了。这桩婚事虽然黄了,但是肖四爹、肖五爹对我的好,我心中一直记得,特别珍惜我们两家世交的亲情。”</h1> <h1>我爸爸和妈妈结婚时来宾签名纪念。</h1> <h1>第二篇章:“风雨同行”,1966年至1976年浩劫动乱时期。</h1> <h1>李家爷爷和他的大儿子、二儿子、三女儿。</h1> <h1>我的姐姐-肖建中。</h1><h1>读书成绩数第一,风华正茂上北京。</h1><h1>帮助父母带弟弟,感恩姐姐教育情。</h1> <h1>李家爷爷和二叔。</h1><h3><br></h3><h3></h3> <h1>我的爸爸妈妈及他们保存了六十四年的结婚证书,这证书见证了他们一辈子的恩爱!</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这是我父母的结婚证、纪念绢布</span></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郭鸣说:“我最喜欢这张照片,建中姐好可爱,叔叔阿姨很幸福快乐。”</span></h1><h1>:王莲生指着这张照片,对大家说:这是我们1954 年5 月24 日的结婚照。中间是我和前夫的女孩建中。那年,肖身材22 岁,我23 岁。我是资本家的女儿,社会关系复杂,和被判刑反革命的前夫离婚后,带着孩子,我年龄又比他大一岁。当时,组织上正准备安排肖身材当区长。领导找他谈话,说你如果和王莲生结婚,会影响你的政治前途。肖身材说:“入党我以后再争取,现在我还是想找老婆。”就这样,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人,后来都升了官,他几十年来都因为我的问题,却是平头百姓一个。他对我的情义,我一直铭记在心。</h1> <h1>我的姐姐肖建中及其家人。</h1> <h1>我和我的姐姐、弟弟(左一)</h1><h1>我妈妈说:<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以前,我以为教授蛮了不起,沒想到,我的两个儿子都是教授!大儿子肖峰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闻学教授,小儿子肖治是三峡大学医学院教授。女儿肖建中退休时是宜昌市人事局的副县级干部。我和肖身材为此感到欣慰,孩子们都很争气!”</span></h1> <h1>青春年少的我。</h1><h1>1974年7月,我从宜昌市二中高中毕业,靠打工挣的钱,到北京旅游了一个多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许多见识。当时,我住在二姑妈肖身玉家里,得到了亲人们的热情照顾。1976年11月,我将在宜昌市柴油厂当工人后发的第一个月的工资,寄给了二姑妈,以感谢她的恩惠。爸妈对我懂得亲情和感恩,大加赞赏。二姑妈也回信勉励我努力上进,学习周恩来总理,好好为人民干大事。</h1> <h1>文革初期,由于“革命小将”李荣华与时任湖北省长张体学认识,与张体学的秘书傅明贤女士,文汇报第四版编辑吴纪实夫妻是忘年之交。李荣华向他们反映父亲被人诬告,打成资本家,遭到迫害的冤屈后,他们仗义执言,决定由宜昌市地方组团到武汉申冤,为李子山平反,团队所有费用都由湖北省政府承担。</h1><h1>于是,1966年李光新带队,李盛华、肖身材等人参加组团,从宜昌坐飞机到武汉,向湖北省政府证明事实,寻求帮助、纠偏和平反。与省长张体学见面时,李光新主动上前,握住张体学的双手,热情地说:“体学同志,你好你好!”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谈话气氛十分融洽。会后,大家还握着毛主席语录,留下了珍贵的合影。不久,李子山的资本家成分改为了小手业主。</h1> <h1>李荣华叔叔劝告家人不要参与文革</h1><h1>郭鸣说:1966年,随着北京大学《我的一张大字报》,文化大革命拉开了序幕。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了6年,并被国家重点培养学习了一年外语准备出国的叔叔李荣华,被中央文革“十二君子”委派下江南点火,南下宣传毛主席思想。当湖北被点燃文革之火时,满怀科学兴国的李荣华退出了领导小组,并对哥嫂家人说:“不要参与任何派别,听我的,让孩子们在家好好学习,我们国家这种现象不会长远,一定会回到正常的法制社会,会回到科学兴国的正确道路。”