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思维导图绘制的关键就是提炼关键词,建立联系,如果关键词提炼不好,思维导图绘制的再华丽,在内容上也是空洞的,也是徒有其表的。为提高老师们提取关键词的能力,2018年11月15日下午两点,崇文小学语文组老师就“如何使关键词更加清晰、凝练”进行了研讨。</h3> <h3>李翠老师的《大禹治水》惟妙惟肖,形象生动,层次分明,关键词提炼得当,效果不错。</h3> <h3>马如意老师设计了飞翼中队家长会的思维导图,图文并茂,新颖别致,既有真情实感,又有细腻的工作安排。</h3> <h3>蔡程程老师的《小书包》,色彩明丽,对课文内容有了较全的概括,让人耳目一新,并能使人对内容一目了然。</h3> <h3>刘亭亭老师对十月份从班级、自身、家庭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有助于提高自己,更好的分析班级情况,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h3> <h3>王新雨老师的《升国旗》,从交流、字词、内容、拓展四个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阐述,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接受。</h3> <h3>这是郭晓梦老师的《松鼠》,她从讨人喜欢、驯良、外形特点、乖巧、写法五个方面做了简单介绍。</h3> <h3>刚锐老师也是设计了家长会的思维导图,提取了开场白、学校、家庭、结束语四个关键词,清晰明了,层次分明。</h3> <h3>这是王秋芳老师的一篇语文课文《猜猜我是谁》的教学设计,从外貌、性格、爱好、朋友四个方面提取了关键词,清晰明确。</h3> <h3>许雪莲老师的《画杨桃》,图文并茂,形象具体。</h3> <h3>这是刘薇老师的《搭船的鸟>》,从景美、人美、情感升华三个方面提取了整篇课文的关键词,同时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与情感,令人久久回味。</h3> <h3>李艳春老师的《海滨小城》一文的思维导图,从海滨、小城、情感升华三个方面对课文进行了概论归纳,让人印象深刻。</h3> <h3>值得重点介绍的是吴营老师,在她的《认识鲁迅》这一思维导图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较全面的介绍了关键词的提取方法:学会提取关键词,切忌把整行甚至是整段文字放在分支上面</h3><h3>。关键词它可以从文中找出,也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来获得。关键词有三个特点:表达某个重点意思;简短精炼;有层次有结构。如果我们把大量的文字复制并粘贴到分支上,那就只是换了换样式而已,与实质性的思维导图貌似神离,相差甚远。所以,一定要把提炼的内容和关键性的词语放在分支上面。</h3><h3><br></h3> <h3>孙守娟老师的《寒号鸟》,从住处、冬天快到、冬天到了、寒冬腊月四个方面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h3> <h3>程晓静老师的思维导图是对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整体概括,无论是从图的绘制、分枝的分布,还是关键词的提取上,都是下了极大功夫的。</h3> <h3>这是王晨晓老师对《猫》这一课绘制的思维导图,从作者介绍、大猫、小猫、文章主题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清晰了然。</h3> <h3>赵杰老师也是对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归纳概括,从其图、文各方面都不难看出,对这幅思维导图可谓是用心艰苦。</h3> <h3>蒋泽芳老师的思维导图是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疑问的描述,共从起因、父亲、儿子、感受四个方面提去了关键词,可谓清晰、干练。</h3> <h3>这是蒋燕老师对于《坐井观天》一文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不得不说,蒋老师对于思维导图的绘制真的有着其独到的见解。研讨中又提出了分枝是否能够再次合并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热议。</h3> <h3>这是邢唯康老师对如何写观察作文专门绘制的思维导图,从怎样观察、四大法宝、观察什么、格式内容四个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令人受益匪浅。</h3> <h3>这是王晓燕老师对于一年级上学期,期中之前所学的汉语拼音的一个概括总结。提取了基本内容、读音、读写方法三大关键词之后,又进行了细化的分支,层层递进,使人一目了然,更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h3> <h3>郭淑芳老师和吴营老师都是绘制了《认识鲁迅》的思维导图,只是二人侧重点稍微不同。郭老师从初识鲁迅、鲁迅形象、描写人物方法、拓展阅读、文学成就五个方面提取了相应的关键词,也较为全面的概括了鲁迅先生在文学方面的一生。</h3> <h3>这是陈红梅老师的《火烧云》,她把课文分为总述、分述、中心三大方面,然后又进行了详细的分枝,使人对火烧云有了一个细致的认识。</h3> <h3>老师们一致表示,一定要再接再厉,争取绘制出更加完美的作品。</h3> <h3>请欣赏语文组老师们的思维导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