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39b54a">——教学副校长主任常州培训第六天,访学三井实验小学</font></h3><h3>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始建于1933年,地处常州新城区核心地带,毗邻常州市行政中心,占地2.6万㎡,建筑面积3.1万㎡,拥有较为充足的现代化教学设施。</h3><h3>办学理念:回归教育本原,培养求原人格</h3><h3>校 训:学如穿井,追本求源,向往高远</h3><h3>育人目标:一滴小水花,奔向大海,融入世界</h3> 掘井“求原” 三井那些事 <h3> “文字之源;自然之源;生命之源;科技之源”。围绕着回归教育本源,培养求源人格,学校每层楼一个文化主题,处处都有随时供学生驻足休憩、阅读的空间。真可谓步步书香,“文化”四溢。</h3> <h3> “求原”学生那些事儿。</h3><h3> 以学生发展为本</h3><h3> 致清,学做真人、灵动创新、智慧生长; 致远,志存高远、家园情怀、国际视野。</h3><h3> 灵动、大方,习得知识,提升能力。</h3><h3> </h3> <h3> “求原”学生,“求原”教师,个个都是那个事儿!徐燕娟校长在做《求教育之源 融转型之力 长卓越之品》的学校办学经验分享时很有底气的说到:“三井出品,必定精品!”</h3> 深入浅出 阐释“做课程” <h3> 今天下午给我们讲座的是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潘小福副院长,他为我们带来了《我们一起“做”课程》的专题讲座。</h3> <h3> 潘小福院长首先从“课程”的角度,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课程?为什么要做课程? 我们应该怎样做课程?</h3><h3> 从教学论到课程论,潘小福院长以故事案例开启了我们的课程意识,让我们进一步走向课程理解;从相关的理论到鲜活的案例,他让我们对课程的认识越发深刻;从理论思考到实践创新,他带领我们回到生活本位,回到教育的原点。</h3><h3> ——当一所学校强大到一定程度时“学校不应该有特色!”</h3> <h3> 学校要发展,我们必须一起“做”课程!</h3><h3> 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潘院长高屋建瓴的思考与脚踏实地的思辨为我们创造自己的课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引领。让我们知道要从学习课程理论开始,争做有课程意识的教师,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而努力!</h3><h3><br></h3><h3><br></h3><h3></h3> <h3>责任编辑:叶胜利</h3><h3>图片拍摄合成:林江霞 吕亚婷</h3><h3>文字编辑:徐荣欣 吴利雄 甘显斌 程永红 </h3><h3> 叶广 邓俊华 罗朝霞</h3><h3>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十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