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意大利🇮🇹(下)

老猪

<h3>  第6天,上午游览佛罗伦萨市容和主要景点。佛罗伦萨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参观的着眼点主要是欣赏著名的艺术作品并从中感受其反映的时代精神。首先是市政厅广场,由于周围的精美建筑和雕塑而被称为意大利最美的广场之一。它始建于13、14世纪,后经过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照片中部的高大建筑就是市政厅 ,早前是美第奇家族的旧府邸,也称老宫。(因为参观时广场上的海神群雕正在维修所以使用了一张无版权的网上图片)。 </h3> <h3>  市政厅入口处有2尊雕像,左边的是米开朗基罗1501-1504年期间的名作《大卫》(复制品),展示了最为健美的男性人体和面对强敌勇敢无畏的神情,其细腻的人体线条和生动的表情十分感人,此雕塑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人体艺术的“复兴”,实质上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的现实表达。右边的是巴齐奥·邦迪奈利作于1525-1534年的《赫拉克勒斯和凯克斯》,雕像塑造的是古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把会喷火的四处作乱的怪物凯克斯制服在脚下的情景。入口上端是两头雄狮护卫的佛罗伦萨市徽。</h3> <h3>  市政厅一层内景也被绘画和雕塑复盖,从一笔一刀中都能感受到佛罗伦萨人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h3> <h3>  广场北边竖立着詹博洛尼亚1594年创作的科西摩一世骑马像,科西摩一世于1537至1574年担任佛罗伦萨公爵,是美第奇家族的主要代表,在任期间他不仅为家族打下了江山,而且为佛罗伦萨、为艺术、为文艺复兴作出过重要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美第奇家族的全方位支持,就没有当时如此辉煌文艺复兴潮流。</h3> <h3>  佣兵凉廊修建于1376年到1382年,这个名称可追溯到科西摩一世大公统治时期,当时此处驻扎令人畏惧的德国雇佣军。佣兵凉廊的活泼建筑与旧宫的朴素外表形成鲜明对比,凉廊内摆放了十余尊雕塑相当于一座文艺复兴艺术的展厅,为市政厅广场之美增添了浓重的色彩。</h3> <h3>  铜雕《珀耳修斯和美杜莎的头颅》本韦努托·切利尼创作于1554年,表现这位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右手持剑,左手耀武扬威地高举女妖美杜莎被斩的首级。</h3> <h3>  图中有两尊雕塑,右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雕塑家詹波隆那1574—1582年创作的风格主义作品《强掳萨宾妇女》,造型非常优美,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顶级作品,左边是詹波隆那1599年创作的另一件大理石雕塑《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涅索斯战斗》。</h3> <h3>  正在维修的海神喷泉群雕无法看到底座,故下载一张网上照片(无版权)弥补。</h3> <h3>  市区游览的下一个重点是花之圣母大教堂,又名圣母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世界第四大教堂,佛罗伦萨市最著名的建筑,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座伟大建筑。1295年在原先的佛罗蒂诺大教堂的基址上兴建,1469年才最后完工,历时175年。教堂大圆顶是佛罗伦萨职业建筑师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1377~1446)的杰作,设计并建造于1420年到1434年间,这位巨匠在完成这一空中巨构的过程中没有借助于拱架,而是用了一种新颖的相连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方法从下往上逐次砌成,可见当时建筑技术水平之高超,后来得到米开朗基罗的高度赞许。教堂圆顶总高91米,最大直径45.52米。</h3> <h3>  从花之圣母大教堂侧后面,可见圆顶及教堂大致形状。</h3> <h3>  花之圣母大教堂之金碧辉煌内景(无版权网上照片)。