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陕西省华阴市丁字路口,曾经驻守着一支部队。84865部队,三营七连是我们的“家”。我们在这里学习、训练、摸爬滚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又一同奔赴云南老山前线,在猫耳洞一同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终身难忘的战友情。</b></h1><h1><b>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也许忙碌让我们彼此疏远,也许快乐让你我淡薄。遥想当年老山战场: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吃阵地粮、住猫耳洞、打裸战,不断浮现在眼前。那一份生死情总是无法忘怀,那一份牵挂总是默默心头萦绕,这就是战友情!</b></h1><h1><b> 战友情是一盏明灯照亮了黑暗中前行的路。</b></h1><h1><b> 战友情是一首老歌谱写了当年怀旧的情感。</b></h1><h1><b> 战友情是一段难忘的岁月、一道靓丽的风景。</b></h1><h1><b> 战友情是一份别样的情感、一份特殊的牵挂。</b></h1><h1><b>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耕耘、收获着爱情、家庭、事业、虽然芳华已逝,但我们要永葆不老之心,离军不离党、退伍不褪色,活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精彩。</b></h1><h1><b>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b><b>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b></h1><h1><b> </b></h1> <h3><b>原陕西省华阴市丁字路口84865部队军营</b></h3> <h3> </h3><h1><b> 母亲叫儿打豺狼</b></h1><h1><b> 妻子送郎上战场</b></h1><h3><b> 陈勇明</b></h3><h3><br></h3><h3><b> 1985年12月18日的凌晨,部队集结完毕,全营所有官兵在操场上整装待发,4:30分营长下达了出发命令,我们开始向桃下火车站开进,全营各连排整齐、有序的离开营区。虽然此时天还未亮,但是营区大门前的丁字路口两旁已经站满了前来送行的华阴市父老乡亲,他们自发的来欢送子弟兵上前线保家卫国。</b></h3><h3><b> 从营房到桃下车站有二个小时的行程,在送行的队伍中,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人抱着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在她母亲和妹妹的陪伴下,前来欢送自己的丈夫出征。</b></h3> <h3><b> 这位年青漂亮的女人就是我们连长袁建友的爱人张华。张华是一位性格开朗活泼的女人,从小就崇拜军人,三年前如愿的嫁给了连长,没想到刚刚过了几年的甜蜜生活如今丈夫就要上战场。都说子弹不长眼,这一去是死是伤是残都难说,作为军嫂她深深懂得,保卫国家的疆土不被侵犯是军人的职责,祖国的召唤胜过一切。既然选择了做军嫂,当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就要勇敢的面对,没有国家,哪来的小家。</b></h3> <h3><b> 也许是为了不让爱人担心难受,让连长安心带领部队上前线,她抱着孩子默默的跟随送行的人群,并没有情绪激动的冲进队伍与连长告别。虽然连长也时不时的测过目光与自己的爱人对视,但始终没有乱了步伐,迈着坚定的步子带领我们前行。在连长身后的我看到这一幕,都感到一阵伤感,可我心里明白,连长和嫂子为什么不像其他人那样,因为他是连长,他有自己的职责,而嫂子也是一位伟大军嫂,她知道自己的失态会让连长坚定的心念动摇,所以为了大义,她们始终克制着自己的情感。</b></h3><h3><b> 连长1979年2月曾参加过一次对越自卫反击战,因作战勇敢,经过战火的锤炼,作为战斗骨干被保送上了军校,时隔六年又要上前线,而且是作为有战斗经验的干部被破格提拨为连长。又要出征作战,这个消息不知如何告诉远在千里之外的老母亲,老人家要是知道儿子又要上前线打仗心里会多担忧呀。有军人就意味着有战争,有战争就意味着有流血和牺牲。可没想到就在部队即将出发前连长收到了母亲的一封家书“儿呀:听说你又要上前线打仗,要不是你媳妇来信告诉、安慰我们,我们都不知道,你是担心我们想不通吧,虽然我们不懂大道理,但娘明白,你是军人,军人就应服从命令为天职,古有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今有我儿上阵杀敌保家卫国。娘感到光荣,娘支持你,不用担心我们,我们会照顾好自已,安心带领战士们英勇杀敌,为国争光,我等着你们胜利的捷报”。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明理的娘啊!</b></h3><h3><b> 部队到了站台,列队候车,前来送行的乡亲们也一路随行的来到站台,张华抱着孩子,慢慢的走到了连长的身边,没有眼泪,没有激动伤情的话语,只是一个微笑,四目对视了片刻,张华面向站在连长身旁的我们,大声叮嘱道:“兄弟们,安心跟着你们连长上前线杀敌立功,为国争光,你们都是好样的,等你们凯旋归来之时,嫂子我为你们摆庆功酒”。此时的张华虽然言语铿锵有力,但脸上还是那副柔美的微笑神情,看到她的微笑,战士们的心此时都是暖暖的,像得到力量一般。一番叮嘱后张华转身再次面向连长,并将自己手中的孩子举起,轻声对孩子说:亲爸爸一个,此时的连长僵硬的伸出双手抱住孩子,嘴角露出了微笑,孩子也十分懂事的张开双臂,抱住爸爸的脖子,在连长的脸上深深的亲了一下,然后小脑袋紧紧贴着连长并抱的紧紧的,依恋的不想放手。列车鸣笛,要上车了,张华赶紧将孩子从连长怀中抱回,并伸出一只手在连长的右脸颊上亲亲的抚摸了一下,强忍着即将流出眼泪,对连长说道:"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父母和孩子的”。然后抱着孩子让到一旁,与前来送行的乡亲们站在一起,抓着孩子小手与我们挥手告别。</b></h3><h3><b> 部队开时登车,军列漫漫向前动了起来,连长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走到车窗前,深情的望着窗外不停向他挥手的张华。就在军列要驶出站台时,张华大步的向着军列追赶上来,挥舞着右手向连长大声喊到:我要你平安的把兄弟们带回来,我和孩子等着你,一定要好好的回来!</b></h3><h3><b> 这时车站广播里传来了歌曲: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b></h3> <h3><b>军列经西安、宝鸡、成都、西昌、攀枝花、进入贵州,一路向西于1985年12月22日到达昆明东站</b></h3> <h3><b>部队从昆明东站换乘军车向战区开进</b></h3> <h3><b> 我连于1985年12月25日到达云南省文山州平埧镇进入临战训练基地,于12月26日开始,分别在平埧、黑龙潭、大坪,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临战训练。 </b></h3><h3><b> 第一阶段依据老山战场特点,制定了体能适应性训练,官兵们每天背砖爬山,五公里越野,增强体力。</b></h3><h3><b> 第二阶段进行了射击、投弹、埋雷排雷、战场自救互救等训练。为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为此我连官兵叫响了一句口号: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摸爬滚打十座山,每日奔袭十公里,练就杀敌真本领。</b></h3><h3><b> 第三阶段:以防御为主、进攻为辅,以小分队为主、中队为辅的三定训练法,即定武器、定任务、定打法的三定实战性训练。在这期间全连官兵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积累了一整套的,吃、住、藏、打,的训练经验。为日后接防阵地,守住阵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h3> <h3><b>云南省文山州平埧镇</b></h3> <h1><b> 两山作战特点</b></h1><h3><b> 两山作战的特点可用大、小、全、苦、特五个字概括。“大”即影响大、责任大,“国威军威看西南”。两山对越作战不仅是军事仗,而且是政治仗、外交仗。祖国人民赋予的任务,只能打好,不能打坏,“小”即两山战斗是和平时期的小战场,由于受政治、外交的制约,整个作战行动在时间、空间、规模和手段上都受到严格限制;“全”即全面较量,既斗智,又斗力、斗勇;“苦”即作战地区条件艰苦;“特”即是在特殊的地形、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对特殊之敌进行战斗。有许多特殊的问题需要研究探讨。</b></h3> <h3><b>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兼云南老山前线总指挥,廖锡龙来我连检查指导工作,连长袁建友向总指挥汇报我连临战训练情况!</b></h3> <h3><b>苦练杀敌本领</b></h3> <h3>临战训练展风采</h3> <h1><b> 接防前的演练</b></h1><h3><b> 何 伟</b></h3><h3><b> 1986年7月3日根据营、团首长指示,我连将部队拉到大坪镇大黑山,模拟那拉战场阵地,根据方案进行为期三天的实战演练。</b></h3><h3><b> 这次演练是我部进入临战训练以来检验部队分科训练的一次综合演练,是根据那拉口地区作战特点进行的一次模拟演练,也是接防前的最后一次演练。</b></h3><h3><b> 连队出发前:连长宣布了演习科目,及演练期间部队各项管理规定。</b></h3><h3><b>一 :人员管理</b></h3><h3><b> ①在演练规期间任何人员不得私自离开阵地和各自的哨位。</b></h3><h3><b> ②军工,后勤人员上下阵地要经连长、指导员批准。</b></h3><h3><b> ③在工事内任何人员不得大声喧哗、抽烟、不准发出火光,取水人员不得穿带色彩的衣服或背心。</b></h3><h3><b> ④各哨位人员如果违反纪律擅自离开哨位要受到严肃批评,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处分。</b></h3><h3><b>二:生活保障</b></h3><h3><b> ①任何人员不得买啤酒、香槟酒、零食等食品带入阵地。</b></h3><h3><b> ②食品和水量供应按照战场真实规定供给。</b></h3><h3><b>三:自救护救</b></h3><h3><b> ①由营卫生所医生及连队卫生员出情况,哨位人员做动作。</b></h3><h3><b> ②按照战场情况,从严重实训练。 </b></h3><h3><b>四: 通讯</b></h3><h3><b> ①尽量用暗语通话,可以分为几种,炮兵可用食品代号,机枪火力可用文艺代号,敌情可用飞鸟等代号。</b></h3><h3><b> ②用密语通话。</b></h3><h3><b>五:观察与潜听</b></h3><h3><b> ①时间: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候结束。</b></h3><h3><b> ②地点,首先报阵地,报哨位方位,报距离。如有特殊方位也可报明显方位物。</b></h3><h3><b> ③报情况,几个人,拿什么东西,向那拉方向运动,是干什么去。</b></h3><h3><b> ④敌情判断,敌情干什么,要有一定判别,讲明要点,短而快,要求对方能听懂。</b></h3><h3><b>六:对各种情况的处置</b></h3><h3><b> ①演练时要少而精,要记录敌情活动情况。</b></h3><h3><b> ②演习时间:7月3日至5日</b></h3><h3><b>七:要求:各哨长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在演练中按照实战要求带着敌情观念。</b></h3><h3><b> 最后指导员做战前动员:希望全连官兵一切行动听指挥,令行禁止,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把临战训练中所学所练的技能用到演练和实战中,园满完成这次演练任务。 </b></h3><h3><b> 7月3日早上6时出发,经过一个小时的急行军,我连全体官兵进入大坪镇大黑山模拟阵地,按预案各班、排人员顺利进入各自的哨位。</b></h3><h3><b> 一进入阵地各个哨位立即展开加固、筑造工事,我排按166阵地编制排列哨位,模拟挖战壕,构筑猫耳洞,战士们凭借训练有素的基本功迅速修筑好工事,接下来就是模拟那拉战场最煎熬最能消磨体能意志的蹲守。我连为了近快适应那拉口山岳丛林地生存环境,针对该地区气候特点演练前就进行了丰富多样的前期训练,其中进行了吃、住、藏、熬、打等系列训练,为此我连叫响了一个口号:“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摸爬滚打十座山,每天奔袭十公里,练就守拉真本领”。