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画河风情》

涛声

<p><b>文字原创——孟涛</b></p> <p>蓬莱,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更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这小城里的故事可真是不少,是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地方,也是抗击倭寇的名将戚继光的家乡,有闻名遐迩的蓬莱阁,"海市蜃楼"更是亦幻亦梦……,古往今来,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脚步!</p><p><br></p><p>在我童年的美好记忆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潺潺的流水,从小城中间欢快的穿过,途中它不时跳动着脚步,贱起水花,那小河呀,一年四季"哗啦啦啦……"的流水不断,这道美丽的风景就是——画河!</p><p><br></p><p> 嘿!画河,好雅致的名字呀,你这好听的名字,难道也是当年吟诗作赋的文人雅士给起的吗?也不知是哪位神仙,把你镶嵌在蓬莱仙境之中,名副其实呀,真可谓是一副美丽画卷之中的河呀!蓬莱城的画河,也称得上是蓬莱的母亲河,也是我们小时候美好记忆的一部分。上千年来,画河的水润泽着、美化着小城里的人们,人们也依恋着画河。 上游起源于哪里我不知道,就知道画河从南面的上水门而来,从北面的下水门而去,流进蓬莱阁的小海,最终扑进蔚蓝色大海的怀抱。</p><p><br></p><p> </p> <h3>因为画河水质的纯净,连画河两岸附近的井水都是非常好喝的甜水,城里很多的人家,不惧路远,专程到画河岸边来打井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老教堂南边,有一口大井,井台是大青石垒砌,当地人起的名字很好听,叫观音嘴井。我家少女时期的五姨,每天都挑着担子,舍近求远,来到这口观音嘴老井挑甜水,呵呵,那井水果然甘甜。城里的人们,都喜欢结伴去画河边,洗洗涮涮亦劳亦乐。</h3> <h3>画河上还有一座古老的拱形石头桥,名字很好听,画中的桥,"画桥"!据说是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也算是古董级别的了,古老的画桥横跨在河面上,古桥下面几个坚固的大桥墩子,全是用巨大的石块精心砌造而成,当年的工匠们可谓独具匠心,构思巧妙,古石桥的质量真好,历经几百年而不倒!桥墩前面呈三角形,可以在洪水来临时,分散水流对桥墩巨大的冲击压力,三个高大的桥下涵洞,在雨季河水量最多时,水深可达数米上,深不可测,偶可看见胆大的小伙子,炫技似的游水过去,爬上高大的石头桥墩子,吸引了众多路人的目光。</h3><h3><br></h3><h3>画桥上两面有粗壮的石头栏杆,那石头栏杆平日里都栓着一头头黑色的、灰色的小毛驴,它们是跟随乡下的农民载货进城来赶集的。此时,它已经卸下了背架上的货物,正在烈烈的日头下,甩着尾巴,低着头,悠闲的吃着草料。</h3><h3><br></h3><h3>这座画桥,是我们小时候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除了画桥以外,更多的是画桥的上下游过河的人们,自己用石头块儿,铺设的简易过河"石桩"桥,过河时,掌握好平衡,在一块块流水的石头间,准确的蹦着、跳着,嘻嘻哈哈过河去,也是乐趣多多呀!<br></h3> <h3>夏季里的雨水,频频光顾蓬莱小城,每逢在街道、院落看到密集的蜻蜓低空飞行,大人们就会说,可能又要下雨啦!雨水滋润的蓬莱没有旱灾发生。我们小时候非常喜欢下大雨,最好是电闪雷鸣的雷阵雨,因为下大雨了,各家的孩子们就可以打打牙祭啦!在60年代初,中苏关系交恶,又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的物资供给都非常匮乏,粮食更是定量供给,孩子们都在长身体,能吃着呢,故各家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h3><h3><br></h3><h3>我记得,每逢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大雨即将来临之时,母亲就高兴的穿上雨衣,提上大蓝子,急急忙忙的出门去了,直奔画河集市。