</h3> <h3>  洗礼堂位于大教堂旁边,7世纪即已建成,11世纪改建成的模样。为白色八角形罗曼式建筑。</h3> <h3>  洗礼堂最引眼的是它的青铜大门,即著名的“天堂之门” ,這是雕刻家罗伦索.基贝尔蒂花费21年的杰作,将“旧约全书”的故事情节分成十个画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该隐杀害他的兄弟亚伯;挪亚醉酒和献祭;亚伯拉罕和以萨献祭;以扫和雅各;约瑟被卖为奴;摩西接受十戒;耶利哥的失败;菲利士人的战争;所罗门和示巴女王,浮雕非常精细分别镶嵌在铜门的框格内,门上的作品是复制品,原件在大教堂的博物馆展出。</h3> <h3>  教堂旁的钟塔高85米,最初于1334年由大画家乔托设计并监工,因此俗称“乔托钟塔”,属哥特式建筑,由六层方型结构向上堆叠成柱形,外墙铺白色大理石,纯净优雅。</h3> <h3>  欧洲中世纪末期伟大诗人但丁故居位于佛罗伦萨古城中心,1911年设为博物馆。参观时门前有一位扮成但丁的行为艺术“雕塑”,和他合影并付小费后,会得到“微笑”的回报。</h3>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圣十字广场是佛罗伦萨最大的广场,自文艺复兴以来就是该市举行节庆、演出、比赛的重要场所。圣十字教堂位于广场的东边,建于1294年,1443年初步完工启用,1842年又加建教堂后面的哥特式钟楼,但整个立面是1863年才增建的。教堂内有米开朗基罗、伽利略、马基维利、罗西尼等名人的纪念碑和陵墓。教堂的外观雄伟壮美,内部奢华,许多雕塑、壁画、玻璃窗彩画为教堂增添了艺术色彩。导游讲,这里还是天使护士南丁格尔的出生地,她后来随父母移民英国。</p></h3> <h3>  教堂的左侧矗立着但丁的雕塑,其严峻的表情和眼神似乎表达着他对当时社会封建势力的愤怒和反抗。</h3> <h3>  在参观各景点的途中要穿街走巷,10月中旬虽然已过旅游旺季,但是市区的街道仍然拥挤。</h3> <h3>  街边作画售卖的老者,不用看画,光瞧这张脸就很有“文艺复兴”的“范儿”。</h3> <h3>  佛罗伦萨的皮制品很有名,非名牌的一般产品价格也便宜,這是老城小巷中的一家皮具小店,很典型,很特色,横幅上明示产品使用佛罗伦萨皮革并用手工制作。</h3> <h3>  这儿的冰淇淋品种多、味道多、色彩多、花样多,比平时在国内吃的哈根达斯感觉更好,我观察冰淇淋是意大利人的最爱,意大利的冰淇淋店在我所去过的国家里是最多的,街头上手拿冰淇淋的人也是最多的。在上集中电影“罗马假日”西班牙大台阶上镜头中赫本也手拿一只冰淇淋呢!</h3> <h3>  意大利是披萨饼的故乡,瞧这家店的披萨料多质高又漂亮,味道肯定不错!</h3> <h3>  市中心综合市场旁有一个野猪铜雕,据说摸了可随愿,咱老猪见了“老友”很开心,一手拿着冰激凌,另一只手抓住野猪耳朵合个影。</h3> <h3>  小巷中的這扇大门也是佛罗伦萨的街头艺术,谁能看得懂?</h3> <h3>  下午安排去70公里以外的The Mall名品店购物,有数十上百个品牌可选,虽然各店都有打折,但是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來讲价格还是比较贵的。相比之下前几年到美国旅游时去的Outlets打折店才是淘货的好地方。</h3> <h3>  晚上入住波吉邦西小镇的ALCIDE HOTEL,这是我们在意大利住的第4家宾馆,也就是说已经去了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和本镇4个地方,想说明2点,一是10月中旬这里的天气仍较热,天气预报13-23度,实际上基本都穿短袖,这与纬度近似的北京差别很大,我们带的长衣厚衣基本用不上;二是自来水很硬,电热壶烧开后水碱很多水很浑,必须沉淀后才能喝。</h3> <h3>  第7天,上午9点从酒店出发半个小时就到了圣吉米亚诺,小镇在山岗顶部,放眼向远处望去,真是一幅秀美山乡的图画。</h3> <h3>  圣吉米亚诺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中部的一个千年小城 ,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一座风光秀美、具有浓郁中世纪建筑风格的小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古罗马时代。小镇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h3> <h3>  古城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500米,狭窄街道两旁的房舍,是13世纪修建的,从那时以后,圣吉米那诺古城的外貌几乎没有改变。