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丙申五一,余等三人,出游十日。驱单车纵情穿行于甘川藏青四省区结合部,行程万里。每日昼出夜伏,尽享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饱览雪域高原之伟岸山川,呼吸无霾之新鲜空气,品尝藏家之饕餮大餐。此行,一路追寻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光大之足迹,切身体验藏族文化,了解民风民情,聆听辫经,目睹天葬,洗涤心灵。出于嗜好,拍片数百,是为记录。此行,亦为纪念首次(2006.5.1)入藏行摄十周年!<br></div><div> 第一天:从西安出发,经天水、礼县、岷县,先至腊子口,有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其碑文如下:1935年9月16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越过雪山草地之后,突破了国民党重兵扼守的腊子口天险,打开了通往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胜利道路,实现了北上抗日的伟大目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至邻近纪念馆,不知何故关闭,未入。<br> 晚经迭部县城至扎尕那,夜宿一藏民宅,院内可以停车,房子很大、干净整洁,超出想象。<br> 藏族文化影响的区域很大,除了西藏之外,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甚至内蒙)的一部分地区也都受其影响。所以这次的行摄路线基本上选在甘川藏青四省区的结合部,这个区域也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的发祥地和聚集地。寻访的重点其实只有三处,即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白玉亚青寺和德格印经院。宁玛派(红教)是藏传佛教四大传承之一,相对于以后的其它三大传承(白教~噶举、花教~萨迦、黄教~格鲁),它是旧派。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宁玛一词的意思为“古”或“旧”,宁玛派即古派或旧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教派。<br></div>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h3>▼迭部S313省道边与藏族老乡的合影<br></h3> <h3>▼迭部S313省道边建设中的藏传佛教寺院 <br></h3> <h3>▼藏传佛教寺院精美的柱头装饰 <br></h3> 第二天: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位于迭部县北偏西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峻峭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一早在山寨里转悠,然后去了山顶上的拉桑寺。拉桑寺(属格鲁派,是达仓郎木格尔底寺的属寺)始建于1645年,期间屡毁屡建,现有经堂2座,密殿、观音殿各1座,僧舍30余院,住寺僧侣40余人,是本地区信教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扎尕那村海拔3000~3300米,周围最高山峰海拔4500米。扎尕那村主要居民是藏族,由东向西分为四个组,总人数约2000余人。这里的男人们大部分会说汉语,女人们则大部分不会。扎尕那人纯朴善良、热情好客,印象不错。离开扎尕那,前往郎木寺镇。<br> <h3>▼扎尕那寨门 </h3> <h3>▼背靠山峰的拉桑寺 </h3> <h3>▼拉桑寺喇嘛</h3> <h3>▼拉桑寺全景(背面)</h3> <h3>▼山峰下的扎尕那村 </h3> <h3>▼若尔盖S313省道边的一处藏传佛教佛殿</h3> <h3>▼若尔盖S313省道边的一座藏传佛教白塔</h3> <h3>▼若尔盖S313省道边的一处藏传佛教花塔,这个样子的佛塔至今也就见过这么一座</h3> 快到郎木寺之前,路边又遇见一座大型寺院,名称是:崇儿卡茸妙舟圣寺,站在寺庙山门的台阶上环顾四周,阿坝自治州藏民们心中的达恩神山就高高耸立在眼前,而远处的皑皑雪峰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近处则是平缓的坡地草原,牛羊群慵懒地徜徉其间,山麓一排排树梢微黄嫩绿的白杨树,一眼望过去,天空通透,令人心动……<div> 中午抵达郎木寺镇,一座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岭是郎木寺镇的标志物。