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大上海

船长

<h3>  列车缓缓起动驶离上海,立时离开生活了半年之久,令我怦然心动的这座城市,心中难免不舍。当然,不舍的并非国际大都市的雍容华贵,也非烟柳繁华地的人声鼎沸。而是那些和我朝夕相处的人们。是他们,给予我关怀,给予我帮助,给予我温暖,给予我知识。多少个平凡日子,一起陪我度过,拂袖而去,怎能毅然决然,割舍下这份情谊?当然,也有那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情,暗合我的意趣和兴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怎不忆江南?”大诗人如此,我也如此。</h3> <h3>  五月的高原,草长莺飞,鲜花烂漫。阔别家乡父老,奔赴上海挂职,恍恍竟过了半载。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如同昨日一般。路局大院,人来人往,忙碌的身影昭示着高铁大局的勃勃生机。调度楼内,窗明几净,灯光彻夜,密集的线条勾画出南来北往的动车飞驰。我们曾畅谈业务,华山论剑;也曾家长里短,促膝长谈。虽然五湖四海,山高水远,却也被海派文化的魅力倾倒。有人说,时髦洋气一贯是上海的代名词,务实进取却是人们容易忽略的实质。上海人很早就学会承受都会生活的压力,他们聪明地与人保持距离,掌握着张弛有度的相处分寸,或许不够热情,但绝非排外,否则包罗万象的移民城市从何而来?上海方言也为普通话让步,公交车上的三语报站与国际接轨。对于打破规矩的外乡人,精心打扮的姑娘会嗤之以鼻,衣装笔挺的老克勒也会以身作则,潜台词”上海人得有上海人的样子“。是啊,忙忙碌碌也好,精打细算也罢,一切都不失体面,这才是上海。</h3> <h3>  我也曾漫步于绿植如茵的苏州河畔,众多欧式古建筑沿江矗立,诉说着这个城市的沧桑巨变。静静的苏州河波光粼粼,缓缓流过。见证过一幢幢奢靡建筑拔地而起,灯红酒绿;也见证过无数的金发碧眼横行沪上,纸醉金迷;还见证过窘迫寒酸的穷苦百姓颠沛流离,仰人鼻息。蓦然回首,却见座座楼顶都插有一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煞是鲜艳。远处钟楼传来“东方红,太阳升”的悠扬乐声。缓步慢行,沉浸在黄浦江边氤氲的晨光里,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心中突然有一种感动。那是因为,多难兴邦,历久弥新。对于中国,我有了新的理解。</h3> <h3>  我也曾徜徉于美丽的上海外滩。外滩的美,不同于自然风光磅礴的美,不同于江南水乡精致的美,这是现代大都市独有的美,她美的壮阔,美的大气,让人瞠目,令人震撼。清晨傍晚,无数次前往,或单车骑行,或健步奔跑。每每行至此处,远望大江横流,日出日落,云蒸霞蔚,游人如织,就会产生莫名的激动。浦江岸边,三座高楼赫然而立,直插云霄,左右群楼环伺,似众星捧月,熠熠生辉。陆家嘴有如天际间的硕大舞台,专供这些雍容华贵,身姿卓绝的高楼亮相登台。雨过天晴,晦明变化,迥然不同的迷人景观,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群楼似天地间的巨人,森然立于浦江东岸,昂扬着伟岸身姿,傲视于苍穹之间,以人力之渺小挑战天地之广大,外滩无愧于国际地标性建筑,大城市之美尽在此间展现。</h3> <h3>  我也曾流连于烟雨朦胧的山水之间。江南的美,美在雅致,美在人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水系发达的江浙小镇,山清水秀,景美人也美。才子佳人为之心醉,留下几多迷人传说;文人雅士为之倾倒,留下千古不朽诗篇。不尽长江滚滚来,江山竟如此多娇,多少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几多英雄豪杰挥斥方遒。读罢千卷书,行过万里路。若说哪里美,人间只江南。江南之美,美不胜收。</h3> <h3>  收尽物品,下楼而去,食堂门口的猫咪慵懒地卧在花丛之中,享受正午那明媚的阳光。院中花园一簇簇秋菊灿烂绽放,金黄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与我亲昵交谈。通往宿舍的小路,梧桐落尽,黄叶铺地,尽情展示着秋的魅力。一切是那样的熟悉,一切又是那样的清馨。</h3><h3>  我们曾经悄然而至,而今匆匆离去,挥挥手,和熟悉的景致告别;挥挥手,和熟悉的人们告别。 别了,大上海;别了,我的朋友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