李盛华家人都听了李荣华的话,没有一人参加到文革的浪潮中。</h1><h1>李荣华的妻子高清霞,首钢工程师。李荣华的儿子李冬松,继承父志,毕业清华大学物理专业。现任世界百强企业美国斯伦贝谢北亚地区总负责人。李荣华的丈人是老红军,在中央党校工作。</h1> <h1>历史的印记。</h1> <h1>李叔叔、郭阿姨及他们的三个子女。</h1> <h1>第三篇,“互帮互助”,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2018年。</h1> <h1>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我们两家人的生活步伐也紧跟着时代节奏。</h1><h1>这是李年一家在深圳。</h1> <h1>尊老的家风在我们两家得到很好的传承,这是我和夫人田红去看望李叔叔。</h1> <h1>郭鸣看望我的妈妈。</h1> <h1>郭家两个孝顺女儿陪着爸妈登上武当山。</h1> <h1>郭鸣陪妈妈在游轮上。</h1> <h1>风雨人生几十年,李叔叔与郭阿姨伉俪情深。</h1> <h1>张泽勇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朋友,他1992年从宜昌市委组织部调任三峡晩报党委书记兼总编辑后,承蒙赏识,打算把我从宜昌广播电台调到三峡晩报委以重任。后来,因故沒有调成。2003年12月,我评上正髙职称后,2004年作为人才引进,调到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当了教授。近年来,我还在地大和武汉几所高校忙着上课、讲学、编教材、拿课题,生活很充实很愉快!”</h1><h1>张泽勇说:“你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选择去当大学老师,教学当然受到学生欢迎,科研成绩突出也是必然的!在武汉这个全国著名的教育重镇,你大有用武之地,好好干,争取更大丰收!”</h1> <h1>我的妈妈<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王莲生、李盛华叔叔和郭凤英。</span></h1><h1>今年,王莲生89岁,李盛华85岁,郭凤英83岁。三位老人合计共257岁。</h1><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王莲生说:1954年,我和肖身材结婚后,家住宜昌市人委宿舍六栋一楼。1956年,郭凤英考入宜昌医专。她把大女儿晶晶带回了宜昌,笫二年在宜昌生了二女儿鸣鸣。为了照顾住在宜昌城区的老人和孩子,李盛华夫妇便决定把家安在了宜昌市汉剧团旁边。这样,我们俩家都住在宜昌市城区,走路还不到10分钟,来往得更密切了。</span>昌市纺织局离体干部王莲生今年89岁了她思路清晰,谈吐很有条理,她对我说∶“1948年底,肖身材的父亲萧立荣把弹的棉絮全卖了,存了一些钱。谁知不久金圆券大贬值,钱不值钱了。一大家人要吃饭,穷得揭不开锅了,你爷爷急得要跳河。你婆婆的娘家是做粉条生意的,家在宜昌江南农村,还有几亩薄田,你婆婆和你爷爷盘算,如果老大一家过河去,靠勤扒苦做谋活路,总比窝在家里饿死强啊!于是,你大爹肖身柏带着一家人,就跟婆婆过河到江南落户了,也就今天的点军区联棚乡甘冲子湾村,离宜昌市城区有四五十路。</h1> <h1>风雨人生五十年。</h1> <h1>我的妈妈把我们两家的故事浓缩在这首歌谣里:她是这样写的:</h1><h1>一代邻居,黄岗移民。筚路蓝缕,创业夷陵。同居滨江,划块地皮。杨泗庙旁,搭屋安居。两家之间,隔块板壁。同操事业,弹棉花的。兵荒马乱,生活艰辛。干活卖力,老实诚信。生儿育女,香火延续。互帮互助,同舟共济。亲如一家,唇齿相依。节衣缩食,培养子女。纯朴家风,流传至今。</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font-size: 20px; white-space: pre-wrap;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我看到郭凤英阿姨感到格外亲切,语音哽咽地说:"郭阿姨,今天看到您,我就想起了我爸。