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再探四姑娘山

火马

<h3>  前言<br>  曾一度以为去过一个地方就不会再去,4MM山永远是心中例外的那个。</h3> <h3>  自从2016年国庆四姑娘山二峰一别,其后两年一直心念念要再回来一次,看望美丽的群山。 一直听说并关注了凯乐石环四姑娘山越野赛,于是想通过去参加越野的方式华丽地回归四姑娘们的怀抱。通过这两年连续搞了两个4分赛,一个5分赛,我竟然发现可以有搞100公里组别的资格。当然,当时头脑还没有那么发热,第一次玩高海拔赛事就上100,于是就保险点报了个60组别的(后来事实证明报60还是胆子有些肥了 😂)</h3> <h3> 以上照片摄于2016年的二峰游<br> 这个比赛对我来说还有另一层意义:比赛时间是11.3-11.4,而我的农历生日刚好是11.5,于是产生了一种执念,把完赛当成自己的生日礼物吧。于是开始积极备战,为了提前去报到,连剩下的年假全部给了它,同时,整个十月份也搞了几次长距离越野,作为赛前拉练。</h3> <h3>做好身体和心里上的准备,10.31开始向美丽的四姑娘山进军。而这,恰恰是我冒险经历的开始。</h3> <h3>  先上几张赛道照片镇楼<br>  比赛前几周,在比赛群里约了几个小伙伴计划一起登大峰,目的是可以迅速适应高海拔。于是我们找好向导,1号早上五点开始向大峰方向进发</h3> <h3>  其实那天我们走得很慢,同时为了节省体力,小伙伴们都选择了骑马,而我比较自大,自认为体力还可以,一路都是徒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行为还是欠妥的)。</h3> <h3>不过,当我们翻过大峰大本营,到达第一个垭口时,放眼望去,发现这次登大峰真的是值了。</h3> <h3>在大峰峰顶装完逼后,开始下撤。然鹅我们发现,原来下山才是考验我们的技术活,各种屁降表演开始出场,幸好雪比较厚,屁股安然无恙。</h3> <h3>就这样到了雪线以下,路线轨迹开始明显了起来,于是我就开始加速下山,下了不多久,我竟然看见一间房子,当时心想怎么那么快就到大峰大本营了,于是偏离了轨迹上去看了看,发现是牧民的房子,而且前面没路,心慌了慌,赶紧横切找路。这时,一不小心踩空了,咔嚓一下崴脚了,而且还是旧伤那里。好不容易回到正确的下山轨迹,一瘸一瘸的下到了大本营,没来得及进去房子,赶紧在旁边找到一个稍微大点的冰水坑,脱了袜子马上往水里泡,那是一个爽啊!但是同时心里堵得慌,还能不能参赛是个问题。大约泡了半小时,活动了下脚,好像好点了,至少看上去没有肿,这时小伙伴们也陆续下来了,但是杨仔和小怪没见踪影。大约在大本营吹水晒太阳2小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因为我还要参加晚上组委会发起的“遇见另一个你”活动,向向导和小伙伴们说了下,原路返回。</h3> <h3>  比较尴尬的是活动前一天组委会通知我另一个我没时间来,但是之前我又答应了另一位没空参加该活动的哥们给另一个他带上礼物。 于是乎,当时的我活动了下脚踝,带着使命慢慢下山,突然发现稍微加速下,还可以正常发力,就这样飞奔下山。 途中,不懂是被四周的美景分了心还是想快点在日落前下到游客中心以防要走夜路的缘故。在中间的某一段,4MM开始惩罚我的走路都不虔诚,突然咔嚓一声,我的那个脚又崴到了,而且真的听到了韧带撕裂的声音,完了完了完了!我一屁股坐地上,脑子一阵轰鸣。在我后面有一对也是赛前拉练准备下山的小情侣关心地问我有没有事,我当时是万念俱灰,但是还是向他们表示没事,不用担心。这时落日的余晖射过来,万物一片宁静与祥和,我坐地上呆了片刻,心稍微平静下来后,小心翼翼的动了下脚踝,还能动!于是撑起双杖,慢慢起来。这时,离山脚游客中心还有大约3公里,我利用双杖,慢慢往下走。</h3> <h3>下到山后,马上去了镇上的卫生院看脚,护士MM很热心的帮我看了下,同时喷了一通云南白药,还拿了冰袋给我敷,安慰我说,脚没明显的肿,不算严重,也建议如果不适就不参加比赛了。