</b></h3><h3><b> 中午11:30按照战斗编制配领生活干粮,每人一天两块压缩干粮,一瓶水果罐头,一壶水,各哨位清点好人数后派一人前往炊事班军工哨位领取。</b></h3><h3><b> 夜间9:00开始各哨位与排指,连指之间相互进行通讯保障演练,有线电话与无线电台交叉进行。紧接着防偷袭演练,由连指挥所假设敌情让哨位处置。</b></h3><h3><b> 7月4日阴雨进行观察与潜听演练,</b></h3><h3><b> 8:10我突然发现指挥所帐篷不远处有二人行迹可疑,鬼鬼祟祟,用望远镜向我哨位进行观察,我立即用暗语向连指作了汇报,连长答复这是在给你哨位出情况让你哨位观察处置。你报告情况及时给予表扬,并注意多观察正确处置。</b></h3><h3><b> 夜间8:30进行潜伏潜听演练,各哨位用听声音判断方向距离。大坪地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带,山高坡大潜伏潜听十分困难,加上雨天湿滑藏身更加艰难,如不训练有素蹲守二小时也坚持不下来,靠的就是平时训练累积的顽强意志。</b></h3><h3><b> 7月5号小雨自救互救</b></h3><h3><b> 9:30我们接到命令,一名战士在166模拟阵地运动时被地雷炸伤,2号哨位3号哨位各抽调一名战士为伤员包扎伤口,并火速将伤员送救护所交军工护送战地医院救治,其余人员哨位内警戒掩护,并向连指挥所用暗语报告情况。</b></h3><h3><b> 下午1:20假设了一名战士被炮弹炸伤为开创胸部伤,需要相互进行急救止血包扎,及时将情况报告连指挥所,同时请求军工单架队增援,相邻哨位人员警戒掩护伤员,火力压制敌情,由军工将伤员送下山去救治。</b></h3><h3><b> 下午5:00演练结束,连长做了总结,通过这次演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锻炼了部队在野战条件下的生存能力,鼓舞了士气,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我连即将上阵地接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h3> <h1><b> 熟悉阵地</b></h1><h3><b> 周学明</b></h3><h3><b> 一九八六年七月初,奉上级命令,连长带领我们几名哨长前往168阵地,熟悉阵地情况,了解周边敌情,为换防做准备。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行进在泥泞的战壕里,雨水冲刷着我们的身体,这是我们第一次上战场,心里还是有点胆怯和紧张,头顶上不时传来从偏麻观察所射出的高射机枪的声音,“咚咚咚,咚咚咚”,还有越军时不时打过来的炮弹刺耳声,连长大声命令:”拉开距离、跑步通过”。因为紧张再加上天黑,战壕里的水也越来越深,这时我不小心一脚踩到了两条工字钢的夹缝之中摔倒了,程连长警觉的问:”怎么啦?”我低声地说:”连长我的脚被夹住了”。连长压低声音吼道:”赶快起来”。我拼命抽出被夹住的脚,继续往168阵地方向跑去,几分钟后我们就到了168阵地前沿,兄弟部队的战友早已在前沿哨位迎接我们。我接防的是168阵地1号哨位,也就是战斗英雄李谋仁生前曾坚守的哨位。我进了哨位后才觉得脚钻心的疼,等我脱下鞋后鞋里已经浸满了鲜血,脚也疼痛难忍。为了尽快熟悉地形、地貌和敌情,我对友军的哨长说:”几天后我们就要全部接管整个168阵地,请你尽快给我介绍你们目前坚守阵地的情况及周边敌情”。哨长看我的脚还在流血就对我说:”你现在不要急着了解情况,先把伤口处理好再说”,这时我顾不上疼痛就对他说:”时间紧迫我们趁夜色还要赶回驻地呢”。上级命令我连过几天全部换防完毕,他看了我一眼对我说:”好,跟着我,注意安全”,我们就爬出洞口,眼前一片漆黑只能模糊的看见黑黢黢的山峰,他指着前面两座大山说:”前面两座大山是大青山和小青山,对面是166阵地,左边是156阵地……”。当他给我介绍完后,我也接到了返回的指令。我们在程连长的带领下天亮前顺利返回驻地,我到团卫生队去把伤口包扎了一下,还好伤得不重。几天后的晚上我连接防168阵地的全体官兵在连长的带领下按上级要求准时、顺利接防。</b></h3> <h1><b> 上阵地接防</b></h1><h3><b> 何 伟</b></h3><h3><b> 1986年7月14日阵雨,白天隐蔽、晚上行进,离我连要接防的那拉口168,166无名,166阵地有好几公里路。一路行进十分艰难,与其说是战壕还不如说是雨中的水沟,战士们基本上全部是在水漫过膝的水沟中前行,从山体涌流下来的雨水冲涮着战士们强壮的身体,此时的我也倍感思绪万千。本来就没有吃过什么人间地狱之苦的我们,今天终于体会到啥是人间地狱,这那拉战场就是世间炼狱。一路所经之处尽是残垣断壁,盘龙江上马店大桥被炸的栏杆所剩无几,桥面一个大洞,路旁被炸断的树杆东倒西歪,被炸的伤痕累累随时要倒的天宝农场办公楼――船头。一路随处可见弹坑烟雨,时而炮弹呼啸而来,那种尖叫声,由远而近,越近越尖,然后一声巨响,眼前一道火光,红光一闪。咚、啪啊;“卧倒”带路军工一声命令,这爆炸声足已让你惊魂失色。“前进”战士们跃起继续前行几步, 机枪声象马达一样轰鸣,啪、啪啪、啪啪啪……。每一位战士都精神紧绷、心惊肉跳。山间一段战壕一段羊肠小道,大雨刚刚浇过的山路处处都是积水,看不清是路还是弹坑,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负重前行着,一不小心栽进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弹坑,全身被湿透,就象一只掉进河里的兔子,爬上来继续前行。军工在前面领路,时不时对我们说:“行进时动作要快,不准发出声响”。我们的衣服没有一处是干的。有好多战士长时间穿着潮湿的衣服正在咳嗽,后面断后的军工严肃地说;“不准发出声音,用毛巾把嘴唔起来。快、快速冲过前面百米生死线……”。</b></h3><h3><b> 又经过几公里行程天还在下着雨,夜9:15分到达168连指挥所,由于敌情动态复杂,换房单位为了其战士安全不让当天到达我所要去的166阵地2号哨位。我放下50多斤重的背包和装备暂时休息待命。说是休息那个能安下心来呀?精神紧绷的同时等待着天亮,只有等明天晚上才能前往166阵地。经过漫长的时间煎熬,天亮了友军部队向我们介绍了敌情情况,上阵地的路线,以及哨位的配制,武器配属等,当我看着满目苍凉的166阵地,亲手绘制阵地图,标明方位,意识到我所坚守的阵地是那拉口最危险最艰苦,炮弹轰炸最多的阵地,此刻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沉沉的,随时做好为祖国而牺牲的准备。</b></h3> <h3><b>何伟绘制的166防御草图</b></h3> <h3><b>我连官兵顺利接防,住进又小又潮湿的猫耳洞。</b></h3> <h1><b> 青 舂 的 光 泽</b></h1><h3><b> </b><b> ------记415团七连副班长杨文史</b></h3><h3><b> 唐水福 周香林</b></h3><h3><b> 前指首长说:“伟大已不足以形容我们的战士。”</b></h3> <h3><b> 这是杨文史写给前指首长的血书:左“请战书,热血男儿,尽忠报国”右“流血牺牲,值德(得)光荣,坚决下主功(攻)连,上第一线”。我们仔细反复地看着:那殷红的血已凝聚成厚厚的血块,用指甲轻轻一刮,血块片片脱落。再看他的手,伤口还没有痊愈。从这斑斑血迹,我们仿佛看到这位祖国卫士的青春光泽。</b></h3><h3><b> “平凡的小事,那是实现理想的支点,不愿做小事的人,永远做不了大事!”杨文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次,杨文史高烧近40度,脑门热得烫手,仍瞒着战友强撑着身子起了床。此刻,他想的是昨夜的那场暴风雨。被风吹落的树叶会把卫生区搞脏,树叶堵塞了水道,积水就流不出去。拿着扫把、铁锹,杨文史刚走两步,一阵凉风迎面吹来,他浑身打颤。杨文史还是和往常一样,默默地鼓励自己快干。清理了堵塞的水道,排除了积水,又把操场和各排的卫生区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年365天,杨文史就是这样,不管自然界的风风雨雨,还是人间的“风风雨雨”,他都默默地坚持着,每天比别人提前半小时起床……暑夏的7月,烈日当空的中午,战友们都睡了,而他却在田野里寻找生猪喜欢吃的嫩草。连队规定每天打50斤猪草,杨文史每天打500斤,整整大于规定量的十倍。节假日和星期天,他主动替饲养员朱有宏喂猪。一、二次还可以,次数多了,朱有宏怎么好意思呢?可杨文史是不会罢休的。“连队28头猪,就你—人喂,够辛苦的,过节了,好好的休息,让我来体验体验这番辛苦吧。”说着,杨文史从朱有宏手里抢过了喂猪桶。喂完猪,他不是打扫猪圈,就是整理饲料库,实在没活干,他就蹲在猪圈里给猪刮痒。可有一些同志说他傻。“傻就傻吧,雷锋不就是这样傻吗?”还有的说他在小事上出风头,没理想。这话却引起了杨文史的深思:“自己真的没有理想吗?理想难道是供人们欣赏的优美赞歌?不是!理想是人生无数个闪光点凝聚的结晶,它只能在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中不断地闪光。平凡的小事,那是实现理想的支点,不愿做小事的人永远也做不了大事!”杨文史更加踏踏实实的工作。在军械仓库当炊事员,二十几人的饭就他一人做。干什么他就钻什么。为了调剂好伙食,他常常一种菜几种做法。利用休息时间,他还开垦了一块菜地,种上了多种蔬菜。库里养了一头猪,两年才长了200斤,杨文史喂了两个月,就长到260斤,平均每月长30斤。猪卖掉后,库领导给他奖励了15元钱。晚上,杨文史拿着奖励的15元钱,辗转反侧,不能入眠,自己干了些什么呢?只不过干了点应该做的工作。想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教育,杨文史更加焦虑不安。第二天清早,他跑到邻近的村上,买了头小猪娃。“一个军人,连训练都怕苦,还谈什么卫国捐躯。”第一次手榴弹试投,杨文史投了38米。憨厚、倔强的小杨心里十分难受。每天晚上,当战友们睡后,他把背包绳一头绑住教练弹,一头扎在树上,反复进行练习,直到投掷500次才休息。高强度的训练,使他的胳膊脱臼了。杨文史还是照常跟班训练。没过几天,他淋巴发炎,继而又发高烧。在医院住了10天,病还没有完全好,他就跟医生“泡蘑菇”,回到了连队。</b></h3><h3><b>当天晚上,杨文史又开始了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训练,他竟投到63米。战友们问他,你这般训练,难道不觉得苦吗?小杨回答:“当然苦了,可一个军人,连训练都怕苦,还谈什么卫国捐躯,只有肯吃苦,才能练成过硬的军事技术”。这年7月中旬,杨文史从步枪手改为“四O”火箭筒射手。训练还没有开始,就接到了通知,8月初上级考核组对连队“四O”火箭射击进行考核。仅仅还有半个月了,参加考核的“四O”火箭筒手除杨文史外,都是老射手。这把杨文史急坏了。连队组织试射,所有射手都命中了,就是杨文史打了个“光头”。近百元的火箭弹白打了,能对得起谁。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班长薛长生是火箭筒优秀射手,杨文史就拜薛班长为师,寻找解决偏正的方法,并对膛温对偏差的影响,以及根据风力、距离测定瞄准点等进行了刻苦练习。考核那天,正是个细雨绵绵的阴暗天气,杨文史沉着冷静、准确瞄准,连射三发,发发命中靶心,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他鼓掌喝彩。苦练迎来了硕果累累,杨文史荣立了三等功。“要打仗了, 我要亮出胸膛,掏出赤心,甘洒热血”。</b></h3><h3><b> 1984年1月,杨文史到司训队学开车,毕业考试六个科目都获全优,留队当教练班长。第二年10月,家里来信,要他退伍回县运输公司开车。考虑到家里的实际困难,指导员杨旗生也给后勤部门报了杨文史的退伍名额。可部队培养一个司机也不容易,不在部队做点贡献就回去象话吗?何况部队马上就要上前线了。自己童年时代不就羡慕英雄,渴望成为董存瑞、黄继光吗?杨文史叩开指导员的门,说:“让我留下吧,我要上战场。”杨旗生点头同意了。可过了几天,司训队不上前线了。杨文史即向后勤部党委写了请战书,他被调到参战的汽车连。在汽车连呆了几天,杨文史觉得不“过瘾”,又坚持要求下步兵部队到主攻连去,接连向部队党委写了两份血书,送到首长的办公室。战争没有坚强的后勤保障不行,眼下司机紧缺……怎么答应他的请求呢?首长耐心地讲述着这些道理,可杨文史那颗到步兵连的决心下定了!从首长办公室出来,杨文史当即咬破了手指,第三次奋力写下了殷红的血书:“我要战斗到第一线,我要到主攻连去。”他便悄悄来到了首长家里,“阿姨,这是我的血书,你就给首长说说吧!”看到这殷红的血书,她掉下了晶莹的泪珠。不久,杨文史随汽车连来到了南疆前线,他被老山英雄们威震南疆的事迹强烈感染着,他又用刀砍破手指,给上级党委及前指首长写了三份请战书和血书。“要打仗了,谁不愿亮出胸膛,掏出赤心,甘洒热血,”杨文史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深深打动了各级首长,当前指首长看到杨文史殷红的血书时,连连赞叹:“伟大已不足以形容我们的战士。”1986年1月24日,杨文史的夙愿实现了。他刻苦钻研军事知识,苦练杀敌真功。那密林深处,那陡坡悬崖,时常跃动着他那矫健的身影。3月4日,杨文史被任命为九班副班长。我们衷心祝愿他的青春在血与火的战场上闪光!