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高炮64师,以高炮17团和第4野战军48军144师430团两个建制连在辽宁丹东于1950年12月为了抗美援朝战爭扩编而成。师长吴昌炽,所属师部机关、分队和炮兵610、611、612团。610团为85毫米高射炮团,611、612团为37毫米高射炮团。</b></h1><h1><b> 该师前身部队高炮17团在入朝作战之前,先后参加了保卫上海和鸭绿江大桥的对空作战,取得了击落敌机10多架、击伤40多架的辉煌战绩。受到军委的二次通报嘉奖。</b></h1> <h1><b>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组建了8个野战高射炮团。其中的高炮17团成立时的照片。</b></h1><h1><b> 高炮17团(1949年12月,以步兵207师一部组建)团长尹洪、政委谢惠民、参谋长焦骥、政治部主任李学实。</b></h1> <h1><b> 华北军区特种兵高射炮17团成立时排以上干部合影</b></h1> <h1><b> 1950年2月6日蒋军飞机轰炸上海军民死伤近1500人,(2.6大轰炸)。上海的电力设备损坏高达五分之四,随之工厂停工,商店关张,钱庄倒闭,交通秩序混乱,市民生活更是一派狼藉,春节节庆气氛全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急调华北军区的高射炮17、18团进驻上海防空,当时部队正在沈阳炮校受苏联专家培训,还沒结束就紧急调往上海,归华东军区管辖,控制局面。</b></h1> <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上海被高炮被击落的国民党飞机</b></p> <h1><b> 1950年6月25日南***发生了内战。7月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借机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发起侵略***的战争。同时宣布第七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b></h1><h1><b> 美国的侵略战争一打响,鸭绿江上三处渡口的桥梁,就成了中国和当时社会主义阵营支援朝鲜的主要交通要道,同时也成了美国远东空军侦察和破坏的主要对象。</b></h1><h1><b> 中央军委在分析了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形势和“联合国军”的企图之后,为防备远东空军对三座江桥和水丰发电站的破坏,7月8日至10日,急调中南军区的高射炮第1团,华东军区的高射炮第4团、第17团、18团紧急开到鸭绿江畔,在东北军区的指挥下,保卫三个渡口的铁路、公路桥梁和水丰发电站。</b></h1><p><br></p> <h1><b> 接到军委的命令,高炮17团、18团的军列从上海出发经津沪线向东北沈阳疾驶而去。</b></h1><h1><b> 高射炮17团当时是苏式装备,一个营装备85毫米高射炮12门,二个营装备37毫米高射炮24门。18团与17团装备一样。17团的任务是与华南军区调去的高射炮1团共同保卫(安东)丹东的鸭绿江大桥。</b></h1><h1><b> 高射炮第17团的军列从沈阳开往(安东)方向时,列车两边的田地里,还满布着结荚的大豆,抽穂杨花的高梁。</b></h1><p><br></p> <h1><b> 团长尹洪在列车接近(安东)车站时,在指挥车厢里进行政治动员:“同志们,我们马上就要进入保卫(安东)鸭绿江桥的阵地与美国的飞机搏斗了,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团一定要把这座鸭绿江大桥保卫好,把社会主义阵营援助朝鲜的作战物资,畅通无阻地送到朝鲜人民军手中。”</b></h1><p><br></p><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打倒美帝国主义!”“誓死保卫鸭绿江大桥!”车厢里响起了战土们的口号。</b></h1> <h1><b> 高炮17团进入阵地做好了战斗准备,便发现远东空军各型战斗轰炸机约300余架,混合编队,一批跟着一批,在鸭绿江上空,擦着中国的边界,轰炸鸭绿江对岸的新义州市。</b></h1><h1><b> 团长尹洪与1团,因上级还没有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是打还是不打,只好给各高炮连下达命令:敌机侵入国境线以内,符合射击条件就打。</b></h1><h1><b> 在这种情况下,最难处理的是高炮连一级指挥员,谁也不敢肯定敌机是不是侵入国境线以內,没有十分把握,不敢轻举妄动开火射击。