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我来过(二) 暹粒众生相

魏敏

<h1>  到柬埔寨来旅游的人,每天匆忙于吴哥窟华美雄峻的建筑之中。放眼望去,满满都是伟大的艺术之作。很少人会停下脚步,听听乞讨人的哀鸣;很少人会沉思默想,当地老百姓怎样生活?对我来说,柬埔寨震撼到我的不只是吴哥窟,所以我又写下了下面的文字……</h1> <h1>  到柬埔寨的时候是夜里,因为没有我们常见的灯红酒绿,朦胧的灯光下看不清吴哥所在地暹粒的市容。</h1><h1> 第二天早上,阳光普照,从北纬40度的中国大陆到北纬10度接近赤道的柬埔寨,脱去冬衣,换上夏装,一阵欣喜,赶忙跑到宾馆外面的柬式建筑前得瑟一下。</h1> <h1>  然而,出了宾馆,到了景点,面对蜂拥而至的小贩和乞讨的儿童,心再也轻松不起来了。他们面目黧黑 、瘦削,衣衫褴褛。在卑微乞求声中,我觉得我们的纪念照真是矫情。</h1> <h1>  我们为了寻找艺术的美感而来。但是,当你面对这样的表情,觉得所有的陶醉都是奢侈。艺术源于生活,也许是一句轻松又冠冕堂皇的话,真正要深究艺术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或许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于是,我的相机镜像反转,把视角对准了我眼睛中的他们……</h1> <h1>  柬埔寨是传统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br>  我们走出吴哥国际机场后,地接导游就交待我们:宾馆里的水是不能喝的,就是用水壶烧开也不能喝。旅行社每天会发一瓶纯净水,宾馆也会发一瓶。<br>  听了这话,心里一阵忽悠,我们到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导游反复交待我们:这里的水是直饮水,不用加热,直接饮用。<br>  一水之别,贫富差距之大。</h1> <h1>  我很奇怪:作为游客,我们可以把每天的饮水控制在宾馆和旅行社发的两瓶水的量上,那么对于柬埔寨人来说,他们的一日三餐、清洁洗漱怎么办呢?<br>  有长期居住在柬埔寨的中国朋友告诉我们:他们饮用的水是地下水,金属含量很高。他们没有自来水厂,一般都是从地下打来直接饮用。</h1> <h1>  湄公河,是世界第七长的河流。对柬埔寨人来说,它是生命之河。柬埔寨每1000名新生婴儿,就有300多个因饮用了肮脏的湄公河水而夭折,造成儿童死亡的原因是腹泻。 </h1><h1> 2014年,柬埔寨向日本申請援助,在金边设立首都污水处理站。现在,金边有些地方的水可以直接饮用,柬埔寨人称它为“金边奇迹”。</h1> <h1>  汽车驶出宾馆。导游又嘱:每到景点,大家按时上下车,如果你找不到旅行大巴就很麻烦,因为这里没有公交、没有出租车!</h1><h1> 没有公交?我们很吃惊!</h1><h1> 原来,柬埔寨人的交通工具大多是自行车。</h1><h1> 在北欧,人们也喜欢骑自行车出行,但人家是为了环保。而这里,人们是万般无奈!</h1> <h1>  除了自行车,摩托车也是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摩托车不用上牌,大街上横冲直闯,随时会从你身边呼啸而过。<br></h1> <h1>  他们的公共交通工具就是这种用摩托车改装的三轮,一块儿钢板把摩托车后座和后面的车厢连接起来。这种车在柬埔寨称为载客 “公交 ”、“ 托托车 ”。它方便、经济、凉爽,但安全性能不容乐观。</h1><h1> 观光客是这种车的主要客源,当地人靠它来维持生计。<br></h1> <h1>  暹粒是柬埔寨第二大城市,它的道路大多坑洼不平,坐在车上非常颠簸。</h1> <h1>  这是在暹粒见到的唯一一条好路,它叫6号公路,双向两车道,路面平整、标线清晰,是由我国援建的。</h1><h1> 在中国,这样的路可能连县道都不如,可在当地,却被称为“柬埔寨最好的国家公路”。它连接首都金边和吴哥窟古迹所在地暹粒,促进了柬埔寨的经济发展。</h1> <h1>  在车上,我给阿信导游聊起了咱们国家的村村通、聊起了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聊起翻山越岭的西南高速网,聊起了55千米的港珠澳大桥……<br>  那一刻,咱自豪啊!你看阿信导游那眼神,惊得他一愣一愣的!</h1> <h1>  阿信导游告诉我:暹粒市总共有9个红绿灯,而且很少亮起来。这是那天晚上回宾馆,突然看到个红绿灯,我们都惊奇地呼喊起来:红绿灯,看见红绿灯了!</h1><h1> 警察呢?我们在柬埔寨几天,一个警察都没见到!</h1><h1> 阿信导游说:警察在家呢!有事出警,没事打牌!</h1><h1> 这回该我们一愣一愣了!</h1> <h1>  柬埔寨实行低税收低工资制,贫富悬殊很大,平均月工资100美元左右。