</b></h3><h3><b>(注:本文作者之一的唐水福,时任415团新闻干事,荣立一等功,现任解放军报总编室副主任、大校军街)附:</b></h3><h3><b> 请 战 书</b></h3><h3><b> 尊敬的前指首长:</b></h3><h3><b> 您好!在您百忙之中打扰您,真过意不去,请您原谅。我是35171部队汽车连战士,1982年从四川省凉山自治州应征入伍。在多次的请求下来到前线,这是我的骄傲和自豪,但不能到主攻连去又是极大的遗憾。正当我国人民谋求安定和平的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时,越南当局疯狂地向我边疆地区开枪开炮。想到被豺狼践踏的国土、无辜被欺的边民、倒下的战友,我心如刀绞。想到那可恶、忘恩负义的越寇,我心手发痒,不亲手讨还这笔血债,我心愤不平,有失祖国尊严,有失军人之职。我当兵就是为了保卫祖国的,用自己的身躯保卫四化建设的。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哪个战士不愿亮出胸膛、掏出赤心、甘洒热血。请让我到第一线去吧!请让我为中华民族出出气吧!我自幼在山里长大。我忘不了生养我的母亲,孕育我的故乡,是他们在我的血管里注入了民族的血液。我要把这热血酒在祖国的边土上。我请求到主攻连去。就是要和敌人面对面地争个雄雌,惩罚越寇的嚣张气焰,振我军威。这也是我入伍的动机,入伍后的信念,也是我的理想和向往。今天,我呆在战区,不能冲锋陷阵,多次的恳求得不到满足,每天只能自己拼命地练步兵战术,我要以一个步兵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批准我到主攻连去,我就一个人爬上前沿阵地。总之,我的决心下定了,就是死也要死在山顶上,也要以站立的姿态而死。请首长放心,我决不辜负您们的信任,决不给祖国丢脸。尊敬的首长,请您批准吧!放心地让我到主攻连去吧!我是多么迫切地等待您命令我参加主攻连的战斗,这将是首长对我的最好关怀和爱护。这是我第七次请战恳求了,请首长批准,让我去吧!我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我将以满腔热血来实现自己的誓言。党啊,亲爱的妈妈,请您在战火中考验我吧!</b></h3><h3><b>此致军礼</b></h3><h3><b>彝族战士 杨文史1986年1月10日</b></h3> <h1><b> 阵地上的杨文史</b></h1><h3><b> 陈勇明</b></h3><h3> </h3><h3><b> 1986年7月14日至9月26日杨文史一直坚守在七连166阵地6号哨位上。6哨位距敌前沿仅几米远,孤立前突,易攻难守。是敌进攻我166阵地的必径之路,地形复杂,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上级首长也非常关注6号哨位,任命杨文史为哨长。他和另二名战友上阵地后,积极想办法,改善生存条件,冒着生命危险共清除大小便及其它垃圾12箱,一下雨6号哨位的生存条件更为艰苦,浸泡在水中,容易受冷感冒,使他的支气管炎更加严重,咳嗽难耐。因距敌较近,晚上不能发出一点声响,不然就会暴露哨位,遭敌偷袭,所以每当在咳嗽时杨文史只能用毛巾将嘴堵上。8月29日晚十一时许,一个班的越军利用黑夜向6号哨位摸来。他一边叮咛哨位其他人员沉着,做好战斗准备,一边拿起冲锋枪,打开保险,子弹上膛。当敌人接近哨位只有10来米时,他迅速起暴定向地雷,趁越军惊慌失措之时,杨文史端起冲锋枪跃出了哨位,和其他战友一阵抵近射击,当场毙敌三名,伤敌四名。打的敌人狼狈逃窜。杨文史坚守6号哨位近三个月,和战友们一道共打退敌人班、排偷袭近二十余次,遭受敌军三百五十余发炮弹的轰炸。在此之间杨文史毙敌八名,伤敌近十余名,荣立个人二等功。</b></h3> <h1><b> 战 地 “ 神 眼 ”</b></h1><h3><b> 周学明</b></h3><h3><b> 我连防御阵地168一号哨位是我军整个防御阵地离越军阵地最靠前沿的一个哨位,我军整个防御阵地的安全就看168一号哨位的观察是否及时发现敌方的动向,上级领导专门为我们哨位配发了一台红外线夜视仪专门监控越军的动向。这天空中有点雾茫茫的,负责担任观察的战士李万昌压低声音对我说:班长有情况,山下有什么东西在响。继续观察有情况及时向我报告,话音刚落,李万昌又报告说:“班长发现敌人。我接过夜视仪一看,好家伙七个越军正向我方阵地移动,我立即把敌情向连长程权报告,连长命令我们:注意隐蔽,不要暴露你们的位置放他们过来,由于我们报告及时防守严密,越军什么也没得到只是转了一圈就灰溜溜的走了。又过了几天,凌晨三点多钟李万昌又报告说:发现166阵地前沿有几个越军正在向我排指挥所靠近,我当时就把情况告诉了在166阵地排指挥所的副连长王勇虎和胡兴华哨长,由于王副连长即时采取措施,用多个‘定向雷’设了一个环形防御工事当敌人靠近哨位时他们接通了定向雷只听‘轰’的一声哭爹喊娘声不绝于耳。最后夜视仪观察炸死了一个伤了两个。这是我连接防后第一次打退越军,从而也大大提高和鼓励了我连的战斗士气。就在我们庆祝胜利之时,越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偷袭和破坏活动。这天他们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又准备对我168一号哨位偷袭破坏,李万昌还是和往常一样用夜视仪紧紧的盯着敌方的阵地,李万昌突然警觉的喊道,班长,又来了几个越军,好像还拿着什么东西?仔细观察,说完我也爬到洞顶去看,果不其然通过夜视仪他们好像抱着一个木箱子,我命令值班的战士付明前接好定向雷,我和李万昌一起退到了洞里,过了一会儿只听见洞顶上咚,咚,咚上来了几个人这时付明前接通面向来敌的三号定向雷,‘轰’一声巨响一股浓烟弥漫了整个哨位,由于付明前太紧张同时把布在洞口的一号雷接通了,所以我们的洞内一片烟雾,还好,这颗雷吓退了敌人。第二天我们上去察看发现一箱起开的TNT炸药,庆幸之后又有些遗憾,没能炸死那几个越军。这几次小小的胜利都离不开我一号哨位观察员一—李万昌。</b></h3> <h1><b> 舍身救战友</b></h1><h3><br></h3><h3><b> 1986年8月26日晚10点左右我168防御阵地遭到越军炮火猛烈袭击,上级命令坚守阵地战士暂时撤回到连指挥所,在撤离的路上我想到了还有食品和水没有带离,食品和水是军工战友冒着生命危险送上来的,平时我们把水看着比生命一样重要,一定要保护好,我立即返回带上40公斤重的食品和水向连指挥所方向跑去,这时越军的炮袭越来越猛,整个阵地上就剩下我一个人,借着我军帮助我们安全撤离打向阵地的照明弹的光线,我找到了撤离路线迅速向连指挥所跑去,突然脚下被一个人绊倒。当时我就问,谁?是我、我一听声音是自己的战友!顺着声音爬过去一看是战友潘树明。此时他被越军炮弹炸伤胸部,弹片击穿了整个小腹,我摸了一下他的伤口!肠子都流出来了!我也没有多想赶紧把他抱到一块大石头背后。取出急救包,给他筒单抱扎了一下!背着他冲过了百米生死线,跃过雷区,这时越军的炮火跟进,追着我打,在我们快要接近连指挥所时突然一发炮弹在我前方爆炸,弹片击中我,鲜血染红了我的大腿,整个大腿不听使唤,我无法站立背着潘树明向前爬行,我告诉潘树明,忍住、只要我活着就一定要救你回去……。当我醒来时已经躺在救护所,后来得知是指导员田海廷、带领军医王建军等人将我俩救了回来。(刘志伟口述 陈勇明整理)</b></h3> <h1><b> 这两仗打得真漂亮</b></h1><p class="ql-block"><b> 唐水福 李箕龙 曹绪之</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1986年8月22日9时,一阵暴雨过后,星星再没出来,无边的天际披上了厚厚黑纱。此时,xxx高地已经为敌人准备好了“晚宴”。</b></p><p class="ql-block"><b> 此时,时针已经指向9时52分。夜雾垂首,山岭沉默,只有盘龙江的激流不时传来几声“哗哗”的水声。杨来宝、靳学智、曹宏山、这三名英勇的战士设伏在杂草丛中,任凭蚊虫叮咬,毫不动弹,警惕地注视着前方。他们是多么有幸呀,成了首次阵前设伏人员,可得来也是不容易,杨来宝是连队卫生员,光靠发挥连部兵的优势开后门肯定是不够的,他能参加设伏是因为他有一套过硬的军事本领。连队拉上防御阵地后,他首创奇迹,巡回医疗,跑遍了连队所有阵地、所有哨位。为干部战士防病治病,被大家誉为“会救护,能战斗的全能卫生员”。机智、灵活的曹宏山,这位老革命的后代是不会忘记象父辈们那样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困苦的。憨厚的靳学智有着陇东高原般的刚毅气质和性格,虽然初次设伏,心情有点紧张,可他还是不断念叨:“放近打!放近打”!</b></p><p class="ql-block"><b> 10时22分,保持常规态势的阵地,诱敌就范了。8、9号哨位形成的棱线处出现了五名越军,两分钟后又出现了三名。他们鬼鬼祟祟地向哨位摸来。敌人已进入了伏击圈。突然,草丛中的靳学智手臂猛地一挥,两枚手榴弹就在敌人头上开了花,两名越军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就上了“西天”。在靳学智向敌人投出手榴弹的瞬间,杨来宝也用!冲锋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横行一时的敌人被打得鬼哭狼嚎,拖着尸体滚爬而逃。曹宏山高兴地喊着“不用我动手了”。</b></p><p class="ql-block"><b> 这场伏击战打得干净、利索,只用了三分钟、两枚手榴弹、八发子弹,歼敌三名,伤敌五名,偷摸上来的八名越军都品尝到了这场“晚宴”的滋味,我无一伤亡。</b></p><p class="ql-block"><b> 26日8时55分,夜幕还没完全降临,经过四天充分准备的敌人就对七连坚守的xxx高地实施炮击七分钟,倾泻炮弹一百多发,并以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多方向,多波次地向阵地1、3、6、7号哨位同时发起报复性反扑。当敌炮火转移时瞬间七八名越军突然占领了高地东南侧表面阵地。情况十分危急,狡猾的敌人企图上下夹击。怎么办?吴营长拿起夜视仪,迎着炮火,冲出指挥所,迅速来到另一个高地的7号哨位,一边观察敌人,一边指示我火力部队实施拦截射击。同时,又命令六0迫击炮向敌群砸去。敌人死的死,伤的伤,顿时乱作一团。</b></p><p class="ql-block"><b> 骤然,一发中口径炮弹落在2号哨位顶部,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一块大石头砸在电台上,呼啸而来的弹片击伤了何伟的双腿和胳膊,他全身十二处负伤,觉得头晕日眩,晕蹶了过去。当敌人嚎叫着扑来时候,何伟拼足力气,爬到洞口,推开洞口的石头,拧开手榴弹盖,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敌人被这位誓死如归的战士吓得连连后退。</b></p><p class="ql-block"><b> 与此同时,1号哨位长陈忠华发现哨位右前方九米处的石头后面有七八个敌人。陈忠华当即与3、8号哨位取得联系,果然,陈忠华一打响,惊弓之鸟的人慌忙向3号、8号哨位处乱窜,等越军走近洞口,3号哨位上的王明礼,猛然将手榴弹向敌人砸去,只听几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过后,几名敌人躺在了地上不动了,余下的哇哇哭叫,看着敌人的狼狈相,王明礼拍拍手上的土,哈哈大笑:“小子们,认识认识吧,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士”。</b></p><p class="ql-block"><b> 这次战斗进行了十分钟,毙敌五名,伤敌八名。</b></p><p class="ql-block"><b> 呵,七连――英雄的连队,愿你们象鲜艳的战旗,在阵地上永远高高飘扬!飘扬!</b></p><p class="ql-block"><b> 这个高地的8、9、10号三个哨位,相互拉开大约20米的距离,以正三角形样座落在这块焦土上。远远看去,三个哨位形成的三条棱线处微微突出,中间那块开阔地很自然地形成了盆地式。长期以来,越军特工人员简直把这里当成了自由市场,经常疯狂地偷袭,满以为我方拿他们没有办法。21日,天气出奇的闷热。下午2时,副营长吴德华、连长程成权、指导员田海庭以及副连长王勇虎正在连指挥所召开支委会。会议一直开到5点,开得也象天气这般的热,一致认为,采取阵前设伏、以静制动的战法,给越军特工以措手不及的打击,改变防御态势。各级首长及指挥机关完全赞同他们的行动计划,并指示:这是首次阵前设伏,其成败直接影响阵地防御态势,要充分认识设伏意义,并强调要选准设伏人员,组织严密,须以小代价换取大战果。</b></p><p class="ql-block"> </p> <h3><b>一班长周学明,九班长胡兴华因作战勇敢,表现突出,火线提干,尽显英雄本色。</b></h3> <h1><b> 难 忘 的 夜</b></h1><h3><b> 戴吉坤</b></h3><h3> </h3><h3><b> 仲秋的一个夜晚,朦胧的月光洒在阵地上,被越军炮弹炸成粉石场似的阵地是那样的恬静,真是一个温柔的夜呀!在这个粉石场里,战士们一双双警惕的眼睛象不灭的灯,严密的监视着敌人。</b></h3><h3><b> 永远记住这个难忘的夜呵。</b></h3><h3><b> 时间象蝎牛的步幅慢慢的行走着,对坚守在最艰苦的前沿战士说来更是如此。突然,某高地六号哨位长曹宏栋的眼睛使劲的跳动了几下:“敌人摸来了。”他告诉自己,并数着一个、两个……呵五个。