</b></h1><h1><b> 一边是美国飞机对朝鲜国土肆意轰炸,一边是我高炝炮战士恪尽职守,按兵不动——不是不想动,而是不能动,上级没有命令动。战士们看着炸弹轰呜,硝烟滚滚的新义州,心里急的嗷嗷叫。</b></h1><h1><b> 敌机轰炸完新义州后高炮17团团长尹洪与1团团长王思谦坐在各自指挥所里,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也几乎同时各自向东北军区发出电报,请示高炮过江部署。</b></h1> <h1><b> 高炮17团给东北军区的电报说: “今天300余架敌机轰炸新义州时,未见朝方有高射炮射击,据此判断,朝鲜人民军没有在新义州地区部署高射炮部队。为有效掩护鸭绿江桥安全,我团急需将一部分高射炮连过江到朝鲜境内部署,能否过?怎么过?找谁连系?另安东与新义州仅一江之隔,据炮连一线指挥员反映,敌机轰炸新义州时,有可能飞进了我高射炮的火力范围,而没有侵入我国境內,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打?还是不打?均需上级给予明确。</b></h1><h1><b> 东北军区接到17团与1团的电报后,感到事急且大,立即致电中央军委,问题迅速反映到周恩来总理那里,周总理指示我驻朝鲜特使柴成文火速与朝方连系,就高射炮部队过江事宜,征求朝方意见。</b></h1><p><br></p> <h1><b> 朝鲜内务部部长朴一禹表示:感谢周恩来总理的关心,欢迎中国高射炮兵过江部署。</b></h1><h1><b> 对于17团提出的不侵入中国国境打与不打的问题,东北军区报到军委。</b></h1><h1><b> 聂代总长看到了东北军区转来的辽东军区的电报,立即写信给毛泽东主席,信中写道:</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主席:</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在目前情况下,敌机在鸭绿江南岸肆虐时,我北岸高炮可否射击?请考虑批示。</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聂荣臻-1950年7月29日</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毛主席圈阅)</b></h1><h1><b> 聂荣臻接到主席的批示后,立即以军委的名义复电东北军区。</b></h1><h1><b> </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高、贺转邱、匡:</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29日10时电悉。为确保鸭绿江线之桥梁及发电所,敌机侵入我防空射击圈内时,原则上可以射击,但需注意两件事: 一、务须侦察清楚,辡明确实敌机时,才能射击。 二、火力必须组织得好,求得能够击落敌机或使敌机认后不敢进入我火力圈为好。</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军委-1950年7月30日</b></h1><h1><b> 两岸布阵,北岸南射两个问题上级都以明确,各守卫鸭绿江的高射炮部队积极进入朝鲜境内展开部署,迎接战斗。</b></h1><p><br></p> <h1><b> 为防备美国远东空军对我东北工业基地的轰炸破坏,中央军委于7月24日电示东北军区领导,东北须成立防空司令部,以加强对东北地区防空部队的统一领导指挥。</b></h1><h1><b> 8月2日,中央军委任命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兼任东北防空司令员,高鹏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b></h1><h1><b> 8月7日以东北高射炮2师机关为基础,成立了东北防空司令部,设有高射炮、驱逐机、探照灯三个指挥室及一个情报总站,统一指挥高射炮第4、5、17、18等四个团防空作战。</b></h1><h1><b> 远东空军对朝鲜肆无忌惮的狂轰乱炸,步步向中国边境逼进,来自空中的威胁越来越大。为有效地保卫好鸭绿江的三座桥梁,东北防司按照周恩来付主席的批示,组织各高炮团到朝鲜的新义州、满浦、和水丰勘选了阵地,将一部分高炮连配置到鸭绿江南岸的朝鲜境内,对保卫目标构成了整体对空火力。</b></h1><h1><b> 事实上志愿军还没成立,解放军的高炮部队就于1950年7月29日进入了朝鲜境内</b></h1><p><br></p> <h1><b> 9月15日美军第10军7万余人,在500余架飞机、260余艘军舰的配合下,由麦克阿瑟的参谋长阿尔蒙德少将指挥,开始从仁川港登陆。</b></h1><h1><b> “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成功,使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经受不住两面夹击,9月23日,金日成下达了全军撤回三八线以北的命令。