唉,1969年的文革初期,我妈被打成了特务,关在牛棚,过春节都不让回家。那时,我爸爸心里特別难受、苦闷,甚至感到绝望。有时,我爸为我妈的事借酒消愁,喝酒喝醉了,到您家里来,说说心里的苦楚,边说边哭,还吐了一地。您们不但没有嫌弃他,哄赶他走,还端热茶劝慰他,安慰他,换下他吐脏了的衣服帮他洗,李姐和郭鸣妺妹搀扶他休息。患难之中见真情。我和我姐弟,对您们在我爸爸最倒霉时候的同情、关心和悉心照顾,一直铭记于心,格外珍惜这份患难之中建立的真情,谢谢您们啊!”</span><br></h3><h1>郭鸣说:我把你写的这段话,传给了我妈妈,她说:“应该的,不用谢。”</h1><h1>我对郭鸣说:“郭阿姨温文尔雅,亲切待人,善良可敬。”</h1><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郭鸣说:“我妈妈是个很温柔的女人,通情达理,修养及好。”</span>二代家人:肖身材、李盛华既是邻居娃娃朋友,还是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后来,俩人都参加了革命,成了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同学同志,情同手足。患难见真情,相帮情谊深。歌谣《世交歌》有诗云:</h1><h1>第二代同学,称兄道弟。志趣相投,来往亲密。追求光明,参加革命。社会栋梁,国家精英。历次运动,不离不弃。文革遇难,合力搏击。雪中送炭,更见真情。提携后生,竭尽全力。欣慰盛世,安享太平。四代同堂,孙儿绕膝。晚辈孝敬,长辈欢喜。健康长寿,离休待遇。知足常乐,好有福气。</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1>李叔叔的儿子李年,他是1979年高考宜昌地区文科第一名,读武汉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毕业后分宜昌市电子工业学校老师,后调深圳世界之窗任翻译。曾任紫金矿业驻乌克兰副总经理。现常驻乌克兰工作。</h1><h1>妻子王红,邮政大学本科,现在深圳市,任企业会计主管。</h1> <h1>我的姐姐建中英姿飒爽。</h1><h1>姐姐以女儿特有的细心,精心安排妈妈的生活,让她过得悠然、愜意、幸福、安康,周围的老人都为妈妈有这样孝顺的女儿而羡慕不已。</h1> <h1>我和夫人田红。<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患难夫妻,相濡以沫</span></h1><h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h1><h1>肖峰、田红1981年12月23日结婚,执手摄于1982年元旦上海外滩的旅行结婚照</h1><h1>肖峰、田红2018年9月8日周六,执手摄于武汉汉口解放大道的湖北省广播电視台大楼前,此为纪念幸福结婚37年的对比照</h1><h1>田红:我们是宜昌市五中的初中同学,俩人都喜欢读书,爱好文艺,喜欢唱歌跳舞。1972年,我初中毕业下乡,在枝江安福寺茶场当知青时,做宣传队的报幕员,又表演节目,红透了半边天。两年后,我被特招宜昌地区人民医院当了小儿科护士,事业编制。我干事很能干,做事很麻利,为人爽快,性格乐观开朗,领导和同事都很喜欢我。别人给我介绍当兵的、医生,我都看不上。我选择和他结婚,是因为他个高、帅气,是记者、党员,有上进心,自强不息,还是在院子里长大的,是一只积优股吧!</h1><h1>肖峰:1974年,我高中毕业下乡当知青时,在枝江农村组织宣传队给农民演出,春节都不回家。1979年,我从工厂调入宜昌市广播站当记者时,还是集体所有制编制,挂靠在市广电局广播器材修理部。第三年,才转成了事业单位编制。你懂的:在编与不在编,待遇和前途,完全不一样哦!</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她是初中同学和护士,我对白衣天使有好感和亲近感,俩人又有共同的志趣和爱好。特别是我参加1978年全国第一次恢复高考落榜后,励精图治,志在必得,非常想上大学。她说:“我支持你上大学!</span></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1981年12月23日,我们在人委宿舍六栋一单元一楼结婚后,最苦恼的就是房子。