如今走在平整石板铺就的幽深街巷,心中想象着当时人们的生活。</h3> <h3>  街边的小店,里外相差8个世纪,门脸的外墙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意大利的很多建筑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至今一直在使用,意大利政府和人民对古建筑的尊重和爱护令人敬佩。</h3> <h3>  小镇的“古井广场”,三角形的广场边上有塔楼和中世纪建筑,广场中央有一口千年历史的古井,当年是古城居民最重要的水源。</h3> <h3>  古井近景。</h3> <h3>  往井下望去,所见到的不是水,而是满撒钱币的井盖,难道古井也有神灵?</h3> <h3>  女团友们与偶遇的自行车“老帅哥”愉快合影。</h3> <h3>  古井广场另一侧的冰激凌店自称是“冰激凌世界冠军”,这么大的口气,肯定要鉴定一下啦!</h3> <h3>  人手一卷,细细品味,这也是我们意大利之游的一份美食。</h3> <h3>  邻接着古井广场旁的是大教堂广场,大教堂广场有7座塔楼环绕。这里坐落着当年的市政厅和建于12世纪的圣玛丽亚.阿苏塔主教堂。这座主教堂是一座外观朴素的罗曼式巴西利卡教堂,大教堂内部有许多壁画。</h3> <h3>  幽深的街巷,破旧的砖墙,诠释着古城厚重的历史。</h3> <h3>  城门附近的古董式自来水龙头仍在使用,不知是那个年代的,但岁数绝对少不了!</h3> <h3>  一家瓷器店,圣吉米亚诺的特产之一,盘碗盆罐,摆件挂件,件件都是艺术品,其外形多样、图案美观、色彩艳丽令人目不暇接,在这里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意大利人是怎样把艺术融入生活的。</h3> <h3>  古城原有76座建于12世纪的高塔(大约50米左右),当时既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又是战乱时期为百姓提供必要的隐蔽和防御工事,目前尚保留有14座。</h3> <h3>  午饭后乘车来到名城比萨,从停车场到景点还要步行10分钟,下雨了大家都打起了伞,因旅行中导游多次提醒我们说意大利小偷很多一定要提高警惕,老伴平时都是将双肩背包朝前背,当时因下雨就把包背在后边然后用雨伞压在背包上,10位团友顺序前行,就是这样还是出了险情,当走到景区附近时路边的小贩和游客多起来了,突然走在我前面的老伴一声惊叫,我一眼望去只见3个女孩(其中一个好像还是孕妇)一闪就不见了,此时双肩背拉链已打开大半,装着护照的小包已悬在外边,幸亏因老伴警惕性高,事先将小包包带与相机包带绑在了一起,小偷未能抽出,才侥幸逃过一劫。大家都知道到国外旅游护照的保管最重要,一旦丢失非常麻烦,此事一想起来就感到后怕。在此详细描述这个经历也是提醒旅友们高度关注,我团10位团友在意大利10天的行程中有3人“中招”,好在是发现及时,小偷未能得逞,有惊无险。</h3> <h3>  景区位于小城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它们由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4座建筑组成,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h3> <h3>  比萨大教堂钟楼的建造始于1173年8月,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1178年),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建造期间有两次长时间停工,直至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顶层突出4.5米。伽利略在此塔所做的物体重力加速度试验使我在少年时代就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座斜塔。</h3> <h3>  保持斜塔斜而不倒是人们的共同愿望,所以推扶斜塔的类似照片很多,但是要想使相距百米的人与塔在动作和透视中保持协调合理并不太容易,团友王老师给我俩照的这张照片就很好。</h3> <h3>  斜塔的根基也很漂亮,参观者正在排队登塔。</h3> <h3>  景区碧绿草坪一角。 </h3> <h3>  右侧高墙内是墓园,但不能随便进入。</h3> <h3>  比萨大教堂正面。</h3> <h3>  洗礼堂入口。</h3> <h3>  晚上入住温泉小镇蒙特卡蒂尼,图为街景。