他屏住呼吸,使自己镇静,待敌人近一点,在近一点,二十五米,二十米……正在这时,一个软软的东西在他左脚处蠕动着,凭着感觉,他清醒地意识到是一条蛇。他下意识地动了一下腿,“啊!”小曹禁不住在心里叫了一声,声音几乎串出了嗓子眼,一条比敌人更难对付的毒蛇紧紧缠上了他的腿腕。面对着双重的敌人,小曹的左腿不自觉地颤动起来。他只穿着短裤,冰凉的蛇在他光滑的腿上越缠越高,后来缠到大腿,他感到血全部被堵死了,随着腿轻微的颤动,毒蛇也越缠越紧。这时,他的脑海里浮现出毒蛇一闪一闪的毒焰,心里不禁一怔,全身立刻涌出一层汗粒,“咬紧牙,别想这些!”他正分神的这当儿,只听“哐当哐当”几声,扔来的是罐头盒发出的响声,他知道敌人在打草惊蛇,心里一阵好骂,一双眼睛死死盯住敌人的一举一动。时间对于他过得更慢了,蚊虫叮咬使他身上凸起不少小山头,疼痛难禁,潮湿使他贴在地上的整个身子已经麻木。洞里不能有一点亮光,要不他会一下扼住蛇的咽喉,现在只要他一动,蛇就会毫不犹豫地给他扎一针。怎么办?是让蛇咬死,还是消灭敌人?他心里不禁笑了,他自信活着和消灭敌人同样有意义,这是为了守住祖国的神圣领土。当然,当要他的生命换取这个权利的时候,他是不会犹豫的,他不能让祖国丢失一寸土地的耻辱落在自己的名字上。敌人伺机侵袭,但不知虚实,冒进的亏敌人没有少吃。只好东扔几个石块,西丢几个罐头盒,袭扰了几个小时再不见露面,溜了。他透过比碗口还小的观察孔,轻轻松了一口气,不禁有些遗憾,五个呀,敌人不来了。蛇可怎么办?他轻轻推动了睡在身后的战友:“拿烟来。”烟递过来了,也该战友换班了,但他今晚命令战友不容违抗地睡下。这里他是哨长,他说了算。他点烟狠命抽着,一支接一支,真灵,这家伙松动了、溜掉了,蛇怕烟味。这时,天的脸也慢慢露面了,蛇死死缠了他六个小时,现在在洞口盘了一个“五千响”。小曹漠然地扫视了一眼,看着阵地上黎明时的平静,他有些激动,双眼有点潮乎乎的。</b></h3> <h3><b>曹宏栋负伤后被军工抬下阵地</b></h3> <h1><b> [ 钢 铁 哨 所 ] </b></h1><p><b> 七连某哨所十六次遭炮击安然无恙</b></p><p><b> 唐水福</b></p><p> </p><p><b> 位于最前沿某高地的✘号哨所,遭受敌人数百发炮弹的袭击,哨所十六次被炸塌,十六次被修复,始终巍然屹立,被大家誉为“炸不垮的钢铁哨所”。</b></p><p><b> 35174部队七连坚守的哨所,与越军隔山相望,是敌人炮击的重点目标。7月初,共产党员易思智和战士李广、饶登仕坚守这个哨位后,本着“宁愿自己鲜血流,不让祖国寸土丢”的精神,一次次抵住敌人的狂轰滥炸,牢牢守护着哨所。8月26日晚,敌人向哨所泻倾炮弹58发,哨所被炸塌,哨长易思智头部被砸伤,李广撕开急救包要替他包扎。这时,哨位前又响起了激烈的枪声,一小股敌人绕至右侧,向哨所投手雷,易思智顾不得伤痛,操起冲锋枪向敌猛扫,李广也用手榴弹向敌人投去,当场毙敌两名,伤敌3名。战斗一停,他们又赶紧搬运石块,垒筑被炸塌的哨所。</b></p><p><b> 9月18日,正当祖国人民欢度中秋佳节的时候,易思智和战士饶登仕警惕地坚守在哨位上,夜幕徐徐降临,早已潜伏在哨位旁的越军恶狠狠地向哨所投来了炸药包,哨所又被炸塌了,饶登仕被强烈的冲击波推出洞外,易思智不顾浑身伤痛,跃出哨所,端起冲锋枪还击,在战友们的支援下,他们歼灭了这股敌人。由于哨位垮塌严重,连部让哨所的同志转移,他们坚定地说:“有我们在,就有哨位在,誓与哨所共生存!”他们冒着大雨,昼夜抢修工事,一步也没有离开哨所。前不久,哨所十六次被越军的炮火炸塌,哨所的同志们毫不屈服,在哨所炸塌后的三个小时内,就迅速修复。坚强的哨所,成为敌人的“眼中钉”。三个多月来,他们不但牢牢守住了哨所,而且毙敌8名,伤敌17名,从此“钢铁哨所”的佳话就在老山前线传开了。</b></p> <h1><b> “十个首创”受到赵司令赞扬</b></h1><h3><b> 唐水福 曹绪之</b></h3><h3><b> 35174部队坚守阵地百日,有了“十个首创”。11月8日,军区赵司令员在听了汇报后高兴地说:“十个首创,真是十大奇迹!”</b></h3><h3><b> 一是首创阵前伏击战。1986年8月22日,35174部队七连对偷袭之敌采取阵地设伏,以静制动的战法,只用了三分钟、两枚手榴弹、八发子弹,歼敌三名,伤敌五名;二是首创四个一线连队无伤亡。部队制定了可行的措施,采取有效的手段打击敌人,取得了百日防御一、三、七、九四个连队无战亡的奇迹;三是首创一个一线连队无伤亡。九连坚守阵地百日,连队防御地域落弹7682发,打退敌班组规模的偷袭、袭扰710余次,歼敌121名,全连143人无一伤亡;四是首创冷枪冷炮歼敌最高记录。三连六班在班长邵建国的带领下,全班歼敌76名,邵建国一人毙敌23名。创造了那拉方向冷枪毙敌的新记录;五是刷新百日防御消耗小,战果大的记录,雨季防御作战达到了小代价,大战果的要求;六是战胜特大洪灾。刚接防,就遇上老山地区六十九年没有过的特大洪水,给部队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干部战士战天斗敌,奋斗七昼夜,消除了洪灾后果,守住了阵地;七是首创紧贴阵地地雷大会战战法。七连干部战士针对距敌紧贴,大炮不能用,小炮打不准的情况,在两个阵地13个哨位前沿,巧设地雷,在敌人可能潜伏和活动的路线上形成定向地雷火力网;八是六个一线连队主管干部跑遍所属阵地哨位,这是在那拉方向从未有过的事;九是最先修建那拉暗道工程,改变了后勤保障路线原先的局面;十是首创82迫击炮前推游动射击相结合,间瞄直瞄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压制了敌前沿炮兵。</b></h3> <h1><b> 舍己救人的——李时政</b></h1><h3><b> 彭清怀 陈洋来 李钢</b></h3><h3><b> “他要想改好,只等下辈子了。”这是人们对七连战士李时政的评价,上中学时,李时政就不惜拜“高师”,练就了一身好拳脚,尽管碍着父亲的硬脾性,还是经常寻衅斗殴,脸上、胳膊上留下了道道伤痕。入伍后恶习不改,不到两年,档案里就装了二个“严重警告”。就是出征前,父亲还发出要“驱逐家门”的最后通谍。然而,战火震醒了他,上阵地短短三个月,李时政先后8次冒着敌人的炮火抢救战友,并巧布定向地雷,取得了毙敌两名,伤敌三名的战绩。</b></h3><h3><b> 9月10日晚12时左右,正在某高地6号哨位执行观察任务的李时政,得知4号哨位上的战友曹宏栋被毒蛇缠住的同时,又发现5、6名敌人正向4号哨位摸进。在这危急时刻,他不顾引火烧身,爬出6号洞口,一个点射将敌人吸引过来。当敌人摸近6号洞口时,他迅速引爆巧布在洞口附近的定向地雷,当场将两名敌人送上了西天,其余带伤残逃。就在李时政返回哨位时,敌人的一发炮弹又在5号洞口爆炸,火星引着了洞内存放的煤油和固体燃料,战友王维静又被炸塌的石块、泥土堵在洞内。李时政顾不得多想,一个箭步跑到5号洞口,用双手扒开石头、泥土,背起倒在血火中的王维静冲了出来。这时敌人追击的炮弹不时在他们身边爆炸,为了使战友不再负伤,李时政用三角巾将王维静帮在自己的背上,攀着突出的石头,艰难地向6号哨位爬去。战友及时得到了抢救,李时政的胯部和肘部却被乱石划得鲜血淋漓。</b></h3> <h1><b> 王成式的战士何伟</b></h1><h3><b> 唐水福 彭清怀</b></h3><h3><b> “向我开炮一一”</b></h3><h3><b> 新年伊始,一位普通的战士,把“老山魂战士汇报团”的报告推向了高潮。</b></h3><h3><b> 上海市委礼堂几千名听众,流着兴奋的眼泪,报以热烈的掌声……突然,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场面出现了,几十位男女大学生呼拉拉的站起来连连高呼:“向我开炮!”顿时整个礼堂充满了激烈的回声:“向我开炮一一”。</b></h3><h3><b> 俯视火一般的场面,倾听海一样的呼啸,战士羞涩的低下了头……。</b></h3><h3><b> 他叫何伟,前线某部七连副班长。他与本班战士张宏岩坚守的x号哨位,位于敌我阵地的结合部,由于孤立前出,哨位担负该阵地的警戒任务。它三面受敌,天天遭敌偷袭。为了摸清敌人偷袭的规律、路线,何伟先后七次前出昼夜潜伏侦察,敌人的炮弹在四周爆炸,他亳无惧色,始终全神贯注的潜伏观察,充分掌握了阵地前西北和南侧的冲沟之敌经常偷袭的路线,并绘制要图,提出阵地上的四个哨位协同制敌偷袭方案,还逐个哨位划分观察射击地界,明确协同打法。第二天,一小股越军分多路偷袭上来,何伟果断向各哨位发出信号,待敌逼近后,突然向敌开火,打得敌人连滚带爬,四处逃窜。</b></h3><h3><b> 何伟在哨位前开设假哨位,采取以静制动,真真假假,巧布雷阵等机智灵话的战法,有效地打击敌人,对整个防御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越军是不甘就此失败的,每次吃了苦头,都要实施疯狂的报复。1986年8月x日晚,狡猾的敌人突然向我前沿阵地实施猛烈的报复炮击。敌重点炮击后,必有特工偷袭。何伟迅速加强洞前观察。果然不出何伟所料,十几分钟后,七名越军兵晃动在哨位附近。何伟当即占领有利地形。当偷袭之敌进距哨位前的冲沟时,隐藏在岩石背后的何伟突然端起冲锋枪向敌猛烈扫射,张宏岩也同时用手榴弹向敌人砸去,先行的两名敌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就被送上了“西天”。其余之敌鬼哭狼嚎,掉头逃窜,何伟抓住战机,对敌实施火力追击。残敌为了活命,慌忙龟缩于哨位右翼山腰的一个石洞里,何伟机智灵活,即令张宏岩向洞口投弹,自己操起爆破筒向敌迂回接近,当进至距敌有七米时,飞来的弹片击中臂部,他强忍剧痛,拉然导火索向洞口扑去,紧随惊天动地的巨响,四名越军连同石洞一起飞上了天。</b></h3><h3><b> 1986年8的月26日晚,张宏岩奉命前往排指治病并领取物资,留下哨位长何伟。张宏岩出发不久,越军向七连坚守的阵地再次炮击,企图拔掉我防御要点。此时,借助夜暗正在设置定向地雷的何伟,见敌人炮弹铺天何盖地般地打来,便迅速撤至哨位洞里进行防炮。并监视敌人行动。他根据上阵地后的经验,判断敌人重点炮击的同时,敌人定会进行偷袭。于是他压满了子弹,准备了手榴弹,正在这时,一发炮弹把洞口炸开,何伟右大臂负伤。与此同时,他接到连指的敌情通报,敌人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向阵地扑来,其中有8名越军向x号哨位方向摸进,何伟顾不得包扎伤口,迅速跃出洞口手操起爆器,屏住呼吸,做好战斗准备。越军听到我哨位没动静,以为哨位人员被炸死,一起扑了过来。当敌进至哨位前时,何伟突然起爆定向雷,当场炸死敌一名,伤敌一名,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敌人乱了阵脚,何伟随即将两枚手榴弹-,伤敌一名,把敌人打退了下去。遭到失败的越军又疯狂地对我阵地炮击。两发炮弹相继在x号哨位爆炸,何伟13处负伤,昏迷了过去。当醒来后,因冲击波烧伤了双眼,他什么也看不见,他挣扎着爬起来,扒开压在身上的泥石,左眼逐渐恢复视力后,发现13名越军向x号哨位包抄过来,何伟爬到另一颗定向雷起爆器按响了定向雷,又毙敌一名,伤敌两名。何伟伤口剧烈疼痛,两眼直冒火星,但他心冲有一个念头“誓死不做俘虏”。便将仅有的一枚手榴弹的拉火环套在手指上,随时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并连向连指挥所呼唤:“我是x号,向我开炮,向我开炮一一”。</b></h3><h3><b> 在我部强大炮火和友邻哨位的支援下,打退了敌人数次轮番偷袭和反扑,牢牢守住了哨位……。</b></h3><h3> </h3> <h1><b> 巧用输水管</b></h1><p><b> 刘志富</b></p><p><b> 174部队七连某阵地的同志们,针对越军特工活动频繁,而阵地表面的小块石头已很少,巨石表面光滑,特工活动时不易发出声响的新情况,把塑料输水管从石缝中伸到洞外,几个方向并举,并将塑料输水管的另一头集中挂到在夜间值班位置的附近,外面稍有响动,值班的哨兵便能从管口传出的声响判断出越军活动的位置,比用耳静听灵便多了。</b></p><p><b> 有了这种简易“传出器”,越军的特工可吃了大亏。往往没有接近哨位,一颗定向地雷就会准确地爆炸,越军的特工不死既伤。现在,战士们正设法改进助听方法,力争达到准确无误。</b></p><p><b> </b></p> <h3><b> 一线官兵向国庆献厚礼</b><br></h3><h3><b> 王民主 田海庭</b></h3><h3><b> 国庆前夕,守卫在第一线的指战员,倍加警惕,英勇战斗,以祝捷的喜报向祖国母亲献上了一份丰厚的生日礼物。</b></h3><h3><b> 1986年9月23日7点40分,35174部队前沿阵地上,敌人的炮弹倾泻而下,七连阵地落弹4四百多发。8点16分,在密集炮火掩护下,敌约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分别向七连坚守的三个阵地同时实施偷袭,副连长王勇虎,排长杨学文和代理排长胡兴华,沉着冷静,及时呼唤炮火对敌实施拦阻和压制射击,指挥各个哨位给敌人迎头痛击,当即毙敌三名,伤敌5名。战斗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敌人连续向我七连阵地发射炮弹几百发。我不仅无一伤亡,而且歼敌十余人,粉碎了敌人袭扰阴谋。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上级给七连发来了嘉奖令。</b></h3> <h1><b>战地日记一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习医生何忠杰</b></h1><h3><b>一九八六年八月十六日 </b></h3><h3><b> 出发以来最簸劳的一天。