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杜牧来杏花

文华

<h3>  杜郎俊爽,词工诗美,千古绝唱清明诗;大别山南,黄国圣地,百世流传杏花村。杜牧,唐代小杜,一代诗人;杏花村,明代黄安,所属黄州,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却偏偏让杜牧驻足于黄安杏花村。</h3><h3><br></h3> <h3>  穿越千年,一个烟雨如织的清明。崎岖的山路拐弯抹角,弯弯绕绕到村头,行人脸色苍白忧郁,有老者端着一脉香纸,儿子跟在后面,掇着香炉,还有两三个年纪不大的男孩跟着,似乎总有一个更小的男孩在跟着。这似乎是男人特有的工作,去山间坡上坟冢举行一桩重要仪式,祭祀先祖,表达对故去的亲人的一种思念和怀想。于是在山间,在路上,在坡地,到处都有行人,忧郁,沉郁,幽怨,哀怨,是行人特有的心情,还是时人特有的情感标签?</h3><h3><br></h3> <h3>  大别山南麓的丘陵地带,山坡与田畈间那弯弯的小路,连接村庄与村庄,也连接村舍与坟地。难怪清明那天行人匆匆,他们走在路上,是领着一家男人去坟地祭祀先祖,还是奔往亲戚家祭祀外租?总之都是表达思念和怀想。可是有一个人却也漫游在这异乡的路上,似乎乡民所表达的情感意图跟他格格不入,那他是谁?他又缘何不回家去参与汉民族共有的祭祀习俗?</h3> <h3> 他的确是一个外乡人,一个长期在外做官的文人?愚忠朝廷心系贫民却总是怀才不遇,归乡?何不朝思暮想,魂牵梦绕?可是谁能道出其中因由,谁解斯人愁结?父母年高,何曾不想做个孝子;妻子遥望,何曾不能感受她们日日夜夜的期盼?可是又如何求得回家的允可?于是只有在外看人家节日尽享天伦相聚相乐,自己只有寻酒买醉消解忧愁!</h3> <h3> 那个问路的客官是谁,他缘何询问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优哉游哉,信口吹笛,吹奏乡思乡愁之曲,故意煽情惹愁,勾起异乡人的愁怨。牧童太小,少不更事,不懂外乡人的心思,只顾着自己吹奏,待到那个和蔼忧郁的客官多次询问酒家何处?他才遥指那杏花村。杏花村竟在何处?杏花村就在那麻城姜家畈不远处,这里便是后来的黄安县城外三四里地的一个村庄,若干年后也就是黄安杏花古镇。原来问酒之人便是黄州长官,即唐代那个不得志的大诗人杜牧。</h3> <h3> 果真就是其人,杜牧在黄州做官,常到属地麻城乡邑巡访,清明节之日叹息羁旅之愁,感叹烟雨如织,巡游黄州属地,来到古庄杏花村落,踱进烟雨蒙蒙的杏花林中,感受暮春粉红的娇媚艳丽,沉浸于思乡的幻梦之境,于是借着酒劲,便写下那首千古绝唱《清明诗》,他沙哑的喉咙忧郁的吟诵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h3> <h3>  谁说历史的沉寂就会让人淡忘?谁说这里就一定不是诞生千古绝唱伟大诗篇的圣地?鄂东乡民乡俗正好与清明诗篇的意境相符,杜牧在这里吟唱,正有地方志记述,查《黄安志》就有杏花村的酿酒历史以及问酒桥的史迹考证还有那杜牧来黄安杏花村的美丽传说,所以我们敢大胆遥想,杜牧来这里饮酒写诗必真无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