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0月31日,安庆一中老三届500多位老校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返回母校,回忆50年前的今天,畅谈离校后的人生经历。重返阔别半个世纪的母校,大家相拥而泣,感慨万千同学们思绪翩翩。母校50年变迁………峥嵘的人生……笑声、歌声又沸腾在校园里……。</h3> <h3>下图</h3> <h3>长驱直入奔故园,</h3><h3>风尘仆仆青春归,</h3><h3>久别重逢莫泣涕,</h3><h3>觥筹交错群英醉。一一周磊磊</h3> <h3><br></h3><h3><br></h3><h3>下面五人合影</h3><h3>我们曾是一家人,</h3><h3>我们吃过一锅饭,</h3><h3>今天一一下放五十年,</h3><h3>我们团聚在母校。</h3><h3>难得的相聚,</h3><h3>不易的重逢,</h3><h3>因为一一我们来自不同的城市,</h3><h3>我们来自不同的年级。</h3><h3>说不完的话,</h3><h3>道不尽的情,</h3><h3>老了……真的、我们都老了,</h3><h3>但、今天我们觉得很年轻,</h3><h3>我们兴奋,</h3><h3>我们激动,</h3><h3>我们珍惜,</h3><h3>我们期盼一一期盼再相聚。</h3><h3>我们真诚向张治平学长及夫人徐龙珠和全体筹备组的学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望各位多多保重,幸福安康!</h3><h3>照片从左至右:</h3><h3>李书成(初三2班)</h3><h3>马腊英(初一4班)</h3><h3>郑丽娟(初二2班)</h3><h3>田中秋(初二丨班)</h3><h3>杨天柱(初三2班)</h3> <h3>下面是作品局部</h3> <h3>关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创作:</h3><h3><br></h3><h3> 2018年年中,如强同学告知我,学校在学长张治平的倡仪下,10月31日准备组织一次老三届下放知青五十周年大团聚,嘱我能否代表全班(校)创作一幅以“上山下乡”为题材的作品赠母校。</h3><h3> 不巧的是,当时我左眼突患视网膜脱落正在医院手术治疗。手术出院后,正值严夏酷暑,为了获取素材和创作灵感,在夫人的陪同下,多次深入中山风景区,观察,拍摄,悉心揣摹旅游团成员在导游旗帜的引导下,爬山过嶺的神态和动作,以供创作参考。</h3><h3> 作品以山水画为载体,画眼(中间部位)画了几组知青高举“上山下乡”旗帜,手提装有脸盆及生活用品的网兜,肩背行囊行进在崎岖婉延的山路上。翻过高山,只见一片金灿灿的广阔田野(画作左上方局部),画作的左下方画了一组展翅高飞的大雁,寓意经过广阔天地的磨炼,必将迎来一番灿烂辉煌的明天(天高任鸟飞)。</h3><h3> 我所渴营造的画面能够给人带来足够丰满的梦幻与遐想,把人们带到当时的情景中。让它和大自然里的花草树木,虫魚鸟兽一样,有呼吸,有神采,可以让观者驻足其中,让思绪与画面一同流淌。</h3><h3>此画作虽然投入了本人精心构划,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然而毕竟水平有限,加之眼疾未愈,对创作的影响极大。观赏者解读各异,难调众口,诸多瑕疵、遗憾谨恳同学好友,画坛专家不吝指教,精赐高见,不甚感谢!一一天柱敬呈</h3> <h3>部分学友的点评:</h3><h3>许苏卉同学观后评点:</h3><h3>天柱,聆听您的创作过程,再一次观赏大作,深深感动。您的画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赏,尽管有人对题目有不同的意见,但对画的艺术性和代表性也是高度赞扬,充分肯定的。这样的成果,首先基于您毕生对美术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几十年创作不断,水平已达炉火纯青之步,再就是您对母校的热爱和对同学们朋友们的真情,为他们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真心,甘于冒着眼睛失明的危险努力去画,去风景点实地采风……您的作品留在我们深爱的母校,将为一中世代的学子们观赏,他们将伫立在画前品味前辈学长们在那个特殊年代的不平凡经历以及所具有的时代精神,热情和对祖国的忠诚。您这一辈子活得真精彩,值,令人羡慕!我为有您这位同学而骄傲!</h3><h3>陈实安同学评点:</h3><h3>天柱画画没有一丝急功近利的思维,有的只是追求美追求快乐的初心,几十年如一日!难!实在是难!</h3><h3>闫玉明同学评点:</h3><h3>天柱老弟,昨天下午一同事来我家闲聊。他是六十年代安庆戏校美术专业毕业的。欣赏你的大作后称赞说,安庆画界没人所及,画不出这样的作品。</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