早晨从文山出发。中午12:30到麻栗坡,在雨中,到达139师部,我们分到415团。吃过午饭下午2:00坐车出发,下午5时到达团部。我中队五个同学分到1、3营部和连里。其中1连、2连、7连是一线连队。从团部出来就是负重行军,又是泥泞的路,不注意就要滑倒,领路的是炮兵排长(云南人),我们走的路有一半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只要敌人开枪,我们就会有人倒下,先后到了3营部八连、九连阵地。从九连到七连是最艰难的路,90%在敌军167高地视野里,在狭窄地段,都有标定机枪,我和大连军校共四人是在军工的带领下趁黑(晚9时)行进的。一开始在60米工字钢加固的战壕里向下爬行,坡道陡,手要扶在路边控制平衡和速度,经常撞在路边的物体上或被坚硬的东西划伤。之后,改直身体弯腰快慢交替前进,是在环形山腰上,脚踏的全是硬山石,可以看到,石头被炮火雕凿得奇形怪状,我们都戴着钢盔,好几次头撞在树干和斜出的尖石上,要是没有钢盔,脑袋肯定开花了,行走了一半路,双方机枪开始对叫起来了,火红的子弹在夜间十分耀眼,像流星一样,往回在两个高地之间。眼睛必须看好脚下的路,否则一失足跌下山,定会陷入地雷阵内,只好用眼睛的余光看着随枪响而出流星雨,意外见到的景色真好看,可心里一直在想着:敌人正看着我呢。脚下的每一步都要踏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手脚这样的利落。 军工把我们带到166阵地,把我先放到10号哨位,他们刚一走,枪炮声骤紧。我爬进10号哨位,哨位是个猫耳洞。有付连长王勇虎、通讯员靳学智、卫生员杨来宝在这个洞。1号哨位的何亚峰也正好下洞来汇报情况。这是166阵地上的指挥部,有最高的指挥官。他们告诉我,这种炮火是规律的,不要害怕,于是他们招待我吃了一同橘子罐头。他们介绍:晚上敌特工会过来袭拢,他们想抓俘虏,在阵地上东摸西窜。我们对付他们的方法是:堵起猫耳洞,不发任何声,不点灯。用耳朵判断出敌人行进的位置和线路,然后用无线电话机报给后方的炮兵或机枪火力点,适时开火,消灭来犯之敌。 七连驻守166高地,是老山最前线的山头。在那拉口,该高地是著名的“八十年代上甘岭”,“李海欣高地”在其山后。高地上有10个哨位,都是猫耳洞。有些洞内积满雨水,战士站在泥浆里。洞里有蛇、有鼠。蚊虫叮咬,蚂蚁爬在身上是普遍的事,大小便都要在洞内,因为166高地全部暴露在敌军火力下。只要出动,随时都有危险,洞内位置很低,空间小,只能半蹲甚至半坐,没加固修整的洞。头顶的岩石上时刻滴下凝集水。 我在的10号位修整还可以,里面可躺四个人。只有一床被子当褥子放在地上铺开,不吸汗,它的下面是电池、罐头铺一层。上边没有通风的地方,热得很,只有深夜8点—4点到上午10—11点才凉爽一些,其余时候,身上不停地冒汗。即使十条毛巾也不够用,我用2个长袖背心交替擦汗,湿透了就换另一个。把它晾着,等第二个湿了再换第一个。每次都是两个全湿,无法用干的擦汗。在洞内,任何一个动作都会使你出汗。大家都说:“吃饭就像上刑一样”。烧饭就在洞口1米外,用固体燃料或炸药,洞内温度更高,气味刺鼻。 可这儿的指战员精神确实让你有一个别样的感觉,似乎对这些很习惯,根本就没什么。我早有准备,也不惧什么,但这艰苦确是事先想不到的。老山最苦、最危险在那拉,那拉最苦、最危险在166高地的7连,这是公认的。最苦:供济困难。只有每晚9时才有军工送东西。这条路只要被封死,就无后援了,缺水、缺吃就无办法解决。危险:这个阵地哨位距敌哨位只有4米、7米、15米远。在地理上,这是最高的阵地了。距敌最近。我在给朋友们的信中说:我真是命运的宠儿,能有这种机会……</b></h3><h3><b>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一日 </b></h3><h3><b> 前天晚上:越军在军工刚走过就打来2发“60炮弹”,准得很,就在洞口。小靳被冲击波打晕了,洞内冲来炸药的气味和硝烟。至少两个越军朝洞口摸来。小靳很沉着,点响一个定向雷,这个东西威力足可以,我当即又叫了两发炮弹,情况暂时解除了。夜里2点多钟,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潜伏的越军从洞前跑了。 昨天夜里,还是小靳证明,我们洞口前有人,可是无可奈何。因为定向雷是朝码头北侧,不然,绝不会让那家伙跑掉的。 这几天,我逐渐也习惯了,熟悉了敌情,心里更有数了。在这里主要是防自己的炮,其次是防敌人的冷枪冷炮。只要小心、细心就不会有什么事的。 这里,说危险也危险,说不危险也不危险。小靳对我说:关键时刻不马虎,不会出事情,你放心,我会保护你的。关键时刻是绝不会后退的,这不是什么舍己救人,当兵的连这件事都怕,就不算一个军人。 </b></h3><h3><b> 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b></h3><h3><b> 166这是那拉阵地最精彩的一天,它突破了以往驻守166部队不敢夜出行动。王勇虎副连长是个勇敢、机智的人,他军校毕业时就先来代职见习过,这次是和参战部队执行任务再次上前线。他要打破166夜间“不出声音”不沉闷局面,由此,策划了一个小行动。靳学智在副连长的指挥下,潜伏在码头北面,架好轻机枪,向越军来的方向,开了火,听声音,连发和点射十分漂亮。完后,迅速回到洞内。他十分高兴说:“真过瘾”,当时我和杨来宝为他察着前面情况。我拿着副连长的手枪,随时准备应付意外情况,副连长在守机,并指挥其他哨位的协同策应,杨来宝拿着手榴弹…… 这一夜马头安静得很。 在这里站哨,马虎不得,稍不注意,哨长检查哨位时一定会骂人。 </b></h3><h3><b>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六日 </b></h3><h3><b> 这是一次意外的战斗,炮声隆隆,就落在洞前。阵地上的炮弹太多了。只感到大地在震动,耳旁风在吼,副连长说:“这种炮击,每平方米不下4发大小‘土豆(炮弹’”。确实使人振奋,敌人的炮不仅为他们壮胆,也使我们进入情况,做好所有准备,炮击有一个多小时。 情况紧张:小靳察看在洞口,小杨在他身后,副连长迅速和斑马、码头、虎头、向东、鲸鱼及洞8、9联系着。我就把录音机拿出来,录了一盘枪炮交响原声带……敌人两个排的兵力分别向166、168阵地反扑。</b></h3><h3><b>一九八六年九月一日</b></h3><h3><b> 进入一个新的月份,我在阵地上已经住了半个月(16号)现在不论在生活和身体生理都习惯了这个阵地生活。思想和意识已适应了这个转变。</b></h3><h3><b> 据我了解,这阵地上发病有:腰腿痛、疲劳综合征、外伤、化脓、股癣、阴囊湿疹、腹泻及感冒。阵地上生活变化:弱软,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心脏及呼吸功能也下降。针对措施:腰腿痛:介绍按摩法,配合膏药疲劳综合征:保证睡眠时间大于等于6小时伤口化脓:我负责换药,用青霉素%20白糖股癣%20阴囊湿疹:用药及个人卫生腹腹泻:介绍手卫生预防6体力锻炼:编一个猫耳洞体操,结合录音每日播出。</b></h3><h3><b>一九八六年九月七日</b></h3><h3><b> 我奉命走下166阵地转到168阵地,命令突然,所料不及,昨天才知要“旅游”一事。我呆坐了好长时间。小靳说:我既想让你走,又不想让你走。 因为有许多事还未办完,1.到洞1、3、4去见一下越军阵地,2.去见一下“地狱”哨位,3.亲眼看到第一线的战士4.留下地形照线5.我才守20多天,太短了。 来不及和副连长交谈,他又出去组织抢修工事去了,只问我要带什么东西,我不愿带东西,还想回来, 我还是把背包留下来。留下了收录机、磁带、两个打火机、罐头刀,一块电子表,两条短裤。 离别时,小马(永华)、小曹(宏山)、小彭(家智)、小孙(春生)我们握手告别。“保重”。我们一行十个人,7个猴子,3个西瓜。但是有三个哨位都报告有十一个人,我们疾步如飞,云班长为我背包,三班长带路,我在第三个,那路仿佛就是昨天走过,十分艰难,不小心掉下去,重则死、轻也是爬不起来。“梅花桩如刀削一样尖,跳跃、匍匐、滑倒、手脚擦破,浑身充满黄泥,汗水湿透衣裳,我那条经过战火洗礼的裤子,护住了我的下肢。钢盔经常碰在路障上,叮当作响,班长警惕地环顾四周。我们多了一个人,这是谁呢——只有越军。一定是越军,否则就是碰见鬼了。</b></h3><h3><b> 到达168阵地,副指导员罗仁东马上命令关灯,熄火,他手持手枪立在洞口,逐一审查过路的人。静静地,静静地,突然一阵泥土滚入洞内,一切都清楚了,越军混入我们队了,十分有趣,他送我走了一路。</b></h3><h3><b> 一声轰鸣,洞内的蜡烛被震灭了——定向雷响了。 </b></h3><h3><b>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五日</b></h3><h3><b> 机枪班小田买了一卷彩卷,要我为他们拍照了许多景,有些真是要冒险才能得到……晚副指导员罗仁东和王医生谈得很多,和军工班的战士一起聊到12点多,副指导员又跟我谈起他79年的战斗故事,忽然,一阵响声,我的判断:这是人发出来的,我说:洞顶有人。响声过去,一片死寂、,“老鼠”、“是人吧!”、“老鼠!”谈话又继续,又出现了动静,“一定有人”我说,这时副指导员也警觉了,我们熄了灯,他察看起来,5分钟过去,他走向站哨的小尹的地方,一会回来了,笑着说:没事。话还未完,一声巨响“是地瓜!”,副指导员被震向地铺,他笑了……因为结果终于出来了,是越军爬在洞顶发现了一个通向洞里的石缝,手雷从中扔下但没落地就炸了……僵持片刻,情况解除了。</b></h3> <h3><b>猫耳洞里抢救伤员</b></h3> <h3><b>一九八六年十月二日</b></h3><h3><b> 给小靳的信: 打仗是严酷的,付出血和肉,甚至生命,这都不足为怪。那晚,我为你治伤,心中十分沉重,对你绝无柔弱的怜悯。因为士兵,在战火中诞生,战争就是我们的生命,战斗就是我们生命的最灿烂的光彩的爆发。为了它付出怎样的代价,就是死了,我们的灵魂也是安稳的。 晚7时许166洞哨长张义在挑东西时被敌人机枪打伤,查伤时,见左中股一盲管伤,未进腹腔,弹深7—8cm,弹头在腰2-3水平,可以触到,左腋前线4-5肋间一弹裂伤,情况稳定,及时后送,副指导员罗仁东为张义做鼓动及喂糖水罐头,那几句话是很有感染力的,我是不会想到的。</b></h3><h3><b>到今天,受伤的伤员:</b></h3><h3><b>王维静:左脚掌背锐器裂伤,无副损伤</b></h3><h3><b>何 伟:右眼炮弹冲击伤</b></h3><h3><b>杨来宝:右腕骨骨折</b></h3><h3><b>李小红:左后股上方盲管伤</b></h3><h3><b>刘中财:脐突下弹片中财:脐突下弹片伤进腹腔</b></h3><h3><b>靳学智:炮弹伤,左中指外,四指骨折(开放) 左臂上1/3盲管伤,胸前裂伤,左颈弹片伤,左耳外伤</b></h3><h3><b>陈忠华:在小腿上贯通伤</b></h3><h3><b>张 义:左大腿盲管伤,未进腹腔,左腋前线4-5肋间皮裂伤,左肩擦伤</b></h3><h3><b>王小成:左腰2-3炮弹伤,肝破裂</b></h3><h3><b>曹宏栋:炮弹片伤左大腿、双下肢</b></h3><h3><b>任春光:右颈前皮肤挫裂伤</b></h3> <h1><b> 战场上也有圆舞曲</b></h1><p><b> 刘志富</b></p><p><b> 作为大连陆军学院学院参战学员,1986年8月在老山前线战斗了四个月。在最前沿的阵地上我先后担任了代理排长和指导员职务。在与越军的特工分队进行周旋中,我用在大学里学的知识。采取了一些比较灵活的打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作战间隙在猫耳洞里为所在部队总结作战经验,写通讯报道40多篇,战斗结束后,部队党委为我记了二等功。</b></p><p><b> 有人说,军人是力量的象征,具有阳刚之美。我觉得,这力量中不仅包含着勇敢,更充满着智慧,在战场上不仅有死的悲壮,更具有生的乐趣,两者交织在一起才真正的体现了前线战士的那种风采。</b></p><p><b> 进入老山那拉地区防御阵地时是夜晚,我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高射机枪的子弹从很远的地方拖着红光,向我们头顶飞来,一串串像流星一样,景象非常壮观,但也只有勇敢的战士能欣赏得了。</b></p><p><b> 进哨位的第2天,战士们教会了我四句话:“打仗不用枪,吃饭不喝汤,住的水帘洞,走的梅花桩”。所谓的工事,就是利用天然的石洞和石缝,改造一下,我们最前沿的3个哨位与越军哨位的直线距离只有七八米左右,晚上,能听到对面越军喊话的声音,这里自然条件十分艰苦,8月份的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上38度——42度左右,洞内非常闷热,坐不能抬头,躺不能伸腿。每天喝雨水,晚上和蛇鼠同眠。我们两三个人一个洞,每天你看我,我看你,几个月不刷牙,不洗脸。那是什么模样,大家可想而知。</b></p><p><b> 在战场上,人的精神就是战斗力。所以我考虑,首先要把阵地的气氛活跃起来。我们每个哨位都有电话、电台,我就利用这个条件,搞了几个活动节目。第一就是“公布我心中的一个秘密”活动。有一个战士叫曹宏山,之前他给阵地首长写过一个匿名便条,上面写道:“小曹表现一贯较好,可以重用。”他之所以写这便条,是因为战斗中确定一个炸敌哨位的计划,规定参加人员必须是班长和党员。小曹是个新战士,没资格。为了达到目的,搞了这个小动作。秘密一公布,猫耳洞里有了笑声,战士们也逐渐活跃起来了。我还搞了“讲家乡一枝花”和知识讲座节目,既活跃战士情绪,又增长了知识。