汽油8元一升,电从泰国进口,大约3块多钱一度,对于月最高工资折合人民币700元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真的消费不起啊!</h1> <h1>  暹粒市有两家超市,最大的一个是吴哥超市。里面的商品大多进口,价格贵得很,普通柬埔寨人很少进去消费。图中的方便面和塑料凳子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方便面在我们国内是2块多一盒,在柬埔寨是5美金一盒。塑料凳子在国内不足10元一个,在柬埔寨是将近50元人民币。这些在国内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在柬埔寨人看来,它是高档的奢侈品。</h1> <h1>  在所有柬埔寨的旅游宣传中,都有暹粒60夜市的介绍。这个带有柬埔寨文化特色的夜市因其长60米长而得名,主要有热带水果、当地特色小吃等。</h1> <h1>  据导游介绍,柬埔寨人喜欢吃昆虫,蟋蟀、蚕蛹、水蟑螂、田螺、陆螃蟹等等。</h1> <h1>  这是油炸蝗虫。</h1> <h1>  油炸水蛇你敢吃吗?反正我不敢!</h1> <h1>  烤鱼。</h1> <h1>  妇女在路边做竹筒饭。</h1> <h1>  这位卖甘蔗汁的老人今天没有开张,一脸沮丧。</h1> <h1>  在吴哥窟,我们看到有许多这样的窗棂。我们很奇怪,不知道工匠依据什么,雕刻出这么美、这么有创意的窗棂。</h1><h1> 当地人告诉我们,这种造型是当地糖棕树的树杆。</h1> <h1>  糖棕树是柬埔寨的国树,是他们的主要经济作物。在柬埔寨流传着一种说法,哪里有糖棕树,哪里就是柬埔寨领土。</h1> <h1>  这是糖棕树的果实,它比椰子小,紫青色,长得像个大大的圆茄子。</h1> <h1>  打开里面有一层凝胶状胚乳和少量清凉的水可食可饮用,果肉味道极像嫩椰子肉,果汁像新鲜的椰子水。难怪有人讲,糖棕和椰子是亲戚,同属棕科。</h1> <h1>  糖棕树雌雄异株,雌雄花束的汁液都可制糖,但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当糖棕长出雄花序时,采糖的人就爬上树,在花序的尖端挂一个竹筒或小水桶,用刀像割胶一样把花序划开一道道口子,花序中的糖汁就顺着刀口流出来并滴进竹筒或小桶里。</h1><h1> 在柬埔寨一些景点或乡村公路边,随时都可以看到有卖棕糖的草棚档口,挂在棚檐下的花序和竹筒,是卖糖棕糖的广告。</h1> <h1>  柬埔寨谚语"糖水滴滴满竹筒",意思与"滴水穿石"相近。采糖人很辛苦,一天早晚得两次爬上高高的糖棕树,把滴满糖水的竹筒换下,换上新竹筒。</h1><h1> 一个花序可产出3-4小竹筒的糖汁,每株糖棕每年可产60-70小桶糖汁,可熬糖20-30千克。人们把糖汁倒入大锅,用柴火加热,直至浓稠。最后倒入棕叶编成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食用。</h1><h1> 这是做成的糖棕糖。</h1> <h1>  柬埔寨无洪水、无地震、无台风,所以当地人就住这种简单的吊脚楼。这种吊脚楼虽然简陋,但能防水又防蛇。</h1> <h1>  一般农民家,睡觉没有床,都是席地而睡,或者睡吊床。</h1> <h1>  两个女孩儿在吊床上自在摇晃,看我走近她,其中一个女孩儿藏在吊床里和我捉迷藏。</h1> <h1>  在柬埔寨,这样高龄的老人很少见到。因为生活贫困,医疗条件差,人均寿命是50岁。 </h1> <h1>  人到老年,大多到寺院做义工,寺院收留了这些老人的晚年。</h1> <h1>  柬埔寨是世界上受地雷伤害最深的国家之一,1979年以来,超过6万柬埔寨人被截肢,到旅游景点演奏成了一些失去劳动能力的柬埔寨人的唯一选择。</h1><h1> 尽管天气炎热,他们拖着残障的身体认真生活。乐声悠远,好像庆幸着他们的幸存!</h1> <h1>  柬埔寨是佛教国家,当地民众笃信佛教,除大小寺庙外,到处都能见到立在门前院内的佛龛和佛像。</h1> <h1>  在柬埔寨,女人比男人地位高。结婚是女的娶,男的嫁。男人若嫁,需要陪嫁丰厚的嫁妆,要花很多钱,而女人娶则不需要花很多钱,所以男的叫“赔钱货”,女的叫“赚钱货”。家中若生了男孩儿,跟村邻街坊都不好意思说 ; 若生了女孩儿,要非常高调地抱着满村子转,生怕别人不知道。特别要抱到村长那里给他看,也好分地盖房。</h1> <h1>  柬埔寨的男人从小就要到寺庙里当和尚,至少三年。若是没有当过和尚,就没有女人要,是嫁不出去的。</h1><h1> 在众生眼中,一个没有当过和尚的男人是没有修行修养的。</h1> <h1>  阿信导游对中国文化也有了解,几天下来,我们都很熟络了。看他天天都戴个迷彩帽子,我和他开玩笑说:阿信,我们中国男人是不喜欢戴绿帽子的!</h1><h1> 他马上明白了什么意思,笑着说:我们柬埔寨人喜欢!戴个绿帽子,说明出去干活了!说明这人勤劳啊!</h1> <h1>  “但是,我们柬埔寨不喜欢戴绿色的墨镜!”阿信接着说。</h1><h1> “为什么?”我们也奇怪。</h1><h1> 阿信说:柬埔寨的白牛只吃青草。