</b></h1><h1><b> 10月1日中国国庆一周年日,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第一件:“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向金日成发出了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通牒文告说:“我,联合国军总司令,要求你和你指挥的军人,接受由我委派的军事监督,无论在朝鲜的什么地方,立即放下武器,停止敌对行动。”</b></h1><h1><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第二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以菲利波夫的名义,通过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转来电报,请中国出兵救朝鲜。</b></h1><h1><b> 10月3日,朝鲜内务部朴一禹带着金日成和朴宪永联合签名给毛泽东主席的亲笔信,请求中国出兵。</b></h1><p><br></p> <h1><b> 斯大林和金日成的电信,最终促成了中国政府向苏联要求购买高射炮一事。聂荣臻在得到毛主席的指示后组织有关人员迅速拟制了一个计划,呈报主席阅后,以毛泽东的名义发给斯大林,电文摘录如下:</b></h1><p><br></p> <h1><b> 10月初,“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后,兵分三路向朝中边境高速推近,中国如不出兵,朝鲜则将被“联合国军”占领。10月1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即准备入朝参战。中央军委分析,中国出兵朝鲜,美国可能以此为借口进行报复,轰炸我东北工业基地和沿海城市。</b></h1><h1><b> 为加强全国防空作战的组织指挥工作,1950年10月23日:</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毛主席颁发了建立军委防空领导机关的命令。命令说:“为建立全国性防空机构,决定以民航局现有机构为基础,加以充实,兼作防空工作。”并命令周士第为防空司令员,钟亦兵为政治委员兼民航局局长。</b></h1><h1><b> 1950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司令部正式成立。</b></h1><p><br></p> <h1><b> 军委防空司令员周士第刚上仼就来到了“安东”他看到云山前线告捷,重创美骑兵第1师的战讯后分析:美国有可能以我志愿军入朝作战为借口,轰炸鸭绿江上的三座桥梁,我东北工业基地或东南沿海的主要城市。他指示高炮部队要提高警惕,加强战备,随时准备战斗。</b></h1><h1><b> 不出周士第所料,美骑兵第1师遭重创后,这个被下级军官称为“他比谁都高,仅次于上帝”的麦克阿瑟,不顾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禁令,擅自命令远东空军司令斯特莱梅耶,派飞机轰炸安东与新义州之间的鸭绿江大桥。</b></h1><h1><b> 1950年11月1日,12点50分,发现F-84E型战斗轰炸机4架,向安东方向飞行。高炮17团的阵地成口袋形部署,2营的4、6连,配备在鸭绿江南岸的朝鲜一侧,5连配备在安东东侧鸭绿江两条水流交会处的小岛上,3营的3个连一字排开在鸭绿江的北岸,6个连队的阵地形成了一个口袋状,敌机从西南方向来,4连是守口袋口的,5连成了扎口袋厎的。</b></h1><h1><b> 第一个战斗回合,以击落2架F-84E喷气式飞机的战果胜利结束。饱受美国飞机轰炸之害的朝鲜新义州人民,看到我高炮连着打掉2架飞机,一齐涌上4连阵地慰问祝贺。</b></h1><h1><b> 据美国空军史料记载,这次执行任务的是美远东空军在朝鲜战场上装备最精良的王牌第49战斗轰炸机联队,联队长史密斯上校刚愎自用,傲气十足,自以为凭它的飞机性能和飞行员技术,派4架飞机炸掉大桥不是问题。指挥起飞后,就一直守候在塔台上,没想到去4架回2架。为了挽回面子,也好向帕特里奇司令交账,急忙组织第二次轰炸。</b></h1><h1><b> 高炮17团开进安东,保卫鸭绿江大桥3个月来,第一次正式打响保卫战,首次开战就击落两架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又保住了大桥的安全。</b></h1><h1><b> 团长尹洪拿起电话向东北防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高鹏报告。