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1月18日的上马,是我期盼已久的下半年的全马项目,早早地标注在倒数日程上,并做着准备工作。但进入四季度以来,到了一年中最最忙碌的时候,出差、学习、培训,机会难得,却也打乱了原来的锻炼计划。上马前一周,感觉身体已经有些疲惫的症状,但仍然没有机会调整。然后在上马前两天,感冒典型症状来袭,16日来到上海,立刻强制自己进入吃药喝水睡眠模式,调整了一天半,感冒症状减轻了很多。最终决定尝试参加。<br></h3><h3>17日,天气预报比赛当天有雨且气温较低,团长嘱咐我要穿长袖衣保暖,甚至安慰我说,身体状况不好就散步上马,体验收容车的感觉,也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这个提醒让我如释重负: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名额,来都来了,大不了在跑道上欢乐跑,10公里,20公里都行,跑道,是一定要上去的。回来整理定妆照,中国好闺蜜借了她的长裤给我,自己短裤上阵到终点冷到抽筋这些都是后话。为了抵抗寒冷和可能上收容车,我还准备了风衣御寒。</h3><h3>然而,一旦踏上跑道,一切就变得不再一样。当我跟随伙伴们跑过5公里,我决定保存体力一个人随机应变,能够跑得更远一些;脱离了队伍,我坚持按照自己的配速保持稳定。为了防止冷空气可能带来的咳嗽,我戴上了轻薄型口罩,倒也没有影响呼吸。轻松跑完10公里后,我想半马应该没有问题,我把目标放在了半马;当努力跑完半马,开始觉得30+可能更好一些,还可以继续坚持。但是,当跑过了25公里的时候,对面是39公里的路标,我突然意识到上马的这一块奖牌如果拿不到是一种怎样的遗憾。但此时,雨越下越大,密密麻麻的雨水打湿了衣服和帽子,湿漉漉地贴在身上让我很担心感冒加重并带来不良后果。同时,我又意识到我做了充分的保暖准备,甚至还带了口罩,因此,跑步带来的热量并没有快速挥发,尽管外面风大雨大,但我能够感受着身体始终保持着暖意。后半程,穿上风衣,戴上耳机,放慢节奏,按照自己舒服的状态和节奏慢慢跑,一公里又一公里。上马今年的跑道做了微调,25公里至33公里徐汇滨江路段是最艰难的一段,雨雾茫茫夹杂着寒风,一望无际的长路没有尽头,心中退缩的念头一遍遍涌上心头:为什么要坚持?明明身体不舒服啊!一会儿看到有个跑者上了旁边的收容大巴,我想要是此时上车也可以结束这糟糕的天气里虐人的比赛,可是,明明还可以坚持下去啊!再跑过一会儿看到几个停下来的跑者在等待收容车的简易收容站瑟瑟发抖,可是我跑起来并不觉得冷啊!而且,刚才超过我的那对年轻情侣又被我超越了,旁边有位坚持的老太太跑起来就像匀速运动的发动机,跟我的配速很接近哦!看到对面折返的跑友们觉得他们好幸福,距离终点站已经不远了,可是,我分明也看到他们脸上的表情并不轻松。看着中间并不宽敞的绿化带,我甚至想,此时如果跨过去,我也一样可以到达终点,只是没有成绩,那么有没有完赛证书呢?完赛证书上这一段是空白呢还是根本就没有完赛证书呢?有没有奖牌呢?如果真的有,也不敢拿出来,那得多么丢人啊!……就这样在风雨中一边跑一遍遍地胡思乱想着。但是,内心一直有一个强烈的念头:保持清醒,感受身体的语言,只要身体没有什么状况出现,就一步一步沿着跑道跑下去,坚持,继续坚持跑就好了。任何投机取巧都不是你想要的,也不会有好结果。记忆中过了28公里,我就没有再看到里程显示的路牌,后来问起来跑友,他们说每公里都有,而我的眼前只有路,竟然找不到路牌,直到35公里处,看到北京大学,长江商学院一众坚持在风雨中的补给站,我意识到已经到了最艰难的时候。终于过了令人绝望的35公里,我想,再3个一公里就是38公里了,终于到了38公里,再坚持一个5公里就是终点,5公里是平时训练最没有压力的距离,跑步完走完都还有充足的时间,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了。继续往前,39公里到了!刚才让自己燃起希望的地方,终点就在不远处了!40公里,41公里,每一段都艰难而漫长,而目标却越来越清晰。42公里!看到时间显示,我计算了一下可以进入530,并小小PB。这时仍然感觉自己还是保持着较好的状态和体力,决定提速做一个小小的冲刺。于是最后一次补充了水份,甩掉口罩,系好风衣,逐渐提速,冲向终点。42.195!终于到达终点!终于到达终点!不必再跑了!又一个全程马拉松!</h3><h3>上马,一场一个人的马拉松,一场不一样的风雨体验。又一次验证了,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h3> <h3>赛前的忐忑</h3> <h3>来到上海</h3> <h3>上海马拉松博览会</h3> <h3>出发</h3> <h3>起跑</h3> <h3>冲刺</h3> <h3>回顾走过的路,最折磨人的那一段最难以忘记</h3> <h3>完赛奖牌,怎么看都看不够</h3> <h3>跑步后的放松与享受</h3> <h3>归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