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镇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

柳暗花明

<h3>通关镇小学二年级语文组于2018年11月22日开展了一年一度的语文研讨课,张老师的《狐假虎威》为我们拉开了整个研讨课的序幕,随着一个谜语的导入,把所有学生及听课教师带入了狐假虎威的故事情境中。</h3> <h3>张老师首先对会读会认的生字新词梳理了一遍,对要求会写的字还做了重点指导,紧接着用听录音,个别读,齐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朗读方面的训练,张老师最后还对学生提出了高难度的要求,既要能概括出每段段意,还要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h3> <h3>第二节课是王老师的《大禹治水》。王老师首先向学生讲解了洪水的种种危害,让学生们感受到治水一事迫在眉睫,接着对鲧和禹的两种治水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用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数字让学生体验到了大禹治水的艰辛。</h3> <h3>王老师通过课文提示指导学生尝试复述课文内容。</h3> <h3>第三节课是温老师的《风娃娃》。温老师首先用开火车的方式复习了生字和词语,由于方式新颖,学生们情绪高昂,接着用精心准备的纸条在黑板上展示风娃娃做过的所有事情,并让学生把这些事情进行分类,大部分学生都能区分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坏事,最后温老师重点讲解了风娃娃做过的两件好事。</h3> <h3>通过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用力吹”,不仅让全班同学理解了“用力吹”,还对“用力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温老师一句“希望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答错了算老师的”的激励话语,使学生们思想上没有任何顾虑,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这种独特的激励方式还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第四节课是柳老师的《坐井观天》。柳老师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话题,很自然的把学生引进了坐井观天的故事情境中。接着让学生学会寻找坐井观天中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讲解三次对话的过程中还对“井沿”和“无边无际”两个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图文结合的板书设计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本课的重点。</h3> <h3>柳老师对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h3> <h3>学生对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这个知识点产生了困难,柳老师在进行耐心的讲解。</h3> <h3>整个研讨课在李老师的《朱德的扁担》中落下帷幕,扁担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李老师把简介的重点放在朱德上,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同学们不仅知道了朱德长什么样,还对朱德的事迹有了深刻的了解。</h3> <h3>李老师通过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们知道了本节课该做些什么?怎么做?</h3> <h3>通过汇报交流,首先让学生们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接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下山挑粮以及挑粮的艰辛,最后让学生了解了战士们为什么越发敬爱周总理了。</h3> <h3>教科室孔主任、工会李主席以及没课的部分教师都对我们的公开课进行了观摩指导学习。</h3> <h3>公开课结束后,孔主任及时带领二年级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议课,所有教师畅所欲言,在找出别人课堂中亮点的同时,也指出别人的不足之处,这样老师们都达到了一个取长补短的效果,评课议课的最后环节,年级组长孙老师及教科室孔主任依依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