</h3> <h3>  第8天,早上8点半出发去景点“五渔村”,行进途中经过了一片矿区(车拍),导游讲这里开采的是意大利著名的白色大理石,名字记不清了,回来查了一下资料,意大利是大理石出口大国,上个世纪90年代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h3> <h3>  车行2小时到达意大利拉斯佩齐亚港口城市,中巴停在海港边,我们需要步行穿过市区到火车站乘火车去“五渔村”景区。</h3> <h3>  五渔村位于拉斯佩齐亚省海沿岸地区,是蒙特罗索、韦尔纳扎、科尔尼利亚、马纳罗拉及里奥马焦雷这五个悬崖边上村镇的统称。1997年,五村镇和韦内雷港及部分周边岛屿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9年被评为国家公园。我们今天将游览里奥马焦雷和马纳罗拉两个村镇。从市里乘火车8分钟就到了第一站,图为从里奥马焦雷车站到镇内的通道。</h3> <h3>  建在山崖上的美丽海边小镇里奥马焦雷,蓝天碧海、悬崖怪石、五颜六色高低错落的房子、水中荡漾的小船构成一幅美丽与奇特的画面。</h3> <h3>  镇内小海湾的另一侧也很美,眺望整个小镇,美在眼里,韵在心中。</h3> <h3>  从伸向海中岩石的近似垂直纹路可以想象当地地壳经历了如何剧烈的运动和变化。</h3> <h3>  当地特色食品油炸什锦海鲜,当然要尝一尝。</h3> <h3>  午后乘火车继续前行3分钟就到了第2站马纳罗拉。</h3> <h3>  马纳罗拉小镇街景,这里路边停的不是车而是船。</h3> <h3>  马纳罗拉的主景要从对面的山坡上看,图为通往对面山坡的道路。</h3> <h3>  这是马纳罗拉小镇的标准照,它与里奥马焦雷一样奇美,但是它的海湾更宽阔,房屋分布的范围也更广,主街更长也显得更繁华。</h3> <h3>  石缝中供奉的神像,小镇虽然偏僻,但在村民的心中“主”无处不在。</h3> <h3>  马纳罗拉与里奥马焦雷之间有一条修铁路时开凿出的2.5公里长的山间小道,后来被情侣们“培育”成了“爱情小道”并出了名,可惜道路正在封闭维修,我们只能走出约200米,遥望着海面和渔村,也留下了甜美的爱情印迹。</h3> <h3>  玩累了,在马纳罗拉火车站等车席地而坐,十分惬意。乘火车回到港口换乘中巴前往帕尔马市入住。</h3> <h3>  第9天,今天的目标是威尼斯。早上8点出发行车180公里11点多到达港口,乘小艇半个小时才能到威尼斯。</h3> <h3>  船行一路都是景,远见一艘白色的超长游艇,很新鲜,以前还真没见过。</h3> <h3>  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就在眼前。威尼斯(Venice)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历史上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威尼斯画派的发源地,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威尼斯市区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威尼斯的风情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它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h3> <h3>  午饭是特色墨鱼面套餐,第一次品尝,包括油炸海鲜和薯条、蔬菜沙拉、墨鱼面条、甜品蛋糕四道,一、二、四道不用介绍只说三道墨鱼面:一是颜色有点吓人,一伸舌头像鬼似的;二是味道是微咸并淡淡的海腥味,没有其他的怪味道;三是吃时肠胃没有什么感觉,但过后有些人可能感到不舒服,第二天有好几位团友说昨晚肠胃不适。外出旅游美食是重要内容,墨鱼面是意大利特色食品,虽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口味或肠胃,但是感受一下也算是“不虚此行”的。</h3> <h3>  乘坐“贡多拉”,感受水城味,是威尼斯游另一道景观。贡多拉是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一直是居住在泻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贡多拉有大有小,小的是双人情侣座,大的最多可乘六人。这种小舟一般长为10.75米、宽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对称型,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只靠一侧单桨划时船的平衡。</h3> <h3>  小船经过威尼斯著名景点“叹息桥”,该桥建于1603年,是密封式拱桥建筑,由内向外望只能通过桥上的小窗子。叹息桥的两端连接法院与监狱,死囚通过此桥之时,常是行刑前的一刻,因感叹即将结束的人生而得名。