高鹏对尹洪说:“这是抗美援朝战爭以来,我高炮部队最先击落的喷气式敌机,首仗旗开得胜,我要亲自向军委防司周司令员报告。</b></h1><h1><b> 第二次敌机来袭,又被击落2架,一天之内,在安东的鸭绿江桥的上空打落了4架F-84E喷气式飞机,保住了桥的安全,这是一个重大的胜利。战报报到中央军委。 周士第非常高兴,亲自转发了军委通令、嘉奖了高射炮第17团:</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各军区、各野战军、并彭、邓(请高、贺转炮司并高17团全体指战员):我高炮17团(11月1日)在安东创造击落侵入我领空敌机4架的新记录。特通令嘉奖。希继续努力为保卫祖国神圣领空而战。 </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中央军委1950年11月4日</b></h1><p><br></p> <h1><b> 1个月之内美国空海军动用了几百架各型飞机,对东鸭绿江大桥进行了77次轰炸,我高炮17团1团在11月份江桥战斗保卫战中,共击落敌机7架,击伤35架。由于高炮17团在历次战斗中战绩显著,保卫目标未遭损失,两次获得了中央军委的通报表扬。</b></h1><h1><b> 麦克阿瑟见一个月没有炸毁这座江桥,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给参谋长联席会议致电说:“敌人的战斗机和高射炮对新义州的防御太严密了,B-29是很难对这个目标进行有效攻击的。”因此,对安东鸭绿江大桥的轰炸暂时停了下来。</b></h1><h1><b> 鉴于志愿军入朝后节节胜利,已把“联合国军赶过了三八线,后勤补给线拉长, 1950年11月24日高炮17团奉命入朝前去保卫重要的清川江大桥,离开了鸭绿江大桥阵地。</b></h1><p><br></p> <h1><b> 1950年底从苏联买进的武器装备开始进入,为此中国利用苏联武器,组建了14个榴弹炮团、2个反坦克炮师、2个火箭炮师、5个野战高射炮师、3个城防高射炮师……等重火力单位。</b></h1><h1><b> 1951年1月成立了志愿军61、62、63、64野战高射炮师。以高炮17团为基础加入原4野的步兵部队改编成64师。高炮64师辖属610团、(装备85毫米高射炮)611团与612团装备苏制37毫米高射炮。</b></h1><h1><b> 64师除610团开始留在安东保卫鸭绿江大桥,611、612团进入朝鲜安州地区主要保卫大宁江与清川江大桥。大宁江与清川江,在安州地区几乎平行并列,两江距离60公里。从中国的安东经新义州到平壞,和从中国的宽甸,经朝鲜的定州至平壊的两条铁路大动脉,都在安州以北横跨在大宁江与清川江上,是中国从西线供应前线作战物资的必经之路,也是远东空军轰炸破坏的重点地区。</b></h1><p><br></p> <h1><b> 64师入朝前往阵地途中</b></h1> <h1><b> 64师612团进入阵地(原612团政委黄先明照)</b></h1><p><br></p> <h1><b> 在高射炮打下的许多敌机中,能够完整降落地面的是少之又少,往往都是机毁人亡。</b></h1><h1><b> 这张照片是在(黄先明)拍摄完毕后,四名志愿军战士正再次对战机做伪装盖布时的情景。</b></h1><p><br></p> <h1><b> 被炸断的清川江大桥。</b></h1> <h1><b> 当时在此只有人民军的一个高炮大队,一个连守大宁江桥,二个连守清川江桥,火力薄弱,掩护有限,对敌机构不成多大威胁。</b></h1><h1><b> 两个团进入阵地后,战士们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迎着江面的寒风,构筑工事,做好了战斗准备。</b></h1><h1><b> 第一次作战611团一天击落3架击伤1架,这一战果让士气大振,大振。从此,越打越勇,越打战术技术越精,在一个月内作战27次,击落敌机10架,击伤13架。64师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b></h1><h1><b> 第三次战役后,我志愿军突破“联合国军”三八线的防御,占领了汉城。但运输线也拉长了,飞机袭击交通运输线的活动加剧,我有限的高射炮,顾了江桥,顾不了路段;顾了后方,顾不了前沿。</b></h1><h1><b> 为使我空军进一步夺取三八线以北的局部制空权,掩护交通运输线的安全,支援前线战斗,军委决定空军积极准备入朝作战。</b></h1><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高炮64师的防御地点安州铁三角</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64师的85炮团在清川江阵地</b></p> <h1><b> 这是1952年10月610团司令部部分人员合影。