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的方式改变教育——记两岸三地名师课堂教学活动

毕英春

<h3>  “语文主题学习”这项课内大量阅读的实验,2006年起始于潍坊,至今已走过12整年,实验区域和学校遍及祖国大江南北。武汉市江岸区自2017年秋季加入实验以来,遵循“语文是学生学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理念,坚持围绕主题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内大量阅读的做法,依据课标,立足整合,合理拓展,实现了课内1/3的时间读教材,2/3的时间拓展阅读,构建了单篇精读、多篇略读和整本书自读的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h3><h3> 为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最终实现“以语文的方式改变教育”的目的,11月22日、23日,两岸三地名师课堂展示暨江岸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成果展示交流会,在黄埔宾馆举行,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1100余名教师参会,在线观看人数达5.51万人。会议内容丰富多彩,有江岸区的经验介绍,有来自内地、香港、台湾7位教师的课例展示,有“南吴北崔”之称的崔峦老师、吴忠豪教授、台北教育大学林于宏教授的精彩点评,还有赴当地学校全方位的考察。与会教师一致表示:这样的研讨接地气,很给力,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教改指明了方向!更有许多地区的领导、老师通过此会,认识了主题学习,主动要求加入实验。</h3> <h3>  教育局潘峰副局长致辞。</h3> <h3>  江岸区黄运萍副局长做主题学习经验介绍。</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课堂教学</font></b></h1> <h3>  江苏丹阳张学伟老师的《景阳冈》,山东快书“武松打虎”巧妙导入,学生轻松理清文章情节:喝酒——上冈——打虎;然后“喝酒”部分,通过趣读,悟出武松“倔强”的性格,知晓酒量大;“上冈”部分,抓住心理活动“看看怎么样”“自言自语道”体会他内心的“纠结”,有英雄的胆量;“打虎”部分,则抓住“一扑、一掀、一剪和三次‘闪’”的动作描写,体会他打虎的“紧张”和“神一般的力量”。尤其在最后,由武松的打虎,到“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等情节的简要介绍,让学生悟到“武松既打井阳冈的猛虎,更打人间的恶虎”,丰富了武松的形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对经典名著的喜爱之情。<br></h3> <h3>  武汉育才二小的彭衡岚老师执教的《百变狐狸》阅读分享课,巧妙地把教材的《狐假虎威》《小狐狸买手套》,以及丛书中的《狐狸和马》《狐狸分奶酪》《小狐狸阿权》《狐狸和鹤》等多篇文章有效整合,运用“思维导图”“找、想、画、读”“表演”等方法,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狐狸,体会狐狸多元化的形象。</h3> <h3>  江岸区长春街小学叶菁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晏子使楚》整合课,敢于取舍,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后,主要抓住人物语言“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未闻、孔雀、夫子”等词,体会杨氏子的“言外之意”,说话得体恰当,人物聪明睿智。然后,依法自学《晏子使楚》,同样抓人物语言,运用教、扶、放的方式,感悟语言得体和巧妙。难能可贵的是,叶老师在整合这两篇文章的同时,还适时地补充了《晏子使楚》中文言文的精彩句段。</h3> <h3>  江岸区育才小学贺敬老师执教的统编教材《金色的草地》,精准地把握统编教材的意图,教学生“观察”。《金色的草地》一课,引导学生抓住早、中、晚草地颜色的变化,以及蒲公英的花朵开放与合拢的特点,悟到了细致观察的方法。然后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与《搭船的鸟》整合,学生居然找到了两篇文章中的九处不同观察:多种事物、一种事物,听看、看,雨天、晴天,动静、静,动物、景物……思维训练在整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h3> <h3>  毕英春老师执教的统编教材《司马光》与丛书中的《道边李苦》巧妙整合,由“册、典”字的由来与意思导入,由古字到古文,自然巧妙,又为后面“古文”与“现代文”的对比作好了铺垫;在学习《司马光》时,让学生一读停顿、二读理解、三读积累,轻轻松松学习,认识了仁、智、勇的司马光。以及时补充了原文,使学生知道正因司马光博览群书,所以才有如此高的表现。随后,又采用此法读了《道边李苦》,使学生认识了一个理智的王戎。在对比司马光与王戎的相同与不同时,再补充孔子的“仁智勇”。有语言的训练,有传统文化的熏陶,还有思辨力的培养。</h3> <h3>  来自香港杨可琪老师执教的读写结合课《豆腐颂》,轻松活泼。她引导学生简单阅读《豆腐颂》一文,从豆腐的特点清白如雪、香甜可口、柔软当中,得到启示:质朴、敦厚、勤奋等,知道豆腐的不平凡。然后让学生摸、闻,来挖掘豆腐其他的优秀品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特点并结合自己的事例来描述;最后延伸到武汉的三鲜豆皮。