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天微微亮,细雨中的街灯略显朦胧,大上海的繁华在浓雾中开始泛活。坐着大巴车,无所谓东西南北,变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上海博文学校。周围没有穿梭的车辆,没有热闹的街市,没有入云的高楼!寥寥无几的几个行人漫不经心的穿过马路!难道这是教育的世外桃源?</h3> <h3> 在宽敞的功能厅里,迎来了为我们讲学的专家,他有一个拗口但别致的名儿——关景双!这位黝黑好爽的东北汉子虽然侃侃而谈,却没有天高地阔,只是为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13年来一直坚持做的事——课例研修。多么耳熟能详的词,却为我们这些天高深的理论学习找到了落地生根的办法!一名优秀老师是上课上出来的,是写课写出来的,是读书读出来的!把学到的理论联系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实践中中找到结合点,当好一名语文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关教授再三嘱咐我们要“做”,想得到的做出来,做出来的讲出来,讲出来的写下来。回到课堂, 找到自己的故事,做好朴实的自己,成就自己超越自己!</h3> <h3> 这样一个能说会道又成绩卓著的人,难道不向往那神圣的,象征荣誉的上海师范大学的讲台吗?非要我们一百多号人来到这样一个小地方?</h3> <h3> 下午的安排才让我恍然大悟并为之感动。下午为我们授课的不是光芒四射的大师,而是一个戴着眼镜,显得青涩的小姑娘。小姑娘跟我们说话很害羞,也许刚从学校毕业吧!许多学员失望,我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这儿,难道是要听这样一个小姑娘上课!要知道咱们这群人里,不少是行里高手,市区级骨干,高级教师,教研专家,今天难道要向一个小姑娘学习?</h3><h3> 小姑娘上课了,直接了当开题,教学环节步步展开,直指中心目标,孩子们也全神贯注,老师,孩子,课本交融在一起。课堂略显拘谨,但也算和谐。虽然没有大师的课堂那般行云流水,但也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上出了语文味!真了不起!</h3> <h3> 课后,小姑娘的团队开始议课。这样的团队,让在场的我们不由得静默,多么年轻的团队啊!一张张小脸稚气未脱,他们能在短短五分钟时间准备出评课稿吗?可没让大家失望,这些孩子硬是在五分钟后,各做了10分钟精准的评课发言!更感人的是,关教授总结发言时,一口一个“我们的小老师”,满满的全是期待,全是关怀!真羡慕他们!</h3> <h3> 这使我不由自主想起了自己像他们这么大时,被分配到一个遥远的小山村,没有老师告诉我该怎么教,课堂上孩子把书拿倒了我也浑然不知。我想他们有好成绩,可我却毫无办法!我埋怨孩子笨,我把他们留到天黑,他们的成绩也一点没有因为我的勤奋而有所提升。就这样我浑浑噩噩的混到了28岁。我把我人生最美好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挥霍一空却一无所获。不仅如此,十年我又误人子弟了多少?如果那时我能遇到关教授这样的导师指引一下前进的路该多好!</h3> <h3> 然而,命运终将待我不薄,28岁那年我翻然悔悟。我不能再这么浑浑噩噩下去。于是我开始自学,开始努力,虽然青春美好已经不在,但我的努力还是给了我一定的回报,我终于学会了怎么做一个更好的老师!很感谢,能在38岁的时候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认识了这么一大批优秀的人。望着眼前这批小老师,我只想说,虽然我错过了青春的学习,但我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和你们一道努力,你们绽放青春之花,而我让生命有意义!</h3> <h3> 更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去的学校很特殊,是一所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到上海来打工的外地人的孩子全集中在这儿,家长们忙于大都市不易的生计,几乎没有时间,没有能力,没有精力理会孩子的教育。而且流动性特别大,也许上一学期一个班还有四十个孩子,这个学期就只有十来个了!一个班教着教着就散了。可就是这样一个学情,政府没有抛弃这部分孩子,为他们修建了很漂亮的校园,标准的足球场,庭院栽满了银杏树,宽敞明亮的教室。即使是这样,仍然有一批专家牵挂着这个学校,守着这个学校,帮助学校的教师成长,帮助教师树立信心,帮助孩子们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即使是这样,仍然有这样一群年轻的小老师愿意为这些孩子燃烧自己的青春。因为他们要做良心的教育!</h3><h3> 我感动了,为关教授对这所学校,这群小老师的牵挂感动。我感动了,为我们可以选择做良心的事业而感动了!</h3><h3> 选择无悔,青春无憾!献给关教授和那群小老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