人委宿舍始建于1954年,机关干部开始居住于1956年。从1982年开始,人委宿舍交房管局管理后,机关干部陆续搬走了,搬进了一般市民。我家住房面积不是问题,最头疼的是环境太差:两间木地板房24平方,沒有卫生间、厨房和客厅。內间窗户外,居民搭的房子紧贴窗户,冲洗声、说话声、电视机声、嘈杂声,充耳可闻,不绝于耳,令人烦躁不安。更可怕的是木地板楼房年久失修,一楼地板腐烂了,破了洞,白蚂蚁爬上来,把书橱、书桌、藏书全咬坏了。夏天夜晚,我伏在桌上写稿子,右脚伸进拖鞋,碰到一个凉凛凛的东西,吓了一大跳,低头一看:一条又肥又心悸的鼻涕虫!</h1><h1>田红:屋子里太阳照不进,又暗又潮又湿,充满了霉气、臭气、湿气、酸气,偷油婆、臭虫、地老鼠、鼻涕虫到处乱窜。早上起床一看,地上、沙发上、水池边,到处都是鼻涕虫爬的白印子,令人恶心又讨厌!半夜起来解手,开灯一看,鞋子上爬的都是鼻涕虫!如此苦不堪言的房子,我们一家三口却在此住了16年!我们俩夫妻找局长反映困难也没用,还不让肖峰调走。唉,直到1997年才搬家,苦日子才算熬出了头。</h1> <h1>肖、李两家的第三代:郭鸣、沈向阳夫妇,田红、肖峰夫妇。(2018年8月10号于宜昌滨江公园)</h1> <h1>李盛华叔叔的大女儿-李晶。</h1><h3><br></h3><h3></h3> <h1>少年郭鸣。</h1> <h1>  李晶姐姐的女儿薛妹在武汉工作。李姐和她的妹妹郭鸣拜托我和夫人,关心照顾薛妹,我和夫人田红和对自己的孩子那样从生活上关心她。在工作与学习上细心教导。</h1><h1> 相互关心帮助是我们肖李两家的好传统,这种传统会世代相传。</h1> <h1>祖孙情,沈辰与爷爷。</h1><h3><br></h3><h3></h3> <h1>郭鸣一家人(先生沈向阳,女儿沈辰)</h1> <h1>郭鸣的女儿沈辰,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法官。</h1> <h1>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更比一辈强,沈辰的先生徐孟李也是一位很优秀的检查官</h1><h1>今年8月18日,郭鸣的女婿、武汉市检察院公诉处检察官助理徐孟李博士作为论辩赛团队选手,在参加首届湖北省公诉人与律师电视论辩赛决赛中表现出色,获得最佳辩手第一名。</h1><h1>郭鸣发微信说: 谢谢大家支持与关心女婿在这次大赛中荣获得第一名</h1><h1>我给郭鸣发微信说:为妹妹的佳婿徐孟李点赞、叫好啊!少年才俊,努力奋进!我谨代表我的母亲王奶奶、嫂子,热烈祝贺青年才俊徐孟李博士荣获大赛第一名!再接再厉,勇争事业第一!</h1><h1>郭鸣给发微信说:谢谢阿姨,谢谢哥哥嫂子,因为您们的关心与支持,孩子们要更加努力加油!</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喜讯传来,王奶奶欣喜万分,特作诗一首《祝贺孟李获得论辩大赛第一名》表示热烈祝贺!&nbsp;<br></h1><h1>有才又有颜,会说又会辩。​</h1><h1>铁肩担道义,英雄出少年。</h1><h1>事业创佳绩,家庭和美美。</h1><h1>再接又再励,不负艳阳天!&nbsp;</h1><h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一王奶奶写于2018年8月19日</span></h1><h1>这是他在湖北省公诉人与律师答辩赛上获得第一名的照片。</h1> <h1>沈辰、徐孟李夫妇及他们两个可爱的孩子:菠萝和小宝,从郭鸣的爷爷算起,菠萝和小宝是第五代了,相信我们两家的深厚情谊在他们身上还会延续。</h1>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沈辰夫妇与他们的儿子。</span><br> <h1>我的女儿肖甜与女婿在新西兰。</h1><h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留学爱尔兰,硕士生。現居新西兰,某外资企业白领。甜甜也很争气,到爱尔兰的第二年,就考取了大学。她还在地大的课堂上,讲述了留学的体会和心得。</span></h1> <h1>如今,李叔叔和郭阿姨虽已年过八旬,但在儿女们悉心照顾下每年像候鸟一样南北迁徙,来往海南与宜昌,生活得幸福惬意。