2009年春节第一次来时镇子上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建筑物。郎木寺是一个地名,它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郎木寺镇和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乡下辖的郎木寺村。在郎木寺沟里有两座隔河(即白龙江)相望的寺庙:一座是四川的达仓郎木格尔底寺,另一座是甘肃的达仓郎木赛赤寺。郎木寺镇还有一座清真寺,称河北清真寺,始建于清末,后毁于“文革”,1980年得以重建。一地三寺,和平共处。</div> <h3>▼崇儿卡茸妙舟圣寺山门(背面) </h3> <h3>▼山岭下的郎木寺镇(村) </h3> <h3>▼从格尔底寺看赛赤寺 </h3> <h3>▼格尔底寺一处沧桑厚重的院门</h3> <h3>▼郎木寺河北清真寺 </h3> 离开郎木寺,沿着G213国道南下,然后在若尔盖县城北面拐上S209省道,目标九曲黄河第一湾。<div> 唐克索仓寺就在观景台附近,属藏传佛教之格鲁派,距县城70公里,海拔3500米,始建于1658年。其全称为:索仓扎西特钦岭(藏语),意为蒙古后裔吉祥大乘禅院,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索仓寺的壁画十分不错,其中所画格萨尔王,生于公元1038年,殁于公元1119年。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岭国领土始归一统。格萨尔王在藏族的传说中是莲花生大士的化身,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是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div><div> 日落前赶到唐克,就是为了能够拍到夕阳下的黄河九曲第一湾,但是这趟运气不好,天公不作美,乌云挡住了西下的太阳……,不然,这可是个出片的地方!<br></div><div> 当晚抵达瓦切塔林,宿瓦切塔林旁边的一个小客栈。 </div> <h3>▼唐克的祖孙两代人</h3> <h3>▼唐克索仓寺 </h3> <h3>▼唐克索仓寺华丽精美的殿门</h3> <h3>▼唐克索仓寺壁画格萨尔王 </h3> <h3>▼唐克索仓寺宗喀巴佛殿</h3> <h3>▼没有黄河落日的九曲十八湾 </h3> <h3>▼观景栈道上的喇嘛</h3> 第三天:瓦切塔林位于四川省红原县瓦切乡,此地是一丁字路口,北距黄河第一湾60公里,南距红原县城40公里,往东150公里可去松潘县的川主寺。瓦切塔林藏语意为“大帐篷”,这里是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塔林周围是一大片连绵不断的经幡,甚为壮观。<div> 过红原县城去了阿坝。格尔登寺位于阿坝藏族自治州阿坝县城西北角,该寺始建于同治9年(1870年),其前身为洞沟寺,工农红军长征时曾为红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是阿坝县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占地面积为18000平方米,有僧人1000余人,大小活佛14人。格尔登寺大经堂有120根柱子,可同时容纳数千僧众诵经、祈祷,是藏区屈指可数的大型经堂之一。格尔登寺西南角的大佛塔是雪域高原上屈指可数的几座大型佛塔之一。大佛塔全高49米,底座边长25米,正方型基座。佛塔外围是环塔转经走廊,有数百个小转经筒和十余个大型转经筒,环全寺有数千个大小转经筒。转经筒内装满了经活佛净点过的经书、圣物,转经筒印有六字真经“嗡嘛呢叭咪哞”,意为全智全能的观音菩萨保佑。四条挂满五彩隆达的钢绳从金色的塔顶向四周拉开,彩幡随风飞舞,两旁的大转经房内是两个巨型的转经筒,在转经人的推动下不停转动,随着发出的吱吱作响,就把信众的祈愿传向了天空。</div> <h3>▼红原瓦切塔林 </h3> <h3>▼瓦切塔林周围的经幡</h3> <h3>▼瓦切塔林前的藏族长者<br></h3> <h3>▼阿坝格尔登寺山门 </h3> <h3>▼格尔登寺大经堂及僧人</h3> <h3>▼格尔登寺供奉的佛像</h3> <h3>▼格尔登寺大佛塔 </h3> <p> 离开阿坝,沿着S302、S101省道北上去往青海久治。