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北京的冬天没有想象中那么冷,因为内心无比激动……实幼科研团队北上参加“WALS2018课例研究与教师教育:国际对话”研讨活动<br></h3><h3><br></h3><h3></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开幕式很简洁,没有冗词赘句,氛围轻松,很棒。WALS主席Peter Dudley博士致词,很高兴WALS来到中国,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的承办。</p></h3> <h3>WALS2018课例大会筹备委员会主席朱旭东教授致欢迎词“本次课例大会是相互学习的绝佳机会”</h3> <h3>WALS2018课例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大会宣布:“北京师范大学课例研究中心”成立,课例研究中心主任李琼致词,课例大会研究“教”与“学”,中国教师要进行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研究团队,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部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课例研究,实现多文化的课例研究,我们为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服务!</h3> <h3>一曲《梁祝》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研究工作者走进和聆听中国文化。<br><h3><br></h3></h3> <h3>时间紧凑,报告时间到……</h3> <h3>来自挪威🇳🇴的Elaine Munthe</h3> <h3>教育充满了不确定性,它需要我们用专业去判断……<br><h3><br></h3></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教育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需要用专业来判断,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呢?让教师参与到课例研究中来,让教师间的对话与讨论不要只停留在对于教育实践现象的陈述上,有深度的有意义的对话,才是有效的,要让教师们不仅仅只是发现问题,他们需要坦诚、开放的谈话,需要建立沟通协作共享学习写作学习的机制,通过课例研究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p></h3> <h3>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教师文化——课例研究的文化基础”理论性很强很多专业的概念,陈老师说更多的需要从人类学的视角去思考,于我而言只能很抽象的去感受,但还没有深刻的理解,这样的学术活动,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前沿的信息与方向,厉害了👍</h3> <h3>关于教育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对话,以往甚至多年以前,我们比较注重教育的确定性会比较多,目标会很明确,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变得开放而多元,我们开始思考,“这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呢?”现在我们更关注教育的不确定性,我们会思考,这是唯一的方法与方式吗?是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来实施我们的教育呢?我们需要思考并用不同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的学生来学习!我真的觉得,很棒!非常棒!<br><h3><br></h3></h3> <h3>我们本次参展的“学术海报”的选题,似乎很契合本次课例大会的主题。——“深度学习状态下的幼儿与环境之间多样性关系的识别与维护”,实幼科研团队期待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研究者之间的对话。</h3><h3><br></h3><h3></h3> <h3>全程英文,我使用设备同声翻译来理解记录和思考。也许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但教育的初衷、理想及对于教育的思考应该可以共通的!嗯,我觉得非常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