</h1> <h1>我今年在宜昌度过暑假后,在返回武汉前,晶晶在长城宾馆二楼平型关歺厅为我和田红举办的辞行宴,我妈特作诗一首:&nbsp;</h1><h1>教授光环头上戴,成长不忘党栽培。</h1><h1>为国尽责登讲台,盼儿国庆再回来。</h1><h1>一一妈妈2018.8.26 于长城宾馆朗读</h1> <h1>我视李叔叔与郭阿姨如父母,李晶与郭鸣如姐妹,非常享受亲情的温暖。</h1><h1>我妈妈说,今天是8月26号,我查了一下挂历,,上面写了八个大字:“合家欢乐,幸福安康。”为了庆祝我和郭凤英的相识相知相聚,我写了一首打油诗《延续》,留作纪念。</h1><h1>老友郭凤英,相交半世纪。</h1><h1>不是亲姐妹,胜似手足情。</h1><h1>风雨吹不散,患难见真情。</h1><h1>我们情意长,子孙己延续。</h1> <h1>李盛华叔叔对二女儿郭鸣说:1949年7月初,解放军来了,把宜昌包围了,守城的是国民党的60军。为了躲避战火,我妈、我、顺英到了江南的肖身桐家里,共有5个儿媳。我们在肖家住了五天,我妈带的粮食,借他们的锅灶,他们也请我们吃了几顿饭,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很不错呀!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8月,我报名参加了宜昌军分区革命干校第一期,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h1><h1>郭鸣:那板壁屋最后怎么处理啦?</h1><h1>李盛华:李家于1952年从宜昌回到老家麻城,把宜昌的板壁屋卖了100元。柱子板壁都没再说钱的事。这就是我们世交家人的第一代:同乡又同行。第二代,我和肖身材是发小、同学又是同志。我1949年参加革命,他1951年参加革命,我们俩人当然又是同志啦!第三代,就是你们这一代,同心又同徳。第四代、第五代,就是你们的子女、孙子:继往开来,承先启后。再接再厉,发扬光大。”&nbsp;</h1><h1>郭鸣:爸爸,您说的太好啦!</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从记者到教授</h1><h1>我的父亲是个老报人。读小学时,我每天放学了,就在隔壁的市委机关《动态报》玩,看叔叔阿姨们写稿、排版。星期天,就当报童在街上卖报。我写的第一篇报道,是爸爸带我到搬运公司釆访的一个女子装卸队。1974 年,我下乡枝江当知青后,公社举办通讯员培训班,我参加后,釆访写的广播稿《我为队里养牛忙》,被县广播站釆用了。改革开放后,我返回枝江,看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心里非常激动,连夜写了一篇广播稿《故乡人民的笑声》。走在两边都是白杨树的大道上,听到沿途的喇叭都在播放这篇通讯,我立下了一个志愿:为时代讴歌,为人民呐喊!从此,我无论是当记者,还是做了教新闻的大学老师,我走到哪里,都是釆访写作到哪里。新闻是我的生命。记者永远在路上。</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1979年,采访宜昌市第一个国营企业承包者</h1><h1>1979年10月2日,采访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一等功的战斗英雄、诗作者史光柱</h1><h1>1983年6 月9 日,在华中工学院采访女青年歌唱家索宝莉</h1><h1>1998年6 月20日,在长阳县都镇湾镇杜家冲村采访民间故事家孙家香婆婆</h1><h1>1999年1月14日,在五峰县采访中国民间故事家刘德培</h1><h1>1999年11月7日,在宜昌县小溪塔镇采访三峡民间故事家刘德方(穿长衫者)</h1><h1>1998年夏天,肖峰穿救生衣在荆沙抗洪現场</h1><h1>2002年冬天,采访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五峰县三坪小学女教师宋芳蓉</h1> <h1>宜昌三峡晚报的主编张泽勇先生和夫人是我们两家共同的朋友,他们也应邀参加了聚会。泽勇先生说,我们两家的情感让他感动。</h1><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张泽勇对大家说:“今天,我特别髙兴,也感到意外的惊喜!