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 <h3> 吴王口为明代内长城隘口,坐于河北省阜平县西部山区。此地为冀、晋交界处,周边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峰峦相叠。</h3><h3> 前后五次去过吴王口采风旅行,探索茨字长城。</h3><h3> 最近一次去吴王口,是2017年7月1号的茨字长城穿越之旅。从阜平吴王口的茨字17号台,穿越到山西灵丘的茨字1号台,再从灵丘穿越到河北涞源狼牙口,是一次探寻茨字长城的探索旅途。</h3><h3> 两人一车,早上从保定出发,经保阜高速,阜平西下道,沿着省道203继续北行40余公里,上午十点到达吴王口村。</h3><h3> 从吴王口茨字17,16号台开始,到阜平木家沟村东的15,14号台,再到灵丘潘铺的13,12,11号台,灵丘木佛台的8,7号台。沿着沟壑,溪水,山峦弯曲跋涉四十余里,于当晚住宿山西灵丘下关乡的唯一一家极其简陋的旅店。第二天早上到达茨字1,2,3号台,并于下午顺利到达涞源县狼牙口村,带着未完成探察10,9,6,5,4号台的遗憾,完成了此次茨字长城之旅。</h3><h3><br></h3><h3> </h3><h3> </h3> <h3>吴王口村以及茨字16,17号台平面图关系。</h3> <h3>茨字16,17号台平面位置放大图。</h3> <h3>从吴王口村,往东进沟二里许,转弯处有敌楼一座,依山矗立。该楼编号为“茨字十六号台”,当地人称其为“下平台楼”。</h3><h3>2017年7月1日,拍摄于吴王口,此时的山谷中的道路被山洪冲毁。</h3> <h3>山谷中的茨字16号台。拍摄于2016年元旦。</h3> <h3>冬季山谷中的茨字16号台。拍摄于2011年12月11日。</h3> <h3>第一次去吴王口,在茨字16号台前拍摄的一对跳绳的女孩。2011年12月11日。</h3> <h3>一位到乡里购物的老妇人,带着留守的孙女从茨字16号台旁走过。</h3><h3>从西北方向看到的茨字16号台。拍摄于2016年元旦。</h3> <h3>从西南方向看到的茨字16号台。拍摄于2017年7月1日。</h3> <h3>从东南方向看到的茨字16号台。拍摄于2017年7月1日。</h3> <h3>从东北方向看到的茨字16号台。拍摄于2011年12月11日。</h3> <h3>拍摄于2011年12月11日的茨字16号台的牌匾。</h3><h3>从照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阴刻楷书:“茨字拾陆号台”字样。</h3> <h3>这是2017年7月1日,拍摄的茨字16号台的牌匾。牌匾已经被文物贩子盗走。</h3><h3>通过前后两张照片对比,可以看到长城被人为破坏的情况非常严重,同时提醒我们,对长城的重点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h3><h3><br></h3> <h3>茨字16号台,东南面下部基础条石上,刻划有文字。中央部位刻有行书“小蓬莱”三字,每字斗大,落款为“孔闻诗题”。西侧又有几竖行小字。拍摄于2017年7月1日。</h3> <h3>茨字16号台,楼外南墙条石上刻有“小蓬莱”三个大字,落款“孔间诗题”。西下角刻有一段文字:“明崇祯甲戌(1634)奴酋内犯寇茨沟,我兵奋勇歼奴殆尽,奴拼死夺竹帛口而出。诚哉,我岗我陵我泉我池矣。仲 秋九日井陉兵备道门里孔闻诗识”,落款为“吴王口管总杨天受造”。(摘自河北省志-长城志)</h3> <h3>第二次去吴王口,从沟谷中拍摄山腰上的茨字17号台,拍摄于2012年6月23日。</h3> <h3>在16号台的北侧山腰处有敌楼一座,编号为“茨字十七号台”,当地人称之为“上平台楼”。两座敌楼式样均为空心敌楼,前、后错落而建,互为犄角之势。<br></h3><h3>从沟壑中拍摄山腰上的茨字17号台,图下方的汽车是俺的坐骑。拍摄于2012年6月23日。</h3> <h3>2017年7月1日,拍摄的茨字17号台。敌楼的东南角有坍塌,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炮轰所致。</h3> <h3>从北面看17号台。</h3> <h3>从东面看17号台,拍摄于2017年7月1日。</h3> <h3>俯瞰茨字17号台。</h3> <h3></h3><h3>茨字17号台牌匾保存尚好。牌匾阴刻楷书“茨字拾柒号台”。拍摄于017年7月1日。