我们部队里大部分是陕西战士,有很多人会唱西北地方戏秦腔,但平时没兴趣。这时我动员他们每天要在电台上给大家唱一段。我哨所里有一个战士擅长做牛肉拉面,我就让他在电话里讲牛肉拉面怎样做,吃起来什么味。我们在战场长期吃的是压缩饼干,喝的是雨水,嘴里什么味也没有,所以听什么东西都有味,特感兴趣。我们的“猫耳洞之声”电台节目越办越成功,其他友邻阵地的战士也通过电台经常收听我们的节目。这时我觉得有推广的必要,就整理了一个经验,投到部队战报上发表了。</b></p><p><b> 我到阵地的11天,终于迎来第一次较大的战斗。这天,越军一个加强排对我们这个小高地进行了一场突然袭击。只剩下我和新战士小潘两个人。我拿起枪爬到洞口阻击,敌人的火力很猛,高射机枪子弹把洞口石头一块块掀起来,洞口越来越大,我们两暴露的越来越充分了。我对小潘说,如果敌人逼上来,我们就与敌同归于尽。就这样我们两一直坚守到夜里11点钟。</b></p><p><b> 这时电台里传来附近哨位何伟的喊声。当时哨位只有他一个人,他已经双目失明,也没弹药了,当时我是前沿职务最高的。我决定出击。小潘紧拽着我。不让我出去。我们学员们下连队的时候,首长们层层向连队下指示,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大学生,所以战士们总是宁可自己去承担危险。当时,外面炮打的很猛,我当时心里怦怦直跳,但嘴上说:“小潘,你放心吧,估计问题不大”。我先后三次冲出洞口为二号哨位进行火力保障,终于坚守到了天明,越军丢下七具尸体跑了。</b></p><p><b> 以后越军又派特工部队开始骚扰我阵地。我便带几个战士,潜伏到越军哨位附近好几天,终于摸清越军特工活动规律。我将其整理出来,在部队战报上发表了。在军校学习时,从一套书上看到过用塑料管传递声音的记载。我把一根管子从洞内插进去,外面的脚步声分辨的很清楚。战士值班听管子就可以了。这样,定向雷的杀伤率成倍地提高。连续一周多。我们这里天天有战果。于是,我又整理了一个经验叫《输水管妙用有法,助听器八面显威》,在所在部队推广了。</b></p><p><b> 与越军特攻部队周旋一段时间后,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情况,就是越军对我们扔在阵地表面的东西如象棋、扑克、印刷品等感兴趣,我和战士们一起制造了很多巧妙的引爆装置,做成诡计手榴弹,杀伤了很多敌人。我们思路也逐渐开阔了,猫耳洞里,战士们有许多聪明才智,相继创造了很多歼敌办法。在两军对垒中逐渐掌握了主动权,仗越打越活。</b></p><p><b> 后来,我在代理指导员职务期间,感到我们的很多战士事迹很感人。有必要宣传出去,便利用战斗间隙,借着洞口射进的一线光亮,写了一些通讯报道。如我们连两个电话兵事迹很突出,在多次战斗中保证了与上级电话的畅通,我便写了一篇《双脚常涉险,妙手连佳音》的报道。战士们自己的事迹能上报,对他们是很大鼓励,战斗起来格外有情绪。</b></p> <h3><b> 四个多月来,我们和南疆战士同甘苦、共患难,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我下阵地的时候,为战友们留下了两句话“敌情多变,要打智慧仗,环境艰苦,别放弃乐观”。如果有人问,你现在最大的感想是什么?我要说,南疆岁月对我来说是一堂人生大课,在这个课堂上,我只取得了及格成绩。</b></h3> <h1><b> “生死线”上110天</b></h1><h3><b> 高福军 李 莹 </b></h3><h3><br></h3><h3><b> 1985年6月15日,夕阳西下,这是一个安详、宁静的下午,然而在哈尔滨市一家邮电局里,却有两个小伙子心情那么不平静。他们神情庄重,专注,仿佛象一场大战前,将军们在做着什么重大决策。周围的一切在他们眼里似乎都不复存在,只见他们时而争得互不相让,时而埋头书写电文,时而又把一张张不理想的电文淘汰……额头上沁出汗水,顾不上擦,人们的围观,他们无暇顾及。2个小时过去了,一份电文终于工工整整的拟好,他们认真检查一遍,才郑重地交给了工作人员。只见电文上写着: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邓主席,我俩是哈师大应届本科毕业生,坚决要求参军,恳求批准。越寇扰我边疆,热血男儿,保卫中华,义不容辞,如能如愿,我们不惜血染沙场……电文写了160字,电报费花去11元多。</b></h3><h3><b> 发了电报,俩人似乎仍感到不保险,因为他们曾先后8次写信要求参军均受挫。于是。又在废掉的电镐纸背面写了一封长信,挂号发出。两天后,黑龙江省教育厅收到军委回电,18日两人被特批参军。这两个小伙子中,那个黑瘦、眼睛很有神采的小伙子就是尼古拉·查强。穿上军装这天,正是查强22岁生日。他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然而,对于他的参军行动,很多人不理解。在大多数人们心中,他是哈师大前程似锦的本科毕业生,他父亲和系里有些领导又是老同学,毕业不用动手脚,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当满意的工作。别人羡慕都羡慕不过来,而他却要参军、上前线。然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可眼下中越边境的战火硝烟,正威胁着人们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作为一个八十年代大学生,如果要选择,那就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于是,查强找到了他的位置——军队。</b></h3> <h3><b>1986年8月中国女排队长孙晋芳:欢送大连陆军学院尼古拉查强奔赴云南老山前线实习。此照片获87年全国新闻摄影大赛金牌奖,片名,同是中华好儿女。</b></h3> <h3><b>1986年8月,查强如愿以偿地来到云南老山前线的猫耳洞里。</b></h3><h3><b> 这个洞是我军伸向越军腹地的战场最前沿,受越军三面包围,他们的猫耳洞距越军只有十几米远,连大家喷嚏都能听见。</b></h3><h3><b> 这里真是别有洞天,洞只有三米多长,一米高,一个单人床宽。逼得4个人只能轮着在里面踡曲着休息……</b></h3><h3><b> 这里阴暗潮湿,洞壁上是厚厚的青苔,洞里温度始终在35°C以上,头上是轰炸机似的蚊子,脚下是地毯般的老鼠,毒蝎横冲直撞,还有毒蛇也常来光顾坐客……</b></h3><h3><b> 这里是双方争夺的重要地理位置。越南特工经常偷袭。使查强一到哨位就接上了火,打死一人,剩下的带着伤落荒而逃。</b></h3><h3><b> 这里时刻面临生命的危险。越军的炮火经常袭击,许多战友为守住这个洞而献身。查强到这里后,一次最大的炮火袭击,炸塌了猫耳洞,岩石把他压在下边,险些与死神同路。</b></h3><h3><b> 要守住这个哨所,给养是最重要的一环。可是这个洞离我军最近的哨位也有100多米长的山路,而且整个通道都暴露在越军火力之下。战士们都叫它“生死线”。</b></h3><h3><b> 部队对参战学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危险的事情不让他们干。为了保障给养,查强向上级一次次申请,团长以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为由不许。他一听急了,含着泪说“我是一个大学生,也是一个战士。”于是,他抢下了这份差事,每次都背着二、三十公斤重的食品和弹药奔波在“生死线”上。</b></h3><h3><b> “8·26”战斗打响时,他刚从排指挥所出来,背着20多公斤重的手榴弹和定向雷返回猫耳洞。由于他长期弓着身子生活,身体虚弱,脚都感染了,走路十分吃力。敌人开始炮击了,黑夜在炮火中如同白昼,炮弹在他前后不断呼啸、爆炸。一面是陡坡,一面是山涧,稍不留神就会滚下去,弹片和石块不时地崩在钢盔上,震得他脑袋发晕。仅仅100米,然而他却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洞里。焦急等待的战友们扑上来,搂着他大哭起来。就这样查强先后58次往返“生死线”,三次几乎与死神同路。</b></h3><h3><b> 1986年12月12日,经受了炮火洗礼的查强荣立了二等战功,,创造了守洞110天的最高记录。回到了后方,刚开始照镜子时,他简直认不出自己了:镜子里是一个勾勾着腰,满头长发,有着二寸多长胡子的人。</b></h3><h3><b> 查强走在离前线最近的县城里。这座小城夜晚是那样宁静,闪烁的灯光,一对对情侣,查强从来没有感到如此幸福,同时他也再一次认识到了大学生的价值。他相信他的选择是正确的。</b></h3> <h1><b> 鲁 庆 昌 烈 士</b></h1><p><b> 陈勇明 党龙刚</b></p><p><b> (鲁庆昌、男: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集团军139师四一五团三营七连六0炮班战士,1968年5月22日出生,甘肃省舟曲县江盘乡南桥村人,1985年10入伍,1985年12月随部队开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1986年9月23日牺牲在老山前线,荣立一等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中国共产党党员)</b></p><p><b> 1986年9月23日晚7点过后,云南老山地区的天渐渐黑了下来,7点40分左右,突然一阵猛烈的炮火向我147阵地铺天盖地的压了过来,火力队60炮班罗日武班长见状大声喊道:“不好,越军开始炮击了,注意隐蔽,随时准备战斗!”随着班长的一声令下,全体战士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敌人的炮火越来越猛烈,连续向我方阵地发射炮弹,不时有炮弹在我们周围空爆、地爆。弹片、沙土四处飞溅,我们的猫耳洞不时就有弹片和被炮弹炸起的石头飞进来,整个夜空被映得如同白昼。7点50分左右,越军的炮弹渐渐地少了下来,这时步话机里传来上级的命令,命令60炮班按一号标定诸元进行还击。罗班长一声令下,一号炮手鲁庆昌和二号炮手薛辉迅速冲出猫耳洞,奔向各自的炮位。战斗进行到8时左右,突然,越军的两发炮弹在猫耳洞十余米的上空和一号炮位上空同时爆炸,硝烟弥漫中,二号炮手薛辉痛苦的捂着左胸,艰难地向猫耳洞走来,大连陆军学院见习排长党龙刚不顾弹片纷飞的危险,急忙冲到他身边扶住他,只见鲜血顺着他的左胸和左臂不断流出,在地面上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血迹,他断断续续地说:“排长,快···快···不要管我,小鲁受伤了,快去救他。”听他说完,党龙刚带领副班长吴华仲、战士王世宏、黄斌、柯贤海迅速冲向一号炮位。此时那个皮肤黝黑、阳光开朗、喜欢说笑的鲁庆昌战友已倒在了血泊中,他全身多处被弹片击中,后脑被炮弹炸出一个大洞,血流如注。当把鲁庆昌抬进猫耳洞时,小鲁已经失去了意识。147阵地火力队队长(三机连连长)李务悌得到鲁庆昌和薛辉负伤的报告后,冒着炮火带领见习医生和卫生员奔向60炮哨位,为鲁庆昌和薛辉进行紧急救治。看到满身是血,双眼紧闭的鲁庆昌,这位平日里粗糙的汉子,再也控制不住悲伤的心情大声喊到“庆昌、庆昌!”,此时,他本能地选择最简单的方式,想唤醒自己的战友,那撕心裂肺的呼喊响彻整个战场。鲁庆昌好像听到了战友的呼唤,气若游丝的微微睁开双眼,望向了自己的一号炮位,此时的鲁庆昌想着的是人民的嘱托、国家的安危、短短的几秒钟,张张觜,却没有再说出一句话,便又昏了过去。战斗还在继续,越军的炮弹还在不断的爆炸,一个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冲上去。罗日武班长怒目圆睁,果断地命令到:“吴华仲”,“到”,“王世宏”,“到”,“黄斌”,“到”,“柯贤海”,“到”“你们立即到各自的炮位,进行还击,把所有的炮弹都给我打出去,为我们的战友报仇”。四位战士怒火中烧,象下山猛虎般冒着越军的炮火冲向各自的炮位,短短的十几分钟,上百发炮弹像雨点般射向越军阵地,越军的炮火终于被我们复仇的火焰压了下去。此时此刻泪水、汗水、血水布满了四个战士的脸夹,沾满了全身,他们的双手也被火红的炮管烫出一个个大泡。他们此时此刻不顾个人安危,坚守炮位、为战友报仇。这就是军人、这就是军人的信念、用铮铮铁骨铸就固若金汤之城,保卫着祖国的南疆。战斗渐渐平缓下来,军工上来把小鲁和小薛抬了下去。</b></p><p><b> 第二天战地医院传来了不幸的消息,薛辉的生命保住了,可是鲁庆昌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十八岁。十八岁,青涩懵懂的年纪!十八岁,玉质天成的年华!十八岁,收获灿烂与辉煌的开始!而鲁庆昌的十八岁却永远的定格在了这一刻····· </b></p> <h3><b>鲁庆昌烈士</b></h3> <h3><b>鲁庆昌烈士生前与同班战友吴华仲、黄斌、柯贤海在147阵地上</b></h3> <h1><b> 马 文 平 烈 士</b></h1><p><b> 周学明 陈勇明</b></p><p><b> ( 马文平、男: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集团军139师415团3营7连战士。1966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延长县郭旗乡石家河村。