路过康赛寺。因为所从事的行业前后均与建筑有关,多年来关注各类建筑物有如职业病。这次出行也不例外,重点自然是宗教建筑。喜欢藏族建筑的繁复和用色,大胆而热烈。</p><p> 藏区各山河、垭口、寺庙、民舍等处都可见到印有经文图案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小旗,这一面面小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也有人称之为“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p><p> 从亿万年前大地造山运动造就了青藏高原的那一刻起,巴颜喀拉山脉东南部逐渐隆起一座著名的山峰,那就是位于久治县境内的被誉为果洛发祥地而受到人们尊崇的神山——年保玉则。年保玉则(又名:年宝叶什则)系“果洛山”的发祥地,位于青海省久治县索呼日麻乡、白玉乡境内。年保玉则主峰终年积雪,有面积约8平方公里的高山冰川,主峰海拨为5369米,壮观的冰体与鬼斧神工般陡峭的山岩和一百多个湖泊使年保玉则披上了神密的面纱。传说中年保玉则整个山系有峰3600座,当地的藏民叫它石头山,很多的神奇传说让石头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称为东方的日暮达。年保玉则的主峰并不像很多其它雪山的主峰那样被众星捧月般鹤立在蓝天之下,它周围的山峰高度都与其接近,簇拥在一起像片片花瓣绽放开来,只有到它的身边亲眼看过你才会知道,那是一朵圣洁美丽的雪莲花……,当地牧民把它视为"神山",其主要原因恐怕在于它的静穆秀美。年保玉则山系的海子据说有160多个,而久治县旅游局的实地考察统计和当地藏族老乡的说法是,较大的海子有16个,除了仙女湖、妖女湖外,还有日东玛错、玛尔杂湖、玛日当湖等,星罗棋布的小海子则达300多个,为取吉祥之意号称360个。</p> <h3>▼图案繁复色彩艳丽的门楼 </h3> <h3>▼经幡与年保玉则 </h3> <h3>▼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入口 </h3> <h3>▼年保玉则冰川世界 </h3> <h3>▼仙女湖边一对有趣的藏族父子</h3> <h3>▼喇嘛也时尚</h3> <h3>▼仙女湖边的留影 </h3> 告别年保玉则,接着去了白玉达唐寺,该寺是果洛州久治县境内的一座著名大寺,论地之灵气,是三怙主的道场;论寺庙历代高僧,可谓三怙主之化身次序降世;论教派传承,则为最古老的宁玛教派(即红教);论声誉,人才辈出,名扬整个藏区和国内外,拥有分寺百余座。提起白玉寺,一般都会想到四川白玉县的白玉大寺(后面也会去拜访这家著名的红教寺院)。既然同名,必有渊源。实际上,白玉达唐寺为白玉寺属寺,最初也是由白玉寺高僧噶玛觉美创建并担任首任主寺活佛,形成了自己的活佛系统。随后的活佛依次为:嘉珠活佛班玛多阿丹真、殊胜转世活佛俄坚多阿曲吉尼玛、纳珠活佛班玛阿旺丹真……,今为第十代活佛——拉智法王邬金尕昂尼玛,现任寺院住持。达唐寺内主要讲修的佛教经典以迈觉多杰伏藏法大圆满和自生安乐气脉猛厉火(指扎龙修法)为主等显密二宗之法要及文化理论。拥有持戒清净、学法精进的僧众已从早期的六百余众发展至千余众。受邀进入大经堂,才知这里的大经堂还有里层空间,类似的布局,布达拉宫五世达赖殿好像也是这样的。<div> 是晚抵达班玛县,班玛县与四川色达县接壤,至此就是为了次日好去色达哦。</div> <h3>▼久治白玉达唐寺山门 </h3> <h3>▼大经堂后殿 </h3> <h3>▼班玛县街景 </h3> 第四天:班玛的早晨阳光灿烂,驱车出城看景。<div> 阿什羌寺距离班玛县城大约10公里,最显眼的就是三座鲜艳夺目的佛塔,坐车远远的就能看到。寺院创建于1367年,现在是青海规模最大的觉囊派寺院。觉囊派是藏传佛教非常稀有的一支,目前只在果洛地区还有传承。三座佛塔塔尖都有日月星图案,意味着三界中的“天界”。塔体靠近顶部的四面体部分,每一个面上都绘有两只佛眼,这个和在尼泊尔看到的情况完全一致。<div> 附近的马可河上有吊桥,吊桥的对面也是一座藏族村庄。</div><div> 白扎寺亦称”追公寺”、“江日堂寺”。位于班玛县东南4公里的江日堂乡。1937年,四川省噶陀寺堪布阿端和白札喇嘛一同创建,属宁玛派噶陀寺(系红教六大寺院之一,没去成,让高德地图给忽悠了)系统。寺中央有一圆形小山,称之为“闪光铁山”,在果洛较为有名。寺分上下两部,上寺在北侧山顶,以尼姑禅修为主;下寺座落在小圆山周围,为该寺主体部分,周围建有百十座石塔,寺舍若干。寺内有讲经院、禅修院和大经堂。讲经院修持大小五明,禅修院修炼密宗生圆次第和内脉明点及其运转之功。白扎寺塔林(有一百余座石塔)为青海塔林之最,山顶莲花殿也别具一格,多角形建筑让人联想起汉族的楼阁,这在藏区是不多见的。