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普济圩——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地名,从记事开始就被父母亲无数次提起。她一个农场,位于安徽铜陵市长江北边,与我的出生地枞阳县相距50多公里。在我未满周岁的时候,大跃进极左路线在老家上演一场全民大炼钢铁闹剧,由于采矿的需要全家被迫迁往普济圩农场谋生。据父亲讲,当时那里条件十分艰苦,住的草棚,餐餐喝农场大食堂清水一样的稀饭。可能是水土不服加上营养不良,我感染了水痘,这在当时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条件下,无疑是一场灾难。父亲为了给我增加营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托人走后门,在供销社商店买了一点红糖,偷偷地装在火柴盒里带回家。虽然只有一火柴盒那么点,可是对一个生病的孩子来说,可比仙丹妙药都重要。在那个年代,能够喝上红糖水可算是非常奢侈的事了。父亲每每讲起此事,脸上总是露出十分得意的样子,也不知道父亲想了什么法子打通关节买到糖的。生病的那阵子,久雨不晴,洗净的尿布无法晒干,外婆就把尿布放在怀里捂干。外婆是担心我年幼体弱,怕母亲一人照顾不过来,特意从老家跟来的。她本可以不受这份罪的,可是为了我,她宁愿住草棚吃食堂也要和我们一家受苦受难。老人家是多么的伟大啊!在亲人们的日夜细致照顾下,不久我身体康复,躲过了这场劫难。由于当时移民太多,安置条件极差,不少居民点发生瘟疫,常有死人。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带领全家投靠江西洲上的舅舅们,才开始了新生活旅程。</h3><h3> 对于普济圩那段经历,我没有任何记忆。在后来的日子里,生活越来越好了,父母亲会常常讲起那时的事,叮嘱我们有了好生活不要忘记苦日子。现在想起来,这种教育对于我的成长乃至我的家庭工作事业都有着深刻影响,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前些年父母先后驾鹤西去,没有人再讲过往的那些事了。后来就萌发了再去普济圩看看的念头,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成行。退休之后,这个念头愈发强烈。终于在今年10月底有机会顺道造访了我这块60年前苦难地。</h3> <h3>在铜陵坐公交车过江,再换乘郊区公交,很快就到达了普济圩农场地界。本来想先去场部看看,不想搭错了车,弄巧成拙,来到了一片金黄水稻田间,笔直的柏油路望不到尽头,路上看不到行人,在车上就听说农场现在是地多人少,基本上都是机械作业了,难怪这么安静。</h3> <h3>普济圩农场以水稻种植为主,品牌大米据说在当地很有名。</h3> <h3>陈瑶湖是圩外湖</h3> <h3>换乘去场部公交车,不想零钱用完了,多亏一位中学生给我一块钱救了我的尴尬。下得车来我说换零钱还他,哪知他一边说不用还一边快步跑走了,让我感动了半天。</h3> <h3>场部大门口,是几个下放知青故地重游,他们说是40年前在这里生活过,我说是60年前在这里生活过,大家不约而同呵呵一笑</h3> <h3>今天是周末,办公楼很安静</h3> <h3>大概是幢老办公楼</h3> <h3>场部一条街。现在大部分人都迁到离市区更近的新区居住,一到周末街上人迹稀少。</h3> <h3>老房子依稀可见</h3> <h3>枫沙湖也是圩外湖,那边就是枞阳县。</h3><h3>以前从父亲那里听来的信息非常有限,无法知道我们家当年安置在什么方位,即使知道恐怕也难寻当时的踪迹了,只好在场部周围转悠了2个小时。匆匆而过,也就是为了了却一桩心愿而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