</h3> <h3>连接17号台和南侧山体的墙体,拍摄于2017年7月1日。</h3> <h3>从17号台看向16号台,17号台镇守着沟壑山谷的交通要道。</h3> <h3>茨字17号台和东侧的沟谷。</h3> <h3>茨字17号台西侧美景。</h3> <h3>茨字17号台西侧美景--小桂林。拍摄于2017年7月1日。</h3> <h3>一只山羊站在巨大的岩石顶上,紧紧盯着山外来的"不速之客"。</h3><h3>2017年7月1日,拍摄于茨字16号台前。</h3> <h3> 河北省志第81卷--长城志,这样记载 了吴王口。</h3><h3> 吴王口是倒马关路长城较为重要的一个隘口。。。今口关荡然无存。茨字16,17号台在吴王口东北通往灵丘的一条沟谷之中。16号台距离吴王口1公里,当地称为下平台楼。17号楼距离吴王口1.5公里,当地称为上平台楼。两楼均为小回廊结构,南北墙各开4个箭窗,西墙3个箭窗,东墙有1门2箭窗。门匾上分别阴刻“茨字拾陆号台”和“茨字拾柒号台”字样。16号台顶完好,东南角有一天井可上台顶。楼外南墙条石上刻有“小蓬莱”三个大字,落款“孔间诗题”。西下角刻有一段文字:“明崇祯甲戌(1634)奴酋内犯寇茨沟,我兵奋勇歼奴殆尽,</h3><h3>奴拼死夺竹帛口而出。诚哉,我岗我陵我泉我池矣。</h3><h3>仲 秋九日井陉兵备道门里孔闻诗识”,落款为“吴王口管总杨天受造”。</h3><h3> 楼上原有一碑,内容与茨字6号台发现的碑刻相同。17号台西南部和顶部均塌毁,楼顶垛口坍平,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炮轰所致。</h3> <h3>第一次的吴王口之行,拍摄的冬季大沙河美景,2011年12月11日。</h3><h3><br></h3> <h3>山里娃红苹果似的脸蛋儿。第一次吴王口之行拍摄,2011年12月11日。</h3> <h3>进入腊月,农家开始杀猪宰羊,准备过年了。2011年12月11日,拍摄于吴王口。</h3> <h3><br></h3> <h3>第四次吴王口之行,又是赶上进入腊月,在桃源坪村口拍摄到的杀猪宰羊准备过年的情景。拍摄于2016年元旦。</h3> <h3>屠宰户在清洗整理猪下水。2016年元旦拍摄于吴王口村小广场。</h3> <h3>进入腊月,已经没有农活,闲散的村民在村头聊天晒太阳。2011年12月11日,拍摄于吴王口。</h3> <h3>来了美女,男人的眼神,各怀心思。拍摄于2011年12月11日吴王口。</h3> <h3>走累了,在乡间地头休息的老妇人。拍摄于2011年12月11日吴王口。</h3> <h3>一位砍柴的老者,坐在千年古树下,牵手前来接他回家的孙儿。2011年12月11日,拍摄于吴王口。</h3> <h3>砍柴的老者。</h3> <h3>第二次去吴王口,在祭台村拍摄的一位老者在自家的猪圈前思考。2012年6月23日。</h3> <h3>村头前的爷孙俩。2012年6月23日,拍摄于吴王口祭台村。</h3> <h3>两位老者在村头聊天。2012年6月23日,拍摄于吴王口祭台村。</h3> <h3>第二次去吴王口,在吴王口西侧通往歪头山的山谷中拍摄的瀑布溪水。2012年6月23日。</h3> <h3>漂亮大方的山村女孩。2012.6.23拍摄于吴王口岭东村。</h3> <h3><br></h3> <h3>第三次和好友同上吴王口,雪后的山谷分外妖娆。2013.1.27拍摄于吴王口寺儿村。</h3> <h3>雪后的山村。2013.1.27拍摄于吴王口寺儿村。</h3> <h3>男孩和他的爱犬。2013.1.27拍摄于吴王口寺儿村。</h3> <h3>山沟沟里的璞玉。2013.1.27拍摄于吴王口寺儿村。</h3> <h3>一对好姊妹,待开发的璞玉。2013.1.27拍摄于吴王口寺儿村。</h3> <h3>桀骜不驯的女孩。2013.1.27拍摄于吴王口寺儿村。</h3> <h3>跟紧女主人的黄毛犬。2013.1.27拍摄于吴王口寺儿村。</h3> <h3> 茨字1号台到17号台,均隐藏在从涞源狼牙口到灵丘木佛台到阜平吴王口的崇山峻岭和深沟浅壑中,延绵近百里。属真保镇倒马关路管辖。</h3><h3>其中4号台和10号台可能已经无处可寻。9号台保存完好,2017年7月的探察已经走到了9号台附近,可惜天色渐晚,没有拍摄到他的容颜,十分遗憾。</h3><h3> 整理行装,准备再出发。</h3><h3> 古长城在召唤,我的心身已经感应到了来自茨字台的信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