1985年10月入伍,1985年12月随部队开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防御作战,1987年3月24日牺牲在老山前线,荣立一等功,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b></p><p><b> 1987年2月,我连从前沿阵地撤换到第二线的153、154阵地进行防御作战,1987年3月24日零晨,天突然刮起了大风,越军为了破坏我防御工事,接连向我连坚守的153、154阵地发射了十多枚燃烧弹,顿时我防御阵地上火光冲天,火趁着大风,迅速从154阵地上燃烧开来,这时副连长王勇虎立即命令154阵地所有人员撤到153阵地,等大火燃尽之后再进入阵地。到了凌晨四点多钟火势慢慢熄灭,副连长王勇虎命令154防守人员立即进入阵地,这时我让我排战士马文平担任警戒任务,就在部队返回时被越军发现,顷刻间越军炮弹如雨点般密集落在了153阵地上,突然一发炮弹落到了马文平身边暴炸,马文平身负重伤,全身被弹片击中十多处,鲜血染红了整个身躯。当我们将他从警戒哨位上抬进猫耳洞时,马文平用尽全身力气,声音微弱地问我“排长战友们都安全吗?我说都很安全,你现在咋样?排长我还想上战场,我想我妈妈”,说完就倒在我怀里牺牲了,在场战友悲愤的同时,眼里都流下了复仇眼泪,纷纷表示要为马文平同志报仇,坚决完成好上级交给我们的防御作战任务,决不让中国失去一寸土地!</b></p> <p><b>马文平烈士</b></p> <h1><b style="font-size: 15px;"> 七连参战人员名单 </b></h1><h5><b style="font-size: 15px;"> 姓 名 职 务 籍 贯 坚守阵地</b></h5><p><b style="font-size: 15px;">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袁建友 连 长 河南虞城 20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田海庭 指导员 湖南益阳 168/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程 权 连 长 陕西宝鸡 168/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勇虎 连 长 陕西咸阳 166/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林 明 副连长 广东茂名 166/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罗仁东 副指导员 贵州玉屏 168/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李红毅 一排长 宁夏青铜峡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杨学文 二排长 四川眉山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刘文权 司务长 陕西淳化 229</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张岩岗 文 书 陕西延安 168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杨来宝 卫生员 陕西长武 166/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任 伟 通信员 陕西西安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刘小平 通信员 陕西延安 20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刘志富 实习排长 黑龙江富锦 166/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赵显杰 实习排长 吉林吉林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党龙刚 实习排长 辽宁抚顺 147</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查 强 实习排长 黑龙江哈尔滨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何忠杰 实习军医 四川德阳 166/168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建军 军 医 浙江泰顺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周学明 班 长 宁夏同心 168/153</b></p><p><b style="font-size: 15px;"> 胡兴华 班 长 四川木里 166/154</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毛体哈 班 长 四川木里 147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张顺清 班 长 陕西洛川 166/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赵栓柱 班 长 陕西府谷 147</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李应春 班 长 甘肃定西 166/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陈文利 班 长 陕西西安 166无名</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易思智 班 长 甘肃定西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曹宏山 班 长 陕西横山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陈忠华 班 长 四川木里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明礼 班 长 甘肃靖远 166/154</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殷培军 班 长 陕西横山 229</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曹宏栋 副班长 陕西横山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安军 副班长 甘肃武威 166无名</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巩进海 副班长 甘肃定西 229</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彭思锋 副班长 陕西西安 166无名</b></p><p><b style="font-size: 15px;"> 何 伟 副班长 江苏南通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南 平 副班长 陕西西安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高 安 副班长 陕西西安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郭社会 副班长 陕西延安 166无名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冯 芝 战 士 甘肃定西 229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李小红 战 士 甘肃兰州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李会彬 战 士 陕西洛川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李育宏 战 士 陕西洛川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李万昌 战 士 陕西富县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李陇平 战 士 甘肃庆阳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彦平 副班长 甘肃兰州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德民 战 士 甘肃武威 166无名</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天才 战 士 甘肃兰州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世宏 战 士 甘肃庆阳 147</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维静 战 士 甘肃庆阳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兴哲 战 士 陕西西安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英华 战 士 甘肃兰州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李炳德 战 士 重庆长寿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马永华 战 士 甘肃庆阳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伊洪涛 战 士 甘肃庆阳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付明前 战 士 甘肃庆阳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彭家智 战 士 甘肃武威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薛德俊 战 士 甘肃兰州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陈勇明 战 士 重庆长寿 229</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罗吉富 战 士 甘肃兰州 166无名</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张海峰 战 士 甘肃庆阳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马占海 战 士 甘肃省漳 166/168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潘世雄 战 士 甘肃舟曲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李 广 战 士 甘肃卓尼 166无名</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牛祥林 战 士 甘肃天水 229</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姚登仕 战 士 四川渠县 166无名</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吴华仲 副班长 重庆长寿 147</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田继文 战 士 重庆江北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奉明万 战 士 四川达州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范福来 战 士 甘肃武威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梁东昌 战 士 陕西洛川 147</b></p><p><b style="font-size: 15px;"> 何亚峰 战 士 陕西洛川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屈希庆 战 士 陕西西安 168/147</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白玉平 战 士 陕西宝鸡 166无名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李世政 战 士 四川达州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金绍文 战 士 四川渠县 20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赖帮才 战 士 重庆江北 164/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翟卫华 