白扎寺为藏族石刻艺术的聚集地,古朴的建筑颇具沧桑之美。</div></div> <h3>▼班玛红色教育中心<br></h3> <h3>▼班玛县城外挂满经幡的山坡</h3> <h3>▼阿什羌寺三佛塔 </h3> <h3>▼马可河吊桥 </h3> <h3>▼白扎寺莲花殿 </h3> <h3>▼白扎寺塔林 </h3> <p class="ql-block"> 离开斑马,择道往南去往色达。 赶在下午两点之前抵达色达天葬台,因为听说每天这个时候开始都有天葬。天葬台地处一片山坡之上,除了一些与天葬相关的建筑之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山坡上铺天盖地的几百上千只秃鹫,这也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秃鹫聚集在一起。尽管这个地方的天葬公开进行,也允许游客旁观,但天葬的具体操作其实是看不到的,你只能感受到现场的气氛和大概的程序。色达五明佛学院离天葬台不远,但不在同一条道上,需要退回到主道上再走专门道路才行。</p><p class="ql-block"> 色达五明佛学院的前身始建于1880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宁玛派僧人晋美彭措上师扩建了该修行点,至1997年,成立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因十世班禅大师的支持,短短数年间从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学员最多时达四万人。进入山谷,喇荣寺大经堂四周的山坡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暗红色的僧舍(小木屋),极具视觉冲击力,那场景的确令人震撼!西偏北的坡顶上,是规模很大的一处坛城。为了上去,先是开自己的车,半道发现路太窄,走不了,只好顾当地藏民的五菱宏光,这才第一次体验了五菱宏光的超凡能力,这才理解了为何五菱宏光在藏区这么受欢迎,几乎到处可见。 在佛学院一直待到晚上想拍夜色,结果却不尽人意,海拔4000多米的山顶,随着天黑,风越来越大,即使采取了各种措施,支在三脚架上的相机还是晃的厉害。有人放飞无人机,估计效果可能会好一些吧。因为没有合适的餐厅,晚餐是在一处工地上解决的。工地的小经理好客,招呼厨师专门炒菜待客,末了还拒绝收费。是夜,返回县城住宿。 </p> <h3>▼色达X040县道上的合影 </h3> <h3>▼天葬台周边山坡上的秃鹫 </h3> <h3>▼色达天葬台和天葬师</h3> <h3>▼色达的红色山坡</h3> <h3>▼很是震撼的小木屋</h3> <h3>▼色达坛城</h3> <h3>▼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最大的转经筒</h3> <h3>▼色达佛学院大经堂门口的僧众</h3> <p class="ql-block"> 第五天:继续在色达游摄。</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又至佛学院,再拍俯瞰的全景。然后在返回县城的路上,看了这里著名的大佛塔。邓登曲登佛塔又名降魔塔,位于色达县的色柯镇,距县城1.5公里。该塔始建于藏历铁猪年(1913年)。据传,此塔是色达年龙寺的空行母托梦于色达瓦须世袭头人嘎夺和喇嘛索郎罗吾,为镇妖驱邪、消灾解难、普渡众生、太平兴旺之预言而主持修建,是为四川省最高的藏传佛教宝塔。</p><p class="ql-block"> 东嘎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白玉传承的著名寺院之一,位于色达县城东的金马草原上,由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第一世东嘎仁波切创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6年),为古今色达十三座寺院之首,由瓦须色达首领家族所护持,曾是瓦须色达的政治宗教及文化中心,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期间曾有许多高僧大德在此以闻、思、修和讲、辩、著,主持显密圆融的佛陀教法,培养了许多宣说三藏的堪布和修行大圆满的虹身成就者。东嘎寺寺院建筑主要包括大经堂、药师佛塔、莲花光明宫、闭关静修院、讲学院、护法殿、小学校、小经堂、僧舍、接待中心、米拉日巴纪念塔、经幡林和居士林等。</p><p class="ql-block"> 是晚,又至佛学院,再拍夜色,结果比前一晚稍好。