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里的老人

胭脂

<h3>箕城又名娲城,传说中的女娲家乡。每个月农历初一、十五都有庙会,香火繁盛。善男信女们从八方一起聚来祈求心想事成,也有很多趁人气赶来的商客,游人,和一些传统的面临消失的老手艺,摄影群里的影友老师们在群里约拍,对于相机功能还不熟悉的笨妞,这是个学习机会,于是跟着他们疯去了。</h3> <h3>路上遇到挑着花蓝来赶庙会的妇女,询问得知是六七十公里外的太康县的</h3> <h3>才走到庙的围墙处,看到五六个剃头匠。这是乡间特有的一种老手艺了。一把剃头刀,一盆一水桶一葫芦瓢一火炉,几乎是剃头匠走街串巷的全套家伙什了。先是利索的剃头,最后剃头匠会让客户躺在他腿上舒服的刮下脸上的胡须,这是乡村农人的一种惬意的享受了?可惜现在年轻人和年轻妇女都进城里的发廊了,好像只有老头们还会捧个场,剃头匠们说生意越来越萧条了,从事这行当的越来越少了,面临消失。</h3> <h3>还有这认真的老裁缝,因为现在农民生活的提高,还有多少缝补改动衣服的?也是准备不做了。</h3> <h3>庙门</h3> <h3>庙门前,摄影群里的老师纷纷打开相机,拍这个看的出神的小妞,我也跟着瞎拍几张,拍后听到两位老师交流彼此拍的影子怎样,晕菜,高手拍的是影子了,我胡拍一通直拍的人。小白就是小白,汗颜。</h3> <h3>摄影这东西就是这样吧,各自的眼光观察点不一样,感兴趣要拍的东西也不一样。进得庙门,老师们都分头行动了,各找各自感兴趣的主题去拍摄,我也开始单枪匹马的瞎转悠了。</h3> <h3>几个大嫂在做表演前的准备,头上戴了几朵艳丽的花,想起了小沈阳丫蛋那个小品,头上戴了2斤发卡子?</h3> <h3>看这笑容,也是个性格直爽豪放的妇女</h3> <h3>还看到来还愿的人们,请了庙里的主事在做二十四拜仪式。</h3> <h3>娘娘坟前坐个远道而来的尼姑,铺的东西也是有讲究的?有些好奇</h3> <h3>瘦老汉的皱纹里更写满风霜和故事吧?</h3> <h3>看到这个老人,心被揪了一下。穿着一身破旧的保安服,里面露出的毛衣袖子也烂着,鞋子也烂着几处。面容憔悴,麻木,几乎都不抬眼看人,一直勾着头,略躬着背,带着谨小慎微又胆小怕事的谦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中年润土。人群中我看着他,有些心酸悲悯,进庙门前有几个乞丐在闲坐着讨钱,有的在抽烟,有个断腿的老乞丐还拿着手机玩自拍,看到他浪荡的表情我扭头走掉了,可是看到这个烧香的老汉,我突然后悔起来,匆忙跟着影友们外拍,为减少包袱就背着相机拿个手机出来了,怎么没带点现金,给这位老人让他买双鞋</h3> <h3>跟着他看他进得几个大殿,都在虔诚的磕头,祈祷,不知道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愁苦,想求神佛保佑解脱,默默祝他如愿吧</h3> <h3>突然间,来了位省府大员来参观,众多随从护佑,老人远远的看着</h3> <h3>在一个大殿前,他坐下来两分钟歇息,小心翼翼地拿起门口摆放的供灯观看</h3> <h3>好像还有相熟的妇女,蹲下来寒暄两句</h3> <h3>和那几个妇女打过招呼,他继续勾着头躬着背缓步走掉了。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可是对不起,我没能力,没能帮上您一点,看着他的背影,唯送安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