战 士 江苏南通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邢秀红 战 士 江苏南通 167</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安庆周 战 士 河南清丰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张洪岩 战 士 甘肃兰州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靳学智 战 士 甘肃民勤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孙春生 战 士 河南午阳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盖泽义 战 士 河南清丰 229</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刘志伟 战 士 陕西延川 166/166无名</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杨文史 副班长 四川盐源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陈忠来 战 士 甘肃武威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潘树明 战 士 四川乐山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丁伯友 战 士 陕西商洛 229</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武明虎 战 士 甘肃庆阳 166/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李忠勇 副班长 四川木里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黄 斌 战 士 重庆南岸 147</b></p><p><b style="font-size: 15px;"> 任春光 战 士 甘肃兰州 147/166无名</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刘忠才 战 士 四川乐山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刘付春 战 士 河南午阳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张 义 战 士 四川乐山 166</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温录山 战 士 陕西洛南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薛 辉 战 士 甘肃民勤 168</b></p><p><b style="font-size: 15px;"> 柯贤海 战 士 陕西宁陕 147/183</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罗日武 班 长 四川凉山 147</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鲁庆昌 战 士 甘肃舟曲 147 烈士</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马文平 战 士 陕西延长 153 烈士</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维虎 战 士 甘肃庆阳 华阴留守</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 珑 副班长 甘肃古浪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王希和 战 士 陕西宝鸡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邹小奇 战 士 陕西临潼 </b></p><p><b style="font-size: 15px;"> 袁 奇 班 长 四川乐山 </b></p> <h3>诗歌</h3><h1><b> 我 走 了 妈 妈 </b></h1><h3> </h3><h3><b> 摘自兰州军区慰问带</b></h3><h3><b> (柯贤海提供)</b></h3><h3> </h3><h3><b> 〈一〉 </b></h3><h3><b>我走了,妈妈 </b></h3><h3><b>没有向您辞行 </b></h3><h3><b>也没有留下什么话语</b></h3><h3><b>不是我忘了养育之恩 </b></h3><h3><b>也不是忘了生长的土地 </b></h3><h3><b>是因为军号声声催征人 </b></h3><h3><b>正义待发的列车呜响前进的汽笛</b></h3><h3><b>军情如火呀妈妈 </b></h3><h3><b>我只能向着家乡的方向 </b></h3><h3><b>向您敬上一个告别的军礼! </b></h3><h3><b> 〈二〉 </b></h3><h3><b>我走了,妈妈 </b></h3><h3><b>您不要牵挂,不要忧伤,也不要哭泣 </b></h3><h3><b>您的孩子已脱掉满身的孩子气 </b></h3><h3><b>变成了一个大人 </b></h3><h3><b>团长说我</b></h3><h3><b>这小子简直不像十八岁 的年纪 </b></h3><h3><b>是呀,妈妈 </b></h3><h3><b>军营你从来就没有孩子 也没有眼泪 </b></h3><h3><b>有的只是军人的坚强,军人的刚毅 </b></h3><h3><b>不信你看 </b></h3><h3><b>我就是迈着军人的步伐 </b></h3><h3><b>走上南疆燃烧的前沿阵地 </b></h3><h3><b> 〈三〉</b></h3><h3><b> 我走了,妈妈 </b></h3><h3><b>您不要忧伤也不要惦念 </b></h3><h3><b>想我时,多看看门前那棵小树</b></h3><h3><b>他和我是一样的年纪 </b></h3><h3><b>笔直的树干是在向您立正敬礼</b></h3><h3><b>风吹树叶的响声 那是我在您耳旁低声细语</b></h3><h3><b>细雨中带着硝烟的思念 </b></h3><h3><b>还有枪炮声中带着胜利的消息!</b></h3><h3><b>妈妈,请您多看小树几眼吧 </b></h3><h3><b>它已经长大成材,枝繁叶密 </b></h3><h3><b>它就是您的儿子 永远地陪伴着您 </b></h3><h3><b> 〈四〉 </b></h3><h3><b>我走了,妈妈 </b></h3><h3><b>请告诉爸爸</b></h3><h3><b>请他珍重他那年迈的身体 </b></h3><h3><b>就说我牢记着他那宽阔的胸膛 和满脸的胡须累了,就在田边歇一会儿 </b></h3><h3><b>芳香的泥土会擦出他思儿的泪滴</b></h3><h3><b>待到那胜利的时刻 </b></h3><h3><b>军功章和儿子会同在您面前站立</b></h3><h3><b>到那时,让他好好地睡个好觉吧</b></h3><h3><b>拿枪的手会接过您用过的锄头耙犁 </b></h3><h3><b>让军功章和丰收的果实 </b></h3><h3><b>一起闪耀在庄稼的地里 </b></h3><h3><b> 〈五〉 </b></h3><h3><b>我走了,妈妈 </b></h3><h3><b>您不要叹息 叹息,我那小小的年纪</b></h3><h3><b>世界本来就是这样 </b></h3><h3><b>有人享受,就有人出力 </b></h3><h3><b>有人团聚就有人分离</b></h3><h3><b>而出力与分离 </b></h3><h3><b>在军人的心中也是一种乐趣 !</b></h3><h3><b>因为,只有军人</b></h3><h3><b>才有那钢铁的胸膛和筑起的铜墙铁 壁 </b></h3><h3><b>我高兴,高兴为十亿人出力 </b></h3><h3><b>我自豪,自豪的是看见新的长城已 经筑成</b></h3><h3><b>妈妈呀,妈妈 </b></h3><h3><b>当我成为长城上一块砖石的时候</b></h3><h3><b>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您 </b></h3><h3><b> 〈六〉</b></h3><h3><b>我走了,妈妈 </b></h3><h3><b>我深深地记着 </b></h3><h3><b>记着灯光下摇篮旁</b></h3><h3><b>您讲的许多故事 </b></h3><h3><b>佘太君送完八个儿子以后 </b></h3><h3><b>又把征战的大旗交到了第三辈手里</b></h3><h3><b>岳飞的母亲</b></h3><h3><b>亲手把握钢枪把“精忠报 国” 四字刺进了儿子的背脊 </b></h3><h3><b>今天,这历史的钢针又落到了您的 手里</b></h3><h3><b>妈妈呀妈妈 </b></h3><h3><b>我多么想脱掉上衣 让您刺吧刺吧</b></h3><h3><b>刺出八十年代母亲的胸怀 和那胸怀中的堂堂正气 </b></h3><h3><b>让全国都看看您的儿子</b></h3><h3><b>正在用血肉 之躯</b></h3><h3><b>维护着祖国,维护着正义,维护着 千万个摇篮中的儿女! </b></h3><h3><b> 〈七〉 </b></h3><h3><b>我走了,妈妈</b></h3><h3><b>使我内疚的是</b></h3><h3><b>从来没有为母亲添置 过,哪怕是一件廉价的新衣</b></h3><h3><b>也没有象别人一样将一叠叠钞票塞 到母亲的手里</b></h3><h3><b> 因为,我是一个兵</b></h3><h3><b> 某些人叹服的“大兵” </b></h3><h3><b>三十天只有十元钱人民币 </b></h3><h3><b>可是,妈妈您可知道 </b></h3><h3><b>军人,这二字就意味着牺牲 </b></h3><h3><b>兵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索取二字</b></h3><h3><b> 战争迫使军人收起爱情之花 </b></h3><h3><b>还要把军人的情意深深的埋在心底</b></h3><h3><b> 因为兵的责任不是在花前月下散步</b></h3><h3><b>更不是在长板椅上谈情</b></h3><h3><b>而是战场,是前沿阵地 是在硝烟弥漫的炮火里!</b></h3><h3><b>只有在那里,才能使军人闪耀光彩</b></h3><h3><b>只有在那里 才能诠释出军人的意义</b></h3><h3><b>这一点,妈妈,您是懂得的</b></h3><h3><b>不然,您怎能将儿子送进这钢铁的 熔炉 </b></h3><h3><b> 〈八〉</b></h3><h3><b>我走了,妈妈 </b></h3><h3><b>带着您的嘱托</b></h3><h3><b>带着您的勉励,</b></h3><h3><b>带着江河的浪花</b></h3><h3><b>带着家乡的土地</b></h3><h3><b>跳出战壕,跃上阵地 ,冲进硝烟,滚进雷区 </b></h3><h3><b>把母亲的期望和士兵的勇敢</b></h3><h3><b>一起装进枪膛里 </b></h3><h3><b>杀他个片甲不留,尸横遍野 </b></h3><h3><b>让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扬眉吐气!</b></h3><h3><b>活要活得铮铮作响,</b></h3><h3><b> 死要死的一身豪气!</b></h3><h3><b> 因为,身后有我的母亲有母亲的胸膛上</b></h3><h3><b>那九百六十万平方 公里的土地 </b></h3><h3><b> 〈九〉 </b></h3><h3><b> 我走了,妈妈</b></h3><h3><b> 有这样一句话 您把它记在心里</b></h3><h3><b> 当您看见田野上飘香的野果</b></h3><h3><b> 当您听到工厂里歌唱的汽笛</b></h3><h3><b> 当您望见一群群红领巾走进学校</b></h3><h3><b> 当您看到养老院里的五星红旗</b></h3><h3><b> 当您看到甜蜜的新郎、新娘</b></h3><h3><b> 当您看到月光下散步的少男、少女 </b></h3><h3><b>您都可以对他们大声地说 </b></h3><h3><b>说出这样的话: “你们幸福吧!</b></h3><h3><b>你们愉快吧 </b></h3><h3><b>你们可知道这幸福和欢乐</b></h3><h3><b>是因为有我的儿子 </b></h3><h3><b>用青春和鲜血在保卫着你!”</b></h3> <h3><b>1987年5月下旬我部凯旋归来路过四川省绵阳火车站,附近老百姓涌上站台为官兵服务。</b></h3> <h3>1987年7月30日,前国家副主席王震:亲临陕西省华阴市看望、慰问从前线凯旋归来的老部队官兵。(139师抗日战争时期属359旅,王震为旅长,歌曲:南泥湾就是赞美这支英雄的部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