</p> <h3> </h3><div>▼色达县城的格萨尔王雕像<br></div> <h3>▼色达城外的邓登曲登佛塔 </h3> <h3>▼远眺东嘎寺全景 </h3> <h3>▼色达东嘎寺的药师如来见解脱塔</h3> 第六天:告别色达先至翁达镇,再沿G317国道中午抵达炉霍,这地方2009年来过一次。霍尔文化广场建于2008年9月,广场以石刻、雕塑等形式,反映了炉霍古老的霍尔文化和石棺文化。其上为霍尔英雄青铜雕像,手持十三原始吉祥之一的海螺,面向藏族视西为上的方向,以乘骑虎豹神兽跃过“霍尔拉鄂”山崖飞奔向前的形态表现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div> 午后从甘孜县城附近择甘白路去往亚青寺,亚青寺在国内是与色达佛学院齐名的大型佛学院。</div> <h3> </h3><div>▼色达经G548国道去往翁达镇路边的藏族村庄<br></div> <h3>▼正在建设中的川西风格藏族民宅</h3> <h3>▼炉霍霍尔广场上的霍尔英雄雕像 </h3> <h3>▼甘孜G317国道边上的洛戈村</h3> <h3>▼甘孜翻越雪山垭口路边的经幡</h3> <h3>▼甘白路路边的六字真言石刻</h3> 亚青寺位于白玉县昌台区阿察乡境内,距白玉县城122公里,距甘孜县城102公里,1985年由蒋阳龙多加参尊者(喇嘛阿秋仁波切)创建,名第二铜色德山亚青邬金禅修圣处。<div> 亚青寺现常住有两万余僧尼,以觉姆(藏语女尊者)为主,是藏区很有影响的大寺庙。实修所住的小盒子房,从数千间增加到二万多间,都是修行者们自己建立的。我们在觉姆岛的一头为过往的觉姆们拍照,开始她们还不好意思,等有人拿到了现场打印出的照片之后,场面变的热烈起来,直到把带去的打印纸打完为止。</div><div> 莲花生大士坐像是亚青寺的标志物,处在昌曲河边上的一块高地上。莲花生大士,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大成就者之一,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公元八世纪,应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入藏弘法,成功创立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齐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他教导藏族弟子学习译经,从印度迎请无垢友等大德入藏,将重要的显密经论译成藏文,创建显密经院及密宗道场,开创了在家出家的两种圣者应供轨范等等,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础。</div><div> 日落前这儿一直阴云密布,我们已经从可以俯瞰亚青寺被昌曲河环绕着的觉姆岛全景的地方撤下了,走到半路,太阳从云缝里又射出一道金光,于是又急忙返回高地,幸运的拍到了夕照亚青寺的全景图。</div> <h3>▼亚青寺山门 </h3> <h3>▼亚青寺与佛学院学员的合影</h3> <h3>▼亚青寺的佛塔 </h3> <h3>▼亚青寺的觉姆们 </h3> <h3>▼正在看照片的觉姆们</h3> <h3>▼少见的佛塔</h3> <h3>▼亚青寺莲花生大士坐像</h3> <h3>▼亚青寺高地上的三位藏族妇女</h3> <h3>▼朝拜莲花生大士坐像的信众络绎不绝</h3> <h3>▼亚青寺塔林</h3> <h3>▼亚青寺大金塔(尚未完工)</h3> <h3>▼可以俯瞰亚青寺觉姆岛的高地 </h3> <h3>▼夕照亚青寺觉姆岛,图中那些小方盒子即是学员们的静修之所</h3> 第七天:一早拍了初日下的亚青寺全景之后,沿金沙江北上。当天的路径是亚青寺、白玉寺、德格印经院、江达、昌都,所以一天都在赶路。这一段路尤其是沿江一段右侧山崖破碎,落石很多,比较危险。<div> 白玉寺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城西南的白玉山上,为康藏地区三个最大的宁玛派寺庙之一(另两个是白玉县的甘拖寺和德格县的竹庆寺)。为德格土司供养的五大家庙之一。其金顶是按照宗教里坛城的模样修建的。</div><div> 德格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之盛名,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作为传统技艺的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div> <h3>▼山坡上的白玉寺 </h3> <h3>▼白玉寺及寺前广场</h3> ▼甘白路对岸的山景 <h3>▼久负盛名的德格印经院 </h3> <h3>▼德格印经院街角上正在转经的康藏妇女</h3> <h3>▼德格印经院的经版库</h3> <h3>▼德格印经院内正在印刷经文的场景</h3> <h3>▼四川与西藏的界河金沙江(岗托镇附近)</h3> <h3>▼江达G317国道路边上的山景</h3> <p class="ql-block"> 第八天:早游昌都解放广场,在昌都最遗憾的是没顾上去看看强巴林寺。