照片上志愿军都没带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牌,真正带上志愿军胸牌是停战后的1953年9月份开始。</b></h1><p><br></p> <h1><b> 志愿军的85毫米高射炮</b></h1> <h1><b> 1951年春季,为爭取志愿军空军早日进驻朝鲜,掩护交通运输线,支援三八线前沿的战斗,加大了对顺安、顺川、永柔和南阴机场工地,昼间频遭战斗轰炸机的轰炸,施工难以进行。国内抽调不出高射炮部队入朝保卫机场建设,志愿军只好拆东墙补西墙,紧急调在朝的高炮入场掩护。</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最后我空军没有入朝驻场)</b></h1><h1><b> 1951年3月4日正在安州地区执行清川江、大宁江桥的野战高炮64师师长吴昌炽接到志司命令,当天傍晚指挥610、611、612三个团撤出阵地,以团为单位,摩托行军向顺安机场出发。要求部队夜行晓宿,两天之内赶到顺安,13号早做好战斗准备。</b></h1><p><br></p> <h1><b> 在敌机连续集中轰炸下,我交通线被毁严重,修不及炸。铁路平均每200米挨一棵炸弾,80%时间不能通车,中坪至阁岩间,万城至大桥间,中断运输40余昼夜,严重地危及到前线部队的供应和作战。</b></h1><h1><b> 为粉碎对三角地区的重点轰炸破坏,志司决定,调集掩护机场的各高炮部队,回到三角地区实施护交作战。</b></h1><h1><b> 志愿军当时没有设统一的防空指挥机构,鸭绿江沿岸的高炮部队由东北军区防空指挥,入朝的部队临时配属各野战高射炮师指挥。为了统一在朝的高射炮作战指挥,在安州成立了铁道高射炮兵指挥所,任命64师师长吴昌炽为指挥所司令员,统一指挥在朝的62、63、64师、4个城防高炮团,一个高射机枪团、23个独立高炮营、一个探照灯团的对空作战。</b></h1><h1><b> 高炮64师610团、611团,51年12月从顺川机场又回到了清川江大桥阵地。</b></h1><h1><b> 高炮64师奉命进驻殷山至阳德段后,根据敌机轰炸桥梁的战术,全师中小高炮集中混合部署于长林、东元、阳德三个主要地段。战斗20天,击落敌机12架,击伤19架,打开了向东线运输作战的通道。</b></h1><p><br></p> <h1><b> 远东空军对三角地区的“窒息战”,在我志愿军空军和高射炮兵集中兵力,英勇顽强的打击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美军自己承认:“敌人炮火使第五航空队的战斗轰炸机遭到很大损失…10月,被击落33架,击伤238架,11月,被击落24架,击伤255架。…共军日益增多的地面炮火也使战斗轰炸机的投弹命中率降低。</b></h1><h1><b> 我铁道兵也加强了抢修力量,在整个三角地区铁道线上的抢修兵力达到7.6万人。10月21日一个夜晚,抢运过清川江大桥的作战物资即达490节车皮,据不完全统计,在此其间,铁路运输抢运过封锁区的作战物资共达1.5万余节车皮。</b></h1><h1><b> 在千里铁路线上,近20万铁道兵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在高射炮的掩护下日夜奋战,也在创造着世界战争吏上一个又一个奇迹。</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远东空军在其战报中承认:“这样大的破坏,显然并沒有使共军失去供应他们前线部队的能力……共方能够日复一日地维持几千辆车辆的运输。”“空中形势已日益险恶”,“美国飞机在朝鲜天空通行无阻的日子已经过去了”。</b></h1><h1><b> 我志愿军前线防御部队,在粮弾供应充分的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毙伤俘敌7.9万人,粉碎了“联合国军”的秋季攻势,使美方让炸弾、大炮机关枪去辩论的叫嚣宣吿破产。</b></h1><p><br></p> <h1><b> 高炮部队因高炮少,保卫范围大,发明了流动打法,边转移边准备打扙。</b></h1> <h1><b> 交替掩护行军</b></h1> <h1><b> 军委防空部队司令员周士弟在高炮团临空指挥所观察敌情</b></h1><p><br></p> <h1><b> 高射机枪打飞机</b></h1> <h1><b> 我军械人员在被击落的敌机残骸上拆卸下4挺机枪</b></h1> <h1><b> 战士们把副油箱抬回去做炊事用具</b></h1> <h1><b> 打下的飞机的飞行员被抓到</b></h1> <h1><b> 10月27日夜,志司电令野战高炮64师610团参加上甘岭战役,掩护地面炮兵的空中安全。</b></h1><h1><b> 10月28日,团长张建中到15军接受仼务后,率领1、3、4连和高射机枪连急行军,于夜间悄悄地进入宗铁洞、梅桧里、垂阳亭阵地,团指挥所设在岩回莫峰。