那里有不少进城来卖水果、蔬菜、海鲜的农民和渔民,一看要下大雨了,都着急赶路回家,无奈之下,就把果蔬、海鲜便宜价卖出了。城里的人们都知道,每当大雨降临前这个节骨眼,集市上的物价肯定下降。母亲每每大雨来临之前出门,就是去买便宜货去了。每次期盼提回来的大篮子里,总会装满孩子们的心愿与喜悦,各种新鲜美味的瓜果到来,顷刻间,让屋子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让孩子们肚里的馋虫虫,也都过足了瘾!</h3> <h3>大雨刚刚停下,孩子们就急不可耐的从家里出来,不顾路面上积水,撒开脚丫,向古老的画桥奔去。此时,桥头上早已聚满了人,我们挤在人群中,一起站在画桥上扶着桥栏,争相观看民间口传的"河水头"!几次赶来看"河水头",精彩都错过了,终于这一次赶上啦!所谓的"河水头",就是从画河的上水门冲下来的第一个大浪头。</h3><h3><br></h3><h3>都说"水火无情",上游的河水因大雨磅礴而暴涨,河水变得浑浊而野性,像一群发怒的猛兽,顺着河床咆哮而下,水流越流越急,越流越大,怒潮翻滚着,席卷着,沿途河边农舍的家具和物品也被巨浪卷入其中,直接冲撞进三个高大的涵洞。最大的"河水头",巨浪高度甚至能够超过拱形的画桥,横扫冲过桥面,仿佛要把古老的画桥吞没!那河水发出"隆隆……隆隆……"的震耳声,能传出好远。在"河水头"的带领下,汹涌的画河水,直接冲进前方的蓬莱阁小海,最终奔向大海,场面非常壮观、震撼!</h3> <h3>炎炎的夏季,每逢大雨后,整座小城被沐浴了一遍,空气更显得清新,也凉爽了不少。画河河底的淤泥、青苔、水草都被冲刷的干干净净,画河水此时变的清澈而温情,沙滩也被冲刷的干干净净。每当这个时候,小河两边总是聚集了不少勤劳爱干净的洗衣女人们,她们搭起简易的石头座位,架好一块平整的洗衣石,然后卷起裤腿,光着脚丫,一字排开,坐在石头座位上,说着笑着,用力搓洗着衣服,不时的挥舞手中的棒槌,有节奏的"咚、咚……"捶打着衣物,那长长河套间,传出阵阵棒棰敲打声,夹杂着女人们的说笑声,真的悦耳动听。你借我的棒槌,我借你的刷子,嘻嘻哈哈,女人们尽情享受着画河水带来的欢乐。<br></h3><div><h3><br></h3><h3>在那个肥皂奇缺的年代,聪明能干的女人们可是了不得,她们太有智慧了,会用土法子自制洗衣皂吔!我曾经好奇心极强的请教过一个大婶,"阿姨,请问您这碗里的肥皂,是怎么制作的呀?" 可能因为我还是个小孩子吧,她心不在焉的对我说:"就是用猪的胰腺加上火碱,反复捶打均匀,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啦!" 第一次听说,用猪的胰腺还可以做肥皂?长见识了。还有不知道用啥配方制作的灰色膏一样的洗衣膏,洗衣的效果同样也很好吔!爱干净的女人们,为了洗净衣服真是动了不少脑筋。突然有人吆喝一声:"谁家的衣服被水冲走了?" 在小河下游洗衣的女人,闻声肯定起身,帮忙截住捞起衣服,物归原主。欢乐的河水把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欢乐起来。夏天的太阳已经把沙滩上的沙石晒得烫手,竟成了天然的晒衣场,聪明的女人们就把洗净的衣服、炕单子,铺在干净的河滩上,周边用石子压住,以防风儿吹走,给力的大太阳很快就把衣物给晒干了。</h3><h3><br></h3><h3>我们小时候也特别喜欢来画河边玩耍,顺便洗洗衣服,刷刷鞋子。记得那时候,我美丽的姐姐,每逢星期天,最喜欢提着篮子,带上弟妹的衣服鞋子,去河边洗洗刷刷。河里的小鱼儿、小蝌蚪非常吸引孩子们,我们经常结伴带着玻璃瓶子,去河边捉小蝌蚪玩。哈哈,从刚长有尾巴的、到长腿带尾巴的、到完全退掉尾巴变成了小青蛙的、让我们能够观察到从小蝌蚪变成青蛙的不同阶段,真是好有趣呀! 可爱的小蝌蚪呀,你也曾为我的小学生作文增添不少色彩哦! </h3></div> <h3>清晨,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去,路上总能看见家家户户可爱的的鸭鸭们,它们自己排成队,挺直了长脖,着急赶路似的,穿大街过小巷,绝不会掉队,一直奔向画河,它们兴奋的扑进河水里,在水里撒欢似的"扎猛子",洗去身上的污垢。