</h3> <h3>出了医院,看了下时间,8点前能赶到游客中心主会场,去到“遇见另一个你”组织者那里报了到,报上那位哥们的名字后,拿了一个号“15”。然鹅,等到八点多了,本来已经到见面会开始的时间,但是主会场才刚开始介绍45公里组别的赛事分析,参加过技术分享会的都知道,这没有半个小时是结束不了的。当时刚下山,大汗淋漓,同时又崴脚,狼狈得像难民,心里别提有多郁闷。向组织者说明先回酒店洗澡,如果见面会开始向群里说一下,匆匆赶回去洗澡了。酒店报到,找房间,整理东西,洗澡。这一系列做完后,开群,傻眼了,见面会已结束,当时心里是很愧疚的,时间对不上,很抱歉,哥们。</h3> <h3>准备的礼物是高海拔比赛神器-一对保温杯<br>  好消息是,大峰小分队安全下山了,然后一起约饭,在阿巴郎餐厅吃烤羊腿,来自东北的杨仔还带了两瓶自酿的53度果子酒。小伙伴们听说了我的腿伤后,都劝我多喝点,白酒可以活血化瘀,我深以为然,反正都参赛不了了。就着羊腿肉,大约喝了八两白酒(没错,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在海拔3200+上喝那么多),向导开车把已经八分醉的我送回酒店。勉强辨认房间,开门,爬上床,一躺,马上睡着了,据舍友后来说,我半夜醒来吐了。。</h3> <h3>  2号早上,睡到自然醒,我心存一丝幻想,爬起来想找个药店买个跌打损伤药酒抹一下试试,至少可以先爬到起点吧。于是在药店买了瓶药酒,同时也买了零食小吃,在酒店大厅抹药养伤晒太阳。暖暖的太阳很舒服很安逸,也和一起晒太阳的跑友随意吹水聊天,我最记得的一句话是一个曾经参加过国内外许多赛事的跑友说的:连续参加三次四姑娘山越野了,很喜欢这样的氛围,没有紧张的气氛,大伙们都很安逸的备战。我想也是,去年环4MM山越野百公里组别的完赛人数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在60/100的技术说明会上,赛道总监满怀期待地说,希望这次100组别的完赛人数能上两位数。</h3> <h3>   起点偶遇跑友木子<br> 好了,以上就是我比赛前的状态。由于比赛时间是3号凌晨3.00,我早早就起来收拾装备了,冲了一杯赛前喝的体能元功能饮料,这饮料我在武功山越野时喝过,感觉很不错。</h3> <h3>  大约2点多点,开始和舍友一起出发,也是60公里组,来自重庆的大神。这里简单说下我背包里的装备:1升水袋+350ml的保温瓶,4条GU+两片小面包,抓绒裤+吸汗内衣+羊毛袜(这三件都是为随时退赛准备的),一件薄羽绒,冰爪雪套等。我们一路闲聊到了起点,积极热身,准备开跑。</h3> <h3> 凌晨三点,随着主持人的口令以及选手们呼喊声,60公里组别开跑,很兴奋很激动,等了许久,终于到了这一刻,对我来说,能站到起点,已经是胜利了。心里默默地定了个小目标:一定要到CP2八角棚海再退赛,因为听参加过的朋友说那里有彩蛋,同时还可以烤火,最重要的是那里吃的很多。刚开始一段是公路,但是保守起见,我都是快走,就这样我很快就落在了后面,不紧不慢地走着,大概1公里多点,开始上坡。我好像优势就出来了,维持着和平路快走差不多的速度,我竟然超了不少人,往前面去了。望着茫茫夜色以及东边挂着的一轮残月,我的心是出奇的宁静,起点到CP1打尖包的距离是8公里,关门时间是1小时50分钟,我大约提前关门时间10分钟前到达,打卡顺序是111。 到这里,小目标已经完成了一半了,很开心。匆匆的喝了碗热汤,开始向CP2八角海棚进发,这段路是比较浓的,毕竟是全程爬升最高的,变态的是要先下到山脚,再慢慢上去,途中还要经过若干小冰河,一不小心就会打滑湿脚那种。但是,如果安然到达雪线以上,一切都不同了,对我来说,体力是有的,脚伤不影响爬山,走在这软绵绵的雪上,我竟然感觉很舒服,心里大声嚎叫着:这样的路请给我来一打。就这样半激动打鸡血般的走着,我提前40分钟到达CP2,那时天还微微亮,望着远处的幺妹,我产生了一丝的满足感。到站后迅速补给,还钻进烧热水的帐篷烤了一小会火,细细评估了一下,觉得还能往前走。