</b></h1><h1><b> 15军赋于该团的主要任务是:坚决驱逐和消灭敌人的“蚊子机”和炮兵校正机,打击攻击阵地的战斗轰炸机,掩护配置在前沿的炮兵阵地的安全。</b></h1><h1><b> 剧不完全统计,上甘岭战役43天,敌出动!飞机进行空中支援达2374架次,配属部队出动了1172架次。</b></h1><h1><b> 我参加上甘岭战役的高炮团和各独立高炮营与敌机作战300余次,共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被俘飞行员交代:在他们中间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发现共军高射炮火要飞的高,飞得快,迟一步你就飞不回去了。”</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美国新闻报道说:“这些驾使员毎当战战兢兢地驾驶着弹痕累累的飞机“幸运地”回到机场时,一跳下飞机就说:“金化以北的天空可怕极了!”</b></h1><p><br></p> <h1><b> 志愿军后勤人员向高射炮阵地运送弹药</b></h1> <h1><b> 1953年1月9日远东空军“购买安州”的计划开始了。 炮指调整了高炮的部署,司令员吴昌炽起草电报发到有关高炮团。电文如下: 1、高炮512团、605团部署于大宁江附近,主要仼务是保卫大宁江桥和岭美洞车站。 2、502团(含在价川的2、3营)部署于孟中里车站以东地区,主要保卫孟中里车站的安全。 3、610团、611团、523团1营、独立第41、46营部署于清川江桥、新、老安州车站附近,主要保卫清川江桥和新、老安州车站安全。</b></h1><h1><b> 所有部队应于14日6时前做好一切战斗准备。</b></h1><p><br></p> <h1><b> 远东空军发动的这场从空中“购买”安州这块土地的战役,原本计划是11天,进行了6天以后,看到我安州地区的高射炮越打越多,实现“购买”计划无望,再轰炸下去还会遭到更大损失,只好半路停止。</b></h1><h1><b> 对这场6昼夜的空中战役,美国人公开的评论是:</b></h1><h1><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为这次为期5天,规模巨大的战役中,一共出动了2292个战斗架次,占了远东空军全部作战飞机的54%,第5航空队出动了1243个战斗架次,其中有1116架次是由参加朝鲜战争的主要机种—战斗轰炸机完成的。如果将空中运输、救护和侦察飞行的架次计算在内,这次突击总共出动飞机超过4000架次。“任何形式的空中突击带有冒险性”。“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大量地继续使用空军兵力的话,那么美国空军的全部力量都将用在朝鲜”。还会继续遭到“高射炮火象百老汇大街上的礼花一样”的沉重打击。</b></h1><h1><b> 我方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611团在战斗总结中说:战斗结束后,各连阵地附近弹坑累累,凡有草木之山,皆变成黑色,阵地之进出路不仅汽车不能行驶,就是单人还要跳跃着弹坑往来。民房几乎变成了焦土,平民居民无住室者无记其数。</b></h1><p><br></p>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安州铁道高指总结说: 这是敌我双方参战兵力众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斗。敌人运用了远东空军54%的兵力,有1166架次的战斗轰炸机参加了战斗。敌人向安州地区投下了2000余枚各种炸弹。毁坏了清川江、大宁江桥16孔,便桥35孔。我与敌苦战了6个昼夜,打了9次激烈的战斗,共击落敌机15架,消耗85炮弾29594发,37炮弾36921发,高射机枪子弹34678发,损坏火炮10门,高射机枪2挺,指挥仪3部,测高机3部,人员伤146名,亡72名。</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记,记录了这次战斗: …他们的许多英雄事迹和可歌可泣的事例,又一次生动的证明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是经得起残酷的战斗的考验的,是不可战胜的。</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来到当年保护的清川江大桥向牺牲的英烈致敬!</b></h1><p><br></p> <h3></h3><h1><b> 1953年7月20日,是我在朝高炮部队对空作战的最后一次大战。