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巡道工柴绪金穿着橘黄色的马夹,戴着一顶新的黄色安全帽,肩上扛着长长的道尺,他顺着自己所负责的榆林沉陷区的铁道线路往前走。徒弟王远见也是同样的着装,手里拎着一个硬塑的白色小桶,里面装满了道钉、扳手、螺丝、扣垫,紧紧跟在他身后。</h3> <h3> 冬天的早晨,时针指向七点三十分,太阳还没有放射出暖人的光芒。</h3><h3> 柴绪金一会儿用钉锤敲敲被机车震松了的道钉,一会儿蹲下来查看铁轨的变化。对于巡道工来说,敲道钉是简单业务,只要巡过,冒头的家伙总难逃脱被敲回去的命运。不过,发现连接在两条铁轨间那些断裂的垫板则需要些本事,它们常常被油泥盖住,年轻的巡道工懒得弯腰,也就发现不了,可对老柴来说,在自己巡护的路段里,每一块垫他似乎都是熟悉的,哪块是新换的,哪块有轻伤,哪块有重伤,他都清清楚楚。</h3> <h3> 他始终记得第一次巡道时,师傅对他的告诫,干活时想着出事,休息时才不会有事。 </h3><h3> 榆林铁道线是运输部重要的铁道运输线路,以25分钟走1公里的速度,从榆林一道口到东岗道口,然后折返至榆林二道口,在铁道上量水平,测轨距,敲道钉,查垫板,换扣垫等等,就是他们两个人的工作。</h3> <h3> 柴绪金从部队转业回来就当上了巡道工,而且,一干就是三十年。巧的是,徒弟王远见也是个转业兵,有了共同点,师徒俩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h3><h3> </h3> <h3> 没走几步,王远见就哈下腰来,将道尺放在铁轨间进行测量,柴绪金则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负责瞭望,同时还要查看铁轨的变化。</h3> <h3> 由于铁道处在沉陷区,记录数据总在变化,诸如线路的下沉情况、轨距大了、高了、低了、变形了等等现象都要在检查中发现。</h3> <h3> 他们所记录的数据还会成为部里做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h3> <h3> 而且,单发现问题不行,还要及时进行处理,个别复杂的问题则要在第一时间上报,绝不可以影响到正常的生产运输。</h3> <h3> 没走多远,柴绪金就发现了问题。"远见,把扣垫拿来,我换一下,这个不行了。"王远见一边应着一边麻利地从工具桶里找出扣垫递给了师傅。</h3> <h3> 柴绪金换扣垫的时候,王远见手里拿着旗,背对着师傅向远处瞭望,确保安全永远是两个人最重要的工作。</h3> <h3> 事实上,这项工作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仅以需要测量的物件为例,每一百米中包含16个点,每个点都要哈腰量一下,拧一下,整条线路上下行共2000多米,一天下来,得哈多少次腰?</h3> <h3> 而且,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技术水平也要全面,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h3> <h3> 伴随着刺耳的鸣笛声,机车呼啸而过,而伴随着气流在铁轨上的震动,星星也渐渐显露出来—夜幕降临了。</h3> <h3> 一轮明月缓缓地浮游,差不多看不出它在动。它把亮光倾泻在铁轨上,洒向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铁道两侧,四周恬静而安宁。</h3> <h3> 在清冷月光的陪伴下,两个人走回到了工作房。</h3><h3> 利用紧固螺丝的间隙,柴绪金总结了一整天的工作,王远见边听边记录,时不时还会向师傅请教一些问题。</h3><h3> </h3> <h3> 几个小时的采访,记者切身感受到了巡道工的不易。他们是铁路工务系统最基层的工种之一,不论严寒酷暑,都要风雨无阻地奋战在铁路线上。</h3> <h3> 可他们却从不说苦,从不言累,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岗位上,只因为,肩上的责任很重,爱岗的情怀更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