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咀头印象</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耀德 图文</h3><h3> 我真不知道武山很多地方的地名是怎么变迁的,比如咀头,到底是“咀头”,还是“嘴头”。至少在2018年11月的时候,在乡政府所在地不足50米的路边上立的两块牌子上就有这两种表现形式,也就无法确认孰是孰非了。但我查了1984年10月武山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印的《武山县地名资料汇编》:咀头公社沿袭咀头下村名得名。说明用“咀头”是对的。</h3><h3> 我到这个地方去的次数不算太多,每年也就那么几次,然几乎每次去都会迷路,不象到别的乡镇那么直来直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通村道路的畅通无阻,更是让人不知所措。一不小心就跑到甘谷地界去了,特别是遇上大雾天气,更是让你摸不着北了。当年国民政府修建的北大路,当然也被现代化的水泥路取代了。</h3><h3> 我对咀头的映象也很奇特:除了地名、地形、方言、物产,还有地理、地质、气候、文化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多奇妙之处。</h3><h3> ——其实,我没有认真考证过咀头这个神奇的地方,但仅地名也让你产生好多联想:如咀头、窟洞、多家、米寺、何去、金银、元树、鸣鼓、党口等等村名地名,就让你浮想联翩——肯定有很多美丽故事传说在其中吧;</h3><h3> ——其地形似乎是在山梁上,但却有很多村庄就在下切很深的沟里,全境由两条梁峁和三条峡谷组成,地势起伏坡大沟深,但山路弯弯,梯田绕村,在113.419平方公里的漫山遍野分布着89个自然村,海拔在1500~2200米之间,行进在这样的山梁沟壑间,总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感觉;</h3><h3> ——是名符其实的黄土沟壑区,但却有沙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奇峰突起很有气势,与毗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帘洞好有一比呢;</h3><h3> ——人口不多,但语调东南西北差异还不小,有近似甘谷话的,也有与陇西话相近的,各有各的特色表达方式;</h3><h3> ——物产更是丰富多彩,除了有和全县一样的农作物,近年来咀头的辣椒、樱桃、黑梨、党参等中药材也是很能叫得响的产品,虽然没有热闹的集市,但夏天在咀头去吃柴火鸡的人却不少,特别是高山樱桃采摘园已经是远近有名了,草编产品也是别具一格,走在咀头的乡间,总能看见女人手中不停舞动的麦杆和言开喜笑的神情;</h3><h3> ——它的地域文化更是叫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作为干旱贫困地方,不仅有当年有人总结的“十里百担一亩苗”推广玉米种植的咀头精神,更有古庙(石庙、灵岩寺等)、古树广泛分布,特别是庙会、秧歌、戏班子等等都很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h3><h3> ——那不能叫水库的淤地坝,你在武山别的地方还真找不到,也许有很多武山人还没见过呢,但却给咀头当地的百姓带来了普通人没想到的生态、生产、生活乃至生物生存无法想象的好处。</h3><h3> ......</h3><h3> ——我们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您千万不要小瞧所谓渭北干旱山区的咀头,更不要以为咀头人就是“山里人”,这是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女人漂亮勤劳,男人风流潇洒,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h3><h3>请您看看这些图片您就对这个地方有新的认识了。</h3> <h3>灵岩寺庙会</h3> <h3>吴家山的黑梨儿熟了</h3> <h3>石庙</h3> <h3>咀头的乡村文化活动</h3><h3><br></h3> <p class="ql-block">如今交通、信息都发达了,山里人的生活其实比城里人的生活轻松的多了去了。如果仍然以为"宁当城里的狗,不做乡下的有"那就不入时了。</p><p class="ql-block">咀头是个养生的好地方。您以为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