从昌都抵达类乌齐大约90公里路程用了一上午的时间,G214(与G317共线)这一段路很难走,烂路途中还整坏了一条轮胎。</p><p class="ql-block"> 类乌齐寺,本名“扬贡寺”,藏语称为“查杰玛”或“格培林”。由桑吉温始建于1277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该寺是西藏东北部著名的噶举派寺院,具有藏、汉及尼泊尔结合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G214国道边上的龙西寺位于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下拉秀乡,海拔4100m左右。龙西寺原为阿底峡尊者传承的旧嘎当派寺院,宗喀巴大师创建格鲁派以后改为格鲁派寺院。解放前帕嗡卡大师、九世班禅大师都曾经长时间在龙西寺指导学修,学修道次第是龙西寺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玉树禅古寺,因修建和管护文成公主庙而享有声誉,该寺位于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南4公里处的禅古村,距文成公主庙16公里,始建于公元12世纪,海拔3700多米,分上下两寺,相距约70米,初有下寺,后建上寺,下寺为母寺。“禅古”直译为“花石头”得名于下寺附近一块花色磐石。禅古寺属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修持本派“大手印法”。</p><p class="ql-block"> 是晚,抵达玉树,仍去之前住过的玉树宾馆,发现也是震后重建。</p> <h3>▼昌都解放广场合影 </h3> <h3>▼G317和G214共线的一段烂路 </h3> <h3>▼类乌齐扬贡寺</h3> <h3>▼囊谦G214国道路边上的摩崖石刻</h3> <h3>▼玉树龙西寺 </h3> <h3>▼玉树G214国道路边上的摩崖石刻</h3> <h3>▼玉树禅古寺 </h3> <h3>▼玉树地震纪念遗址</h3> 第九天:离开玉树又见新寨玛尼堆(2009年来过一次),这里海拔4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玛尼石堆。玛尼堆藏语称“多崩”,意为“10万经石”。新寨玛尼堆的经石据说已达20亿之多,这些经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大的如同桌面,小的仅如鸡蛋。上面均镌刻着佛像或经文,最常见的是藏文六字真言。新寨玛尼堆的创始人是加那多仁,明朝时期开始堆经石,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至十六日,来自西藏、四川、青海的藏族同胞就在玛尼堆旁相聚,或转玛尼堆,或送玛尼石,尔后围绕着玛尼堆跳舞,场面宏大,情绪热烈,极富感染力!<div> 这一路已经看到并间断行走(一会儿左道,一会儿右道)在了正在修建的西宁至玉树高速公路上,当时估计不久即可交付运营。是晚,赶至兰州,宿兰州。</div> <h3>▼新寨玛尼堆的彩绘石刻佛像 </h3> <h3>▼围绕玛尼堆转经的藏族老夫妇 </h3> <h3>▼玉树新寨玛尼堆地震后重建的如来八塔</h3> <h3>▼围绕玛尼堆转经的藏族长者</h3> <h3>▼玛多三江源国家公园石碑</h3> <h3> 第十天:沿G30连霍高速穿甘肃,过宝鸡,当日返回西安,顺利结束本次旅行。</h3><div><br></div><div>小结:</div><div> 这一趟走过的一些地方,后来要么有些变化,如色达;要么关闭,不能再去,如年保玉则,三江源(鄂陵湖和扎陵湖),所以真是你想去哪儿,一定要早去,不要犹豫,不要等待,否则后悔!</div> <div><br></div><div>附:行程路书<br> 此路书以高德地图制作,复制以下链接粘贴到浏览器地址栏即可观看。注意:路书是动态的,如果某条道路因故中断,软件会自动选择新的路线,可能与本次实际走过的轨迹不同。<br></div><div>https://www.amap.com/roadbook/5d538f987172fd4146bbeffd<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