同时还有另外的传说,情侣乘坐贡多拉一定要经过叹息桥,在桥下相拥可使爱情天长地久。</h3> <h3>  水路的两侧都是古老的建筑,有的维修装饰一新,有的仍保持着岁月的痕迹。</h3> <h3>  威尼斯大概是世界上桥梁最多的城市,到目前为止有404座桥,这些桥的造型千姿百态,风格各异,从图中可见,仅几十米的水路上就建有4座小桥。</h3> <h3>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该广场是由圣马可大教堂、钟楼、公爵府、新、旧行政官邸大楼、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和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的长方形广场,长约170米,东边宽约80米,西侧宽约55米。圣马可广场初建于9世纪,12世纪扩建成大致如今的规模。用手机照一张广场全景,正面为大教堂和钟楼,两侧分别为新(右)、旧(左)行政官邸。</h3> <h3></h3><h3> 圣马可大教堂是广场中最重要的建筑。马可是圣经《新约》中《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将他奉为守护神。相传公元828年两个威尼斯商人从埃及亚历山大将耶稣圣徒马可的遗骨偷运到威尼斯,并在同一年为圣马可兴建教堂,教堂内有圣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圣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广场也因此得名“圣马可广场”。这个地方宽敞,光线又好,八位团友合个影。</h3><h3><br></h3> <h3>  圣马可广场中到处都是鸽子,已成为威尼斯一景。</h3> <h3>  圣马可广场东南角的公爵府。</h3> <h3>  圣马可广场东侧的商业小巷,狭窄而热闹,玻璃工艺品在此很闻名。</h3> <h3>  在威尼斯的400多座桥中以里亚托桥最为有名,它建于1180年,原为一座木桥,1580~1592年改建为石桥,是威尼斯的重要象征。桥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7米高。这里每天有很多游客,既可从桥上眺望运河,又可在两侧的商店购物,沉浸在威尼斯气氛中,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是以这里为背景。</h3> <h3>  桥上建有厅阁,两侧店铺林立并向两端道路延伸,销售各种纪念品和特产,成为威尼斯繁华的商业街。</h3> <h3>  从里亚托桥上眺望运河,看到的是经典的威尼斯风景。</h3> <h3>  挑选威尼斯最典型的小桥运河合个影。</h3> <h3>  大运河上的贡多拉码头。我1999年曾经来过这里,那时游人和船都不多,水中也没有这些木桩,还以后边小岛为背景照了相。现在人多船也多,只好用木桩标出“停车位”,但是却大煞风景了。傍晚时分乘小艇返回码头停车场,入住附近酒店。</h3> <h3>  第10天,早上出发前往著名古城维罗纳市。维罗纳是意大利最古老、最美丽和最荣耀的城市之一,拉丁语的意思为“极高雅的城市”。公元前一世纪它已经是古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驻防地,城中现有的古罗马建筑大多建立于此时。如今的维罗纳有26万居民,是维内托地区仅次于威尼斯的第二大城市。它所处的位置非常理想,气候也格外宜人。2000年,维罗纳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图为流经该市的阿迪杰河。</h3> <h3>  维罗纳露天剧场,它建于公元1世纪奥古斯特王朝晚期,是一座椭圆形的建筑,高大宏伟,长138米,宽109米,高30米,上下两层,能容纳2.5万名观众,至今仍在继续使用,每年6月至8月在这里举办的维罗纳歌剧节,人们能欣赏到著名歌唱家的演出。</h3> <h3>  维罗纳风靡全球得因于莎士比亚的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维罗纳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自然也成为世界青年男女膜拜的爱情场所。 位于市中心卡佩罗路27号小院里的一幢小楼就是朱丽叶的故居。院内正面竖立着一尊真人高矮的朱丽叶青铜塑像亭亭玉立、深情而又略带哀怨,塑像左边的墙上贴满了爱情寄语,图中上方的大理石阳台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幽会的地方。</h3> <h3>  由于传说触摸塑像的右胸能带来美好的爱情,如今朱丽叶塑像的右胸显得尤为锃亮。