兴起时,展开两只翅膀猛地抖落身上的水珠,“嘎嘎嘎嘎……"欢快的叫着,召唤着同伴。画河里的小鱼、小虾、小蝌蚪、还有鲜嫩的水草,都是鸭鸭们最喜爱的美食。饱餐后,爱美的鸭鸭们就开始用自己的长扁嘴,仔细的梳理着各自的羽毛,成群的趴在河滩上晒着太阳。我们几个小女孩子就喜欢給鸭鸭们选美啦,挑选哪只鸭鸭最漂亮!可彩色亮丽的羽毛,却是公鸭鸭独特的装饰,瞧瞧哪一只有点像年画中的鸳鸯呢?就给它起上一个好听的名字!</h3> <h3>傍晚,我们放学了,又能巧遇到一群群吃饱了肚子,已经上路的鸭鸭们,它们自己又会排成队,绝不会迷路,摇摇摆摆的再找回家。都说老马识途,狗儿认家,可忽视了亲水一族的鸭鸭们,真是好记性呀!因为我们家里就有一群,每天来去自由,认识家门的鸭鸭们。那时,蓬莱小城的民风淳朴啊,人们从不用担心它们会丢失。<br></h3><h3><br></h3><h3> 到了冬天,画河表面也会结冰。冰上盖了厚厚的积雪,可是在冰层下面仍然可以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放学后,可以看到顽皮的男孩们,在画河冰面上,滑冰玩耍,这时画河又变成了天然的局部小滑冰场,热闹非凡。 </h3> <h3>老画河风景如画,小河的东西两岸,垂柳依依。老者们讲起来往事,也是故事多多! 画河西岸,有一座山东省现存最古老的基督教堂,那是1872年美国来的传教士们修建的,是当年“慕拉第”女士传经布道的地方。他们兴办教育,反对女人裹脚。还办起了中国最早的一所聋哑学校。当年美国传教士的义举,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h3><h3> <br></h3> <h3>还有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家族,将军的功绩真是光宗耀祖哇!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朝廷为表彰戚氏家族,御赐建造的两座石头大牌坊,巍峨挺拔,图案文字雕刻精美,是明代大型石雕的珍品,国家重点文物,已成了传世之作!这两座大牌坊,位于戚府故居附近,东、西各一座。这两处景观,目前已成为蓬莱旅游业的招牌了!</h3><h3> 此牌坊为西面的《父子总督坊》</h3><h3> <br></h3> <h3>戚继光牌坊真迹,历经千年风霜雨雪、战争的蹂躏、文革时期的破坏,依然完好的屹立在美丽的蓬莱古城,焕发耀眼的光彩,不知道吸引了多少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h3><h3> 此牌坊为东边的《母子节孝坊》</h3> <h3>画河西岸的下游,有一座民国初期修建的,两层黑色的小洋楼,那是大军阀吴佩孚的宅邸。蓬莱民间都叫它是吴佩孚大楼,也是蓬莱城里第一座楼房。吴佩孚山东蓬莱人,1874年生人,字子玉,发达后被人称为玉帅。当年这位苦读寒窗的穷秀才,本想笔杆子里求功名,却因大闹戏院丢失了功名,一跺脚投了淮军。正值清末乱世,成了不可一世的大军阀,枪杆子里出枭雄!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拥兵自重,叱咤风云的显赫人物。记得,黑楼还有地下室,小学生时,我们曾结伴下去看过,里面有不少的积水,受过革命传统熏陶的红孩子们,都可笑的一致认为,这里定是军阀关押革命志士的水牢!蓬莱解放后,在后勤大院建好前,这座小黑楼,曾经是内长山要塞区,后勤机关的办公所在地。<br></h3> <h3>画河上游东岸就是蓬莱小城的集市,以画桥为界,桥头南面每天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纯朴的卖家就地摆摊,蹲下就吆喝开卖,也没有收税的,除了卖粮食、蔬菜、水果、海鲜之外,还有卖活家禽的。每逢赶农历的大集,还有卖常用的农用工具,如犁,铁扒,镢头,编筐……; 买卖大牲畜的,都集中在河套里沙滩上,大牛、大马、毛驴、骡子等。</h3><h3>蓬莱沿海的渔民主要是卖海鲜,那时产品不出口,渤海湾的海产品,既丰盛又便宜。我对海鲜尤其喜爱,假日里,能和母亲一起逛逛海鲜鱼市,帮着提提篮子,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哇! 市场上弥漫着的海鲜味,眼花缭乱的品种,让人垂涎。那些个大海螺呀、小磨螺、长螺丝、海蛎子、扇贝、海虹、喷水的海蛤、长着利爪的"海怪"…它们都有自己的住所,我称其谓有“家居”的海鲜们!