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第二故乡(二)

春风

<h3>告别了双安,告别了潘队长,踏上了去宽甸的大客。</h3> <h3>过去的盘山路坡陡,弯急又狭窄, 而如今崇山峻岭中,公路不再艰险,又宽阔又平坦,坐在车上看到道路两旁的风景,十分惬意。</h3> <h3>不知不觉到了宽甸县城。</h3> <h3>百年修得同船渡,三世修得同窗读,王克荣同学(留在宽甸的大连知青)听说同班同学来宽甸相聚,发自内心的喜悦。</h3> <h3>王大哥和嫂子热情的为远道而来的同学接风洗尘。</h3> <h3>我受同学邀请,也被请的到他的家中做客,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h3> <h3>50年了,有太多的思念需要倾诉,有太多的话,说也说不完……来吧,干杯!为相聚开怀畅饮,为友谊千杯不醉!</h3> <h3>感谢王大哥和嫂子的盛情款待,常回家看看,期望在大连再相聚。</h3> <h3>清晨我们来到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大楼前留影。</h3> <h3>这是我们相知,相识,相恋的县城,有太多值得回忆的故事。</h3> <h3>  县政府对面的博物馆</h3> <h3>县医院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留下了我人生中宝贵的青春年华,记载着生命中那难以忘怀的史册。</h3> <h3>北山离我们县医院很近,想当年我约几个好伙伴每天清晨爬山,手术室的张连英爬到山顶大喊;“周总理你在哪里……</h3> <h3>黄椅山,是我向往的的地方,(为了纪念上山下乡运动50周年,同学们捐款建了一个知青园和知青石)那里有一座知青文化园和一块知青纪念石。</h3> <h3>和青年点的同学,在黄椅山下留影纪念。</h3> <h3>10月18日宽甸县政府,人大领导对这次纪念大会非常重视,在通往知青园这一段路采取交通管制,为防意外并派出救护车。</h3> <h3>  在通往知青园的沿途设有五道大彩门,很隆重。</h3><h3>热烈欢迎大连知青重返第二故乡</h3><h3>梦回家乡心系宽甸,欢迎大连知青回家</h3><h3>大连知青与宽甸人民血肉相连</h3> <h3>五十年了,星移斗转,沧海桑田,青春容颜不在,两鬓斑白再现。</h3> <h3>感谢宽甸的父老乡亲。</h3> <h3>弹指一挥间,风华正茂的我,已皱纹满面。</h3> <h3>曾经风雨同舟,朝夕相处的同学共同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最纯洁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相聚在黄椅山脚下。</h3> <h3>同学们曾为知青亭撰写过一副楹联</h3><h3>青山照日月,</h3><h3>绿海映芳华。</h3> <h3>在那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里,我们一起走过阳光,一起走过风雨,共同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h3> <h3>  和卫生学校的吳艳秋,迟庆林同学相聚在知青亭。</h3> <p class="ql-block">这块长8.3米、高2.4米,厚0.4米,重21吨的天然“晚霞红”理石,是从河北省曲阳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才运到知青园,她被绿树、红枫环抱着,坐落在草坪之上,显得那么庄重大气、神奇!</p> <p class="ql-block">纪念石镌刻“致敬青春感恩宽甸”八个大字。</p><p class="ql-block">站在这巨大、美丽的晚霞红理石前面……心潮澎湃。</p> <h3>这块巨大的晚霞红怀抱着我们,那光滑细腻的大理石仿佛就像我们的朋友,亲人。</h3> <p class="ql-block">焕然一新的知青纪念园。</p> <h3>2018年10月18日上午10点18分纪念大会正式开始。</h3> <h3>副站长郭永德宣布大会开始。</h3> <h3>经过风霜雨雪的洗涤和岁月沧桑的磨砺,今天我们相聚在纪念石下,致敬青春感恩宽甸。</h3> <h3>大连十三中同学。</h3> <h3>大连三十一中同学</h3> <h3>和县医院的同学、同事留念。</h3> <h3>离开卫校我俩被分配在灌水地区医院的王同玉同学。</h3> <h3>老同学,无论天涯海角,无论天长地久,我们的心里都始终会珍藏一种情怀,那就是同窗情浓,可以慢慢品味,可以默默追忆。</h3> <p class="ql-block">纪念石后面树立八块“名录石”为花岗岩材质,每块长900毫米,高600毫米,宽150毫米。重300公斤镌刻着捐建者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第二排右数第三位是我。</p> <p class="ql-block">我的爱人武平。</p> <h3>在我们认领的红松树前留影。</h3> <h3>两旁是我们认领的红松树。</h3> <h3>和自驾游的金秀媛、一家相聚在知青园。</h3> <p class="ql-block">这片万余棵红松林与知青下乡50年同龄,红松四季常青,郁郁葱葱。愿下乡在宽甸的同学,向青松一样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天寒地冻。笑看人生健康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