读写结合课,给我们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研究诸多启示。</h3> <h3>  台湾的陈丽云老师执教的《渔歌子》,同样是整合课。她将《渔歌子》与张志和的生平,与他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合渔父歌》巧妙整合,使学生知道张志和“不须归”的原因,不仅是羡慕田园风光,更重要的是看透朝廷和社会,想过悠闲自在的生活。理解“桃花流水”时,又整合了李白的《山中问答》,使学生明白桃花所代表的特殊意义。同时,她关注基础知识的学习,如“箬笠、蓑衣、鳜鱼”等生字、词语的理解,让学生结合部首来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专家点评</b></font></h1> <h3>  崔峦老师的点评掷地有声,对三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满满的呵护,对师生阅读更是发自肺腑的期待。他说道:</h3><h3> 主题学习实验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累累硕果。取得的成绩从今天的课堂上反映出来。很真实地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老师的发展。</h3><h3> 主题学习的最大贡献,就是改变了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以往的阅读教学搞得很精致,一篇课文往往上几个课时,各地的老师都习惯于对每篇课文进行条分缕析的内容分析,导致了我们学生在课堂上书读得很少,而阅读能力又提升得很慢。量少质差。而主题学习实验的诞生,对阅读教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由老师教得多学生读得少变为教师少讲而学生多读多学,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变革。这次统编教材关于阅读教学的改革,可以说是和主题学习倡导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或者说统编教材的编写,是受到了包括语文主题学习在内的成功教学经验的启发,做出了变革。统编教材有主题学习的贡献,有在座的老师们的贡献。</h3> <h3>  吴忠豪教授的点评精准到位,他对主题学习实验也做出了很高的评价:</h3><h3> 语文主题学习是对语文课程改革新的探索。语文课一直在研究每篇课文怎样讲读,两课时,还是三课时,其实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辛苦,兴趣不高。老师也着急,到底怎么上?语文主题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阅读,改变了烦琐的、低效的讲读模式。阅读面广了,思维也发展了 。语文课研究了60多年,课文越讲越深,越讲越复杂,花了很大力气,效率并没有多大提高。我们要来看看学习的能力是怎么形成的,学生的能力是大量读书实践才真正提高。老师的讲,是一种辅助,主要还是靠实践。主题学习1/3学教材,2/3读拓展文章,这是一个新的思路,使我们的语文课可以教得更加简单,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语文主题学习的阳光道》。</h3><h3> 他还提出:语文课既有基础性要求,又有发展性要求。还指出: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一是关注学生的大量读书,二就是关注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读和写,是两种不同的技能。写作能力,只有靠学生的写才能真正提高,要有大量的让学生写的时间。</h3> <h3>  林于宏教授强调:</h3><h3> 语文教学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根本。课堂上,老师怎么教虽然重要,但学生怎么去学更重要。在有限的40分钟里,可以前几分钟检测学生,以学定教,节省时间补充阅读材料,有时补充的部分对学生可能更有效。课堂上,要赏识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会树立孩子的信心,这样种下的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要给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有犯错的机会,给学生相当大的空间。</h3> <h3>  课堂结束后,北京教育华樾课程教研院的陈文副院长作大会总结。他的总结激情飞扬,言辞真切。充分肯定江岸区一年来做出的巨大成绩和可喜变化,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将优秀教师的经验作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努力方向。二是将反思的习惯作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优秀品质。三是将“课堂作品”作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h3><h3> 整个活动在与会代表考察学校中结束,大家满载而归。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主题学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定会硕果累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