信心满满的走出帐篷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那位同学,请停一下”,我一看,是组委会负责赛事保障的。我一头雾水停下来,他接着说,我发现你走路有些晃,是不是有些高反,要不要考虑退赛?噢,原来我潜意识的保护受伤的左脚,被他发现了,果然是高手。我和他解释了下情况,体力还可以,没有高反,还想继续往前走。他看了看没有阻拦,叮嘱我后面路很难,要小心点。</h3> <h3>  于是继续往上走,到了一个小山脊,整个幺妹峰尽收眼底,真的是太美'了,忍不住驻足观看。这时60101小姐姐也在,她还拿出手机拍照,我请她帮忙用她手机拍了几张,可惜赛后联系不上,略显遗憾。这段连续下坡我刚开始以为很好走,怎知越走难度越大,尤其是有几处深到膝盖的雪,踏进去鞋子里面都有雪进去了,然后是比较陡峭的结冰路段,再然后是横切的悬崖,技术路段超多,期间免不了屁降,摔跤,总之,耗到你没脾气。终于折腾到了雪线以下,双腿发软地来到一处山脊,可以看到远远山脚下的CP点花海子了。只是,看了下时间,离关门时间还有30-40分钟左右,这时,心想不会折戟于此了吧。拼了,还是连续下坡,终于到关门时间还有二十分钟到达花海子。</h3> <h3>   美丽的花海子<br>  花海子补给点竟然有鸡汤,鸡汤!而且还是热的!已经双腿软绵绵的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拿出自制的简易杯子给志愿者装鸡汤。当我连续喝完连续伸了五次杯子给到志愿者时,把志愿者逗乐了,说不喝够十杯不给走。当然,最后我喝完第六杯时才恋恋不舍收回杯子,在花海子的湖里刷了下杯子想继续上路,其实在那里还差不多干了小半只哈密瓜,可苦了切瓜的志愿者小姐姐。</h3> <h3>  吃饱喝足,大约10分钟后开始向下一个CP点中梁子进发。这个点也是个硬茬子,前面的那个大坡至少花了我半小时才挪上去,也有不少人在这里超了我,但是我也不气馁,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走。再次上完一个小坡后,竟然到了很熟悉的路段,就是前天我们上大峰时经过的,路很平缓,但是就是跑不起来,只能快走,然后就上山。竟然还要上山!当时心里忍不住叫了出来,天杀的组委会,还把CP点设在山顶,这怎么搞?当时的我是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怎么办?突然,发现还要穿过一片荆棘林,我把抓绒手套脱了,把手伸进两边的荆棘林中去,划伤,刺破了我的手,此时我觉得只有疼痛能给我动力了。就这样,离关门时间还有十分钟,我到了中梁子补给站,这时我也发现有许多选手在这里选择了退赛。我喝了点热粥,吃了些干果,体力渐渐恢复了一点,心里告诫自己,马上就要下坡了,而且下坡一直是自己的强项,加油啊!</h3> <h3>  稍微看了下号码簿的爬升图,下完坡后就到枯树滩了,后面就开始简单了。于是不紧不慢地下坡,同时也思索了一下为什么前面这段路那么狼狈,抛开脚伤不说,精神上也出现了问题,就是太多执念了,太想完赛了,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于是,我开始慢下来,在一条冰雪融化的小溪旁蹲下来喘口气,洗了把脸,尽情享受着片刻的宁静,然后再独自一人慢慢下山。 一个人在这条路上晃悠着,大概有8公里左右吧,终于到枯树滩,到站后解包一屁股坐地上,志愿者热心地帮忙装水袋,此时我记起包里还有GU的能量胶,此时不吃更待何时?于是就着热水吃了一条,同时也喝了点补给站的功能饮料。当然此站还有鼎鼎大名传说中的牛杂汤,但是我喝了一口,觉得太骚,吐了。 到了这个点,体能已经接近极限,靠的是毅力在撑了。摇摇晃晃的起来,开始向下一个CP点木骡子进发。说实话,后面想起来,到木骡子这段路简直就是超五星级的景区精华路线啊,两边雪山林立,中间还有一条冰河流过,旁边是密密的杉树,美不胜收。可惜!当时的我只想着往前走,珍惜时间,无心欣赏。正当我无精打采盲目的走着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位大哥,也是60组的,拿着手机,走走停停的在拍周围的美景。