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夏

雅乐郑声

<p class="ql-block"><b>在中国,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在距今四千二百多年前,有一个被遗失的王朝一一夏朝。</b></p> <p class="ql-block"><b>这个王朝因岁月长河的苍桑巨变而难觅其迹。这个王朝又因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而真实不虚。</b></p> <p class="ql-block"><b>因此,我们需要停下来想一想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何处。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回溯过去,因为那里才有我们的精神之源。</b></p> <p class="ql-block"><b>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有它自然形成的法則。就象人类的四大文明古国,千年的鸟道那样,他们都规矩地降落在地球神秘的北纬三十度线上。</b></p> <p class="ql-block"><b>一规一矩是我们华夏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农耕文化之始的创造根本。正本清源,我们需要探寻这一规一矩的含义。</b></p> <p class="ql-block"><b>甲骨文,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文字,但它不是一般的符号刻画,而是有系统、有规律、有历史内容、有文化背景的描绘。它融合了文明发祥地的山川水系、语言习俗,它的产生年代不仅仅只在殷商时期,产生这样有系统的文字一定需要更久远的时间融合。</b></p> <p class="ql-block"><b>这张图是甲骨文里的“圭(规)”字,它是远古的华夏一族从大自然规律中探寻而来的符号,它也是先人依照月亮的规律而划分时间的符号。人们掌握了时间的分配一一月分(份),把月亮从缺至圆划分为上弦月,把月亮由圆至缺划分为下弦月,将每月的十五作为月份的等量划分标准,并以此日为中,作为仲月。</b></p> <p class="ql-block"><b>这张图是甲骨文里的“矩”字,它是华夏先祖为捕捉每年季节变化而划分四“季”的刻画。先祖们把季风分为南至、北至、東至、西至,并以此划分出春夏秋冬的季节。</b></p> <p class="ql-block"><b>这是历来被认为华夏文明源头的河图络书,其实它们就是甲骨文里的一规一矩。正是这一矩一规的叠加,形成了我们今天还在运用的夏历一一阴阳历。它才是华夏农耕文化的根本,才是华夏文明发展的源头。在古代,祖先们把燕子二次南来时间,和依此而开始播种时间的跨度罗列在一起,称之为岁(年)。</b></p> <p class="ql-block"><b>这张图是夏代礼器“钺”,表现的也是一规一矩的组合,其外方内圆,代表了不可逾越的权力和标准。“钺”中那六组十字符号也正是代表了月亮的盈亏变化。它就是八卦洐生之前的六爻。正如古代君子有佩戴珪(gUi)和琚(jU)的习俗一样,一规一矩都是古人们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b></p> <p class="ql-block"><b>这是现在我国的旅游标志一一马踏飞燕。它出土于甘肃武威,产生年代一一东汉。这件文物其真实构造内容也即“鷌”字,其实在远古时期,马(傌)的最古老的含义是一一把日月交替的规律一分为二,化作阴阳。</b></p> <p class="ql-block"><b>历来,学者们对于把诗歌《关雎》放在三百零五首《诗经》的开篇第一首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众说纷纭,对它的内容释读更是谬以千里。“关关雎鸠,在河之州。”其中关关雎鸠被释读为“关关的鸟叫,”其实诗中吟唱的是古人观测曰月的关元,在河的南北二岸,关关是古人观测曰月的一规一矩。雎是观察月亮归圆变化规律。鸠是聚集的人群。在诗中“关关睢鸠”表述的是弯弯曲曲阴阳二分的关元和在些聚居的人群。</b></p> <p class="ql-block"><b>在中国,在北纬三十度,在汝水之南,在宜水中游的索湖北岸一一“矩”遗址,新石器时期至夏.商.周棠阴锅底山遗址。它就是古先民一土一木夯筑的甲骨文里刻画的“矩”城,古先民从每天东山上升起的太阳照射至“矩”的角度和阴影的变化规律以此创造了历律一一阳历。</b></p> <p class="ql-block"><b>华夏,是对中华文明起源的那个王朝的民族称谓。华夏是循规蹈矩缔造万象的王朝,是创造灿烂文化,是追逐日月光芒,是编织曰月经纬,是依日月交替永不停息脚步的民族。</b></p> <p class="ql-block"><b>最早记载“华夏”一词出自《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是记载武王伐殷的一段话,用宜黄话释读大意是:“华夏一族丧失了规矩,都开始互相伤害。”当下,人盗万物的时代,规矩二字何曾不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所该警醒遵循的呢?</b></p><p class="ql-block"><b>《尚书》我国最早的成篇散文集子,在历来被称之为“辞语古奥”“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十分艰涩难读的语言,我们却能在宜黄的方言里发现它们至今还在大量运用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