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故事特别多 是无私给与、是长情陪伴……
【本美篇图片为北京吕艳芝老师提供。深表谢意!】 女人如花,千姿百态。有一种爱,任你肆意索取也不求回报,这就是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到底有多沉,没有人估算过,更多的时候,它更像和风细雨般的滋润。 母爱是无私的给予,哪怕失去自己的生命也要为孩子捐出器官,它是“捐肾妈妈”张莉玲手术前夜的难眠,是她被推上手术台后等待摘取肾脏时的平静心情。 母爱是长情的陪伴,哪怕放弃教师工作,也甘愿在自闭症儿子所在小学当环卫工人,它是“同桌妈妈”庞芝华眼里的温存和7年之久的陪读坚守。
母爱是不抛弃不放弃,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使出百般努力让儿子走出无声的世界,它是“教师妈妈”吴玉芹20多年来含辛茹苦,把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儿子,培养成为和健康人一样的大学生的那份坚持。
在我们的身边,从不缺乏关于母亲的故事。即将迎来2016年“母亲节”,今特别推出母亲节特别策划:“母亲故事”,带你一同感受来自母亲的那份温暖爱意。祝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相传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滩。海边有一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十分疼爱儿子,一心盼望儿子勤奋读书,将来学业有成。为了供儿子读书,她白天下地耕种,晚上纺纱织布,辛苦劳作。儿子也很听母亲的话,决心苦学成才。母子苦熬了十几年。这年,朝廷举行大考,选拔人才,儿子决定进京赶考。临行前,母亲对儿子说:“孩子,你安心去考吧,考上考不上,都要早早回来,别让娘担心啊!”儿子说:“娘,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地考,一考完就回来,您就等着我的喜讯吧。” 儿子乘海船赴京赶考去了。母亲昼耕夜织,等待儿子归来。但是,一直没有儿子的音讯。母亲着急了,就天天到海边眺望。一年,两年,三年... ...南飞的大雁秋天去了,春天又回了。母亲的头发都花白了,却不见儿子的身影。七年,八年,九年... ...夏天的烈日火辣辣,冬天的寒风呼呼吹,母亲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可她每天望见的仍然是烟波浩淼的大海,来去匆匆的船帆。可怜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对着大海呼唤:“孩子呀,回来吧!娘想你,想你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年迈的母亲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没有盼到儿子归来。原来,他的儿子早在赴京赶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在母亲伫立盼儿的地方,兀地矗立起一座高山;大地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让母亲洒下的泪珠,化作了一股股地下温泉,滋润出无数红艳艳的苹果;乡亲们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把那拔地而起的独秀峰叫做“望儿山”,在山顶建了慈母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馆,好让子孙后代缅怀母亲的平凡而伟大的恩情。
至今,鲅鱼圈人民还保留着敬母爱母的古风。在每年五月“母亲节”这天常说母爱伟大、无私,母亲的爱,保护着我们,承载着我们,成就了我们。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中文名
母亲节
外文名
Mother's Day
起源
古希腊 现代起源:美国
时间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花
康乃馨 中国:萱草花
节日起源
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英文:Rhea、Cybele,希腊文: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敬重母亲,弘扬母爱的母亲节,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节日,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已经成为一个公众必过的节日。随着母亲节成为公众的节日,国人也终于可以在这一天里,大大方方地表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