荒草季节时,为了让白牛吃发黄的干草,村民们就给牛带上绿色眼镜,让牛看到干草是绿色的,牛就肯吃了。所以柬埔寨人是不带绿色眼镜的。</h1><h1> 真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何况柬埔寨离中国有3300多公里!</h1> <h1>  阿信告诉我们,柬埔寨有三怪:一是孩子多,二是牛瘦白,三是汽油路边卖。</h1><h1> 柬埔寨不计划生育,每家至少有3个孩子,多的可达7、8个。</h1> <h1>  </h1><h1> 孩子基本都是散养,随意生长。很多孩子从小就会划船、捉蛇,生存能力极强。</h1> <h1>  说到牛又瘦又白,果然如此。当地的人和鸡都是又黑又瘦,只有牛是白色的。</h1><h1> 我们问阿信: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牛都是骨瘦如柴?阿信说:没有草吃呗!</h1> <h1>  我想起了在新西兰,我看到过穿衣服的马。</h1> <h1>  这是在柬埔寨看到的牛,肋骨一根根清晰可见。</h1><h1> 同是世间一生灵,命运咋就这么不一样呢?</h1> <h1>  第三怪是汽油路边卖。因为加油站很少,加之柬埔寨摩托车多,所以汽油都是一小瓶一小瓶地摆在路边。</h1><h3><br></h3> <h1>  这种加油方式,在柬埔寨这样气候炎热的国家,危险不言而喻,每一瓶汽油都像是恐怖分子的燃烧瓶。</h1> <h1>  在高棉文化村,土生土长的翻译官苏丽娅说:我们是买得起车(摩托车大多是日本和台湾的二手车),加不起油。生得起孩子看不起病。</h1> <h1>  孩子们见有游客来,一拥而上。苏丽娅阻止大家:不要给他们钱,省得他们不自尊,有糖给他们一颗就可以了!</h1> <h1>  在和苏丽娅接触的两个多小时里,她反复强调:我在城里和村寨里是有面子的。一是我有文化,二是我嫁了个你们中国的华裔。你们中国没有侵略过我们,所以我们最欢迎中国人!</h1> <h1>  在高棉文化村的手工艺展厅里,只挂了两种国旗:柬埔寨国旗和中国国旗。</h1><h1> 柬埔寨人认为,只要有中国人,我们就会有幸福。只要我们和中国人关系搞好了,我们要什么,中国人就会给什么。</h1><h1> 这下我们知道了,为什么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洪森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中国。</h1><h1> 在柬埔寨,感觉他们看我们的眼光,就像我们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眼光一样!</h1> <h1>  暹粒没有工厂,以种水稻为主。回宾馆的路上,阿信指着田里劳作的人们说:要在中国,恐怕是机械作业了吧?而我们,全是人弯着腰来耕耘、播种和收获。别说优良稻种和化肥了,我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技术。</h1> <h1>  顺此话题,我又云天雾地的给阿信讲我们的移动支付、我们的车联网、物联网、我们的云拿无人超市、我们的数字化仓储,智能搬运机器人;以及将要迈入的Al无人驾驶时代。</h1><h1> 阿信听了,感叹地说:在我们看来,这是神话!</h1> <h1>  最近,一段拍摄于吴哥窟的视频在网上非常火爆!</h1><h1> 短短几分钟视频中,一个柬埔寨小男孩流利地使用粤语、普通话、英语、法语、日语、泰语、马来语、菲律宾语向游客兜售他篮子中的纪念品,让网友们佩服得五体投地。</h1> <h1>  所谓“天才”的背后,往往是常人无法体会的辛酸。</h1> <h1>  视频拍摄者是马来西亚华人Venus,她本人很喜欢旅游,她在柬埔寨拍摄了这个男孩,随后将这个视频跟自己的朋友分享,几天之后她发现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这个视频,人们纷纷询问哪里可以找到这个孩子。这<br>个视频在脸书上已经获得了1万多次转发。Venus说,她的本意是呼吁大家关注柬埔寨孩子的成长。</h1> <h1>  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h1> <h1>  我们不一样,虽然会有不同的经历……</h1> <h1>  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太多太多的不容易……</h1> <h1>  我们不一样……</h1> <h1>  我们不一样……</h1> <h1>  我们不一样……</h1> <h1>  柬埔寨人用渗入骨子里的“吴哥王朝”血液,去努力触碰现世的繁华。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能延续吴哥“高棉的微笑”,能不卑微乞求、自信地站在世人面前继续微笑……</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