现场的游客太多,争先恐后讨这个福气,原想单独给雕塑拍张照也未能成。</h3> <h3></h3><h3> 故居小院门洞的两侧墙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涂鸦、文字和粘贴的纸条(允许),成为了一幅万人特殊画作,他们用各种文字和语言汇集着无数情侣们的爱情誓言。仔细看右下角一个姑娘正在粘贴纸条。<br></h3> <h3>  维罗纳法理宫,现在时常举办一些展览活动。罗密欧的故居就在附近但是大门紧闭,不知现住何人?</h3> <h3>  百草广场一侧的马赞提宫外墙上还残存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h3> <h3>  维罗纳老城高大宏伟的城墙。</h3> <h3>  离开维罗纳下午4点到达意大利第二大城市号称“时尚之都”的米兰市,图为斯卡拉广场上矗立的列奥尔德·达·芬奇的雕像。</h3> <h3>  以19世纪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位国王维多利奥·埃玛努埃尔二世命名的长廊,建于1865 -1877年。长廊呈十字形,长196米,宽105米,高47米,廊顶呈拱圆形,顶上装有玻璃棚,绘有精致的壁画,地面是用大理石铺成的马赛克图案。巨大的拱形建筑富丽堂皇,是米兰的商业中心之一。长廊内设有装璜考究的金银首饰、时装、礼品店、餐馆,咖啡厅和书店。这里是米兰市民的休闲中心,到处是休息的市民及观光客,常年都很热闹。</h3> <h3>  长廊的马赛克地面设计精美,施工精细,至今仍亮丽如新,整个长廊充满着意大利特有的古老艺术与现代时尚深度融合的气息。</h3> <h3>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规模雄踞世界第二,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米兰大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教堂于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1965年教堂正面最后一座铜门安装完,才算全部竣工。这座教堂全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大厅宽59米,长130米,中间拱顶最高45米。教堂的特点在它的外形,尖拱、壁柱、花窗棂,有135个尖塔,像浓密的塔林刺向天空,并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的雕像。教堂的外部有2000多个雕像,如果连同内部雕像总共有6000多个,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因此教堂建筑格外显得华丽精致。教堂高达107米的尖塔顶上立有圣母玛利亚金色雕像,十分壮观。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教堂之一,在宗教界的地位极其重要,著名的《米兰赦令》就从这里颁布,使得基督教合法化,成为罗马帝国国教。</h3> <h3>  米兰大教堂侧面。</h3> <h3>  米兰大教堂内景(无版权网上照片)。</h3> <h3>  在镶嵌在石板路的铁轨上有轨电车缓缓行驶,似乎是几十年前的欧洲街道,意大利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位于世界的前列,然而它的基础设施建设却是缓慢的,但也是扎实的。天黑了,意味着意大利之行也要结束了。</h3> <h3>  第11天,上午10点就到了机场,逛逛免税店,买点纪念品。下午2点的飞机,加上时差,到北京就是明天了。(下集完)</h3><h3> 后记:用了近一个月时间编写了《感知意大利》,“感”是亲眼看,亲耳听,亲身体会;“知”是别人的讲解,自己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力图对意大利之行的感受做一个简要的记录。意大利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底蕴厚重,文化灿烂,经济发达,社会成熟,加上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培养了意大利人浪漫的性格和悠闲的生活,但仅仅10日数地的“蜻蜓点水”和“走马观花”,难以对其有较深的了解,该美篇所言也难免偏差和错误,欢迎旅友们批评指正。该美篇借用了团友的部分照片在此表示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