</b></h1><div><b><br></b></div><h1><b> 远东空军司令威兰看到停战协定马上要签字了,在朝鲜肆意轰炸的日子所剩无多了,再次命令他的第8、18战斗轰炸机联队,出动F86F-30,27批196个架次,对安州、价川、球场等地的桥梁渡口进行轰炸,进一步检验F-86F的战斗性能。</b></h1><div><b><br></b></div><h1><b> 7月20日12时正,经过1分钟激战,击落敌机3架,消耗85弹48发,76.2弹96发,我目标人员武器均无损。144发炮弹,击落了3架刚投放到朝鲜战场上,时速高达1000多公里的最新式飞机,这真是个奇迹!7月20日来了24架,我一举击落8架,击伤4架,打的干净利索。</b></h1><div><b><br></b></div><h1><b> 这一次战斗,把远东空军给打老实了,自此以后,直至停战协议签字,敌机再沒有敢到安州地区上空来。</b></h1><div><b><br></b></div><h1><b><font color="#1564fa"> 美国的F86F战斗轰炸机</font></b></h1> <h1><b> 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兵总共击落击伤2300余架敌机,为最后的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志愿军高射炮兵先后参战的部队有野战高炮师5个,独立高炮营64个,城防高炮团21个。当时的志愿军高炮师,满编状态下辖1个85毫米口径高炮团、2个37毫米高炮团。野战团由4个8门制高炮连、1个12.7毫米高射机枪连组成,编32门37毫米高炮,12至16挺12.7毫米高射机枪。</b></h1><p><br></p><h1><b> 根据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回忆录记载:在美国空军和海军不断进行猛烈而准确轰炸的情况下,志愿军炮兵和地面力量仍得到了极大加强,1952年9月,曾发生过志愿军单日发射4.5万发炮弹落在第8集团军阵地上的情况。到了10月份,志愿军炮兵更是创造了一天发射9.3万发炮弹的记录,有力的支援了前线步兵的作战,这里与高射炮兵的对空掩护密不可分。</b></h1><p><br></p><h1><b> 1953年7月26日高炮战士在阵地炮位上宣读停战命令</b></h1><p><br></p>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从高炮17团成立到高炮64师成立父亲都是见证与参加者。1953年3月父亲离开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野战高射炮64师610团,调至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政治部工作。</b></h1><p><br></p>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1951年元月,高射炮64师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在历时3年的浴血奋战中,参加了包括上甘岭战役在内的大大小小无数次对空作战,共击落敌机120多架、击伤200多架。涌现了80多个英雄集体、两千多战斗功臣、其中500多人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功臣奖章。</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1954年初夏,该部队从朝鲜战场凯旋归国。同年10月1日,610团、612参加了首都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阅兵。在天安门前接受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检阅。</b></h1><p><br></p> <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带来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创造了世界上许多“不可能”。题材太大,谁都不可能讲完他们的故事。</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抗美援朝,从美国人的“没想到”开始;而到了上甘岭战役的1952年末,直到签定停战协定止,美国人仍然输在了“没想到”。志愿军,也许是一支他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的部队。</b></h1><h1><b> 这也是一个单一部队(志愿军高射炮64师)在朝鲜的不全的回顾。</b></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