首先,我见证了肖家、李家四代人以心相交的真挚情义,人物故事生动,细节感人肺腑。当事人讲述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坎坷,仍然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情同手足,不离不弃,延续了几代人的情思,很不容易,特别珍贵!尤其是第三代患难夫妻,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你们既要照顾安排好家里80多岁的老人,帮子女带孙子,还要继续学习追求进步,积极地为社会作贡献,这不是新时代的强者吗?家长以身作则,为子女做出了榜样,一代就会更比一代强!</span></h1><h1>其次,我见证了肖峰对家庭文化建设研究的新成果。肖峰到底是新闻科班出身,懂得用史记的笔法,通过对肖家、李家几代人历经波澜史实的梳理和研究,为中国传记文学描绘了一幅百年世交的新画卷。赞美世交一家亲,正是对英雄侠义、兄弟情义和人间正义的推崇与呼唤,对乡情、人情、亲情、友情的认定与褒扬,在当下何其珍贵!希望再接再厉,以此《世交一家人》为素材,创作传记、通讯和美篇,为建设家庭文化,搞好邻居关系,传承优良家风,培育一代新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新贡献!”</h1><h3><br></h3> <h1>我和田红与妈妈在一起。</h1> <h1>李盛华、李荣华哥俩在长城。 </h1> <h1>李家二叔李荣华。</h1><h3></h3><h1>妈妈王莲生对大家说:李盛华的弟弟李荣华,是北京大学的高才生。1966年文革初期,被中央文革下派到湖北“点火”。那时,他才二十五、六岁,长得仪表堂堂,待人极有礼貌,注重世交感情,他把肖身材和我们人委宿舍的邻居李光新都称呼“哥哥”,经常到我们家来串门聊天呢!<br></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首钢大学教授李荣华(李荣华的照片)</h1><h1>李荣华,李盛华的弟弟,首钢大学教授,中国航天协会工作人员。</h1><h1>1966年,李荣华从北京大学物理专业本科毕业后,分到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主要做情报工作。文化大革命初期,被中央文革下派到湖北“点火”。 他对文革醒悟得早,没有参加帮派活动,也没有犯任何错误。文革后期,分配到国防科委派到部隊劳动煅炼一段时间后,分到国防科委长春光电技术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属于国防科委,后来才变更到中国科学院。)1973年支援三线调到四川6569工程。之后,在四川省成都分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科分院地理研究所工作。1988年调回北京,在首钢大学任教授至退休。</h1> <h1>老朋友常相聚。</h1><h1>三位老人见面非常高兴,共同回忆往昔,畅诉自己及子女在那些历史年代经受的不公,孩子们在逆境中的奋发向上获得如今的成就与社会的尊重。其间的诉说中没有痛苦和悲伤,只有满满地豁达与慈祥。</h1> <h3></h3><h3></h3><h1>李盛华叔叔对我说:“你一直很努力。看到你今天当了大学老师,功成名就,我很欣慰!”</h1><h3></h3><h1> 李叔叔,您当年冒着严寒,和我爸爸一起,从宜昌运了一车子的电线杆子到枝江农村,使我当知青的农民们,都用上电灯、电磨、电视、电抽水泵、电吹风、电扇、电冰箱、洗衣机,您的功高大呀!</h1><h1> 1974年11月,我在湖北省枝江县新场公社团结大队二小队插队知青,表现好,能力强,当上了大队团支部宣传委员,写了一次入党申请书和八次书面的思想汇报材料。因为我坚持原则,不把知青点的猪饲料送给小队的党小组长,得罪了他,第二年七月就没有入党。年底初冬,大队党支部书记谢明良派我回宜昌市买电线杆子。我找我姐夫宋飚帮忙,他爽快答应了,找熟人帮助我买了一卡车的电线杆子。我爸爸找到你,你和秭归县委书记私交很好,借到了卡车。我妈妈在宜昌市绒布厂负责基建工作,妈找来几个工人,帮忙把电线杆子裝上了卡车。