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1月21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示范小学新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终于在报告厅及会议室拉开了序幕。近两年来加入到示小大家庭的九位青年才俊将在讲台上一展芳华。</h3><h3> 首先看综合组一边,立着淑人君子五位,分别是滕高杰、宋育缦、景思漫、王枢、张愉。他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这三尺讲台上大展拳脚。</h3> <h3> 滕高杰最先出场,平日间文静的女孩想不到初一登台就展现了逼人的气势,大方的仪态,开放式的导入,立马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特别是讲到昆明人的掌上明珠——红嘴鸥被虐时的那种义愤填膺,让人一下就被感染了。她画画时的专注眼神,指导时的一丝不苟,展示学生作品时的精彩评价让在座的老师们也心痒难耐地跟着画了起来。</h3> <h3> 宋育缦第二个登台,正如她名字里的“缦”字一般,整堂课透露着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诗》曰:“涓涓源水,不雝不塞”大概如此。从导入到终结都十分流畅,甚至有愈战愈勇之感。</h3> <h3> 景思漫出场时正值一天中最富朝气的时刻。她初入教室时阳光也为她铺上“红毯”。一篇《坐井观天》上得学生和听课老师仿佛挣脱了这副躯体,任由思绪在天空中翱翔。同样的我也想用她名字中的这一个“漫”字来评价:才情外溢是其人,知识迸溅是其课,思绪漫延是其对学生思维引导之势。</h3> <h3> 王枢老师,作为上半场最后登场的选手,浑身透露着浪漫气息,课堂气氛轻松而不失秩序,虽有出乎意料的状况发生但能够应付自如。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课堂的随性也带来了课堂教学不够紧凑的弊端。</h3> <h3> 下半场,综合组最后一位青年教师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不知为何,张愉老师总是带我们去吃,不过每次“吃”都有不同的滋味,酸甜苦辣咸,每道“菜”都不可谓不精彩,让我们的耳朵和眼睛也“吃”了一次大餐。</h3> <h3> 综合组这边的精彩先告一段落,且随我去一睹数学组的风采。如果说综合组展现的是课堂感性一面的话,那数学组这边就是散发着理性和智慧光芒的课堂。刘通、熊艳花、范巧、罗莎四位老师分别献课,也是精彩纷呈。</h3> <h3> 刘通老师稳扎稳打步步推进,通过导入、师生问答、解决问题等步骤,最终得出:时针超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指着几,五几几十几分,这个时刻是几时几十几分的结论。</h3> <h3> 《烙饼问题》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怎样去烙两张饼、三张饼,让学生亲身体验烙饼最优化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明白什么是同时烙、什么是交替烙,然后通过观察、猜想、比较、分析得出烙饼张数与所用时间的关系以及烙饼的张数不同方法也不同。以直观生动的体验过程击破烙三张饼最优化烙法的难点所在。使学生发散思维和优化意识得到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h3> <h3> 罗莎老师,《认识钟表》一课中的拨钟游戏,让低年级的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认识了几时几分,可谓是“从做中学”的规范了。</h3> <h3> 范巧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以阿凡提卖毛毯的故事导入,设计了3次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考,让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其课堂充满了实效性,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h3> <h3> 竞赛如何精彩,有待提高的地方又在哪?评课老师来解答。几位资深的“学者”老师,从优点、不足、建议等方面为新教师之后的成长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指出不足的地方,真可谓鞭辟入里。</h3> <h3> 台前的光鲜离不开幕后辛勤工作的各位老师,活动的圆满成功与领导们的关心关注分不开,离不开组织者的精心安排。领导时刻关心着新教师的成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精力组织这次活动,并亲入课堂,作为新教师我们是幸福的。指导老师不厌其烦地解答新教师的问题,尽心尽力地去辅导,作为被指导者我们是幸运的。</h3><h3> 新教师竞赛课虽已落下帷幕,但成长的脚步我们永不停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