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8)“海口市中小学幼儿园送教下乡培训启动仪式暨送教工作坊团队培训” ——苏云燕小学数学工作坊

李俊杰

<h3>  2018年7月7日,国培计划(2018)海口市中小学幼儿园送教下乡培训启动仪式暨送教工作坊团队培训会在海口永嘉酒店举行。</h3><h3>  市教培院培训部陈发明老师主持。参加本次典礼的领导有: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陈素梅、秀英区教研室主任赵立恒、琼山区教研中心主任梁秋敏,培训部副主任韩伟,坊管理员王玮、云宙以及各坊管理员邓淑玲、林书益、樊丽琴等老师。同时还有来自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各学科工作坊团队的各位老师。</h3> <h3>  本次培训活动流程如下:</h3><h3>一、由院培训部陈发明老师主持。</h3><h3>二、由陈素梅副院长做专题讲座。</h3><h3>三、各工作坊根据培训内容完成各自本校的文化建设和课程设计的思维导图,以及本工作坊教育主张和工作计划。</h3><h3>  参加培训的老师早早来到会场,座无虚席。</h3> <h3>  这次培训主要由海南省特级教师、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陈素梅副院长主讲,她主讲的专题是《回归原点 以文化成就品质》一一 海口市中小学幼儿园送教下乡(2018)项目启动仪式暨课程建设与解读</h3> <h3>  首先陈素梅副院长给我们讲了乌蒙山支教老师梁俊老师和他的学生创作歌曲的故事。 </h3><h3> 《苔》</h3><h3>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h3><h3>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h3><h3> 梁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h3><h3> 梁俊老师给了孩子们希望的种子,于是,种子种在每一个孩子心里,在他们的生命中开了花。</h3><h3> 陈副院长提出:教育是给学生播下一颗优质的种子,教师的素养,文化底蕴决定了学生的格局。</h3><h3>  在场老师全神贯注</h3> <h3>  陈素梅副院长走下观众席,和在场老师互动,讨论:通过观摩上海市学校的一节《室内体育课》,你第一想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h3> <h3>  在场老师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h3><h3>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h3><h3> 老师为何设计这样的活动?</h3><h3> 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h3><h3>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h3><h3> ……</h3><h3> 根据大家的提问,陈副院长谈了自己的想法。</h3> <h3>  接下来陈副院长的专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h3><h3>一、课程建设回顾与反思</h3><h3> 回顾前两年的下乡支教工作,有可喜之处,也有不足,同时期待2018年的工作。</h3><h3> 今天的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发现自己存在的意义,找到人生使命,看到未来的自己。</h3><h3>二、起点分析与学校文化</h3><h3>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教育离不开文化的熏陶,回归原点,以文化成就品质。</h3><h3> 今后的海口教育,要加强文化建设,让学校文化落实于课程,落实于课堂。</h3><h3>三、身份认同与教师学习力</h3><h3> 教师的身份认同,影响着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发展,更重要关系着教师的使命感。</h3><h3> 教师专业的认同是师德的核心,我们要正确认识并认同教育者的角色,构建自己的专业身份认同。</h3><h3> 自学是唯一的教育形式</h3><h3>四、问题发现与课程设计</h3><h3> 面临的三大问题:教育失魂、教育教学主体漂移、活动缺失。</h3><h3> 课程实施路径:文化建设、课程要变革、课堂改革。</h3><h3>五、课程解读与任务安排</h3><h3> 本次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成就更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民教师,为推动海南优质均衡教育发展贡献力量。</h3><h3> 理念:每一粒种子都有自己的力量和梦想。</h3><h3>  陈素梅副院长的精彩内容展示</h3> <h3>  下午苏云燕坊主带领我们一起研讨:</h3><h3> </h3> <h3>  在小学数学苏云燕工作坊的坊主牵头下,组织本坊工作团队进行课程策划与实施研讨。</h3> <h3>  我们工作坊的坊员顺利完成本次培训的学习任务,如下是我们的作品。</h3> <h3>小学数学苏云燕工作坊的团队</h3> <h3>团队背后的强大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