你和我爸爸冒着严寒,站在卡车上押运,脸和脖子和手冻僵冻红了,真是辛苦啊!把电线杆子从宜昌市押运到了枝江农村。这事对农村是件好事。因为我对大队贡献大,1976年10月我入了党,当上了大队团支部副书记,还出席了全县的知青表彰大会。您说,老肖给我说了这事儿,我看儿们在知青受苦,能帮忙就帮忙嘛,你能有今天的出息,我很高兴哪!</h1><h3></h3><h3></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我妈妈说:“我们两家人常来常往。李盛华来我家时,常眉飞色舞地给建中讲文艺表演技巧,使得喜欢文艺的建中十分佩服。肖身材也经常到李家去,见到晶晶了就教她唱歌、读书;见到鸣鸣了就逗她,鸣鸣呀,我讲个鬼故事给你听,好不好?鸣鸣常来人委宿舍的我家,帮他的爸爸拿《参考消息》。”</span></h1> <h1>这是我妈妈诗的手稿。</h1> <h1>我为李晶、田红、郭鸣三姐妹合影题诗(三人合影)&nbsp;</h1><h1>三人三个姓,并蒂莲同心。</h1><h1>本是一家人,谈笑格外亲。</h1><h1>有缘相结识,珍惜姐妹情。</h1><h1>娴慧又能干,家和万事兴。</h1><h1>一一肖峰写于2018.8.26于长城宾馆</h1> <h1>我的爸爸妈妈与弟弟肖治的儿子。</h1> <h1>我妈妈和她的妇联同事。</h1> <h1>妈妈感谢您,几十年的养育之恩没齿难忘!</h1> <h3></h3><h1> 我们这一辈,也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我们第三代都学有所成,事业有成,抓住了时机,姐妹兄弟成了医生、公务员、工程师、记者、教师。两家也是互帮互助,经常来往。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带上小礼物,上门探望两家的老人。<br></h1><h1> 而我们大家庭现在的第四代,有的是公务员,有的出国留学,有的做生意.........、但孝敬父母长辈的家风,代代传承,互帮互助的世交情谊,不曾中断。</h1> <h1>李盛华叔叔助我入党:1974年11月,我从宜昌市二中高中毕业后,随妈妈所在的单位宜昌市绒布厂,下乡插队在枝江县新场公社团结大队二小队当知青。我经受了艰苦的劳动锻炼,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因为表现突出,不久被选为大队团支部宣传委员。 1975年7月,党支部提交讨论我入党,因被人诬告,此事被搁浅。我感到很委屈。经龚荆州副书记的安慰鼓励,我决心不气馁,继续好好干,用工作业绩来证明自己。我当小学代课老师,做水利工地的宣传报道员,干的都很出色。这年冬天,我组织知青为农民表演,春节都没有回家。1976年8月,大队党支部决定解决农民的用电问题,派我回宜昌市买电线杆子。当我把此事向家人讲了,得到了一致赞同。姐夫宋飚找熟人买到了几十根电线杆子,爸爸肖身材找到他的同学李盛华叔叔借到了货车。负责厂里搞后勤的妈妈,安排几个工人,把电线杆子装到了货车上。肖峰说:“9月底的一天,爸爸和李叔叔一道,冒着寒风刺骨,站在货车上,俩人押车把电线杆子从宜昌运到枝江,解决了农民的用电问题。接着,我的好事连连,10月入党,11月任团支部副书记,年底出席全县知青代表大会并作了典型发言。农村入党的这段经历,使我受益终生。”谈起这段往事,和我下乡在一起的同学毛明说:“有人说:肖峰的党票,是用电线杆子换来的。此话有点根据,但不完全准确。应该说,肖峰在农村入党,是因为他表现好,能力强,贡献大。”</h1><h1>感谢您雪中送炭!</h1><h3><br></h3> <h1>2018年是李盛华叔叔、郭凤英阿姨幸福结婚65周年。9月1日—2日,李家四世同堂在武汉家宴庆贺。为此,我特作诗一首,赞美晚辈孝敬老人:</h1><h1>贺李盛华叔叔、郭凤英阿姨幸福结婚65周年​</h1><h1>幸福婚姻金不换,家人团聚在武汉。​</h1><h1>四世同堂乐融融,情意深比桃花潭。</h1><h1>——晚辈肖峰写于2018年9月8日</h1> <h1>李家二叔李荣华和妻子、儿子的照片</h1><h1>李荣华的妻子高清霞,首钢工程师。李荣华的儿子李冬松,继承父志,毕业清华大学物理专业。现任世界百强企业美国斯伦贝谢北亚地区总负责人。李荣华的丈人是老红军,在中央党校工作。