</h3> <h3>还有带着甲壳类的海鲜,有长须子的大对虾、爬虾、梭形青色的大飞蟹、圆形红壳的赤甲红、淡黄色的小小花螃蟹,总忍不住伸出小手去触摸它们一下下哦。</h3> <h3>更有那些软软的肚囊,头上长着一圈肉须须的大家族,似像又非像,让我经常分不清,如:白色的小海兔,总也长不大,体内总是插着一片透明软软的骨刺,抽出来形似宝剑?八大梢须子最粗最长,那些粗大的肉须上,每一条都布满了一串吸盘,那是它行走的脚足和扑食的抓手,那圆圆的鬼肚子里,总备有浓浓的黑墨汁,那可是它的御敌神器哦,可以搅浑海水趁机逃命;大乌贼鱼可是宝贝,它能自产药材呢,瞧见背上白色厚实的海螵蛸了吗?战争年代当过卫生兵的母亲说它很有药用价值,外用止血有效。我总在想,这是否就是古代渔夫们的智慧呢?还有那大鱿鱼,论肉囊囊的肚子吗,它是最大的,可头上的须子却短小的不相称呀!</h3> <h3>还有品种繁多的鲜鱼,也都是我的最爱哦,如:肉质细嫩的大黄花鱼、肉质坚实的鲈鱼、外号小红鞋的红头鱼、菱形光滑无鳞的镜子鱼、银色长似腰带的刀鱼、肉质厚厚的大鲅鱼、尖尖长嘴的针鱼、大片香鳞的白麟鱼、满身脆骨的老板鱼、奇丑的扒皮狼……等等,真是数不胜数呀。</h3> <h3>在那年代,大鲍鱼,大海参,可都是纯野生的哦!当年海产品不出口外销,价格低廉的各种海鲜,家家都能吃的起。更有喜欢自己和家人去赶海、垂钓的。记得后勤部,还有自己的打鱼队呢!以前的人们,并不认识深海大洋里,有什么保健功能的深海鱼油哇,锌钙磷呀,欧米伽3呀… 等等,但大人们都说,“沿海的孩子们,小脑袋瓜子就是聪明!” 呵呵,看来浩瀚的大海就是一个聚宝盆呀,美味的海鲜,那真是功不可磨灭呀!现在想想还能勾起俺肚子里的小馋虫哦!</h3> <h3>太阳落山了,卖不掉的海鲜,在没有冷藏保存条件的年代,时间久了只能变臭。所以,到了傍晚,渔民们卖不掉的海鲜,也不要了,就直接在河边倒掉。因此,每逢傍晚快要散集时,海鲜价格也会下跌,节俭的母亲,就挎着篮子去画河集市,和商贩一番的讨价还价之后,廉价买来了多多的海鱼和大虾。洗净后撒上粗盐,上锅蒸熟,热乎乎的鱼儿大虾端上来喽,孩子们人人动手,围着大案板,去除鱼头鱼骨,留下鲜嫩的鱼肉,摊开晒鱼米干。一双双小手,用大针粗线,把蒸熟的大对虾逐一穿起,一串串红红的挂在屋檐下,真是好看,满院子里都飘散那鲜香的味道!呵呵,深深吸上一口气,爽快极了!家里那些陆陆续续自制晒干的鱼米,鱼干,大虾,除了少部分充当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零食外,基本上都援助了更困难的沂蒙老家的亲戚们。</h3> <p>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当地老百姓却说,“收山不收海,收海不收山”,有意思!难道是哪位神仙下了咒语,人类不能太贪婪,让山海相克?在粮食配给限量的年代里,蓝色大海的慷慨馈赠,帮助沿海的人们度过了灾年。</p><p><br></p><p>如今的母亲河,我们童年记忆里的画河,美景不复存在!河床干涸,荒草丛生,垃圾遍地,违章的建筑 "画河大世界",肆无忌惮的凌驾在画河的河床上!每次路过它,看到它,总感觉它在低声呜咽,心底总有无限的怜悯和惆怅!美丽的画河呀,你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我只能把你绚丽多彩的过去,当成故事向儿孙们来讲!好盼望着你俏丽的身影,能重新跃然小城画中画的卷纸之上!</p> <h3>有好消息传来,我这篇小文的原稿,居然深受蓬莱老百姓的喜爱,通过微信平台纷纷传阅,也有电话打来。人人都在呼唤绿水青山,期盼蓬莱仙境,成为真正宜人的旅游胜地。并且被人悄悄登上了《蓬莱日报》,与拆除凌驾于画河之上的违章建筑,"再见画河大世界"的文章,同登在一版。毫不知情的我,看到报纸那一刻,激动不已。终于盼来了这一天,蓬莱市政府,开始着手治理老画河的环境,拆除了违章建筑,又将画河的河床中堆积了若干年的垃圾,彻底清理干净,画河面貌焕然一新。</h3> <h3>此时,又恰逢夏季的雨水来临,友人拍摄了画河中的流水奔腾,河岸垂柳依依的画面,让我泪目!仙境蓬莱虽说是我的第二个故乡,它的水土养育了我,我非常热爱它,牵挂它,与它的情感永远不会割断。画河,蓬莱的母亲河,多少人心里默默的爱着你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