我当时就震惊了,也慢下来和他聊了起来,他说,来这里就是为了看风景,再说了,按照自己的速度完全可以关门前到达CP点,好乐观的大哥!其实我也明白,在高海拔,乐观点可以减少高反的几率。</h3> <h3> 就这样,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到达了木骡子,这里是沟里的最深处了,也是风景最美的地方。到这里下午三点四十左右,正是太阳最暖的时候,我也发现几个百公里大神在这里晒太阳,我也舒服了一下,越晒就越不想走。补给完毕,站起来,发现之前软绵绵的双腿开始有点劲了,看了下到下一个点喇嘛寺是十公里,关门时间是18.10分。</h3> <h3> 接近木骡子关门时间几分钟,我开始出站,刚开始一段路是快走,到了木栈道,就尝试着小跑起来,因为我知道,后面的两个CP点应该要到黑夜了,必须要预留多点时间作战。就这样一路走走跑跑,还超了不少跑友,经过的时候,听到他们说起,后面小牛场上山很难,至少要预留4个小时,基本没什么希望了。当时的我是相信的,但是还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向前走吧,走到哪算哪,不留遗憾。就这样,看见平的栈道,就强迫自己跑起来,跑不动就快走,休息完就开跑,终于在下午五点四十分左右到达喇嘛寺,为后面节省了大约30分钟,这对我来说很重要。在喇嘛寺这个很大的补给站,尽管志愿者很热情的叫我进去坐着吃饭,但是我根本不敢进去,匆匆的撕了条能量胶,就着热粥吃了下去,马上往下一个CP点赶。</h3> <h3>   小牛场,这次众多跑者心中的一道坎啊。难!难!难!翻过一个坡,又见另一个坡,这时候已经开始天黑,在这个坡遥望着远处稀稀疏疏的灯光,内心是绝望的。越是到了后面,如此坚定完赛的我也已经开始萌生了退赛的念头,只是,在这荒野之中,想退赛也得往前走啊!在反光着的路标指引下,走着走着,突然,前方射来一阵光,有人大声的说往这里走,这里打卡,快,关门时间快到了!灵魂一阵激灵,望着灯光像看见亲人一样不要命的往前走。7.59分,压线打卡!我忍住激动,快速的往前走,前面是下坡,前途一片坦荡啊! 还是熟悉的剧情,因为参加过多次长距离赛事,晚上找路标是我的强项。首先站高处时一定要射向远处,找好大概的反光带方向,找到第一个路标时一定要记得下一个路标的方向大概在什么位置,这样心里才有底,不会慌。因为脚有伤,下坡时比平时慢,但也是终于在20.56.56冲线了,快到终点时,我其实也不敢相信自己能坚持到最后。感觉这路上无数个极限被自己突破,冲线的感觉,其实真的很好。</h3> <h3>冲线那一刻,不能自已。</h3> <h3><br>附:比赛数据,可以参考一下。</h3> <h3>   赛后记<br> 这次四姑娘山瞎折腾,差点把自己给玩死了(游客中心到大峰往返大约35公里,爬升1800+,评估不足,崴脚了。),但是想想,人生最大的乐趣是折腾自己,想看看自己的极限在哪,途中曾经一度迷失,但是冥冥之中又回到了正轨。心想如果一本正经的按照剧本发展下去,看到了开始也同时看到了结局,人生还有乐趣可言吗?感谢此行中遇到的小伙伴们,一起登大峰的,一起一个房间睡过的,一路上偶遇聊天吹水的,都是我人生路上的满满收获。 补充一下:我觉得这次衣服搭配还挺给力的,全程无穿无脱。帽子是组委会发的,很保暖,手套是滑雪抓绒轻薄版,上衣搭配是一件紧身吸汗内衣+一件可以防水10000mm软壳冲锋衣,下身搭配是小腿套+一件弹力登山裤,脚上是五指袜+凯乐石飞翼防水版。这是参考于我登大峰得来的数据,开赛前两天对于怎么穿还是挺迷茫的,但是登完大峰后心里就比较有底了,我登大峰的装备是上衣T恤+抓绒+软壳冲锋衣,下身是抓绒冲锋裤,鞋子凯乐石,也是全程无增无减。还有,八角棚海那一段积雪太厚了,其实穿上雪套更完美。赛后了解到许多选手因为失温导致退赛,很遗憾,提前去适应高海拔以及穿着真的很重要。 <br>  最后,分享下高海拔户外徒步图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