</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李荣华为肖身材联系医院</h1><h1>妈妈王莲生对大家说:1997年7月底,肖治的儿子肖汉小学毕业,他放了暑假,我们决定到北京去为肖身材的病情复查。我约在广东南雄教书的姐姐王竹生一起去。行动前,在首钢大学任教授的李荣华,帮助我们联系好了中日友好医院和北京医院。我们一行4人到了北京后,住在肖氏家族的八姑家(八姑夫妇调到广州去了,在北京留的房子)。我们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因为有李荣华的帮忙,北京的医学专家水平高超,复查病情很慎重,还给予了后其期康复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意见。李荣华领我们去玩了八达岭长城。我们应邀到李荣华家里去玩,他下厨做饭炒菜,我们吃的都很开心。肖汉说:“到了北京来了这么多天,我们今天吃的是最好的一歺。”</h1> <h1>我和我的学生在一起。</h1> <h1>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今年40年。我父亲入了党,提了干,当上巜宜昌市交通志》主编。母亲挂靠正科级,以离休干部的身份退休,享受很好的待遇。父母俩人退休后,到处旅游。2007年,父亲因病去世。此前,他曾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照顾下,与癌症抗争了18年,多家媒体曾报道这段感人的故事。</h1>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1989年9月,我爸爸肖身材不幸患上“小细胞肺癌中晚期”,在查出病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接受了手术治疗。妈妈和我们子女们陪伴照顾他抗癌又存活了18年。直到他2007年10月2日再次患肠癌病逝。</span></h1> <h1>2018年12月23日,我的姐姐肖建中告诉我,今天中午,李年、王红夫妇专程来看望母亲大人并以丰盛午餐款待我们全家,席间亲情友情洋溢,令人十分感动!</h1><h1> 这张照片是在深圳龙岗区万科城《关东风》餐馆门口拍的前排为母亲王莲生,后排左一为肖建中的儿子宋舸,左二为李年的爱人王红抱着肖的孙子小龙龙,左三为李年;右一为肖的儿媳李青,右二为儿媳的母亲肖的亲家母丁小梅女士,右三为肖建中抱着孙女儿小漩子。</h1> <h1>我的故事还在继续,肖李两家情谊源远流长。</h1><h1>我书一幅春天对联,喜迎马上就要开始的新年2019年,送给各位亲们哦!答谢你们对我的关爱和鼓励!谢谢!</h1> <h1> 春联(第二稿)</h1> <h1> 上联: 好山好水好家乡</h1><h1> 下联: 乡情亲情友人情</h1> <h1> 横批: 大美宜昌</h1> <h1> 肖峰 2018.12.27</h1> <h1> 一一 于武汉 光谷步行街<span style="font-size: 17px;">书一幅春天对联,喜迎马上就要开始的新年2019年,送给各位亲们哦!答谢你们对我的关爱和鼓励!谢谢!</span></h1><h3> 春联(第二稿) 上联: 好山好水好家乡 下联: 乡情亲情友人情 横批: 大美宜昌 肖峰 2018.12.27 一一 于武汉 光谷步行街<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世交之情格外亲,</h1><h1>百年代代香火续。</h1><h1>风雨同舟不离弃,</h1><h1>家庭和谐万事兴!</h1> <h1>  本美篇由“世交一家人”成员集体创作于宜昌、武汉、海南、深圳、北京、新西兰。</h1><h1>肖峰:本篇的文字撰稿人,一位资深新闻人,几十年的记者生涯,培养了他敏锐的观察力,他置身的肖李两家几代人的情谊故事也让他更懂感恩和珍惜,由此,有了他笔下的“世交一家人”。一个家庭家族的发展变迁也是社会变革的缩影,我们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也祝福肖、李两家枝繁叶茂,情谊世代绵长。</h1><h1> 2018年12月</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